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拥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苦参在我国许多地区多有种植,适应性很强,每年需求量也很高。因此,人工种植苦参是成为药农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苦参的种植前景、效益和栽培技术。
一、苦参的种植前景
苦参在春、夏、秋季节均可种植,非常适应重庆、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山区的种植习性和土壤、气候条件。在农业生产上是较好的杀虫剂,是开发生物农药的原材料。主要化学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用量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于苦参又广泛用于生物农药生产,而生物农药没有农药残留,对人体没有致畸致癌、致中毒等副作用,确保农作物的绿色无公害、无农残标准,所以近年生物农药在植保中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苦参作为生物农药的主要原料,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再者,近些年的医学研究发现苦参中的主要成份苦参碱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并进行了深入的开发。现制药企业已生产了苦参碱注射液,作为抗癌新药随市场的开发,其产品生产有扩大之势,苦参原料的需求也随之有很大增加。
二、苦参的效益分析
种植一亩苦参,购买2年生种苗4000株,每株0.2元,共需要800元,每亩苦参需要投入40个人工(两年间,种植10个工、除草20个工、采挖10个工),需要4000元,还有肥料200元,共需5000元,种植3000亩。两年后可实现采收,每亩苦参能采收3000斤,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斤3元,每亩产值达9000元。
三、苦参根的生长习性
苦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深度可达60-80厘米,所以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上,最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过粘,通气和徘水不良时,常引起烂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较强,可采用分根法繁殖。根条上、中段要比下段发芽生根快。研究表明,苦参根是随着地上部的生长而生长的,后期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地上部生长逐渐缓慢,养分向下部转移,根部的生长更加迅速。
四、苦参的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根据苦参的生活习性,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浇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pH值6-8的沙质壤土。土质粘重、低洼积水、有物遮光的地块不宜种植。苦参为深根多年生植物,种前需施足以磷肥为主的迟效长效厩肥、饼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20公斤及有机活化营养肥嘉美红利1-2袋,深翻30-40厘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层,以利根系生长发育。耙细整平,北方作宽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厘米的高畦。地块周围挖排水沟,使其旱能浇、涝能排。
2、移栽
春播后,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于5月中旬,秋栽于10月下旬进行。宜早不宜迟,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种时,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厘米挖穴,穴深视根长而定,穴底施入适量粪肥作基肥,与穴土拌均匀后,每穴栽入种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种苗原自然生长深度为准,微露心芽即可。栽后浇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样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内。
3、繁殖方式
以分根、芦头繁殖为主,亦可种子播种和扦插繁殖。
(1)分根繁殖
秋季收获时,选择直径0.7-1厘米粗、颜色紫红、无病虫害、发育充实的当年生苦参根作种根,湿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将种根切成4-6厘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厘米×25厘米×6厘米的规格,将切好的种根竖着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头朝上,切勿颠倒,覆土2厘米左右,不宜过厚,否则影响出苗。每亩用种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种植,开花晚,当年难收到种子,但根部生长较快,药材产量高。
(2)芦头繁殖
在苦参收获时,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药用,而将细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大棵的苗,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分割成2-4株,然后再种植。还可以挖取野生苦参,粗根剪下入药,细根连同芦头一起栽种,株、行距与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时间应在晚秋或早春。用芦头繁殖,栽种后次年即可收获,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
(3)扦插繁殖
北方6-7月,南方4-5月,选取生长健壮、无病的苦参枝条齐地剪下,切成13-16厘米长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茎节部位,呈马蹄形。剪除下部叶片,按行株距20×10厘米,将插条斜插于苗床,深为插条的1/2-2/3,覆土压紧,地上留1-2个叶片。家种苦参边剪边插,不能久放,否则影响插条成活率。插后保护土壤湿润,适当遮荫,15-20天即可从最下部的茎节处长出新根。待根长3厘米时,定置于大田。
