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主要城市是哪几个?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1:24:03
字号:

皇宫之城——首尔

韩国的主要城市是哪几个?

首都,韩国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半岛中西部,临近西海岸的汉江下游右岸。人口1000多万,位居世界特大城市行列。始建于公元前18年。1394年朝鲜王朝迁都于此,时称汉阳。1948年定为韩国首都。现为规模最大的城市,政府机构、各党派团体的中央机关、大企业的总公司、主要的文化机构、新闻媒介、重要大学等齐聚于此。首尔—仁川工业地带的核心,以加工出口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大的交通枢纽,铁路有京原、京釜、京仁等线;公路纵横交错,与仁川,釜山等城市间有高速公路相联;市内4条地铁线总长居世界前列;四部的金浦国际机场有近50条航线与五大洲相通。全市共分22个区。钟路区是首尔的中心,世宗路、太平路一带多行政机关,钟路、忠武路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南大门和东大门为市场区。有国立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大、专院校50多所。首尔是一个高度的现代化与丰富的古代遗产和谐井存的城市。历代皇朝修建的众多宫殿使其享有“皇宫之城”的美誉。汉江沿岸绿树成行、碧草连天,江上19座桥梁如彩虹飞架;果川首尔大公园气魄非凡;首尔体育中心和奥林匹克公园设施先进,第10届亚运会和第24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首尔更享盛誉。首尔与北京、天津、青岛、沈阳有飞机往返。

首尔的水上门户——仁川

仁川市行政中心,西海岸港市。位于江华湾内突出的半岛顶端,汉江河口南侧。东距首尔约40千米。原为渔村,名济物浦。1883年开港,当时是黄海沿岸唯一的对外贸易港。现已发展为首尔—仁川工业地带的组成部分,韩国第二大贸易港。首尔的卫星城,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与之相通。轻重工业均较发达,有纺织、食品、化学、钢铁和造船等工业。沿岸岛屿渔业发达。旅游名城,有自由公园、88奥林匹克塔等景观,多旅行社和旅游饭店。

新兴工业科学城——大田

大田市和忠清南道行政中心。位于中部,锦江平原东南端。原为一偏僻村庄,现已发展为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之一。为京釜线和湖南线的公路和铁路的交汇点。全市划分为5个行政区。大德区为高科技小区,有各类科研机构60多个,集中了众多研究专家,区内有政府为科学家修建的博士别墅。市内设有国立忠南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近郊的儒城温泉为著名疗养地。近年该市以“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大田国际博览会而享盛誉。

最大的纺织工业城——大邱

大邱市和庆尚北道行政中心,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韩国三大商业城市之一。位于洛东江中游支流琴湖江沿岸山间盆地中。旧名达城。拥有重要的铜矿产地达城矿山。大邱纺织工业区有1000多个工厂,约占韩国纺织企业的60%。重要的交通枢纽,有航线、铁路及高速公路通首尔和釜山。东郊所产苹果畅销东南亚各国。市内分7个区,旧市街一带为市中心,火车站前和中区是金融、经济业务区,新川沿岸为工业区,东、西门外是著名的市场区,尤以药材市场交易为盛。旅游景点有达城、八公山、桐华寺等。设行国立庆北大学和永南大学。

全罗南道地区的大都市——光州

西南部光州市和全罗南道行政中心。位于山区边缘的古老城市。百济王朝时即为贸易中心和地方政治中心。现已发展为西南部的交通枢纽之一,有航空线、铁路和公路北连首尔,东通釜山。现代工业发达,以汽车生产为主。市内多名胜古迹。市政建设规模不大,但精巧紧凑。设有全南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最大港口——釜山

韩国第二大城市,直辖市之一。位于半岛东南端,隔釜山海峡与日本对马岛相望。原为渔村,1443年开港,现已发展为著名的天然深水良港,岭南临海工业区的核心。其两港为渔港,建有水产加工厂;东港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沿海为海洋渔业基地。海陆空交通要地。韩国海运的起点,定期航班通达首尔、大邱与日本的福冈和大阪。京釜铁路和京釜高速公路的终点。市内有地铁和机场。市区背山临水,市中心在中区,其中中央洞、光复洞一带最为繁华。多名胜古迹,市内有龙头山公园和子城台公园,郊区的金井山有著名古刹梵鱼寺,东莱温泉、海云台、松岛等均是著名的海水浴场和休养胜地。

