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三七在800到990米海拔种植可以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3:50:03
字号:

文山三七在800到990米海拔种植可以种植,具体看生长环境是否适合。

文山三七在800到990米海拔种植可以么

生长习性:

坡度与坡向:5°——20°的向阳坡。?

土质:排水良好的土壤,农残和重金属检测合格。?

土壤的微生物相态:未被三七危险性病原物污染。?

前作:非三七和蔬菜。?

水源和交通:适当考虑。

分布范围:

主产于云南文山州各县,文山县、砚山县、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等。

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等地也有种植。

栽培要点:

一、整地?

九月以前翻地晒垄,11月中旬完成2犁2耙,按造园标准平整和理顺园地,划分耕作区。?

最后一次耕地时,每亩使用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与微生物固氮解磷解钾菌1千克,搅拌均匀撒施,提高土壤肥力。?

二、造园?

按三七安全生产常规要求建造透光均匀,厢面平整的优质七园。?

造园后定植前,用药物搅拌均匀后撒施,并与10厘米的表土混均,随即播种红子或定植子条。?

三、育苗?

育苗地与定植地按1:6安排。?

选种:在无病的留种园内选取种子。去皮水洗后,在阳光下摊成薄层晾晒2——3小时,随晒随翻,晾干水膜后,选进行风选,在经过五毫米孔径的筛子筛选。?

种子消毒:根据种子带菌情况的检测结果和苗床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主发病害的种类选择对口的杀真菌剂加氨基寡糖素进行复方浸种处理。?

拌种:播种前,每百斤红子用微生物土壤接种剂20克与有机肥1千克混合,在与种子充分拌均。?

播种:以5*4厘米的间距点播,每亩播种单子20万颗左右。覆土深度约1厘米。盖铺厢草厚度约1厘米。适时浇水。?

预防烂塘与培养壮苗:出苗率达50%时,每亩浇施叶面增效剂加2%氨基寡糖素75毫升,其后每月同法喷施一次。

看苗施肥,保证三要素平衡。幼苗完全展叶后,每隔一月撒施草木灰一次,每亩50千克。常规喷雾坚持使用无公害农药。?

四、移苗定植?

时间从十一月底开始,次年一月底结束。

尽量选择晴天起苗。删除病苗、弱苗和无芽苗:选取无病斑、芽状根须良好、个头大(千株重达1.65千克以上)的优质子条,分级分厢或分园定植。

每亩定植子条60千克(包括预备苗在内)。

株行按子条级别而定。

力求摆放整齐,朝向一致,壤土均匀。

及时盖上铺厢草,适时适量浇水。?

五、追肥?

要以农家肥为主,并强调重视微生物肥的使用,以便保持土壤微生物群的相态平衡。

不用或少用化学氮肥。

可以使用的农家肥有粪肥、堆肥、油枯、骨粉、糖厂的滤泥、烟厂的下脚料、绿肥、草木灰和火土等。?

六、调整天棚?

在三七生长季节,中海拔地区天棚透光度调整为9%-15%。

高海拔地区调整为15%-20%。

雨季前天气晴朗,天棚宜密:进入雨季后,适当加大透光度。?

七、病虫害防治?

三七种植成功失败,主要取决于栽培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绿色生态三七生产不仅要求把病虫害损失控制在住,而且还必须保证杀虫防病的各项措施对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

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措施,包括施用抗性诱导制剂提高三七植株的抗逆能力和通过改变生态环境消弱有害生物的生存繁殖能力。?

