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盛产的农作物如下:
印度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等;稻谷主要分布在常年降水量为200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种植在国土的北部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高粱、谷子、玉米等杂粮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黄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
说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都是心存感激和敬佩的。而近日袁隆平的海水稻目标又一次让人的焦点聚集起来,那海水稻目标是多少呢?其意义在哪里?
一、袁隆平海水稻目标
4月14日,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办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试验现场观摩及建设推进会上,袁隆平介绍了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研究的新目标与新进展。袁隆平提出,发展耐盐碱水稻的最新目标是,在10年内,选育出耐盐度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耐碱在pH9以上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且年推广面积达1亿亩,平均亩产300公斤,这样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换句话说,300亿公斤的增产,也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
二、海水稻研究意义及进展
我国有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以袁隆平院士为先锋的我国水稻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针对我国盐碱地分布广、类型多样,研究优势单位、平台和人才队伍分散、难以集中的特点,该中心将实行?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的模式进行建设,以最大范围实现全国优势力量相对集中,对接各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平台协同攻关建设好这一重大工程。?耐盐碱水稻研究许多国家都在做,包括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甚至有些国家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进展都不大。为什么我们仅通过短短几年研究,就有所突破??袁隆平说,?因为我们将水稻耐盐碱基因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结合了起来。?基于此,由袁隆平院士倡议,以抢占国际盐碱地利用技术领先地位、培育粮食生产新增长点为目标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中心正在加紧筹备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