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中国共有72条国道。
国道根据其地理走向分为3类。以1、2、3开头,以1开头的是首都放射线(112国道除外),以2开头的则为南北走向线,以3开头的是东西走向线。
1、首都辐射:第一类是以北京为中心,作扇面辐射的公路,共12条,约1.4万公里,编号101~112。
2、北南纵线:第二类是北南走向的公路,共27条,约3.9万公里,编号201~228(无226)。
3、东西横线:第三类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共33条,约5.3万公里,编号301~330(除313)、338~340、343。
扩展资料:
国道、省道、高速的区别:
一、国道、省道是公路的行政级别划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条公路的行政意义。在国道、省道之后,还有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
1、省道的编号以字母S作为开头,和国道类似,S1xx代表省会城市为起点的放射形省道。S2xx代表南北纵向的省道,S3xx代表东西横向的省道。
2、县道的编号以字母X开头+数字表示。
3、乡道的编号以Y开头+数字表示。
4、村道的编号以字母C开头的路表示。
5、专用公路的编号以字母Z开头表示。
二、国道和高速公路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
高速公路属于公路等级的划分概念,国家交通部门按照公路的路宽、设计速度、日均通行能力等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将公路划分为等级不同的类型。高速公路是我们国家级别最高的公路,等级位于高速之后的还有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公路
房山区长沟镇人民政府的长沟概况
宋初隶属宁德县关隶镇管辖,1955年成立周墩乡,1958年归属赤岩乡管辖,1961年成立周墩大队,后归属泗桥乡管辖,1981年改称周墩村委会。现辖周墩、竹岭、下岔头、傍洋、底洋等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48户,1175人,大学文化52人。土地面积11602亩,耕地面积1700亩,林地面积8501亩。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古时有“东洋粮仓”之美称。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黄豆、马铃薯等,特产有鸳鸯果。各种生产资料商店及日用品商店5间,年销售额约15万元。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75万元。在外经商务工750多人。有废旧小学教学楼1幢、人民会场1幢、桥梁4座,水库1座、电站1座。
周墩村祖母周氏在此建桥而名周墩,又因昔日山上杨梅树多,又名杨梅周墩。为村委会驻地。位于泗桥乡西北部3公里处。距302省道1.2公里。海拔860米。建村400多年,由贡川、西门迁入。全村人口208户、875人,常住875人,居民以陈、黄姓为主。大学文化42人。村落集中,房屋80多幢,其中水泥楼房5幢。耕地1400多亩,林地7000多亩。主产水稻、茶叶、黄豆、马铃薯、鸳鸯果等。村民以从事农业和外出经商务工为主。在外经商务工有560多人,创办企业15家。公共设施有村委楼1幢、会场1个、废旧教学楼1幢等。村内宫观庙宇2幢,大厅1幢,水库、坝头各1个。新建桥梁2座,在建1座,路灯40盏。200多年的柳杉2棵。通水、电、电视、电话、水泥路。
竹岭村因村居半岭毛竹林而得名。位于周墩村东北部2公里处。40户,300多人,常住16人。居民以何姓为主。房屋20幢。耕地300多亩,林地1500亩。有古廊桥1座。通简易路、电、电视。
下岔头村因村居两山头之间而得名。位于周墩村北部3公里处。7户,49人,房屋3幢,1982年因交通不便迁居赤岩、周墩等村。村废。
傍洋村因村居田洋旁边而得名。位于周墩村桥头边。3户,18人,1幢房。2009年因房屋拆除迁周墩。村废。
底洋村因村居田洋底而得名。位于周墩村东北部1公里处。1户,5人,1幢房。1970年因生活不便迁居周墩。村废。
周墩村附近有九龙_瀑布、鲤鱼溪、陈峭古村、周宁滴水岩、林公忠平王祖殿等旅游景点,有官司绿茶、官司云雾茶、周宁高山马铃薯、甘薯粉条、泥鳅面等特产。
山顶松柏盖帽,山间果木缠腰,山下流水潺潺,平地花园环绕。群山叠翠,绿水环绕,水声潺潺,碧波荡漾,莲叶叠复,鱼游期间。这里听不到嘈杂的喧嚣,看不到林立的高楼,近在耳畔的是阵阵蛙鸣,映入眼帘的是精致的别墅。这里静谧悠然,这里水天一色……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不是梦境中的海市蜃楼,这就是北京西南的一个水乡小镇长沟。
长沟镇位于北京西南,东南与河北省涿州市交界,东北邻韩村河镇,西邻大石窝镇。房易路、云居寺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北泉河水、南泉水河蜿蜒曲折,形成水系。特别是发源于西北山脚下的长沟母亲河——北泉水河,贯穿长沟全境。甘池泉,有比目鱼故乡之说,长年喷流不断,涌流不息,一年四季恒温16度,年流量近2000万立方米,自古无断流、无溺水,当地百姓称之为“神泉”。天然甘泉、龙泉湖、橡胶坝、水车、形状各异的石桥,使水乡特精心色初步显现,在镇域内形成了一道约6公里长的水景观旅游线。
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营业收入131147.2万元,工业总产值54022万元,人均纯收入9115万元,完成财政税收6199万元,全镇18个村100%达到小康村标准。
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15692千瓦,农作物占地面积17918亩,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总产量890.79万公斤。
干鲜果品有柿子、枣、核桃等,总产量75.46万公斤。
蔬菜总产量1138.1万公斤。
