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4:08:04
字号:

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下游,东与高州市、茂南区接壤,西与廉江市、广西陆川县相邻,南与吴川市相连,北与广西北流市交界。总面积2354.2平方公里。全市共辖17个镇,1个开发试验区,5个街道办事处。

广东省化州市

化州市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市有植物资源1900多种,除有大片的松、杉、桉、橡胶等林木外,还有赤藜、红车等国家保护植物5种和龙眼、荔枝、香蕉等11种亚热带名优水果。红杨桃、无核黄皮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化州特产橘红,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之一,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化痰止咳,健胃行气,功效神奇,明清两代被列为宫廷贡品、御用药物,现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以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橘红系列药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等地。2008年,全市化橘红年产干果3360吨。动物资源有500多种,有黄猄、果子狸、金头龟、穿山甲等6种珍贵动物。

化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矿种有22种,其中金属矿产有钛、铅、锌等14种;非金属矿产有高岭土、花岗岩、石灰岩等8种。平定镇西部地区钛矿探明储量530万吨,是广东省钛矿储量最多的地区。文楼、中垌、官桥、林尘等镇的石灰石总储藏量达800亿吨以上,其中文楼镇储量约400亿吨。现探明文楼镇平福村大理岩纯白结晶石灰石40亿吨,碳酸钙含量为99.8%,白度为93.1%,品位居全国首位,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和日用化工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开前景。

交通、通讯设施发展迅速。与全国铁路网连接的河茂铁路横贯化州全境,广湛高速公路和207国道穿境而过;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市区为中心,铁路为重点,省道、国道为骨干,县道为筋节,镇道乡道为脉胳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市区到广州仅三个半小时车程,到湛江机场、水东港仅用四十分钟,江河航道北达广西、南通南海;建成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的现代化通讯网络。

水、电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有总长近10公里的市区防洪工程;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76座。辖区内共有各种类型的变电站近200多台(座),其中11万伏变电站6座,22万伏变电站1座,50万伏大型变电站1座。

2010年1-12月化州市经济发展情况简析:

一、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12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7.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1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63.10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8亿元,增长23.7%。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12月,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57.19亿元,同比增长5.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69亿元,增长5.6%。水果总产量40.42万吨,增长3.2%。生猪出栏152.74万头,增长9.6%;家禽出栏1978.58万只,增长3.7%;肉类总产量14.05万吨,增长8.3%。水产品产量9.67万吨,增长8.2%。

三、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89亿元,同比增长26.12%。

四、国内消费市场繁荣活跃。1-12月,全市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4.53亿元,增长13.6%;零售业完成87.51亿元,增长19.1%;住宿业完成0.46亿元,增长26.3%;餐饮业完成9.59亿元,增长18.4%。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8亿元,同比增长37.0%。

六、外贸出口大幅增长。1-12月,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99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3%。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完成4615万美元,同比增长51.2%;进口总额完成37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9%。实际利用外资484万美元,增长17.5%。

七、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金融稳健运行。1-12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0亿元,增长32.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11亿元,增长2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24元,增长12.4%。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8.63亿元,同比增长18.8%;贷款余额43.54亿元,同比增长26.1%。

做菜能用的中药

学者既有前功,方可择静地为圜室,远避尘氛、供设东华帝君、正阳帝君、纯阳帝君、海蟾帝君、重阳帝君、紫阳张祖、杏林石祖、道光薛祖、泥丸陈祖、玉蟾白祖,以及北派诸祖神位,本支经籍度师,长灯香火祀之,日渐收拾身心、敛藏神炁,同归中宫祖窍之中,存抱元守一之诀。

[ 闵小艮曰:谨按上品丹法,乃以身为坛炉鼎灶者。今谓入圜,又令设供列祖列宗,尚为中下学人说法,令从洋洋如在无形与声之静境直造无无亦无地位,倘或中懈,藉以触目警心、不敢废撤、念复恒诚焉尔!上智之士,动与天俱,自强不息,斯所谓“上帝临汝,敢贰尔心”乎?]