文化之城——庆州

历史古城,最大的文化旅游中心。位于庆尚北道东南,庆州盆地中部。四面环山,风景壮美,曾为新罗王朝都城,时间长达900多年,是韩国历史文化及艺术文物最丰富的地方,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文化博物馆”。古迹数以百计,多为王室陵墓、佛教寺庙、古堡遗址等。庆州博物馆荟萃许多精美而珍贵的文物。市中心有数座巨大的古墓,以天马冢最为著名。庆州城附近有东亚最古老的观象台——瞻星台,新罗时代石造美术代表作——佛国寺的释迦塔和多宝塔,著名洞窟寺院——石窟庵,新罗名将金瘐信的墓园等,均凝聚着新罗时代的璀璨文明,体现了千年古城的独特神韵。

首尔的卫星城——水原

京畿道行政中心。位于西北部。自14世纪后期即为首尔的卫星城,有铁路及公路与之相通。原为当地农产品集散地,现为农业研究中心。有国立首尔大学农科学院和政府农业厅所属的几个研究所。工业有三星电子工厂等著名企业。

李氏王朝古城——全州

西南部全罗北道行政中心。位于黄海以东34千米处。最古老城中之一,为三国时代的地方军政要地和李氏王朝的发祥地。现为交通中心,有铁路通首尔、丽水等地。造纸业著名,建有大型造纸厂。设有国立全北大学、全州学院及全州初等师范学院等。古迹众多、保存有庆基殿、梧木台等名胜。

自由贸易区——马山 庆尚南道城市,马山湾北岸天然良港。位于釜山西35千米,有铁路、公路与之相通。1898年辟为商埠,现发展为金海平原和南江流域的农产品、海产品集散地。主要工业有海产品加工和以优质而著名的酿酒业及机器制造、化工等。全道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港口设有自由出口区。市内有马山初等师范学院。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药材市场规模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1708亿元,中药材市场规模增长强劲,中药材行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药材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方面,国家各项产业扶持、行业规范政策相继出台,《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为中药材发展提供有效引导与支持;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以及 健康 保健意识的增强,大大刺激了中药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了中药材行业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药材市场规模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1708亿元,中药材市场规模增长强劲,中药材行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在整个产业强力带动下,2019年,中国中药材及饮片贸易也走出“底部区间”,取得不错成绩,全年中药材及饮片进出口双双大幅增长。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总量20.1万吨,同比增长1.7%,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中药材及饮片进口总量19.5万吨,同比增长62.7%,进口总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25.8%。

中药材出口市场

2019年中药材进口和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速

2019年,中药材出口创出了两位数的增速,达10.3%,出口额 11.3亿美元。其中,亚洲是中药材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占中药材出口总额的85.7%,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美国、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地区为中药材贸易的大市场。

排名第一的日本,全年出口额为2.4亿美元,受出口价格影响,出口额同比小幅下滑2.9%;韩国市场较为“抢眼”,全年量价额齐升,表现活跃,2019年对韩国中药材出口量为2.6万吨,同比增长13.3%,出口额为1.3亿美元,同比上涨18.6%。

除此之外,排名前十的市场中,对越南和新加坡的出口也实现了大幅增长,越南由于强化了非法边贸管控,正规渠道需求攀升至1.1亿美元,中药材对越出口额同比上涨90.7%;对新加坡的出口也同比上涨24.3%,出口额达2743万美元。

中药出口主要品种

中药材出口前十大品种为肉桂、人参、枸杞、红枣、西洋参、当归、鹿茸、半夏、黄芪、茯苓。

2019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前10大品种

肉桂是中药材出口第一大品种,由于其既可以用作药材,降低“三高”和改善人体胰岛素,又可以作为食品调料、香料,所以受到广泛欢迎。2019年肉桂出口量达5.4万吨,同比增长5.0%;出口额为1.5亿美元,同比增长31.6%。肉桂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为越南,其占肉桂出口总额的25.6%。此外,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也是肉桂的主要出口市场。

