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泡茶的历史不是设计师苦思冥想的结晶,而是来自喝茶人一个不经意的疏忽。
1908年(一说1904年),美国纽约的一位茶商托马斯·沙利文抱着压低生意成本的想法,把少量茶叶样品装入小丝袋,寄送给潜在客户,请他们试尝。客户们收到了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却没有说明书之类的东西告诉他们要怎么使用小袋子和里面的茶叶,于是就有人囫囵吞枣地把它们整包浸泡到一杯滚烫的开水中。一时间,茶香四溢。
沙利文的客户认为,茶叶装在小丝袋里使用很方便。紧接着,定单纷至沓来。沙利文卖茶叶的目的达到了。然而交货之后,客户又大失所望了——茶叶依然是散装的,并没有那种方便的小丝袋,于是引起了抱怨,甚至退货。
沙利文是一个聪明的商人,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启示,他很快就设计了一种薄纱布小袋,加工成一种小袋装茶叶包。不出所料,这种小茶叶袋大受消费者欢迎,给沙利文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利润。
就这样,袋泡茶诞生了。沙利文无心之举成就了今天的袋泡茶产业。不过,最近有关专利资料显示,1903年已经出现手工缝制的丝绸棉布袋。无论真相如何,袋泡茶都改变了人们的喝茶习惯。《每日邮报》曾援引英国泰特利茶叶公司公关部总监萨拉·豪的话说:“无法想像,没有袋泡茶,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自诞生之日起,袋泡茶经历了种种改变。1930年,美国人威廉·赫尔曼松取得热封纸质茶包专利权。
在英国,泰特利茶叶公司1953年开始批量生产袋泡茶并不断改进茶包设计。1964年,茶包材质被改进得更为细致,这也使得袋泡茶更为畅销。如今,每个茶包上大约有2000个微型孔,使茶叶充分溶入沸水中。
1989年,泰特利茶叶公司一改标准的方形茶包设计,推出圆形茶包。几年后,泰特利茶叶公司又推出带束绳的茶包,且茶包中有30种不同的茶叶。此后,金字塔形茶包、尼龙茶包先后进入英国市场。
英国茶叶委员会主席威廉·戈曼说:“如今,生活节奏快,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愿意自己动手泡茶。”
茶包材质几经演变
1945年,袋泡茶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袋泡茶快速、卫生、便捷的优点为消费者接受,成为茶叶消费的主要品种,仅在英国,人们每天喝掉大约1.3亿杯袋泡茶。2000年以来全世界茶叶消费总量为284万吨,其中袋泡茶的消费总量为54万吨,占茶叶消费量的23.5%。
在国际上,英国袋泡茶市场从1995年以后一直保持在85%以上;加拿大1993年袋泡茶的消费量占整个本国茶消费量的96%。相关数据表明:袋泡茶自投入市场以来一直呈快速发展趋势。特别是1985年以后,袋泡茶消费的增长速度高于茶叶整体消费的增长速度。袋泡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茶叶市场的主要消费品种。
“立顿”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1890年,苏格兰人托马斯·利普顿创立了“立顿”红茶,1898年“立顿”红茶获“世界红茶之王”美誉。如今,立顿每年销售360亿个茶包、7万吨茶叶,产值约230亿元,而中国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强。1992年,立顿进入中国市场,推广立顿红茶。1997年,立顿在中国袋泡茶市场占有率第一。从立顿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史看中国的袋泡茶市场,立顿一枝独大,占据中国袋泡茶70%以上的市场份额。
袋泡茶发展到今天,在茶袋的材质、形状以及茶叶种类上都有许多改进和丰富之处。
首先,装茶叶小袋子的材质由最开始的丝绸,改进为后来的丝绵织成的薄纱布。直到1930年,茶袋在材质上的发展又有了一次飞跃——美国人威廉·赫尔曼松获得热封纸质茶袋的专利权。这一设计工艺至今仍然在使用。
袋泡茶的形状也在不断改善设计。有调查表明,茶袋的形状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市场上的茶袋,由最开始的包扎的小口袋形状,发展到矩形、正方形、圆形。到后来,德国人又发明了双室茶袋,这种茶袋的底面呈“W”形,入水之后还能张开,冲泡的效率高了,也让冲茶变得更有趣了。
但是,这些纸袋形的设计都是装茶末,无法装茶的原叶。2013年,英国立顿公司在茶包形状上推出了最新的三角立体型设计,金字塔形的茶包让茶香更快更完整地溶解出来,最大限度给予茶叶舒展的空间。立体三角包里面放的一般是原叶,更使饮茶者回归原始,中国人讲究这个。在袋子的材质上,最新最好的是玉米纤维做的,更健康,更环保,易降解。这种茶包是未来的方向,称之为“粽角包”。
不仅如此,袋子里茶叶的品种也变得愈发繁多了。由最开始的红茶、绿茶、花茶等几大类,发展到如今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茶:内含中药成分的养生保健茶、醒酒茶、明目茶,吸引女性目光的减肥茶、美容茶,等等,几乎已经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程度。
省事省时风靡不偶然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称,17世纪进入英国的茶叶为“文明砥柱之一”。但是,在袋泡茶发明之前,饮茶者必须先把杯中所有茶叶过滤干净,才能畅饮,而过滤茶叶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
1953年,泰特利茶叶公司正是因为看好袋泡茶的市场前景,才开始批量生产袋泡茶。他们认为,袋泡茶操作方便,能使茶叶充分接触开水,从而冲泡出浓香的热茶。