夫人之元性,即是金丹,即是大道,即是无位真人。世人不明修炼金丹是修个甚么,所以到底无成。可怜无人指点,埋没了多少有志气的人。若知丹道之元神即是自己元性,是吾固有之物,借身中先天一气点化炼成纯阳之体,安有修炼而无成者乎?王祖师云“本来元性唤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是也。中宫祖窍,即是太上所谓玄牝之门,修炼金丹,全在此窍。所谓“守一而万事毕者”此也。

[ 闵小艮曰:谨按中宫祖窍,洵是玄牝之门。但此中字,须要认得真,不要认做有形有所,乃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中。故无方所,亦无内外。曰珠、曰黍米,又曰牟尼、舍利、金丹、太极,许多假名别号,皆在此中取得种得炼得圆得脱得化得也。但此中宫、此祖窍、开之入之,端在克己功纯,造至自然,以致虚极而静笃,则已深入彀中矣!一失虚静,便堕窍外。惟随机动静,不杂己念,则自头头合道。盖此一窍,道曰立和,核即儒之人禽,释之魔佛,都在几希之间。第此玄窍左阳而右阴,故曰玄牝,则与人禽魔佛究有异者,何以故?阳乃真阳,阴乃真阴,均属先天,故可统曰玄窍。

泥丸氏曰:“‘机动则人玄,机静则入牝’,此乃自然之至道。然而《修仙辩惑论》乃有‘念头动处为玄牝’,斯议为何?盖自静中观动而言,是即儒释所谓人禽魔佛也欤!若夫《金丹四百字序》乃曰‘在人身中,莫向他求’,故其正文有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也。”

泥丸氏又曰:“此是假法,然不于此处寻求,万无得入之理。何以故?此一窍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故尔黍米能藏大千、能纳三才也。”

得体各训,紫阳所示,切且近矣!我祖泥丸慈示假法,旨哉旨哉!三才都在玄窍之中,我身岂在玄窍外哉?我身既在窍中,我身祖窍反在玄窍外乎?得故信:从祖窍直入,随而念绝情忘以事之,果头头自在矣!不敢自秘,谨以告诸同志,惟愿同志息心体之。 ]

在人身中,心下肾上,中余一寸二分之中,此乃先天元始祖炁之窍。学者认清一条门路,方可修行进于大道,又须从形体上—一收提,则元神方有正位可居。古人云:“有一宝珠,闭在形山。”殊不知此一宝珠,即在六根门中,时时放大光明,人多不悟,所以虚生浪死,吾今指出路头,显然明白。人身虽有六根,总从一根所发,机要惟是:三元混一,四象合和,归于虚无;使身心意不动,收摄我后天之神,归于中官;时时觉照,刻刻规中,存抱元守一功夫;久久纯熟,精气神全,玄牝立基,能生真炁,化生真铅,再究以下功诀,其功方应。此是天仙修证之妙机,得之者立跻圣域,非具大智慧者,安得领悟此中玄奥哉!

[ 闵小艮曰:此节所述,虽属假法,若不假此作为,学无进路。立关玄奥,万难得开,而开法不在有为,乃在虚无不动四字。所谓门路,乃是一根;所谓作为,乃是混一合和,与夫归使收摄等字也。及既归宫,盖已透入玄窍,是为假法之初步。若夫时时觉照,乃是二步要诀;刻刻规中,乃是三步功法。学者遵此修持,而所持者抱元也,守一也。元者何?元始祖炁也;一者何?本来元性也。功夫久久,自造纯熟,既造纯熟,三宝乃全。而下不曰基立者,尚是玄牝初立之始基,气未化炁、元命未复也。追至气返化炁,真铅始至,到得真铅将至,即可从事下诀。学者务须体认,只此活子片响,顿然铅至汞应、遂尔凝结,全赖夫炼己筑基功足耳!太虚氏曰:“阳生则阴应,理有不期自至者也。”泥丸氏曰:“不愁真阴不我应,只恐阳生未必真”。学者可以悟矣! ]