您好,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34′~104°45′、北纬23°45′~24°28′。东隔清水江与广南县毗邻,南与砚山县、开远市接壤,西隔南盘江同弥勒、泸西两县相望,北与师宗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衔接。县境内东西宽100千米,南北长70.5千米,总面积4997平方千米(《简册》数据是5150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45.2万人。有汉、壮、苗、彝、瑶、白、回等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27.74万人,占总人口的62%。县人民政府驻锦屏镇,海拔1452米,距省会昆明市280千米,距文山州府114千米。

丘北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原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六诏山支系大总山纵横全境。境内最高海拔(羊雄山顶峰)2501.8米,最低海拔(弄位村)782米。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六郎洞河、夸墨河、拖底河、官寨河、补挡河、清水江、南丘河、清水河、清平河、石葵河、盘龙河(马恒地段),分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和红河流域泸江水系。普者黑湖为较大的天然湖泊,水面10.8平方千米。气候总体上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4个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3.2~19.7℃,年平均降雨量1000~1270毫米。

行政区划

丘北县辖3个镇、9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锦屏镇、曰者镇、双龙营镇、八道哨彝族乡、天星乡、平寨乡、树皮彝族乡、腻脚彝族乡、新店彝族乡、舍得彝族乡、官寨乡、温浏乡。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属进桑、句町部族区域。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群舸郡,蜀汉、晋隶兴古郡,唐武德七年(624年)属郎州,天宝七年(748年)属南诏拓东节度,宋大理国时期属维摩部,元至元七年(1270年)属阿宁万户府隶广西路,明隶广西府维摩州,清康熙八年(1669年)隶师宗州,雍正九年(1731年)设师宗州同驻丘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师宗州同知为丘北县丞,道光二十年(1840年)升丘北县为正县,隶广西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隶蒙自道,后废道直隶云南省都督府,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隶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隶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文山专区。1958年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属州辖的县。

丘北因县城建于暮冶峰(丘山)之北得名,雍正三年上谕,除四书五经外,遇“丘”字加“阝”旁,作“邱”,地名字亦作“邱”,故“丘北”称谓与用字随建置衍变而延用至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省民政厅云民字[1991]7号文件规定,自2004年2月又将“邱”字改为“丘”。

2000年,丘北县辖1个镇、14个乡:锦屏镇、八道哨彝族乡、冲头彝族乡、舍得彝族乡、官寨乡、腻脚彝族乡、双龙营乡、树皮彝族乡、羊街乡、温浏乡、平寨乡、天星乡、曰者乡、戈寒乡、新店彝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3400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锦屏镇 57977 八道哨彝族乡 28527 天星乡 39340 平寨乡 31974 树皮彝族乡 39888 腻脚彝族乡 24719 新店彝族乡 17657 舍得彝族乡 17285 日者乡 32330 官寨乡 40644 戈寒乡 17452 双龙营乡 50887 温浏乡 29033 羊街乡 6296。

2004年,县城面积扩大到5.1平方千米,县城总人口3.1万人。

2006年,撤销戈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双龙营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羊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温浏乡,温浏乡政府驻地不变。区划调整后,丘北县辖锦屏镇、双龙营镇、曰者镇、腻脚彝族乡、新店彝族乡、舍得彝族乡、树皮彝族乡、八道哨彝族乡、官寨乡、平寨乡、天星乡、温浏乡共3镇9乡。

丘北县以盛产辣椒和境内有“普者黑”山水田园风光而闻名。丘北辣椒又名“丘北小椒”,中外驰名,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及东南亚、韩日及欧美地区,1999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以喀斯特峰群、洞群、湖群为特点的普者黑,是云南省境内度假休闲基地之一、国家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丘北县还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生猪基地县、牛羊基地县、英美优质烟叶基地县。

地理气候

丘北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原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六诏山支系大总山纵横全境。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六郎洞河、夸墨河、拖底河、官寨河、补挡河、清水江、南丘河、清水河、清平河、石葵河、盘龙河(马恒地段),分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和红河流域泸江水系。普者黑湖为较大的天然湖泊,水面10.8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羊雄山顶峰)2501.8米,最低海拔(弄位村)782米。由于地处低纬季风区域,气候总体上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4个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 3.2~1 9.7℃,年平均降雨量1000~1270毫米。

社会发展

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3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19.3%,“十五”期间年平均递增11%(可比价);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71.5%,年平均递增26.4%;农业总产值9.11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82.1%,年平均递增21.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58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03.2%,年平均递增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9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47.4%,年平均递增2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03.5%,年平均递增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4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7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3649万元,增长78.2%;各项贷款余额6.4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21657万元,增长50.56%;年末总人口4556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03‰以内。

