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聚焦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破除僵化保守,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三农”工作难题。要深刻认识发展的差距实质是改革的差距,切实把改革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开展工作、推动发展。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勇于探索精神,抓好省委省政府重大改革部署的落实。要在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围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乡村治理体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有机旱作农业和城郊农业发展体制政策体系等8项重点改革任务,对标一流,寻找差距,提出具体推进措施。同时,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利用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切实可行的研究报告。通过大讨论,充分激发全厅上下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劲动力。
(二)破除因循守旧,着力解决创新精神不足问题,坚持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要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创新才能自觉适应新形势新挑战,推动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善于用创新思维谋划工作,向创新要潜力,推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考核体系等方面创新。要在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动力活力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加快推进山西农谷、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三大省级战略实施。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有机旱作农业、城郊农业等。通过大讨论,激活全体党员干部开拓创新的巨大潜力,形成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三)破除封闭狭隘,着力解决扩大开放不够问题,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深刻认识封闭必然落后,不开放就难以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切实改变眼睛向内的习惯,增强对外开放的自觉和自信,树立全球视野,增强开放思维,更加自觉地以开放促转型促发展。强化合作意识、共赢理念,增强主动与外界打交道的意识和能力。要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上取得新突破。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步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培育我省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扶持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推进我省水果、杂粮、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通过出口倒逼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走出去”,推动我省农业对外合作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通过大讨论,提升农业对外合作水平,在扩大开放中赢得我省农业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
(四)破除封闭思维,着力解决市场理念不浓问题,坚持以拓宽市场作为农民增收新渠道。要深刻认识囿于资源依赖没有出路,不会闯市场就不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抢抓市场条件下资源要素配置的无限商机。要在运用市场理念推动农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善于围绕市场需求推动农业发展,积极研究市场、发现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围绕我省水果、杂粮、蔬菜、畜牧、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组织开展农产品各类产销对接活动。组织电商到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开展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大讨论,增强在市场大潮中激流勇进的闯劲,努力实现依赖资源向开拓市场的转变。
(五)破除随遇而安,着力解决工作标杆不高问题,坚持以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要深刻认识甘于平庸、得过且过是事业发展大敌,自觉对表中央精神,对照省委要求,对标全球先进理念和全国先进经验,以超常努力创造非凡成绩。瞄准本系统本行业的最高水平,主动学习借鉴、对标对接,研究提出改进提高的具体思路和方案,在强弱项、补短板上狠下功夫,着力解决本领不强问题。要在提升“三农”工作标准上取得新突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三农”工作的硬任务上,每个处站都要做到主动对标、积极超标、敢于立标,树一流标准、练一流本领、创一流业绩,使更多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深化“三基建设”,强化支部组织建设,提升基础工作水平,切实提高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和基本技能,努力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履职尽责的能手。通过大讨论,切实把工作和发展的标杆立起来,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六)破除慵懒散漫,着力解决作风不实问题,坚持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要深刻认识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就是对党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按照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要求,比党性、比境界、比贡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敢于扛事、愿意做事、能干成事,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要整治乱用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又要整治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要在打造担当作为勇当先锋的干部队伍上取得新突破。在选人用人上树导向,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在履职担当上立标杆,打造敢担当善作为的“一懂两爱”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勇当先锋上做表率,鼓励干部在攻坚克难中挑大梁、挑重担。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结合全省万名干部农技人员调研、百万农民培训和“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活动,厅、处级两级干部要扑下身子,带头实干,亲力亲为,以上率下,做出表率,让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在全省农业领域蔚然成风。通过大讨论,把求真务实、主动作为、担当奉献的精神状态提振起来。
