惊风的治疗药方由哪些药材组成?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5:54:20
字号:

惊风又称“惊厥”,俗名“抽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证,可由多种原因及多种疾病引起,临床上出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或意识不清症状者,均归属于惊风的范畴。一般以1~5岁婴幼儿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七岁以上则逐渐减少。发病时往往症情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常能威胁到小儿生命。

惊风的治疗药方由哪些药材组成?

方一定风丹

出处《中国医学杂志》

组成生乳香10克,生没药10克,朱砂2克,全蜈蚣1条,全蝎3克,双钩藤10克。

功用定惊安神,熄风止痉。

主治小儿急惊风。

方解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朱砂安神定惊;全蝎、蜈蚣熄风止痉;钩藤镇肝熄风止痉。

药理乳香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促进伤口愈合、祛痰的作用;没药有抑菌、降脂作用;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钩藤有降压、镇静、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次冲服0.3克。亦可置其口中,乳汁送下。

方二定风散

出处《河南中医》

组成生石膏24克,天竺黄18克,胆南星12克,朱砂9克,蜈蚣20条。

功用清热泻火,豁痰开窍,定惊熄风。

主治小儿急惊风。

方解石膏清热泻火;天竺黄、胆南星化痰开窍,清热定惊;朱砂安神定惊;蜈蚣熄风止痉。

药理天竺黄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优于消炎痛;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胆南星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

用法研为细末,根据年龄酌量服用。定风散内朱砂,因含汞不宜煎煮,长期服用时,剂量宜小,以免蓄积汞中毒。

方三人参汤加味

出处《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组成人参9克,干姜2克,白术6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山药6克,扁豆5克,薏米8克,天麻5克,钩藤6克,地龙5克。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平肝熄风。

主治小儿慢惊风。

方解用白术培脾土之虚,人参益中宫之气,干姜散胃中之寒,甘草缓三焦之急也。且干姜得白术,能除满而止吐;人参得甘草,能疗痛而止痢。方中炙甘草、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米健脾益气,除湿止泻;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药理人参汤(《伤寒论》理中丸)能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促进醋酸型胃溃疡愈合。能降低胃液中游离盐酸浓度,减轻黏膜侵蚀和减少胃蛋白酶激活,对胃溃疡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对脾胃阳虚型低血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血压作用。本方现代主要运用于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胃下垂、慢性结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证属中焦虚寒者,为本方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平肝熄风的功能提高了一定的药理依据。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麻翘石膏汤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麻黄6克,生石膏20克,连翘20克,金银花20克,大贝母20克。

功用解表清里泄热。

主治急惊风证见发热,怕冷,咳嗽,流涕,心痛抽风,白苔或黄苔,纹红紫,脉浮数。

方解麻黄解表邪,石膏清里热,大贝母泄降,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蜂蜜、白糖润肠缓下,以泻里热。并能补虚解热、强心等。综合起来,有解表清里,泄热之效。

药理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川贝含贝母碱、西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用法一剂药煎两遍。合在一起,加白糖、蜂蜜各30克。一岁内小儿,分六次服;1~8岁,分五次服,3~6岁,分四次服,6~9岁,分三次服,9~12岁,分二次服。

方五麻翘石膏汤加服蝎蚕珀牛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蝎蚕珀牛散(蝎牛散):全蝎15克,僵蚕15克,琥珀5克,天麻15克,川贝母18克,牛黄1.2克,麝香0.6克,梅片0.6克,赤金16张。麻翘石膏汤见方四。

功用泄热豁痰,清热解毒,镇惊安神,平肝熄风,镇疼解痉,通络开窍。

主治急惊风证见后脑部剧疼,脊背和四肢酸痛。

方解方中以全蝎、僵蚕、天麻镇静解痉;以琥珀,赤金养心安神,平肝镇惊;以梅片、麝香、川贝母、牛黄泄热豁痰,通络开窍。

药理僵蚕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琥珀酸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天麻能使小鼠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可抑制或缩短实验性癫痫的发作时间;牛黄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炎、止血、降脂作用;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

用法恶心呕吐,抽搐不安时,可刺少商,曲池,合谷。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0.3克;1~3岁;每服0.15~0.5克;3~6岁,每服0.3~0.6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0.6~1.2克。1日3次,开水送下。

方六麻翘石膏汤加服青蝉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青蝉散:大青叶30克,蝉蜕30克。麻翘石膏汤见方四。