前功娴熟,然后体认存神入炁穴功夫。将眼耳鼻三者皆收拾向里,目不外视、耳不外听、鼻不外臭,俾元神都归于气穴之中,自然呼吸调匀,绵绵若存,是培药之真口诀。陈虚白云;“垂帘塞兑,窒欲调息,离形去智,几于坐忘。劝君终日默如愚,炼成一颗如意珠。”白玉蟾云:“吾曾遇师真口诀,只要存神入气穴。”皆言筑基口诀也。

昔者明庵刘祖师云:“下手立丹基,休将子午推,静中才一动,便是癸生时”。此种语意皆为初入圜者而言也。所谓“立丹基”者,止言培药时事,非谓采大药也。“休将于午推”者,恐人疑于身中升降之子午周天、或疑是子时午时下功之事,故以休将两字醒之,以别其用功之次第也。其所谓“时”者,即《入药镜》所云:“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之时也,何须拘走子午二时耶?“静中才一动”,所谓阴极阳生、虚极静笃之际也。故其动也,便是“癸生时”也。祖师指破迷津,教人一见阳生,即当采取,勿俟癸足机危空劳神用。若至癸足而采,止是顺时发生之阳气,非大药也。惟能于静处一动便采者,斯为万物未生时元阳,即生天生地生人物之神母,即先天一炁是也。

[ 闵小艮曰:谨按下手之阳生,虽出自然,尚属假法。故所生采乃属一身之阳,虽号先天,犹属后天。即如《入药镜》之阳生,虽非假法,而曰“意到”,尚属因意而发。其所感发,尚属先天之后天,曰“非大药”,辨析极精。泥丸有言曰:“十二时中,机发于勃然者,是先天之炁,不可小视。人能及时而采得者,乃即至宝。古哲得之,或形神末充者,用以修饰完鄞鄂,或修神室黄房等等。”——是说也,屡经门下阳林禀陈甚悉,凡我同志可与参之。若夫真正子阳生,得大药,亦非定论。太虚有言曰:“相值应感而体本虚极、时际静笃者,则其得也无量,而所生也莫测。苟或未虚而静、或仅虚未静者,断无得理。”(得)故每与人言观复之法,总不外乎“至虚极、守静笃”二句功诀,知此诀者有几人哉?(得)年已老,一旦归空,诀不传世,徒似无毛狮子,大吼无声,不无遗憾?爰将此节所论时字,详晰改明,并为注释于此,见者幸珍体之。 ]

丹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长生。”盖此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又非虚空全无。谓守静极于虚无。身居恍惚沓冥之中,混沌大定,神明自来,一灵常湛,是真先天空而不空者也。

[ 闵小艮曰:按此先天,非仅一身先天,直是太极之祖炁,并非是两造虚实之炁,故能空而不空者也。愚按:“此先天”一句,乃指太极之炁;“又非”一句,乃指三才流行之炁。今述功法,乃云致静于虚,其旨甚玄,盖虚为体、静为功,非静不能得,非静于虚则不全也。余恐学人疑与前注功法相背,故特笔以释之。

至夫太极之祖炁得可为母,太极流行之炁得则乳哺,皆属大药而自有别者。盖太极为两造所自生,而此祖炁又太极所从出,得可结胎,故谓之母;流行之炁,乃太极内三才所发之炁也,在造物为先天,在道为后天,个中清浊不齐,只可收作培养,故曰可作乳哺。中下之士,得此成胎,乃是幻影,非圣婴,所以须行此后三篇功诀,爱为辨别而详述之,以明人品有不同、丹品有各别耳!]