当然,说服英国人不喝散装茶而改喝袋泡茶不是件容易事。据称,当年泰特利公司刚把袋泡茶引进英国时,为之设计的广告词相当简洁。它只是说:“泡一杯好茶,用茶包,轻松快捷,仅需一便士。”
统计显示,英国人每天喝掉1.3亿杯袋泡茶。甚至有媒体报道:“英国人天天摄入的液体中40%是茶水,其中绝大多数用袋泡茶。”
相较于其它形式的饮茶方式,袋泡茶有独特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省事省时,省事带来了省时。要知道,时间和效率对于现代人的重要程度已非昔日可比。茶包便于携带,随时可以冲泡,不必随身携带大茶叶罐子。在省事上,当你要喝茶,却又不想经过传统方式的一道道繁琐的冲泡程序时,袋泡茶无疑是最佳选择。比如,制作奶茶的时候,如果抓一把茶叶扔进容器里,喝之前要过滤,过滤工具也要清洗干净,如此的麻烦是免不了的。但是使用袋泡茶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一个茶袋放进去,出来的时候容器里不会留一点儿茶叶渣子。再有,茶包内的茶叶重量一定,同时注水量也有注明。
其实,袋泡茶还有一个传统方式泡茶无法企及的优势,那就是茶叶通过研磨之后营养的释放更加完全。从茶叶含有的维生素和氨基酸被溶出的情况来看,袋泡茶在第一次冲泡时就有80%被浸出;第2次冲泡时浸出率达到95%以上;茶叶含的其它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是如此。
如果说,袋泡茶的偶然发现只是因为一个疏忽,而袋泡茶的风靡却不是偶然,而是有意设计的。创意是偶然的,而设计是必然的。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碌,因此人们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简单的生活方式。袋泡茶简单的茶饮方式,恰是满足了人们要省事省时的需求。把复杂的事务简单化——一步到位,是今天的人们最需要的。袋泡茶的设计,用标准化的简单方式省略了传统茶饮方式的复杂过程,却保留了饮茶的效果,袋泡茶所形成的新的饮茶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现代化生活。
国人为何不认袋泡茶
我国的袋泡茶主要采用方形袋包装,以茶叶末为主。中国人对茶的认知还是倾向于原型茶叶,对于茶末有一种低端化的认识。因此,虽然袋泡茶在上世纪初就已经诞生,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中国业内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茶产品中不入流的角色。
在我国,茶叶销售仍以散茶为主。中国茶长期以来处于有品种、无品牌的尴尬境遇。龙井、普洱、铁观音、大红袍、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茉莉花茶等等都是茶的品种,虽有一些地区性的老字号茶叶店铺,但知名度不出本地,哪一家是真正的优质茶,说不清楚。而不产茶叶的英国却有一个全球闻名的茶叶品牌——立顿。品牌是标准和质量的代名词。袋泡茶适合品牌运作,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的城市,对袋泡茶的市场需求量呈较高的增长,借助设计服务与茶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中国茶品牌的建设,打造强势品牌,将为中国茶打开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目前,全球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已占茶叶总消费量的23.5%,但中国目前袋泡茶消费量仅占茶叶总量约3%,国内袋泡茶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奔斯敦曾说,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正在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过去20年,全球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增加了50%。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茶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在袋泡茶产业发展风起云涌之时,我们亟待转变。
大千世界
当袋泡茶
遇到创意设计
现代生活,许多产品都和创意设计有不解之缘。当袋泡茶遇见创意设计又会有怎样的火花呢?2011年春,英国威廉王子大婚,市场上就出现了一款印有威廉王子和王妃凯特卡通图案的袋泡茶,而且非常热销!大概英国人还是很期待看他们“共浴爱河”吧。
其实,把名人图案做成茶包的标签,这个创意早就有了。奥巴马、普京、英国女王等政要都被这样“包装”过。人们对这样的产品似乎情有独钟,这样的创意设计还在继续。也可以说,当袋泡茶遇见创意设计,就有了特殊的附加值。凭借着每一款创意设计都别致新颖,袋泡茶可以常做常新。袋泡茶这个产业也会因常有新意的设计而不断培养出新的消费群体。
未来趋势
便捷茶
开创茶饮“快时代”
调查显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80%的消费者需要的是简单、便捷、确保安全和口味的茶。正因此,中国茶亟待创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开发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便捷茶”。其实,袋泡茶的开发亦是对茶叶资源的充分利用。细茶、茶片、茶梗被称为附脚茶,但营养价值也很高。袋泡茶的出现与消费者群体的多样性有关,尤其是洋品牌袋泡茶的出现,将消费者带入了茶饮的“快时代”,而主攻中端人群的国产袋泡茶的出现,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茶理念和选择。我国袋泡茶起步较晚,1991年产量8千吨,仅占我国茶叶总量的1.6%;到2001年,产量达2万吨,十年内袋泡茶产量上升250%。
