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新闻评论作品从何入手
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权衡分析:选题立论、说理论述、辞章文采。
——选题立论是否符合客观形势、社会实际和重心工作的需要,是否有的放矢,是否抓住了关键性矛盾或切中了时弊;
——对解决有关社会矛盾或人们的思想疑虑,是否有独到新颖的见解、角度和论据;
——文章的标题是否精当、引人;
——在说理论述方面有什么特点和经验,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是否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使人入耳入脑;
——结构、语言和辞章文采方面有没有明显的特点或创新,文字是否新颖、生动和通畅;
二、评析作品的基本方式
1、重点评析
就一篇作品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全面权衡,特别是在选题立论、说理论述、辞章文采3方面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出主要特点进行评述和分析。评析的做法和范围,可以从几个方面,或者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兼顾其他方面,或概括出一个心的特点从几个方面串起来进行评析。
ex:
女排精神,近几年来在我国广为宣传。……可喜的时《羊城晚报》于次日的一版即时发表了……他的特色表现在:(首先是对整个事件的概述)
一是新闻性、时效性强,体现了新闻评论的特点。……即时的配合舆论才有时效,才谈得上引导舆论。(选题立论符合客观形势、社会实际和重心工作的需要)
二是于浅显中见深刻。女排精神的文章屡见不鲜,但怎样写出新意,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作者以这一事件为由头,由事入理,就实论虚,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跳出了一般的论胜论败就事论事的圈子,而是生发开去,有针对性的……这种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论述方法,有助于评论在浅显的事理中闪现一定的思想性和理论色彩。(有独到新颖的见解、角度和论据)
三是以跟读者平等交谈的方式展开说理发挥。……采用交谈式说理的好处,一方面能以平等姿态出现,造成一种良好的说理气氛;另一方面也便于引导读者自己思考,与作者一道共同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在说理论述方面有什么特点和经验)
短评也有不足之处:……有几处用词,例如…………,显得不够通俗。另外……
2、比较评析。
将同一论题的两篇作品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分析。通过两文比较,相互衬托,优劣自现。或者探讨和说明不同文体的特点要要求。
ex:
首先,从标题来看,《劝君管好自家口》,可以说幽默形象,彬彬有礼。比之上篇《随地吐痰可耻》带有火气的标题,显得亲切机智。论述的语气和态度,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而是以平等交谈的严重性。并不讲述空泛的众所周知的道理,而是摆事实、摆情况、摆数据,用事实说话……接着以点带面,说出问题的重要性……起到了寓虚于实、形象示理的目的。
随后,文章一针见血的刺中要害:道理水稻明白,病根子阿于一些人就是恶习难改。那么,怎样才能改变随地吐痰不文明的恶习呢?于是水到渠成地提出治疗恶习的“药方”……这些分析和建议,设身处地,合乎事理,三言两语道出了广大读者的心声。
通过两文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益启事和方法:
一是……
二是增强新闻性。要善于运用新闻性的事实作为由头进行立论……
三是文风和语气要通俗、幽默、亲切一些,力求口语化。
四是在写作态度上,切忌自恃高明,盛气凌人,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和读者打成一片,循循善诱……
3、专题评析
就某一个人的作品或者某一类的作品同一内容的相关评论作品,综合几篇侧重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性评析。
经常使用的评戏语句范例:
A/立论论述方面:
持论新颖锋利……剖析精当周密……辩证统一、一分为二
B/论述特色方面:
比喻论证,巧妙使用了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段……深刻开掘,反话正说……从个别的现象一针见血地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就实论虚,由点及面……归谬法的妙用……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持论新颖、发人深思……针砭时弊,对症下药……充分体现了材料与观点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辞章文采方面:
感情真切,文采夺目……锤炼警句,言为心声……犀利泼辣又合乎情理……寓讽刺于幽默形象之中……文笔简练……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平易近人,文笔明显畅快……行文明快犀利,憎爱分明,毫不吞吞吐吐……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有分寸感,语言形象……
D/标题方面:
新颖醒目、精当巧妙、深刻引人……
一次,检查作业发现,有这样一道片断练习题“秋天到了,田野里的稻子 ”很多学生没有做,其中不乏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没做?刚学习了《石榴》等状物的课文,描写植物果实成熟的方法应该掌握了,这道题不难呀?是不是遇到写作就害怕了?还是不想动脑?”想到这,我刚想好好批评一下没做的同学。可看到孩子们一脸委屈和茫然的样子,我不禁忍住了:“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呢?”仔细一问,原来,问题出在“稻子”身上。“稻子”在大人们看来,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庄稼了。可对孩子们来说,就不是这样了。“稻子是一种植物。”一个孩子如是说。虽然是乡村的孩子,但我校地处山地,周围村子多数以“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等旱作物为主,鲜有水稻。加上开发建设,农民们住上了安置房,孩子们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难怪没见过水稻了,更别提秋天的稻田是什么样?成熟的稻子是什么样?这个看似简单的片断练习孩子们当然无所适从了。了解这一情况后,我适时将题目的内容调整为“秋天到了,田野里 ”。这下,孩子们顿时情绪高涨,你一言,我一语,“金黄的大豆、红通通的柿子……” 反思:写作教学中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表的情况很普遍。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认真反思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是关键。是不是也如上例中孩子们并没有“稻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没见过,没经历过的,让孩子们来写,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贴近生活,让孩子们“我手写我心”,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