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迅速,烤烟、辣椒、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77177万元(现价),同比增长21.5%;粮食总产量1.6亿公斤。2005年,全县粮经比例由“九五”期末的8.2:1.8调整到7.1:2.9,全县已形成以双龙营镇镇为主的万亩优质烟基地,以树皮为主的10万亩辣椒基地,以曰者、八道哨、普者黑景区为主的万亩葡萄、万亩莲藕和万亩油菜花基地,薯蓣、三七、草乌等生物药材迅速发展,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产业结构规模化格局初具雏形。2005年全年完成烟叶收购11.6万担,实现烟农直接收入5052万元,烟叶特产税1010万元,辣椒种植13万亩,产量1361万公斤,产值超1亿元,发展葡萄6000余亩,蔬菜种植7168亩,产量129万公斤,种植油菜10367亩、莲藕10016亩、优质稻10800亩、名特优水产养殖385亩。完成公益造林6.37万亩,退耕还林0.4万亩,完成林浆纸造林地移交5.1万亩。实现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33.5万头,羊存栏18.9万只、出栏13.9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38144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4.3%,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2.16%。

工业 丘北主要有采煤、电力、建筑建材、酿酒、冶炼等工业,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62亿元,比“九五”期末年均递增16.4%;工业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1%,比“九五”期末提高1.7个百分点。

特色产业-丘北辣椒,又名“丘北小椒”,盛产于树皮、天星、双龙营、日者等乡(镇),具有个小、皮厚、肉多、色艳、含油量高、辣而香,味道纯正的特点,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种营养素。丘北辣椒系列产品有:呼辣圈、胖大嫂、红椒娘、邱辣王、世霸辣、辣得爽、一吃福等,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是本县的名优特产。2005年,全县辣椒种植13万亩,产量1361万公斤,产值超1亿元,成为本县独具特色的一大支柱产业。

旅游业 2005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5万人,同比增长26.5%;旅游直接经济收入934万元,综合经济收入10985万元,同比增长1.6%和16.9%。认真实施普者黑景区旅游国债项目,完成景区旅游厕所、步行游路、通信和电力线网改造等项目。“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87万人次,年均增长11.5%;实现旅游直接经济收入3833万元,年均增长16.8%;旅游综合经济收入累计近4亿元,年均增长13.7%,与“九五”期间相比,游客总人数增加87万人次,增长43.94%;直接经济收入增加2758万元,增长257.3%,综合经济收入增长15320万元,增长57.3%。旅游业带动了全县交通运输、通讯、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五”期末,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76亿元,年均递增18.6%。

非公有制经济 2005年登记注册的非公企业达4617户,同比增长18.6%;从业人员7916人,同比增长10%;上缴税金1960万元,同比增长21%。

对外开放 积极开展项目的调研收集和包装工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团参加“昆交会”、第二届泛珠江三角区经贸洽谈会等,采取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5年共签订引资项目4个,协议资金17271万元。

社会事业 至2005年末,先后获科技成果奖101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33%。杂交水稻覆盖率77.7%,杂交玉米覆盖率72.8%,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示范推广取得明显成效。山区畜牧科技推广率达到86%,坝区达96%,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科技网络,2005年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50期68000人次;十五期间,投入教育建设资金434万元,新建、扩建校舍75920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县有中学20所,在校学生26267人,教师1125人;有小学696所(含校点),在校学生61775人,教师3199人;幼儿园17所,在校幼儿数6208人,幼儿教师187人;学前班85班,在班幼儿3550人。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96.5%,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的发展。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4个,床位501张,医务工作人员676人。全县99个村民委设有卫生室95所,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丘北县人民医院、丘北县中医院进入省二级乙等医院标准,双龙营中心卫生院、腻脚中心卫生院进入省一级乙等标准。全县广播覆盖率87.6%,截止2005年末,全县共建设有广播电视“村村通”地面卫星网站392座,电视覆盖率89%。

中等还算富裕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2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