盖任为阳水,是虚无清气,癸为阴水,是药老成质。丹家喜阳而不喜阴,癸水为丹道所忌。故真阳所生乃有气无质,纯阳之气也,稍迟则生质矣!生质,便为癸水——重浊之物岂能逆流而上升?此紫阳祖师有“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之口诀也。凡言癸生者,恐其生也,非喜其生也,勿错认癸生为阳生方妙。凡阳既生,便当以真意摄入中宫,与离中真阴会合,便龙虎交媾之初功也。

[ 闵小艮曰:论丹道喜阳而忌明,所述洵属不磨之定论。若为养生而事,即或过时亦可勿弃,第别有功法——俟透巅后,惟一任散布周身,遂自忘形以养气,则凉趣到心便化真阴,畅于四肢、放归百络、滋润筋节,亦属培补色身之妙诀,惟切戒留宫变饮云尔。太虚翁为老年学道者言有此一说,谓与石杏林真人所云归复法相似,少壮之士断勿安此可也。]

《丹经》云“龙从火里出”,谓龙生于离中也。又云“虎向水中生”,谓虎生于坎中也。作丹之法:其始也,以龙召于虎;其继也,以虎而应于龙。当虚极静笃之时,但将元神沉于炁穴,听其自呼自吸,着不得一些作为,及有意见功之心,务要悠扬自在,不可执着,反生不和,方合神用。日久之时,息不用调,自然充和。若要起身行动,必要闭目静坐,听其复归旧穴,直待至静而后起。切记切记!倘有不得已而起身,事过时仍补前功,亦是斡旋之法。

[ 闵小艮曰:谨按“其始”云云,乃即《金丹四百字》之“以真土擒真铅”也;“其继”云云,乃即“真铅制真汞”也;“但将”云云,乃即“铅汞归真土”也;“听其”云云,乃即“身心寂不动”也。修丹功法,至要宗旨,已全备矣!学者未明龙虎,必须明师指点,方知是喻未炼时之心身也。此节口诀在二听字,一曰“着不得”,二曰“吸有意”,戒之至也。曰“务要”、曰‘不可”、曰“反生”、曰“方合”,何等叮咛!又恐求效心切,故又有“日久”云云。我辈读书,志在明了,何可草草滑过,举世学人都犯此病,爰赘数言,谨以奉劝,愿同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焉。古云:读书具只眼,不过精体焉尔。 ]

自冬至前,先期下功四十九日,而一阳来复于五阴之下,以此先天一炁点化后天之神而成阳神,此世间稀有之法,其微妙岂易言哉!但筑基时培药与采取大药功夫各有分别,不可一概混行,方为明彻吾道者矣!

[ 闵小艮曰:按此先期下功,乃即行夫克己也。盖修至道,必自启窍,此窍不启,功难越入。然非运行能启,必藉克己。已净念自无杂而志始纯一,志念克一,玄窍必自洞敞矣。我师太虚翁言之详矣!然恐存有期效心者,兹故不得已述有四十九日之说。学直自问,苟心未净,何妨起自夏至乎?且何妨起自上一年冬至前乎?此即第一篇“积久益善”之谈,并非刻期定程者也。

其培药与采大药功夫各别,前已注明,兹不复赘。第尚有一大疑窦,古今丹书罕述,是书亦不述及,不知误了多少志士。(得)知不敢不辨。即如白紫清祖师《修仙辩惑论》,凡吾门下已为家弦户诵之书,无如诵皆滑过者。疑窦惟何?一采字也。不知身体者,但如走马看花,字且不疑,更何必辨?若求体认者,谓有作为,盲参瞎访,因堕劳蹊,翻置此论于脑后,是可悲也。《论》不云乎:“以身为铝,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又曰:“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及言炼法,则曰:“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以端坐习定为采取,以操持照顾为行火,以作止为进退,以断续不专为堤防,以运用为抽添,以真炁薰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以制伏身心为野战,以凝神聚炁为守城,以忘机绝虑为生杀,以念头动处为玄牝,以打成一块为交结,以归根复命为丹成,以移神为换鼎,以身外有身为脱胎,以返本还原为真宗,以打破虚空为了当。”何等明显!是采取只在端坐习定,此疑不解,致有南辕北辙之误。毕世无成,委诸福薄而废,大可哀也。愿诸同志,先体培字。乘虽有三,采取功诀并无二说也。]