功用清热化痰,定惊熄风。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高热昏迷,头疼发冷等证。

方解青蝉散用大青叶,清热解毒;用蝉蜕,熄风镇惊,平肝解痉。

药理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大青叶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以及流感病毒亚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

用法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3~0.6克;1~3岁,每服0.5~1克;3~6岁,每服0.6~1.2克;6~9岁,每服1~2克;9~13岁,每服1.5~3克。一日三次,开水送下。

方七银葛桂枝汤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大青叶20克,葛根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生甘草3克,生姜10克。

功用清热解毒,熄风解痉,镇惊安神,解表散邪。

主治小儿急惊风证见昏迷不醒,头向后背,口张不开,脖项强直、硬,高热谵语,烦躁不安,发惊抽搐。

方解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葛根、桂枝发表解肌,祛风解痉;僵蚕、蝉蜕熄风解热;生姜解表和胃;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生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蝉蜕、葛根有明显解热、解痉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大青叶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以及流感病毒亚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僵蚕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配合刺十宣,大椎。一剂药煎两遍,合在一起。1岁小儿,分6次服;?1~3岁?,分5次服;3~6岁,分4次服;6~9岁;分三次服,9~12岁,分2次服。

方八蚕蜈雄星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僵蚕6克,全蝎6克,蜈蚣6克,雄黄6克,胆南星6克,蝉蜕6克,天竺黄6克,麝香0.6克。

功用泄热豁痰,平肝镇痉,安神定惊。

主治急惊风证见一直高热不减,或是一阵一阵发高热,纳呆。

方解本方用僵蚕、全蝎、蜈蚣镇痉解毒;用雄黄、蝉蜕平肝安神;用南星、麝香、天竺黄泄热豁痰,开窍通络。

药理僵蚕醇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雄黄体外对金**葡萄球菌有100%的杀灭作用,也可杀灭大肠杆菌;天竺黄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优于消炎痛;胆南星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蝉蜕有明显解痉作用。

用法可刺少商,大椎,十宣。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5克;3~6岁,每服0.5~1克;6~9岁,每服0.6~1.2克;?9~12岁?,每服0.7~1.5克。每4小时服1次,开水送下。

方九参麝樟脑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红丽参8克,樟脑3克,麝香0.9克。

功用益气固脱。

主治急惊风证见脉快无力,并且乱,大囟门膨胀,眼斜视,眼皮下垂,瞳孔散大,或左右瞳孔大小不等,口眼歪斜,腹泻等时。

方解红丽参、樟脑强壮健脑;麝香气味香窜可以芳香开窍。

药理三药可以强心兴奋,亢进脑中枢之机能,消除脑中枢之抑制状态。

用法可剌人中、印堂、合谷、隐白。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6克;3~6岁,每服0.4~0.9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1~2克。1日3次,开水冲服。

方十朱冰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朱砂0.5克,冰片0.9克,薄荷冰0.6克,生甘草3克。

功用醒脑通窍,安神镇静。

主治急惊风证见脉快无力,并且乱,大囟门膨胀,眼斜视,眼皮下垂,瞳孔散大,或左右瞳孔大小不等,口眼歪斜,腹泻等时(同方九)。

方解方中冰片,芳香去秽,通窍启闭;薄荷冰、朱砂镇心安神;生甘草补虚清火。

药理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冰片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锌能治疗急慢性炎症。

用法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6克;3~6岁,每服0.4~0.9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1~2克。1日3次,开水冲服。

方十一附星散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白附子6克,天麻6克,天南星6克,防风6克,白芷6克。

功用通阳散寒,祛风辟秽,开窍涤痰,熄风导滞。

主治急惊风证见小儿昏迷,不省人事,口眼歪斜,手足抽动。

方解白附子辛温散寒,温发阳气;天麻,南星涤痰启闭,熄风除湿;防风,除风解热;用白芷辟秽开窍。

药理白附子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及镇痛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天麻能使小鼠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可抑制或缩短实验性癫痫的发作时间;天南星具有祛痰、抗惊厥、镇静及镇痛作用;白芷有抗菌、抗真菌、解热、抗炎、镇痛、解痉、抗癌、降血压的作用。

用法可刺人中,印堂。共为细末。1岁内小儿,每服0.15~0.3克;1~3岁,每服0.3~0.6克;3~6岁,每服0.4~0.9克;6~9岁,每服0.5~1克;9~12岁,每服1~2克。一日三次,开水冲服。

