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于禅意的诗句
有关于禅意的诗句 1.有关禅意的诗句
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6、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
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
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3、一个愿无量善缘,菩提心永不褪变。
14、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5、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6、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17、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1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1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20、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21、彩云一点菩提心,操纵夷獠在纤手。
22、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23、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24、内心真知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25、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26、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27、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28、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29、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30、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31、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
32、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33、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34、醒圆明、一点证菩提,功超彼。
35、这元初妙有,清虚法体,证菩提位。
2.有关“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3.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乘俱莫问,且谈旧事更依依。《蛇山》——宋代诗人 仇远
词语出处:
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评价影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
4.带有禅意的诗词有哪些
1.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题春绮遗像》陈衡恪
释义:所悲者,留己一人苟活于世,“如何同生不同死”,问得痴绝。
2.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梁羽生
释义: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
释义: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范仲淹
释义: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5.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李商隐
释义: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蜀顾夐
释义: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7.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花月痕》佚名
释义: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受之困扰,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 而越是美好的梦却是越容易醒来。
8.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国风·唐风·绸缪》无名氏
释义: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
9.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释义: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10.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辛弃疾
释义: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有关禅意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
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1.题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唐·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唐·王维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唐·王昌龄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唐·齐己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唐·郑谷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明·李贽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清·郑板桥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6.读过哪些有禅意的诗词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是指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7.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一一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8.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一一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字数限制,供参考。