一、陈皮  把吃桔子剩下的桔皮,晾干保存一年以上,就变成了重要的中药陈皮。  陈皮以陈为佳,古人认为它放的时间越长,药效越好,所以有“百年陈皮,千年人参”之说。大多数的药物放置时间过长就会过期,陈皮却是越保存越值钱。  为什么呢?因为桔皮在晾干放置过程中,所含有的刺激性的挥发油会逐渐挥发掉,同时通过缓慢的发酵作用产生更多的药用成分,所以陈皮与鲜桔皮相比,药用价值更重要,用途也更广泛。  桔皮无论新陈都可以消食、化痰、止咳、理气、温胃,而鲜桔皮偏重于解表和泄下,陈皮偏重于健脾和化湿。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新鲜的桔皮气味强烈,刺激性更强,入药有局限性;陈皮则更加平和,可以配伍各种中药,适用的体质和病证范围要广得多。  陈皮作为调料的作用主要有这么几点:  - 去除腥膻味:陈皮的芳香可以去除鱼肉的异味。  - 解鱼虾毒:鱼虾类食品所含的细菌较多,陈皮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同时能平衡鱼虾的寒性。  - 增加鲜味:陈皮的苦、辛味与其他食物的味道混合后,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 分解脂肪:解除油腻,使肉更容易炖烂,同时也有助于消化。  从保健的方面说,平时吃点陈皮可以帮助降血压、降血脂,预防癌症、心肌梗塞和脑溢血。  为什么陈皮有这样的保健作用呢?还是离不开它的基本功能:理气、化痰。中医讲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人体的新陈代谢全靠它。如果气滞了,新陈代谢不畅通,废物排不出去,停留在体内,就会生湿生痰。所谓的“湿”和“痰”,就是没有代谢掉的浊水和浊物。这种痰湿轻者是有形的,是可以咳出来的痰;重者是无形的,停留在肝脏,就是脂肪肝,停留在血液,就是高血脂,甚至化为肿瘤。  中医讲百病从气生,又说怪病多由痰作祟,就是这个道理。而陈皮的功效正好针对“气”和“痰”。它可以消除气滞,使气的运行畅通,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把一潭死水变成了活水,垃圾废物也就自然被冲刷掉了。陈皮性温,它温和的热力更加强了化解浊水的作用。  陈皮用于食疗,不用刻意去单独食用它。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当作调料,做菜的时候按需要放一些就行了。比如用陈皮煮粥,就很适合冬天。还有陈皮兔和陈皮牛肉,是我妈妈喜欢的两道四川名菜,秋冬季节吃也很合适。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吧。  陈皮粥  陈皮是顺气的。本来气虚的人应慎用顺气药物。但陈皮配上补益中气的大米之后,却相当于一味平和的陈皮人参汤,气虚的人喝了,能补气。而且大米本身也有一定的补脾、和胃、清肺的作用,放入陈皮之后,效果加倍,脾虚的人喝,能健脾;胃寒的人喝,能和胃;咳喘的人喝,能化痰。  陈皮粥的做法再简单不过了,煮粥的时候放入半个到一个陈皮一起煮就可以。  冬天来了,早上喝点陈皮粥,清香暖胃,又能预防感冒咳嗽。小孩经常喝它,不容易积食。运动之前喝陈皮粥,有一定的抗疲劳的作用,对于防止运动后浑身酸痛有好处。陈皮粥还有助于运动损伤的恢复,如果扭伤或是挫伤之后一段时间都不好,除了外敷药物,可以每天喝陈皮粥来作为辅助治疗,帮助行气散瘀。  陈皮牛肉  牛肉补气,功同黄芪。它补气的作用很强,甚至可以用来辅助治疗中气下陷。一般常吃的是黄牛肉,它是温补的,能养气血,对于虚寒的人很有好处,有健脾益肾之功。  牛肉配上陈皮,补而不滞,效果更好,特别适合糖尿病、胆结石、腰腿酸软或是瘦弱乏力的人,正常人吃同样也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  陈皮牛肉名气很大,是国宴菜,所以做法也有各种变种,可以很精致,也可以很家常。说一下我妈妈用的方法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适合自己在家做。  原料:牛肉、陈皮、豆瓣酱、醪糟。一般半斤牛肉,用一到两个陈皮就够了。没有醪糟,可以用料酒代替。如果用料酒,做菜的时候还要再加少许白糖和水,用醪糟就不用加了。  这道菜根据各人口味可以做成微辣的、中辣的和特辣的。先说微辣的怎么做:  把陈皮和牛肉都切成丝。锅内放油,开大火,将牛肉丝下锅爆炒到断生,放一勺豆瓣酱、陈皮丝翻炒两下。加醪糟(或是料酒、白糖、水)、酱油煮一会,至汤汁将干时起锅。  喜欢蔬菜的人,可以放一点时鲜蔬菜,最好的是胡萝卜。将胡萝卜切滚刀块,在上述加醪糟和酱油的步骤后入锅,用中火,跟牛肉一起煮。当胡萝卜煮到看不见棱角了,那就是煮软了,这时用大火收干汤汁就可以起锅了。  中辣的口味的做法基本一样,只是不放酱油,而是放两到三勺豆瓣酱。  如果要做成特辣的,除了多放豆瓣酱,在爆炒牛肉之前先放几个干辣椒就行了。  陈皮牛肉一上桌,还没吃,辛辣鲜香的味道就已经很诱人了,特别开胃。  几点提醒  陈皮用于食疗,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 陈皮食疗适合的人群很广,但有两种人要慎用陈皮:有内热或是气虚的人,具体的说,有干咳无痰、吐血症状的人不要用,平时特别爱出汗的人要少用。  第二, 有的人喜欢用陈皮泡水来当茶喝。如果是为了治某一种病,这种方法是可以的。如果是日常保健,还是建议加在饭菜中作为调料。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如果所用的陈皮不够陈,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多,空腹服用对肠胃多少有一点刺激性,做成饭菜就没有这个担心了;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前面说过的,陈皮不是独行侠,它是贤妻,善于辅助其他的药物发挥功效。把陈皮作为调料放在菜里,可以使它的这个特点得到充分利用,与食物相互配合,将双方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比如说,用陈皮配大米煮粥,效果就与单喝陈皮水大不相同。用陈皮炖肉,食疗的作用又不一样。这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其中还有化学反应的存在。  陈皮的制法  吃过桔子以后,把桔皮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收起来保存,第二年就可以用了。存放两三年的陈皮,药效更好。南方比较潮湿,陈皮容易长虫发霉,可以每半年拿出来晒一晒。  现在的桔子打药的比较多,最好在桔子剥皮前,先用淘米水泡上半天到一天,再冲洗一遍,可以去除农药。  