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钩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贵州剑河钩藤,又名鹰爪风,金钩,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以茎枝入药,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能。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悸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是治疗头痛眩晕,高血压的主用药。是剑河县民间传统常用药种,也是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不仅国内有名,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剑河钩藤种植和贸易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末年开始,伴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剑河钩藤作为一种有名的中药材开始在中原地区广为人知。乾隆年间的《贵州省志》称:苗木兴,钩藤旺。意即大量苗族木材外运,钩藤的种植和贸易两旺。
自2003年起剑河就开始人工种植钩藤,现拥有钩藤基地2万余亩。经贵州省中药研究所检测,剑河钩藤的水分、灰分、浸出物等均优于《中国药典》(2010版)提出的相关指标。为保护剑河钩藤品牌,使其品质和特色得以保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09年初,剑河县0及有关部门着手开展剑河钩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和国家质检总局形式审查、公示等,历经近两年的努力,于2010年11月22日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评审,这是继德江天麻、赤水金钗石斛、大方天麻等中药产品后,又一贵州“地道药材”得到国家法律保护。剑河钩藤品牌地理标志的获得,不仅填补了该县“地道药材”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空白,而且标志着剑县中药材产品开发朝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方面迈进了跨越性一步。同时,一方面使剑河中草药材继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帮助广大药农走上致富之路。
剑河钩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剑河县久仰乡、南哨乡、太拥乡、柳川镇、观么乡、盘溪乡、敏洞乡、南寨乡、南加镇、南明镇、岑松镇、革东镇等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钩藤的药用价值及其副作用
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常绿藤本植物,是一种中药材。其性味苦、微寒,入肝经。具有息风、平肝、清热的功效。常用于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等病证。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1、息风止疼
钩藤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亦多用于小儿。对于治小儿惊风、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常与天麻、全蝎等同用,如钩藤饮。对于治痉挛抽搐等症,多与羚羊角、白芍药、菊花等配伍,如羚角钩藤汤。
2、清热平肝
钩藤甘微寒、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故临床常治疗肝经有热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风热头痛、高血压、疹出不畅等病证。
3、镇静作用
钩藤中含有大量生物碱,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神经,能镇静安神,而且能抑制代谢紊乱。
4、降压作用
钩藤能扩张人类血管,并能清理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让人体血液循环保持正常。其含有的钩藤碱,对人类的高血压有明显抑制作用。
5、保护心脏预防血栓
保护心脏也是钩藤的重要功效,其含有钩藤总碱和乌头碱,这些物质可以提高心脏功能,预防心律失常。另外,还能增强人体的抗凝血能力,提高血小板活性,适量服用可以预防血栓。
钩藤的药用:
1、钩藤以干燥带钩茎枝入药 。
2、具有镇静、降压、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能,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 、惊 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 。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材之一,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钩藤的副作用:
1、不正确的服用钩藤,那么有时候还会严重的影响我们人体的脾胃系统的健康。
2、不然食用后会对脾胃造成不良,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尽量的少服用钩藤,不然会严重的危害人体的脾胃健康,有时候还会引发一些脾胃疾病的。
扩展资料:
繁殖方法:
1、分株
钩藤地下根粗壮发达,根部前端有自然萌发小芽的习性,但数量较少。分株繁殖时,可于春季选择生长健壮者作为母株,在其根际旁边,用锄头适当将根挖伤后覆土,促使根上萌发不定芽,产生新枝,并加强管理,约经1年再用快刀切取带根的新枝,作种苗定植。
2、扦插
(1)在3月初腋芽萌动时期,选比较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沙质壤土作苗床地。起厢宽1.2m,高25cm,长根据苗圃地具体情况而定,要求苗床透气、保温、保湿、平整。
(2)拣尽杂草及杂物,耙细,使土壤细碎疏松后起厢。扦插株行距15cm×20cm左右,扦插深度为插条长度的2/3,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插条与地面角度成60°,顶端顺着插床方向。扦插完毕后,对整个苗床进行浇水。最后搭遮阴棚,棚高50cm。
3、种子:
(1)播种前种子进行特殊处理,首先日晒2天,用手把蒴果搓烂,使种子从蒴果内搓出,经细筛将种子筛出,再用白布包好,放人温度为50-55℃的水中浸泡5h,让种子充分吸足水后,从水里把种子取出,放在盆里拌草木灰进行消毒和打破种子表面蜡质层,然后拌河沙,有利于种子撒播均匀。
(2)播种方式为撒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均可,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厢面上,然后用竹枝捆成扫帚把来回扫动,使细小的种子落人土壤缝隙中即可,不能另外盖土,播种量一般15kg/hm?。?
百度百科-钩藤
人民网-头晕目眩用菊花钩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