随着三角锥形包装袋的诞生,袋泡茶的容积增大,可以包装铁观音等叶片较大的茶叶。更由于其携带方便、卫生等优点,虽然三角锥形包装袋的成本比普通茶末方形袋高出100倍,但这是一种消费趋势,在国际消费市场得到认可。
实际上,处于边缘的袋泡茶正是茶产业发展的开阔地,也是未来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制高点。以袋泡茶封装的产品形式,将中国茶资源和茶文化整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设计开发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喝茶体验,全面打开茶品的现代化通道。
延伸阅读
古人饮茶有《茶经》
中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学典籍,其中问世最早、内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神”陆羽的《茶经》。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茶的冲泡用水、器皿以及茶的趣闻轶事等均有论述,对我国及世界茶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饮茶起源于生吃茶树的鲜叶,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做斗争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植物的叶子放在口中咀嚼尝试。有时遇到一些毒草,吃后发生中毒现象,茶树鲜叶的滋味虽然苦涩,但吃后能使人精神兴奋,并有解毒作用。
由于到山野去采摘生茶树的叶子,交通不便,下雨时更困难,而且茶树生长还有季节性,采下的鲜叶又不耐贮藏。因此,人们就在晴天把鲜叶放在阳光下晒干,以便随时取用。这是最原始的茶叶加工方法,现在称为“生片”。但干叶吃时很难下咽,后来便从食用发展为饮用。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制茶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的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也是重要的因素。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晏子春秋》这本记载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宰相晏婴生平事迹的史书,有一段以茶作餐菜的记载:“婴相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说晏婴身为国相,吃糙米饭,几样荤菜之外就是用茶叶做的“茗菜”而已。三国时,魏国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的《广雅》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说人们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饮用时,碾末冲泡,加佐料调和作羹饮。两晋时文人愈来愈多地加入饮茶的行列,不仅出现了《登成都楼》、《出歌》等吟及茶事的诗歌,而且出现了杜育《荈赋》“器泽陶筒,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等描写,明显可见文人“以茶待客”的礼俗,而且对烹茶用器已颇为讲究。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三之造》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晴天将茶采摘下来,然后放到甑釜中蒸一下,再将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将茶末拍制成团饼,最后将一个个茶饼穿起来,焙干,封存。经过这样的加工,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变得鲜美甘醇了。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出现研膏茶、蜡面茶,以后又在团饼茶表面增加了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龙团凤饼。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已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人们探索出了一些规律,从而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
一次性茶包袋的危害
一次性茶包袋的危害,茶包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这可以让我们极为快速的喝到自己心仪的茶,但是很多人却担心茶包袋经过高温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下面为大家分享一次性茶包袋的危害。
一次性茶包袋的危害1一次性茶包袋假如是正规商家生产的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假如是三无产品的话可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了,三无产品中可能有一些有害物质,大家千万不要贪小便宜。
一次性茶包袋对人体有害吗
不正规的一次性茶包装袋确实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假如喝的方法不对也会伤害到人体。一般来说不正规的一次性包袋中可能有一些污染物质,这些都是影响到人体健康的。
