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百里长渠、城南河、田关河、西荆河等21条排灌干渠、借粮湖、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苏湖等6个湖泊遍布潜江市,其中湖泊面积2.7万亩。潜江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9~1988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50天。最适宜温、热水性鱼类养殖,发展水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0年,潜江市有各类渔场175个。2007年,渔业养殖面积26.4万亩,其中,发展虾稻连作面积10.8万亩,网箱养鳝48.2万口;水产品产量10.44万吨;水产品加工量达到7.73万吨,出口创汇达到5236万美元;渔业行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1.6亿元,占潜江市农业总产值的35.2%。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0万亩,已建立四大高效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即以积玉口、龙湾、浩口、渔洋为重点的10万亩虾稻连作养殖基地;以熊口、浩口、张金、龙湾、周矶等地为重点的50万口网箱养鳝基地;以龙湾、张金、浩口为重点的5万亩鱼猪鸭鹅联养基地。 潜江市形成以农田林网为主体,道路河渠绿化为骨干,城镇村庄绿化为重点,网、带、片、点紧密结合,乔、灌、花、草相配置的平原绿化体系。潜江市有林地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16.1%,活立木蓄积量151万立方米,农村村庄绿化覆盖率68%,道路绿化率96.5%,农田林网绿化率92%,,水系绿化率93.8%,城镇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平方米,潜江市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86%。
潜江林业在继续承担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同时,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突出林业项目招商引资,加强资源培育与管护,不断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形成了以苗木花卉产业为基础,以杨木精深加工为带动的新型林业产业化格局。潜江市杨木加工年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产品科技含量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值过亿元;苗木花卉基地面积达1.5万亩,年销售额过亿元,林业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增长的新型朝阳产业。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北部,包括潜江大部和天门、仙桃各一部分,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在潜江凹陷富藏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矿产资源。潜江境内还有矿泉水、陶土等地下资源。
潜江凹陷岩盐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岩盐累计厚度约1800米,矿产埋藏深度700—2145米,估算盐岩的地质储量为7900亿吨,相当我国盐都自贡市的20—30倍。其中,潜江境内的潜一段到潜四段下均有盐层富集预计厚度大于1800米,经湖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鄂储决字[1991]02号和鄂储决字[1991]05号划定可供开采的3.45平方公里湖北省潜江市王场油田北部潜江段和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盐矿区蔡湖矿段可供开采0.66平方公里的盐矿面积中,盐岩储量分别为13.64亿吨,芒硝储量为1.18亿吨,盐层氯化钠含量为64.11%至85.47%。C+D级盐矿石量3675.1万吨,纯盐量3302.8万吨,硫酸钠(Na 2 SO 4)为68.9万吨,氯化钠(Nacl)平均品位为89.9%,矿段内还探求了表内 级纯盐量3526.7万吨,表外E级纯盐量5361.9万吨。钾盐矿藏,矿产深度为1643—3040米,矿产厚度0.42—1.32米,预测分布面积为110平方公里,钾盐矿层主要是钾芒硝,无水钾镁矾。
湖北省潜江市的人口为107.1万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湖北省潜江市的人口为107.1万人。潜江市位于长江中游沿岸,地势平坦,地貌以江河、湖泊、沼泽、湿地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花卉、水产品等,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地之一。潜江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