(4)种子繁殖
苦参种子细小,发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齐,故多选用育苗移栽法。种子宜选用6月份以后成熟的种子,随采随播或9月份播种。北方地区一般于3月在苗床播种,条播和撒播均可。条播行株距30×20厘米,沟深1-1.3厘米,种子与河沙混合,均匀撒于沟内,覆土0.5-0.7厘米。撒播可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地面,用脚踩一遍,使种子与土贴紧,不必覆土。亩播种量0.5公斤左右。播后盖地膜,保温保湿。当地温达到20℃左右时,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叶时,如发现过密应进行间苗,间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种后经2个月生长,即可移栽。
以上4种繁殖方法,以采用芦头作繁殖材料,产量最高。其次是分根繁殖。
4、苗后管理
苦参齐苗后,规模种植应于苗前采用药田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防除各种杂草。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现蕾后,除留种株植外,应摘除花蕾,以防养份消耗。每年的立秋前后追肥两次:每亩追施嘉美红利1袋+赢利来4-5公斤;嘉美红利1袋+嘉美海力宝2-3公斤。冬季在畦面上撒施一层土杂肥。
5、田间管理
(1)间苗补种
种子繁殖的在苗高17-20cm时,进行匀苗,补苗,每穴留壮苗3-4株,如有缺苗应于阴雨天用带土幼苗补栽,促进苗齐苗壮,提高单面积产量。在种源较少的情况下,间出的苗与育苗移栽基本相同。
(2)合理排灌
天旱及施肥后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注意排涝,防止积水烂根。
(3)中耕除草
封行前应勤除草、松土,并注意培土防止芦头露出地面。松土宜浅,以防损伤参根,封行后不再松土。
(4)追肥
4月上旬齐苗后,进行1次中耕除草,宜浅松土,随即追施1次有机肥,每亩1500kg,加有机营养肥嘉美红利1袋;第2次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除后追施1次腐熟有机肥,每亩2000kg,加饼肥50kg和嘉美红利1袋;3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结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有机肥,每亩3000kg,加嘉美2袋,以促参根生长发育。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或开穴施入,施后覆土盖肥。嘉美红利可用1000倍液淋根灌根。
(5)摘蕾
进入开花期时,除留种植株外,应及时摘除带花蕾的整个花序,使养分集中,促进根部发育。
6、采收加工
(1)采收:野生品于秋季挖根,栽培品于栽培2-3年9-10月采根。在秋后或早春新芽未出土前,将全株挖起,按根的自然生长情况,用刀分割成单根。
(2)加工:去掉茎基、支根,晒干或烘干;也可切片晒干加工成苦参片
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类药材与单子叶植物根类药材在性状和显微特征的异同点
槐树根系的延伸范围可以达到**十米**左右。
槐树的根系非常发达,主根系可以深入地下五米左右,而须根可以延伸到十米左右的距离。这种强大的根系使得槐树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并且能够稳定地支撑槐树庞大的树冠和枝叶。
同时,槐树根系的生长和延伸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水分、养分、气候等。在适宜的环境下,槐树根系可以生长得更加茂盛和深入。
一、性状鉴别:
1主要观察下列各要点:形状、大小、表面(色泽、纹理)、质地、断面(按折断现象、色泽、皮部、木部、纹理、髓部顺序描述)药材为切片或段或块时,色泽描述为:“外皮x色、”或“断面x色”。
2根的形状:
(1)根的形状通常为圆柱形、长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2)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为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较小,竹根常为圆柱形,如甘草、防风、牛膝等,有的肥大肉质,呈圆锥形,如桔梗、白芷等,有的双子叶植物的不定根膨大成块根,呈纺锤形,如何首乌;少数双子叶植物的主根不发达,为须根系,多数细长的须根簇生于根茎上,如威灵仙、龙胆等。
(3)单子叶植物根一般为须根系,须根的前部或中部常膨大成块根,呈纺锤形,如麦冬、郁金等。
3根的表面:
(1)根的表面常有纹理,横纹或纵纹,有的可见皮孔。根的顶端有时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2)双子叶植物根外表畅游栓皮,较粗糙。
(3)单子叶植物根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4)横断面: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
(1)最外层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形成。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
(2)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初生韧皮细胞大多颓废;
(3)形成层连续成环,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4)此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射线较明显;
(5)初生木质部喂鱼中央,其原生木质部束成星角状,星角的数目随科属种类而不同,有鉴定考察意义,如怀牛膝为两个角,属二原型。
(6)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
2单子叶植物根
(1)一般具初生构造
(2)最外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有的洗吧分化为根毛,细胞外壁一般无角质层。少数根的比啊屁细胞进行切线分裂为多层细胞,形成根被,如百部、麦冬等。皮层较厚,占根的大部分,皮内层及其凯氏点通常明显。
(3)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直径较小。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