大家在喝这个小包装茶的时候,虽然说比较方便,但是也有一些安全隐患。大家在泡这种茶包的时候,最好只冲泡一次。根据专业人士研究发现,茶叶冲泡次数太多的话,其中的农药等有害成分就会进入到水里。而且这种茶包经过加工之后,基本一次就可以泡出大部分的营养成分,继续冲泡第二次没什么太大的必要,味道也变淡了很多。
茶包主要是为了更好携带同时冲泡起来也更加简单方便一些,对于一些出远门不方便的茶友还是比较友好的。而喝过之后的一次性茶包还可以放到鞋子里面起到除臭的作用。
一次性茶包有哪些材料
1、丝绸和棉薄纱
这是比较早的一种材料,现在使用比较少了,这两种材料虽然说都对人体没有伤害但是密封性能比较差,容易散架。
2、pet纱
pet纱是一种聚酯纤维,这种材料给人一种特别的.质感同时可以看清楚里面的茶叶形态,密封性也是挺不错的。这种材料泡水也没有什么有毒物质出现,不过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很好的耐酸碱性,对于某些茶叶并不十分友好。
3、尼龙滤布
食品级别的尼龙滤布是比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大家也可以通过透明的网看到里面茶叶的真实情况,这也是比较好的一种材料。
一次性茶包袋的危害2一次性茶手袋倘若是正常生产的就没有什么问题,若是三无产品的话可能影响人的身体身心健康,三无产品中可能有一些有害物。
不靠谱的一次性茶包装袋子的确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倘若喝的方式错误也会损害到身体。一般来说不靠谱的一次性手袋中可能有一些环境污染物质,这种全是影响到身体健康的。
在喝这一真空小包装茶的情况下,尽管说较为便捷,可是也是一些安全风险。在泡这类茶袋的情况下,最好是只冲调一次。依据专业人员研究发现,荼叶冲调频次过多的话,在其中的化肥等危害成分马上会进到到水中。
并且这类茶袋历经生产加工以后,基本一次就可以泡起来绝大多数的营养元素,再次冲调第二次没有什么很大的必要,味儿也变浅了许多 。
茶袋主要是以便更强带上另外冲调起来也更为简易便捷一些,针对一些远行不方便的人还是较为友善的。而喝了以后的一次性茶袋可以放进靴子里边具有除味的功效。
什么材质的茶袋安全
许多人存在着这样的误解,认为茶包袋冲泡起来不安全,含有一定毒性,对人体有害,其实这是不完全正确的。不正规的一次性茶包袋确实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或大或小的危害,因为茶包可能经过漂白处理,含有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使用无纺布胶水进行封边的。
并且,不正规的一次性茶包袋中的茶叶也可能是劣质茶叶,经过反复多次长时间的浸润冲泡后,茶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会浸出,对身体造成损害。不过,如果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一次性茶包袋,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危害,可以放心使用。因此在购买袋泡茶时,一定不要贪图便宜,最好购买大品牌的,安全品质有保证,喝着能更让人放心。
那么,什么材质的茶袋比较安全呢?一般来说,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茶包袋材质有三种,一种是过滤棉纸,一种是环保尼龙,另一种则是无纺布材质。这几种材料都符合国家对于茶包袋在色泽、理化指标等各方面的严格规定,在高温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还耐浸泡,所以对人体没有危害,使用起来都很安全。
但是,在购买袋泡茶时也需要注意,检查茶包袋是否完整,闻起来是否有异味,有异味的话最好别买。如果茶包颜色太白了,可能经过漂白处理,也不建议购买。在饮用袋泡茶的过程中,也有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一,茶袋不能长时间泡在水里,每次浸泡2分钟后就可以取出来了。第二,不要喝隔夜的袋泡茶。
一次性茶包袋的危害31、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茶包袋是无纺布这个材质,高温下是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的。现在新出现的材料是来自日本的尼龙材料(流行叫三角包、立体包),透明网状更时尚,同样也是可以降级的材料,很安全可以放心的使用。
2、茶袋浸泡2到3分钟后,应提出茶袋,不建议将茶袋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更不宜喝隔夜的袋泡茶。
茶包如何喝
1、蜂蜜茶
平时茶包可以泡成蜂蜜茶供人们饮和,泡制时可以把茶包放在茶杯中,然后冲入沸水,过几分钟,轻轻晃动杯子,让茶包中的营养物质尽可能吸出,然后把茶包取出,再加入十克左右的蜂蜜,把茶汤调匀,自制的蜂蜜茶也就做好了。
2、柠檬茶
茶包平时还可以用来制作柠檬茶,制作的时候把茶包放在杯子中倒入开水浸泡,五六分钟以后取出,再加入适量的新鲜柠檬汁,用筷子调匀,如果没有柠檬汁,也可以把新鲜的柠檬切片以后直接放在泡出的茶汤中,但这样就需要让柠檬片在茶汤中多泡一会,不然泡出的柠檬茶味道有些淡。
3、奶茶
茶包还是制作奶茶的重要原料,特别是红茶包,用来制作奶茶特别好喝!在家中制作奶茶时,可以把准备好的红茶包放在杯子中,用开水浸泡,泡好以后捞出加入适量的奶精糖和蜂蜜调匀,就是一杯奶香浓郁的自制奶茶,如果不喜欢加入奶精,则可以放入适量的鲜牛奶。
4、水果茶
平时茶包还可以用来制作水果茶,制作以前可以去商场或者超市购买一些做好的,成品水果茶,回家以后把水果茶取出与茶包一起放入倒茶杯中,冲入开水,调匀以后,就能得到果香浓郁的水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