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杜仲、黄柏、茯苓、苍术、菊花、射干、天麻、续断、湖北贝母、三叶木通、川党参、白术、黄连、贯叶连翘、缬草、玄参、竹节参、重齿毛当归这些都产自湖北。
这些都可以种植。
药材即可供制药的原材料,在中国尤指是中药材,即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中药原料。中药是中国传统的药材,中国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包含数千年中药文明又融合近现代西药文明所创造的中西药并举、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产
药都
祖国传统医药已有5000多年历史,传统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药业发展,形成了我国的四大药都。四大药都都有其各自的医药文化,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上都曾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的四大药都,众说不一。有的资料讲到,我国的四大药都是:安徽亳州、河南禹州、辉县和河北安国,还有说,成都荷花池中药专业市场也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除此以外,江西樟树有“南国药都”之称。事实上,不论我国的四大药都是谁,有一点不可质疑,这些地区的医药业都比较发达。
四大药都在医药界的地位各有千秋。
板桥党参的生产情况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南北过渡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具有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孕育了湖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作为神农氏故里、李时珍故乡,湖北还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栽培和中医药文化历史,是拥有中医药自然和人文双重资源的中医药大省。
据统计,湖北省有中药资源约3939种,其中药用植物3354种,药用动物524种,药用矿物61种,居全国前列。以这些药物资源作基源的中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药3728味,动物药684味,矿物药88味,其它31味。现有中药材面积420万亩,主要分布在泛神农架地区、恩施自治州、及大别山区,因此也被称为湖北“三大药库”。
01、泛神农架地区
原始苍茫的神农架,东连荆襄,西通巴蜀,南接夷陵,北临武当,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多种动植物区系成分汇含有之地,这里以植物品种繁多见长,蕴藏各类中草药2000余种,被世人誉为“天然植物园”、“天然动物园”、“植物、动物种质基因库”,同时,它更蕴藏着极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有“中草药王国”之称。
《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1800多味中草药,神农架有1200多种,武当山有4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资源尤其丰富,占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总数的10.5%。重点以天麻、黄精、党参、独活、重楼、贝母、玄参等中药材为主。
天麻,古人说它是神药。因其茎色赤,直立似箭杆,俗名“赤箭”。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神农架天麻品质独特,内含丰富,属国内稀有品种。
神农架鸡头黄精为多年生草本,生于神农架高地林区,灌丛或山坡斗阴处。可食用部分是地下横生的肉质根状茎,含有黄精多糖、氨基酸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神农架鸡头黄精芳香四溢,香飘十里,美味营养,糯而清香,是神农架的名贵药食同源特产。
神农架党参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喜气候温和、夏季凉爽、空气湿润的环境。含有多糖、葡萄糖、果糖、菊糖、蔗糖、磷酸盐和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赖氨酸等7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这些都是党参作为补益药的物质基础。
02、恩施武陵山区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主,位于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区域,是古生物的避难所,拥有药用植物2088种。品种多、产量大,被誉为“华中药库”。
山高林深的恩施州药材丰富,主要有黄连、板党、窑归、当归、田七等。其中,以利川黄连和恩施板党最为著名,是“华中药库”恩施的两朵“双生花”。
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泻炎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主治高热烦躁、胸闷呕吐、泄泻痢疾。利川境内高山特有的冷凉高湿、多雾寡照的环境,最适宜黄连生长,所以利川历史上就享有“中国黄连之乡”的美誉。
“恩施板党”因产于板桥镇而得名,板桥也因盛产“板党”而享誉中外。板桥位于恩施市西北边陲,板桥板党以其含糖量低、耐贮藏、人参皂甙含量高、富硒等内在品质而名列“中国四大名党”之首。
03、黄冈大别山区
地处湖北省东北部的大别山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中药材1892种,黄冈出产中药材超过1000种,其中道地药材300余种,重点品种70余种,被誉为“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
大别山地区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基传统,并形成了一大批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例如“蕲春四宝”:蕲艾、蕲龟、蕲蛇、蕲竹,罗田九资河茯苓、天麻,英山苍术、桔梗等都驰名海内外。
蕲艾是艾中之王,是“蕲春四宝”之首。作为百草之王,蕲艾的历史渊源悠久绵长,据记载,蕲艾用于治病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蕲艾全草入药,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罗田九资河的茯苓质量居全国之首,产量为全省第一,被人们誉为“茯苓之乡”。明清时,罗田茯苓被列为我国中草药宝库中“八珍”之一。历代医学家称它“通神而致灵,和魄而炼魂,利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营而理胃,乃上品仙药也。”
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较独特的资源禀赋,孕育了湖北丰富的中药植物资源和优良品种,也造就了湖北名副其实的“药材宝地”。神农架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的资源禀赋,以及神农架独特的区域品牌文化底蕴,立足以土壤修复技术为基础、构建中药材生态种植标准、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产业为目标,打造国药精品源头。
板桥党参最早为野生,相传14世纪时(明洪武年间),有王氏兄弟二人上山挖党参,然后到邻近的奉节出售,被巫山大昌镇的江西帮“同昌洋”药号收购,通过精细加工装箱后,顺长江水路运到汉口、九江、上海等地销售。各路客商还在板桥镇上门收购,由于有江西帮和四川帮两大药帮的药号,党参上市时节,在板桥镇设药店达20余家,使不足百户人家的板桥市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板桥镇也随之闻名,外界曾一度将板桥镇称之为“板桥市”。
板桥党参由野生转为栽培始于清代。19世纪初(清·嘉庆年间)《施南府志》载:“板桥嵩坝百余家,大半药师兼药户,刀砍火种笑人忙,抛却农书翻药谱,雪后点种子匀排,云叶燕时芽渐吐,自然蔓长与藤抽,三年不用占晴雨”。详细记述了当时板桥党参由野生转为广泛栽种,成为中国党参传统道地产区。1984年,中国国家外经贸部将板桥党参定名为“中国板党”。 2001年,湖北省科技厅将板桥党参列为“湖北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GAP示范基地建设”品种之一。承担单位为湖北省恩施市峰岚板桥党参有限公司,技术依托单位由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恩施州地道药材民间医药开发所及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试验站组成。试验点选建在恩施市板桥镇中坝村,示范基地分别选建板桥镇中坝村、铁场坝及光辉村。该项工作正在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遵照国家科技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实施原则及验收标准”和湖北省科技厅“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GAP示范基地建设验收标准”,以恩施市峰岚板桥党参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开展板桥党参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GAP基地建设。 2006年,板桥镇有板桥党参留存面积3.2万亩,年产量1000余吨。 据2009年统计,中国国内有20多个省市100多个县的流动客商云集板桥镇收购板党,恩施市每年都在板桥镇举办“中国板党节”,加大外销力度。板党年采挖8000多亩,年产量1000余吨。并开发有“白条党参”、“参之宝酒”、“参之宝花茶”、“参之宝袋泡茶”、“参之宝饮液”等深加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