人参全年出口量为2290吨,同比增长9.8%,但是受出口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全年出口额同比微降3.4个百分点,为1亿美元。人参出口的最大市场为日本,2019年中国对日本的人参出口量为1090吨,占中国人参出口总量的近50%。中国人参出口目前存在价格低、附加值低、缺乏品牌等问题,人参产业未来发展需要做好规划和创新。

枸杞“药食两用”,近年来广受人们喜爱和追捧,随着对枸杞研究的日益深入,枸杞多糖、枸杞色素提升免疫、抗衰老、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辐射等作用得到广泛关注,国际市场对枸杞的兴趣也越来越浓。2019年,中国枸杞出口额为9446万美元,同比小幅增长2.9%。其中,德国、越南、新加坡对枸杞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中国对德国枸杞出口量同比上涨67.3%,达1012吨;对越南和新加坡出口量分别增长682%和43.2%,分别达315吨和582吨。作为传统的主要目的地,对美国的出口量出现下滑。

当归是中医最常用的药材之一,也是中药材贸易中的一个大品种。2019年,当归出口显著增长,出口量同比增长22.6%,为3895吨;出口额同比增长19.7%,达3179万美元。当归主要出口至越南、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2019年,越南对当归的需求量同比增长213%,中国对越南的当归出口额占中国当归总出口额的近20%。

茯苓可以食用,如煲汤、熬粥、泡茶、泡酒,制作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酥等。茯苓也是一味中药材,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2019年,茯苓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为4198吨,同比增长6.4%;出口额高达2148万美元,同比增长20.4%。日本使用茯苓 历史 悠久,食用和药用市场需求都比较大。2019年,日本对茯苓的需求出现猛烈增长,全年对日出口茯苓达1618吨,同比增长29.6%。此外,越南、新加坡对茯苓的需求量也大幅增长,同比增长分别达89.2%、65.8%。

中药材进口情况

2019年中药材进口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进口量同比增长62.7%,进口额同比增长25.8%,达3.5亿美元。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以国内稀缺产品为主,西洋参、乳香、没药、血竭、鹿茸、甘草、加纳籽、姜黄、番红花及小茴香等。

乳香、没药主要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等地,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中国没有相关资源,长期依赖进口。含有乳香、没药的中成药品种达几十种,如血痹片、接骨七厘片等。2019年中国乳香、没药进口量同比增长320.8%,达4631吨,进口额为3554万美元,同比增长102.8%,主要进口国为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苏丹。

进口的另外一大药材品种为西洋参,虽然中国也出产西洋参,但原产地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洋参更受欢迎。中国每年进口的西洋参以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姆康地区的西洋参为主,2019年中国进口西洋参1496吨,同比增长102.5%,自加拿大进口量为1306吨,占比为87.3%,加拿大是西洋参进口的最主要国家。

中国还有一种重要的进口中药材——甘草。随着对甘草研究的不断深入,甘草的使用已扩展到药品、食品、饮料、饲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中国是甘草及其制品的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生长在西北地区的甘草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作用,不可能无限制采挖,进口甘草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尤为必要。2019年,中国甘草的进口量为1.8万吨,同比增长32.1%,进口额为1455万美元,同比增长30.3%。中国甘草的主要进口地为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2019年,中国自土库曼斯坦进口的甘草量同比增长103.3%。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未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全球,中医药在疫情防治防控中表现亮眼,一定程度也牵引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随着疫情发展,世界各国中医诊所问诊人数增加,中药饮片销售增长。抗流感和瘟疫类中药材需求将持续旺盛,此类中药材的出口表现或将强劲。

未来,饲料添加剂类和药食同源类中药材也将迎来发展商机。自今年1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停止除中药以外的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进口,作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中国对饲用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等所需中药材需求量巨大,必将为相关中药材(如黄芪、黄芩、金银花、甘草、山楂)生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药食同源类中药材2008~2019年整体需求量增长42.9%,艾叶、三七、阿胶、决明子、桔梗、茯苓、火麻仁、广藿香、人参和枸杞子需求增长速度居前十。随着公众保健意识的增强,药食同源类中药材以食品、保健品等方式进入大众视野,消费量也将剧增。

尽管商机遍布,但从近两年来看,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也值得关注。不合格的药材主要有淡豆豉、山药、苍术等,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还需解决。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材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于假冒伪劣药材有更严厉的处罚措施,行业整顿的大幕将拉开。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0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