全年出售商品猪15168头、商品羊10146只、肉牛302头、鲜蛋22.36万公斤、鲜奶122.6万公斤、鲜鱼10.9万公斤。
2007年造林面积600亩,全镇林木覆盖率已达53.4%,人均公共绿地65.5平方米。
全镇企业总数为1461个,其中,镇属企业16个,从业人员2747人;村属企业1个,从业人员19人;个体私营企业1444个,从业人员16776人。
二、三产业实现收入114361万元。新世纪产业基地,累计入住企业29个,累计协议资金19.7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1.2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安置农村劳动力3592人。 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教职工144人,在校生1019人,其中初中533人,高中486人;小学3所,在校生1090人,教职工118人;中心幼儿园1所,教职工33人,入园儿童249人。镇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33人,病床44张。
目前,全镇村级文化大院达到19个,村村都有活跃的秧歌队。志愿者义务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歌唱长沟,展现家乡风采,到各村各企业巡回演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长沟镇通过扶持果、奶、米三大农业龙头,建成了贡米、奶牛、优种核桃、磨盘柿四大市级标准化基地,推出了“御塘”、“甘池泉”、“圣泉珠”三个农产品特色品牌,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
★果。目前全镇已经建成2000亩柿子园和7000亩核桃园。在双千亩果园建设中,镇党委、镇政府一切以农民利益为重,植用苗全部采用大规格优质苗木,栽植过程全部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技术措施,栽前洇坑,栽后做树盘。仅此一项镇政府就拿出120多万元用于退耕还林补贴,以保证农民尽早获益。林果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农民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
◇◇奶。在发展养殖业上长沟镇具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一方面,积极实施生态养殖。为了保护水源和植被,在水源地实行限养和圈养。另一方面,努力打造自己的生态养殖拳头产品,并已形成规模效益。双磨奶牛场是长沟的规模奶牛养殖基地之一。目前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饲养规模达到1000头以上,带动农户达到500户,日交售鲜奶5吨。近年来,通过引进胚胎移植技术,双磨奶牛场实现了高产奶牛培育,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2001年双萍奶牛场鲜奶质量在北京市同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三。生态养殖的发展,催生了下游相关产业。奥德华奶业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落户长沟,目前已经形成“维奥”系列乳品,畅销周边市场。
★米。独特的泉水资源养育了长沟“九蒸九晒,色香如初”的宫廷御用贡米。为了既保证水稻品质,又节约宝贵的水资源,长沟镇摸索出了一套“活水种植水稻”技术,即利用水流的自然落差浇灌水稻。与其他地区死水种植相比,长沟御用贡米品质上去了,耗水下去了。如今,采用活水种植技术的御用贡米基地优质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0亩,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太和庄村商贸楼位于长沟镇政府对面,房易路西侧,这里客流量大,人口密集,乃商贸旺地,现有两层商贸楼多间,分上下四间、六间两种结构,数量有限,欲租从速。
租赁方式:每间每月100元,合同期不少于一年,租赁5年以上优惠5%,10年以上优惠10%,款额需一次性付清。
★长沟传统大集已有500年历史,素有京南第一集美誉,是京郊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占地面积200亩,日客流量近万人,年成交额超亿元。
★长沟商贸园区位于长沟小城镇中心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经商户165个,从业人员1500人,年营业额近2亿元。集建材、化工、电器、副食、餐饮、娱乐于一体,初步实现了传统商贸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 长沟产业基地的发展理念是:“诚信至上,互惠双赢”; 长沟产业基地的开发宗旨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长沟镇新世纪产业基地,现有规模1万亩,共划分为绿色食品产业区、新型建材产业区、生物制药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综合服务区、绿色休闲区、住宅娱乐区、仓储物流区、小规模投资区9个功能区,供水网、供电网、供暖网、污水网、电信网、路网配套,设施齐全完备。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米的企业服务中心不仅是我镇服务企业的窗口,而且还将成为暖、水、气的供应中枢。目前,入区企业已达到46家,总投资15.69亿元。2005年,产业基地实现收入7.7亿元,占全镇农村经济营业收入19.5亿元的39.6%;创税3795万元,占全镇税收总额1.04亿元的36.5%。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长沟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