方十二抱龙丸

出处《新疆中医药》

组成抱龙丸(片玉心书方):胆南星15克,天竺黄3克,雄黄1.5克,辰砂3克,老琥珀0.9克,牛黄0.3克,麝香0.15克。

功用化痰开窍,清热醒神。

主治急惊风证见昏睡喘促,痰声漉漉,抽搐。

方解牛黄清热开窍;麝香开窍醒神,通经活络;朱砂清心镇静,安神解毒;琥珀镇惊安神;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雄黄祛痰。

药理牛黄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炎、止血、降脂作用;琥珀酸具有中枢抑制作用;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天竺黄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优于消炎痛;胆南星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雄黄体外对金**葡萄球菌有100%的杀灭作用,也可杀灭大肠杆菌;辰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性,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用法共为细粉,将生甘草用雪水熬膏,投入药粉为丸,如皂角子大,黄腊色。1~3岁,每服三分之一丸至二分之一丸;3~6岁,每服二分之一丸至一丸。一日服二次,开水送下。在潮时用灯心,竹叶汤或薄荷汤送下。

防风是《中国药典》收载中药,具有有法定标准,说明防风是一个被广泛应用,具有临床价值的一味中药。防风属伞形科植物,入药的为防风植物的干燥根。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可见防风具有祛除风湿之功,同时止弊痛。

防风,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 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内经》曰∶风为百病之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称 防风治周身之风,乃风药之统领也 。可见古人对防风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我举几个例子:

1、《本草汇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2、《本草正》:防风,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虽膀胱脾胃经药,然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3、《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4、《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等等,书中记载的防风的用途还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览。

防风在现代中药制剂也有广泛应用,比较经典的中成药制剂有:

防风通圣 丸(颗粒)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组方十七味药,其中便用到了防风、荆芥穗、 薄荷、 栀子、 黄芩等,便是取防风辛散微温,甘缓不峻,善祛风解表胜湿只之功。

玉屏风丸 (颗粒、胶囊、滴丸、软胶囊、口服液等)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组方:黄芪、防风、白术(炒),方中防风走肌表而散风邪,是为佐使药。有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

九味羌活 丸(片、颗粒、口服液、软胶囊等)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组方: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与苍术同为臣药。

在回答涉及中药的问题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拓宽了我对每一味中药认识,同样一味药与不同的药材相组,却起到不同的功效,让我感受到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越发觉得现代我们对中医中药在运用过程中是否遵循了中医理论是影响中医中药疗效的关键。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认识,并去粗取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掘并发扬光大,让中药真正的为我们所用。

防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中医药常用的处方药。性味与归经为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功效有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等。应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风湿痹症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又有止泻止血,又能祛风湿,发汗解表,能升脾阳等功效。阴虚血热火旺慎用。|

防风,是一种药草的名字,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

防风功效作用: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防风可以祛风湿止痛,它常常和羌活、防己等来配合治疗风湿痹痛等疾病。

中药防风的作用是: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

1)治自汗:防风、 黄芪 各30克, 白术 60克。每服9克,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2)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防风、 白芷 各120克。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空心服。未愈连进三服。(《普济方》)

3)眼暴赤暴肿:防风、 羌活 、 黄芩 、 黄连 各30克。水煎,食后温服。(《活法机要》散热饮子)

4)治泄痢飨泻,身热,脉弦,腹痛而渴及头痛微汗:防风、 芍药 、黄芩各30克。每服15克或30克,水三盏,煎至一盏,温酒服。(《保命集》防风芍药汤)

5)治老人大肠秘涩:防风、 枳壳 (麸炒)各30克, 甘草 15克。为末,每食前白汤服6克。(《简便单方》)

中药防风主要治以上病症,暂时没有听过可治风湿,但它有除湿功效。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舒肝解痉的作用。

防风有解表散风寒,又可以发散风热,中医里经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头痛身痛,发热恶汗,目赤咽痛等。

防风有祛风止痛的作用,常常和其他药物搭配,用于治疗风湿痹痛。

因防风性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阴虚火旺的人不宜服用,

防风只是一位法风法汗的一位解表药,单药使用,不代表就能有除风湿的作用,得需要多位中药的搭配组合,才能起到除去风湿的作用

书方记载外,草药辩像追加一条一解毒神药。<砒霜>推而广义:血液骨髓里一切毒,可解。望秘之。勿传外人。惜惜!玉屏风散学院派未知一傻瓜!潮州风阳教秘诀!

《本草纲目》里边讲的很清楚,很多中药学医书上都有介绍。

除风湿要弄清楚是风还是湿还是寒。得找个明白的中医才能搞清楚!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4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