注意:如果是没成熟的桔子,皮还是青色的那种,晾晒出来的陈皮,叫做青皮。跟普通的陈皮作用是很不一样的。不要弄混了。青皮是走肝经的,破气的作用非常强,主要用来治疗肝气郁滞,不适合一般人日常保健。  二、常用的香药类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香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属性:性温。功用: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属性:性大热,燥火。功用:益肝,通经,行血,祛寒,除湿。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属性:性温。功用:入脾胃,开郁结,辟恶气,治胃寒疼痛等症。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补血活血,调气解表,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痛经、贫血等症。为妇科良药。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属性:性温。功用:入肺肝,疏风邪,清头目。  (9)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属性:性温。功用:解表散寒,理气和中,消痰定喘,行经活络。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食鱼蟹中毒等症,梗能顺气安胎。  (10)薄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本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于调制饮料和糖水,有时也用于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清头目,宣风寒,利咽喉,润心肺,辟口臭。  (11)黄栀子,又名山栀子,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红或橙黄。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一般以调色为主。  属性:性寒。功用:清热泻火,可清心肺之热,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2)白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烧、煨的禽畜野味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祛寒除湿,消肿排脓,清头目。  (13)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常用于烧、卤、煨等禽畜菜肴。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滞,和胃止呕。  (14)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味性较白豆蔻猛,暖胃温中,疗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燥湿强脾,能解郁痰内毒。  (15)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与它药合之,用于卤煮禽畜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温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气行痰,厚肠止泻。  (16)草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用于烧、卤、煮、煨等荤菜。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截疟除痰。  (17)姜黄,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两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调色为主,与它药合用,用于牛羊类菜肴,有时也用于鸡鸭鱼虾类菜肴。它还是咖喱粉、沙嗲酱中的主要用料。  属性:性温。功用:破气行瘀,祛风除寒,消肿止痛。  (18)砂仁,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  属性:性温。功用:逐寒快气,止呕吐,治胃痛,消滞化痰。  (19)良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呕吐。  (20)丁香,又名鸡舌香,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常用于扣蒸、烧、煨、煮、卤等菜肴。如丁香鸡、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极其浓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则适得其反。  属性:性温。功用:宣中暖胃,益肾壮阳,治呕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实并非四川独有,也并非四川产的好。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均有生产。花椒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动物原料皆可用之。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但多用于炸、煮、卤、烧、炒、烤、煎等菜肴。荤素皆宜,在川菜中,对花椒的使用,较广较多。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单用,主要用于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鸡、鱼等菜肴。是西北地区常用而喜欢的一种香料。孜然的味道极其浓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较难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极少有孜然的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宣风祛寒,暖胃除湿。  (23)胡椒,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浓辛、香。一切动物原料皆可用之。汤、菜均宜。因其味道极其浓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粤菜中用得较广。  属性:性热。功用:散寒,下气,宽中,消风,除痰。  注:胡椒能发疮助火,伤阴,胃热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于腌腊制品及卤菜。  属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补气润肺,止咳,泻火,止一切痛,可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疮疡中毒,脘腹及四肢痉挛作痛等症。  注:多食令人呕吐。  (25)罗汉果,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于卤菜。  属性:性凉。功用:清热,解毒,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润肠,舒胃,可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多种疾病,尤其对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26)香茅,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于烧烤类菜肴。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陈皮,即干桔子皮。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主要用于烧、卤、扣蒸、煨等荤菜。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温。功用,驱寒除湿,理气散逆,止咳 痰。 以下是不常用的:  (28)橙叶,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陈皮相同。  (29)乌梅,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酸、香,其用途不大,只用于调制酸甜汁,或加入醋中泡之,使醋味更美。 (30)刀豆:豆科藤本植物刀豆的成熟种子。味甘,性温。可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31)龙眼肉=桂圆:无患子科乔木龙眼的假种皮。味甘,性温。可补气血,益心脾,可治失眠健忘等症。 (32)山楂:蔷薇科乔木或大灌木山楂、山里红或野山楂的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可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33)枣=大枣:鼠李科灌木或小乔木枣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微温。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34)木瓜:蔷薇科灌木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味酸,性温。可除湿利痹,缓急舒筋,消食,治脚气。 (35)白扁豆=扁豆:豆科藤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平。可健脾化湿,可治脾虚泄泻等症。 (36)百合:百合科草本植物百合、细叶百合或卷丹的鳞茎。味甘,性微寒。可清热,养阴,润肺,宁神。 (37)青果=橄榄: 橄榄科乔木橄榄的果实。味甘、涩,性温。可利咽消肿,理气止痛。 (38)芡实:睡莲科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味甘、湿,性平。可健脾止泻止带,补肾固精缩尿。 (39)赤小豆: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成熟种子。味甘、酸,性平。可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40)佛手: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佛手柑的果实。味辛、苦、酸,性温。能疏肝理气,化痰宽胸。 (41)杏仁:蔷薇科乔木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苦味杏的成熟种子。味苦,性温,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42)昆布=海带: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味咸,性寒。可消痰软坚,利水退肿。 (43)桃仁:蔷薇科小乔木桃或山桃的成熟种子。味苦、甘,性平。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44)莲子:睡莲科水生植物莲的成熟种子。味甘、涩,性平。可健脾止泻,补肾固精,养心安神。 (45)桑椹:桑科乔木桑的果穗。味甘,性寒。可补阴血,益肝肾,润肠通便。 (46)榧子=香榧:红豆杉科乔木榧的种子。味甘,性平。可杀虫,润肺,缓泻。 (47)淡豆豉:豆科草本植物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味辛,性微温。可解表除烦,可治外感风寒及温病初起,发热,可用于热病烦闷等症。 (48)黑芝麻:亚麻科草本植物黑芝麻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平。可补肝肾,润五脏。 (49)蜂蜜: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成的糖类物质。味甘,性平。可补脾、解毒,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50)莴苣:菊科草本植物的茎或叶。味苦,性寒,可治热毒、疮肿、口渴。 (51)薏苡仁: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种仁。味甘、淡,性凉。可利水渗湿,清热排脓,益肺健脾。  (52)枸杞子:茄科灌木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可补精血,益肝肾,明目。  (53)乌梢蛇: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味甘,性平。可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54)酸枣仁:鼠李科灌木或小乔木酸枣的种子。味甘,性平。可养心安神,收敛止汗,治失眠。 (55)牡蛎=海蛎子: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味咸、涩,性微寒。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56)代代花: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代代花的花蕾。味甘、微苦,性平。可理气宽胸,开胃止呕。 (57)决明子:豆科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可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58)莱菔子=萝卜子: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味辛、甘,性平。可消食化积,止咳化痰平喘。 (59)菊花:菊科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味甘、苦,性微寒。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平降肝阳。  (60)藿香: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可化湿行气,和中醒脾,祛暑解表。  (61)郁李仁:蔷薇科灌木欧李或郁李的成熟种子。味辛、苦,性平。可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62)白果:银杏科乔木银杏的成熟种子。味甘、苦、涩,性平,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止带。  (63)薤白:百合科草本植物薤或小根蒜的鳞茎。味辛、苦,性温。可通阳开痹,温中理气。 (64)香橼:芸香科小乔木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味辛、苦、酸,性温。可疏肝理气,化痰。  (65)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味甘、淡,性平。可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66)火麻仁: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可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67)红花:菊科草本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序。味辛,性温。可活血祛瘀,可治疮疡肿痛,跌扑伤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等症。 (68)麦芽:禾本科草本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的加工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积,回乳,用于食积停滞。  (69)香薷:唇形科草本植物海洲香薷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  (70)鸡内金:雉科动物家鸡的沙囊内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积,化坚消石,固精缩尿。  (71)荷叶:睡莲科水生植物莲的叶。味苦,性平。可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并可止血。  (72)白茅根: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味甘,性寒。可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鲜用为佳。  (73)桑叶:桑科乔木桑的叶。味苦、甘,性寒。可疏散风热,清泄肺热,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74)马齿苋:马齿苋科草木植物马齿苋的地上部分。味酸,性寒。可清热解毒,治痢,消痈。  (75)芦根:禾本科草本植物芦苇的根茎。味甘,性寒。可清泄肺胃,生津止咳。鲜用为佳。 (76)蒲公英: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味苦、甘,性寒。可清热解毒消痈,可治疮疡肿痛,咽喉炎症,肝胆疾患,尿路感染等。  (77)益智仁:姜科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实。味辛,性温。可补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涎。  (78)淡竹叶: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叶的茎叶。味甘,性寒。可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79)胖大海:梧桐科乔木胖大海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寒。可清肺止咳,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80)金银花: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可清热解毒,可治外感风热,咽喉肿  痛,热毒血痢等。  (81)葛根:豆科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味甘、辛,性平。可发表解肌,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82)鱼腥草:即蕺菜,也称侧耳根三白草科草本植物鱼腥草的茎叶。味辛,性微寒,有特殊香味。可清热解毒,排脓,宜生食。  (83)山药:薯蓣科草本植物薯蓣的块茎。味甘,性平。可补脾养肺,益肾涩精。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2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