张家界大鲵属于哪里的特产
聚焦“三农”工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屯留区聚焦“三农”工作,围绕“五个振兴”,统筹抓好粮食生产、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农民增收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增势蓄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屯留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稳粮保供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结合起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建设冬谷示范基地1000亩,开展中水灌溉试点,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发展“特”“优”农业,持续落实辣椒产业扶持政策,提升800座日光大棚管理水平,推动蔬菜、花卉、中药材、小杂粮、畜禽等特色农业集群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社、家庭农场80家。
同时,以“麟绛红”辣椒、“珍珠黄”小米、“盘秀山”连翘茶等优质品牌为带动,确保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叫响农业品牌。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屯留区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启动实施绛河流域沿线村庄污水治理工程,推进余吾片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实施西部跨林区高压线路改造;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改造农村户厕3200座;以小南村、王庄村等为示范,提档升级美丽乡村13个;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治理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加快促进农民增收。
屯留区切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及时把风险人员纳入“监测对象”管理,“一对一”开展针对性帮扶,多措并举化解致贫返贫风险。同时,屯留区不断强化产业、就业支撑作用,围绕产业振兴、农村电商、农旅结合、乡村建设等领域开展培训,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张家界大鲵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张家界大鲵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张家界大鲵”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域、土壤、水质、气候、生产技术、工艺条件下的,经核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
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张家界大鲵
二、保护的范围
保护的产地范围为:湖南省张家界市,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即永定区和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
三、张家界大鲵的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渊源
张家界市历史悠久,原名大庸,是古代大庸国所在地。商周时期地属荆楚,春秋战国为楚之黔中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郡县,在澧、沅流域建立了现今湖南境内第一个行政区黔中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今张家界市两区两县均属其所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家界市全境解放,大庸、桑植两县则于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属永顺专区管辖,后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而慈利县一直到1988年都属常德专区管辖。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张家界地区成立了地级市大庸。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2008年,张家界总人口达到163.95万,总面积为9563平方公里,市0设在永定区。
张家界人杰地灵,物化天宝,多民族悠久的历史、古朴的民俗和特异的风情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文化画卷。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家族、苗族、白族同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这块聚天地之灵气,揽日月之精华的人间仙境,千百年来更是哺育出数以万计的精英人物,其中最有名的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
张家界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境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野生动物有大鲵、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境内特产十分丰富,有大鲵产品、“三宝一绝”,葛根等。
大鲵在地球上的生长历史可以追溯到三亿五千万年以前,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极高的学术科研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医用,食用等经济价值。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非法捕杀、0贩卖大鲵,加上野生大鲵资源再生能力差等原因,野生大鲵资源量急剧下降,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为此,湖南省人民0于1995年成立了湖南省张家界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1996年,国务院以国函[1996]113号文件确定建立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张家界野生大鲵资源及其栖息环境。
