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钩莲(《新中医药》9(6):50,1958)。
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
植物形态昙花
直立灌木,长达1米以上。主枝圆筒形,分杖扁平,绿色,叶状,边缘呈波状,中肋坚厚,无叶片。花大形,连筒部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晚间开放,开放期短,仅数小时;花被筒长而柔弱,长13~15厘米,宽约1厘米,花开时筒部下垂,至中途又曲而向上;花被白色,干时**,下部的呈鳞片状,卵状矩圆形,长约3毫米,中部的萼片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厘米,上部的花瓣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约6厘米,宽约3厘米;雄蕊细长,多数成束;花柱白色,突出于雄蕊,柱头线状16~18裂。果实长圆形,红色,有汁。种子多敷,黑色。花期夏、秋。
多栽培于园圃。
性味《陆川本草》:'平,淡。'
功用主治《陆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心胃气痛,吐血,最适于肺结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
金钩花,拉丁学名Pseuduvaria indochinensis Merr。乔木,高6-20米;小枝被短柔毛,老渐无毛,灰白色,有纵条纹。花期3-7月,果期7-10月。分布于我国广西自治区, 云南省,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密林中或山谷、沟旁潮湿疏林中。国外分布在越南。
乔木或灌木。叶互生,羽状脉,其叶柄。花小,单性,单生或簇生叶腋;萼片3,膜质,镊合状排列,花瓣6,2轮,镊合状排列,膜质,外轮短于内轮,外轮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大,内轮花具窄长的瓣爪,上部卵状三角形,花苗时向内弯拱,边缘粘合呈帽状;雄蕊多数,楔形,内向,药隔顶端平截或微凹;雌花有时具退化雄蕊;心皮3-多数,分离,胚珠2-5。小果球形。种子1数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