7.求禅意诗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
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坐禅。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
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
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
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
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
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
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
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
从情入理,以情证理。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读来令人唇齿留香、畅快不已。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
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诗人紧接着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可以说,此情此景,再没有比这两句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首先,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一当十。
再次,“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
最后,精于炼字。“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浸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于是,唯兴所适,不计路程远近;离开时,面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即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
这两句诗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则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镶嵌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处。
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现的虽是远景,但仍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致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遥相呼应。 纵观全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乃诗之精髓所在,令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
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什么是禅意花鸟画?
夏至之花木槿古诗八首:净花山木槿,木槿耀朱华
仲夏到了夏至,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重要时段。夏至是古代重要的天文大节,以此日交节为节点,太阳在北半球角度最高,白天最长。是古代划分四季和时间的最重要节点和坐标。
所以夏至节是古代太阳神的节日,先秦以前,就一直保留着对太阳虔诚的崇拜。比如天子会穿著代表太阳和火的红色衣裳,马匹仪仗大量使用红色,去祭祀太阳神。而这种古老的仪式延续到清朝,是天赋皇权的一个重要仪式。
古人往往用能够代表这个时节特殊的物候,来表达自然的感应,献祭神灵。
那么夏至左右有什么能够表达的物候呢?
记录周朝礼仪《礼记月令》是这样描写夏至 ,田园里的小麦已经收获,天子要率先尝吃此时的小麦,并用小麦,樱桃,祭祀自己的祖先。夏至到了,太阳到达天顶,山林的鹿感受阴气脱落鹿角,蝉声响起,半夏草茁生,木槿花开。
虽然《礼记月令》上没有说一定要将木槿花献祭给祖先和太阳神,但是魏晋之后,国家的夏至大典,都会用上木槿。
因为木槿不但在夏至开花,还是一种可口的食品,一种药材。另外《夜航记》上记载,说黄帝之前上古人们就是用木槿枝条编织搭建房屋,到了黄帝之后,才开始修建大型的宫殿。
而木槿对于夏至的意义在于,这是在盛夏向阳开放的花朵,娇美鲜嫩,代表土地的产出对于太阳节气的感应。不是所有的花都在盛夏开放,而木槿则以旺盛的生命力,在先秦时代广泛用于农田村庄的建设,守护夏天的田园和丰收,用木槿花致敬夏至的太阳和诸神,别有一种深厚诚恳的含义,生如夏花,向日而荣。
木槿也极其有特色,因为在北方上古的夏至,你或者很难看到盛开的荷花(荷花多出现在江南水泽),你不缺是这样美好的木槿花,在盛开时,你可以成筐成筐的采摘,因为美丽的不只是花朵,还可以作为青黄不接时候的粮食。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周 ·?诗经《有女同车》
一年四季可能都会有婚嫁,但是先秦时代的婚嫁多安排在农闲里。一个重要的时段,就是麦子成熟之后,木槿花开时的盛夏。此时人们从忙碌的田园劳作解脱出来,开始享受盛夏的果实和狂欢,有着各种祭祀,当然见缝插针的结婚。
安排在夏天的婚礼,别有一种奔向成熟的美好。
将盛装的女子扶上车马,绿树掩映,路边是盛开的木槿花。那女子俏丽的容颜,带着夏天的饱满光彩,如同开在朝阳里的木槿。
驾着马车,走在木槿花开的道路上,一种森系的神仙眷属的从容和饱满。小夫妻接受了盛夏阳光和花朵风沐浴和祝福。愿你们的日子丰足田园,如同木槿树的田园,花开不断,幸福绵延。
所以后来关于夏至的皇家祭祀里,都会有木槿花,那是对古老过去的缅怀和延续,对于土地和未来的祝福。
”木槿荣丘墓,煌煌有光色。
白日颓林中,翩翩零路侧。
蟋蟀吟户牖,蟪蛄鸣荆棘。
蜉蝣玩三朝,采采脩羽翼。
衣裳为谁施,俛仰自收拭。
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曹魏 ·?阮籍《咏怀?其六十六?》
正是木槿在山野田间都有,盛夏开花,别有夏天的野趣,有着老庄思想的文人阮籍,是在一个特殊的地方,看到了木槿花开。实际这首诗很有看头。