为了挽救大鲵这种神奇而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张家界当地的人民群众参考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料,又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人工养殖大鲵相关研究。大鲵在张家界民间饲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它是长江流域的一个品系,它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张家界独特的砂石岩林地貌、适宜的气候环境、丰富的饵料资源、优良的水质条件及悠久的养殖习惯,生产出了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口感独特、品质优良的张家界大鲵。
(二)现时状况和效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家界市委、市0依托原产地大鲵资源、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饵料及优良水资源优势,实施“以大鲵特色养殖富民强市”、“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大鲵资源保护”战略,将大鲵产业作为扶贫攻坚核心工程和全面建设张家界小康社会的重点产业来抓,成立了张家界大鲵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张家界大鲵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张家界的地型地貌、气候环境和水资源条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因地制宜布局张家界大鲵养殖区域,已在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和武陵源区的15个乡镇建立商品大鲵养殖中心,在张家界市经济开发区正在修建张家界大鲵综合利用基地。
目前,在张家界市辖区已有驯养繁殖许可企业20余家,其中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有2个大鲵经营利用许可证,1个大鲵展览经营利用许可证,公司委托代理驯养户320余户。全市储存大鲵资源15.3万余尾,年产大鲵幼苗10万余尾,年销售子二代大鲵4.9万尾,创产值2.5亿元。
随着近年来张家界大鲵养殖产业的发展,张家界大鲵已经逐步成为张家界旅游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大鲵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有力辅助产业之一,是张家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张家界大鲵资源具有稀缺性、独特性等特点,其产品正在成为张家界高端的旅游纪念品。张家界市委、市0依托张家界旅游资源,着力将大鲵打造为张家界新的名片。
(三)张家界大鲵知名度
在张家界20余家大鲵养殖企业中,张家界金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从事大鲵驯养繁殖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其大鲵养殖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商品大鲵养殖环境优美,培育出的张家界大鲵品质优良。为了进一步推广张家界大鲵,该公司借助中央一套《科技博览》、二套《财富故事会》《理财热线》、七套《每日农经》《致富经》和《聚焦三农》、十套《人与社会》《百科探秘》,日本朝日电视台等国内外多家媒体对张家界大鲵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国内外反响巨大,掀起了一股大鲵保护和养殖的热潮,公司创始人王国兴先生也被央视媒体尊称为“中国娃娃鱼之父”。
四、张家界的质量特色
张家界大鲵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大鲵肉组织柔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性。
(一)感官特色
1、外形特征。张家界大鲵养殖技术完全模拟大鲵生活自然条件,遵循大鲵生活习性,并未驯化大鲵冬眠的习惯,在冬眠期间大鲵能够有效的利用掉身体内囤积的脂肪,因此张家界大鲵整体外观体型比较健壮,无肥胖感。
2、口感滋味特征。由于张家界大鲵肉脂肪含量较低,使其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无油腻感。
(二)理化特征
张家界大鲵鲜肉中:含水分≥75%,蛋白质≥10%,必须氨基酸≥3%,脂肪≤5%。
(三)与其它大鲵的区别
其他地方生产的大鲵或肉粗、或脂肪含量高,甚至诸般缺点兼而有之。
1、张家界大鲵肉与其他原产地大鲵肉中蛋白质含量比较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张家界大鲵肉与其他远产地大鲵肉相比较,其蛋白质含量略高,这与张家界良好的自然养殖条件和丰富的大鲵养殖饵料是密不可分的。
2、张家界大鲵与其他原产地大鲵肉与尾部油脂比例
健康的人体,其肌肉与脂肪组成比例十分合理,脂肪含量过高,也就是我们熟称的肥胖,会引起许多的疾病,危害人体的健康,脂肪含量过低,会造成人体低血脂,耐饥饿能力下降,同样影响人体健康。健康的大鲵和健康的人体一样,其肌肉和脂肪的组成比例必须在一个范围内,根据大鲵解剖学研究,大鲵的脂肪几乎全部堆积在大鲵的尾部,因此,可以根据大鲵尾部油脂的重量来评价大鲵脂肪的含量。在对大鲵进一步的健康学研究表明,健康大鲵肉与尾部油脂的黄金比例在14.5-15.5之间,在对各原产地大鲵抽样研究发现,张家界大鲵肉与油脂比例十分合理,明显优于其他原产地大鲵。
3、张家界大鲵与其他原产地大鲵生长速率比较
一般商品大鲵的养殖周期为三年,即从大鲵卵孵化开始计算,必须养殖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作为商品大鲵进入市场流通,如时间过短,大鲵的体型和体重会达不到作为商品大鲵出售的标准,当达到一个养殖周期后,由于养殖方法和养殖环境的不同,不同产地的大鲵在大小和重量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针对广大养殖户最关心的重量问题,对不同产地三年龄大鲵进行了抽样分析,结果表面张家界三年龄大鲵在体重上要略高于其他产地,表明张家界大鲵的生长速率较快。
4、张家界大鲵与其他原产地大鲵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比较
精子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精率的高低,而精子活力的高低又由雄性个体的性能力决定,是雄性个体是否健康以及强壮程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大鲵养殖产业,培育健康的后代,是大鲵养殖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选择优秀的种鲵至关重要,在大鲵的繁育过程中,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是反应种鲵质量的重要指标,优良的种鲵直接决定了养殖得到的商品大鲵的质量,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大鲵的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我们发现,张家界大鲵繁育过程中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张家界大鲵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南省张家界市现辖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