木槿长在哪里呢,长在山地坟墓边上,开出了最绚烂如太阳的花朵。
当白天的太阳落下,这些木槿花就凋谢在道路旁边。
而此时蟋蟀在夏夜的房屋前发声,蝉在树枝上鸣叫,小的水中的蜉蝣长出了翅膀,到处在飞。
这是盛夏田园一种带着旺盛生命力的蓬勃感。
阮籍在这种天然的寂寞蓬勃里,他看到生命本身释放的壮美。
一死一生,给他的感觉是,生命苦短,要像木槿花,像夏天一切短促的生命一样,慷慨努力,绽放自己。
实际这首诗写得瑰丽深邃。
”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
荣好未终朝,连飙陨其葩。
岂若西山草,琅玕与丹禾。
垂影临增城,馀光照九阿。
宁微少年子,日久难咨嗟。“ 曹魏 ·?阮籍《咏怀?其八十二?》
也正是这长在坟墓边的木槿,让他有了岁月流光之感。
那坟墓前的木槿花,对着太阳开花,有着十分的绚烂靓丽。
只是木槿花太短暂,连绵的狂风就打落了它。
木槿不像西山那些永恒的草木,比如竹子,比如灵芝长久。
我看到木槿,想到的是自己短促的青春和生命,恐怕像木槿花一样难以持久吧。
一方面希望自己生如夏花,像木槿花一样绚烂,珍惜有限的生命,另外一方面,又惋惜木槿花花开不久,难以有持续的荣华。
那么这里也说木槿花一个植物特性。
木槿在早上开放,正是由于花朵繁多,所以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一朵花开花只有一两天的特性,这是因为只要有风媒和虫媒替它完成授粉,它的花瓣就迅速枯萎,好为种子提供足够的营养。但是一朵花的花期虽然短,但是整树花的花期长达半年之久,盛花的时候,有不输于春天桃李的绚烂。
那么对于整棵树而言,这样的代谢,足够保证生存和延续。
但是对于每朵花来讲,生命的周期,的确绚烂而短促。
实际这些花朵,在先秦在农村,很多人都乐于采集,因为是一道可口的食品,甚至在饥荒年用以代餐。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尤其是漂泊中的文人,木槿花这种绚烂而短暂,带给的是一种短促和悲感。
阮籍也正是因为这种绚烂而短暂,用这两首诗表达青春的的热烈和未知。不过到了唐朝之后,由于文人数量庞大,且都面临现实的不安稳,木槿花的审美,开始集中在所谓朝开暮落,这种悲剧美上。
实际真正看到木槿花开的人,那种峥嵘繁荣气息,足以盖过这种凋零感。
”北牖泉埃散,南阶石癣浓。
净花山木槿,真蒂水芙蓉。? “初唐 ·?刘希夷《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节录
以最平静旷达的心去看山林的寺院,有怎样的心,就能看到怎样的景色。
那山林之中,北边的房门正好对着一溜山泉,那南边的台阶,苔藓深浓。
那木槿花在山雨后干干净净开放,那水中芙蓉天然茁生,自在天然。
这就是木槿花的天然之美。
木槿以紫色,粉红为主,有着向日的鲜艳,那是那种鲜艳是一种娇艳素雅,不张狂,开得绚烂雅气,仿佛高士在山,淑女在林。
一个净,点出了木槿花天然纯粹的美。让人很有清旷禅意。
”日给当轮满,星郎伏奏旋。
犹纡起草思,更有落花篇。
气与香衣杂,光侵画壁然。
徒闻赋君子,无以和神仙。“ 初唐 ·?宋之问《敬和吏部韦郎中庭前朱槿之作》
正是木槿是代表夏至到来的花,在唐朝的宫殿,多有种植,取其向日而开的繁盛。唐玄宗五月端午宴请臣子,就安排在有木槿花开的水边宫殿。
而百官办公的地方,也多种植木槿,以表示不忘夏天的太阳功德和先民的耕作之辛。
这是武则天唐高宗时期的名臣宋之问写给同事的诗,因为人家办公的地方,夏至日正好木槿开花。
夏至节的太阳如日中天,这木槿对着太阳满树繁花。我正好看到你下朝回到这里。
你可以在木槿花的办公室,起草皇帝要的诏书,还可以写下木槿花悠然的落花。
在早唐,写花落并没有后世那么悲感,欣赏木槿的同时开落,绿草上是可爱的紫色的落花,有一种娴静典雅的宫廷之美,?也助力他的同僚写出美丽的落花诗赋。
而木槿花花香杂衣,茂盛的花枝伸到壁画上来,这情形就像神仙洞府啊。
就算木槿花落,也是自然之美,点缀夏天官署的宁静优雅,整首诗的气质明丽向上,繁华富丽。
”何乃诗人兴,妍词属舜华。
风流感异代,窈窕比同车。
凝艳垂清露,惊秋隔绛纱。
蝉鸣复虫思,惆怅竹阴斜。 “中唐 ·?羊士谔《玩槿花?》
实际上中唐之后,关于木槿花朝开夕落这种悲观美就开始充斥诗文,相对病态了。
但是总有人以明丽的诗文,纠正人们的偏见。
比如这首诗,就写了木槿之美,是诗经时代的舜花。
那木槿开在身边,一种风流婀娜,仿佛诗经时代的美女坐在身旁,和你一起驾着马车。
木槿凝露的美丽,以及它长久的花期,都叫人喜爱。
只是这上古轻盈美好的木槿花,现在被人低估,无人喜爱,倒是让人惆怅之极。
文人的赏花,多半含着功利和不平,时代造成了不同的精神的审美,木槿是无辜躺枪,被作为短命之花的代表。
可是关于真正木槿什么事呢?
”清阳玉润复多才,邂逅佳期过早梅。
槿花亦可浮杯上,莫待东篱黄菊开。 “唐 ·?刘商《送王贞?》
倒是这首诗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写给一个朋友。
你清和温润又有才华,只是和你相见的日子,已经错过了梅花开时的早春。
我夏至在这里等你回来,因为夏至有木槿花开,可以吃,也可以用木槿花浮在酒杯上。
请你不要错过木槿花开的盛夏,等到菊花开才回来哦。
这是非常单纯的田园家语。木槿象征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夏至回来相聚,木槿花可以吃,味道滑美,是佳肴也是补品,你在外纵然有绿酒红灯,但是比不上这里真正的山野之珍,家常风情。
你想不想看木槿花开在酒杯里那种美好,一口一杯一朵,是格外香滑风味哦。
我喜欢这首诗,因为还原了木槿和农家的天然美好。
” 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
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唐 ·?李绅《朱槿花》
实际在岭南,木槿花一年四季都可以开放,因为那里四季如春,正好适合木槿。
木槿一年到头都是繁花满树,花落花开永不断绝。
有人说木槿是夏花,可是你到岭南来看看,木槿何尝知道顺着春风开落,一年四季它都在开放,它不知道所谓的春风,也无意攀附春风。
那连绵的木槿,多到让你根本就不知道四季啊。
谁说木槿花是短命花,可木槿花树是长命花啊。
又是一年夏至,夏至之花木槿盛开,或有凋谢,但是无损那种明丽清新的夏花之美。
生如夏花,也当有木槿不可动摇的位置。说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对于木槿而言,不过是每天夜晚要换的花衣裳,哪里有那么悲催。不信你看第二天的枝头,照样紫盈盈,红润润的花开,为君新换一袭衣。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如来,一鸟一自然。花开见佛,观鸟见心。
禅意花鸟是把自然界的花与鸟入画,画得是花鸟,又不是花鸟,是画家融入了自己的领悟的禅意和情感升华强化,是对生命和自然的赞歌。素净洁雅的禅意花鸟,虽是简简单单地地构图,却巧妙地营造出一个幽静不失生机的意境,带来一种祥和温馨和宁静安定的感觉。让人在观画品茶之间感悟着人生的百种滋味,以平常之心去感触生命的无常轮回,追寻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清灵空幽。在一道道清茶中忘却都市繁华的浮躁烦闷和忧愁,超脱物外,不忘初心,不失人性,回归本真。
禅意花鸟画是茶室挂画的首选。茶室,本来就不单单是简简单单地喝杯茶闲聊散心的地方,而是让人从一道道茶中感悟人生智慧的禅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