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色素最简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22:22:53
字号:

一、自制食用色素的方法有哪些

怎么做色素最简单

第一种自制食用色素的方法需要的材料有紫甘蓝和水各适量。做法很简单,首先要将紫甘蓝叶片洗净,去掉梗,需要的是其薄、色深的地方,这些地方注意切成碎。然后放入料理机打成汁,最后过滤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紫甘蓝汁对酸碱非常得敏感,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所以在使用时可以充分利用它的这种特性和其它食材的搭配处理。

第二种自制食用色素的方法需要的材料有苋菜和水各适量。先将苋菜洗净,然后在开水中烫一会儿,最后捞出炸汁即可。如果有用不完的苋菜请不要扔掉,可以放在冰箱保存,但是需要尽快用掉,放久了也不好。

第三种自制食用色素的方法需要的材料有菠菜叶和水各适量。首先将菠菜叶剪下,然后洗净、汆水、过凉。最后用榨汁机打碎就可以了,菠菜叶打得越碎越好。需要注意的是,在购买菠菜叶的时候尽量选择叶比较深的那种,因为是染色嘛,所以当然是颜色越明显越好啦!如果是要做精致食品的话就需要先过滤一下了。

第四种自制食用色素的方法需要的材料有5克黄栀子干以及清水适量。做的时候先将黄栀子放在锅里加适量清水煮,在水烧开并需要继续煮10分钟左右。煮完之后用滤网滤去黄栀子,然后剩下就是纯天然的**素啦。也许很多朋友很少听到过黄栀子这个名字,但其实很好买,因为它本身就是中药材,所以在中药店就可以买到。

二、什么是食用色素呢

食用色素,是色素的一种,即能被人适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也同食用香精一样,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食品的色彩是食品感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在1850年英国人发明第一种合成食用色素苯胺紫之前,人们都是用天然色素来着色。

早在公元10世纪以前,古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最早使用色素的是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当时他们用茜草植物色素做成玫瑰紫色糖果。以后,美洲的托尔铁克人与阿芒特克族人相继从雌性胭脂虫中提取胭脂虫红,用于食品着色。我国自古就有将红曲米酿酒、酱肉、制红肠等习惯。西南一带用黄饭花、江南一带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饭食用。

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有天然和合成之分。天然使用色素是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对人体一般来说是无害,如红曲、叫绿素、姜黄素、胡萝卜素、苋菜和糖色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是用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故又称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如合成苋菜红、胭脂红及柠檬黄等等。这些人工合成的色素因易诱发中毒、泻泄甚至癌症,对人体有害,故不能多用或尽量不用。

三、食用色素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食用合成色素一般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臭无味,品质均一,易于溶解和拼色,并且成本低廉,广泛用于糖果、糕点上彩装和软饮料等的着色。色淀广泛用于制造糖果、脂基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食用天然色素虽可广泛用于多种食品着色,但一般着色力和稳定性等均不如食用合成色素,而且成本较高。无机色素应用很少,多限于食品表面着色。

(一)、姜**素的制备

姜黄或黄玉米皮可作为姜**制备的原料,而以姜黄历史较早。

1.试剂:乙醇见“凝血酶的提取”。这里用作溶剂,选用工业乙醇。

2.工艺流程:姜黄→(预处理)→姜黄粉→(提取)→滤液→(回收乙醇)→剩余物→(浓缩)→浓缩胶状→(冷却)→产品

3.操作步骤:

(1)预处理:将姜黄洗净,除去霉烂物和异色不干净物后,晾干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粉状。

(2)提取:将姜黄粉倒入陶瓷缸中,加入4倍体积的70%的乙醇,搅拌5分钟后,静置浸泡过夜。次日过滤出上清液备用,滤渣再按同法浸泡3次,前二次滤液放入搪瓷桶中进行澄清,后2次清液可作为下一批姜黄的提取浸泡液使用。

(3)回收乙醇:将上述澄清的滤液,倒入蒸馏瓶中,加热回收乙醇,等乙醇回收完毕后,将剩余物倒入锅中。

(4)浓缩、冷却:将以上锅中的姜黄提取物,在搅拌下加热浓缩成胶体,冷却至室温即得产品。用时用1/3的乙醇溶化即可使用。

(二)、黑豆皮红色素的制备

黑豆皮可用于提取红色素,提取后的黑豆仍可加工食品。

1.试剂:

(1)盐酸:见“血红素的制备”。这里用于调节PH值,选用化学纯试剂。

(2)柠檬酸:见“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提取”。这里用于调节PH值,选用化学纯试剂。

(3)乙醇:见“凝血酶的提取”。这里用作溶剂,选用工业乙醇。

2.工艺流程:黑豆→(浸提)→提取液→(浓缩)→红色液体→(除杂质)→透明红色素

3.操作步骤:

(1)浸提:选取干净的黑豆倒入陶瓷缸中,加入1.5倍体积的70%乙醇,在室温下搅拌提取5~6小时,然后滤出黑豆(供食用),收集滤液。

(2)浓缩、干燥:将上述滤液减压浓缩后,离心分离除去沉淀物,收集红色离心液。

(3)除杂质:把以上离心液倒入搪瓷桶中,搅拌下用1:1的盐酸调节PH值至2.0,静置后,用离心机除去杂质,收集透明红色液体,即为产品。

4.工艺流程:黑豆→(提取)→滤液→(浓缩)→600色素值液体→(除杂物)→透明红色色素

5.操作步骤:

(1)提取:将干净的黑豆倒入铁锅内,加入1.5倍体积的清水,煮沸后,过滤,除去黑豆(供加工食品),收集滤液。

(2)浓缩:将以上滤液移入减压浓缩锅中,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时,用离心机除去沉淀,收集600色素值的液体。

(3)除杂物:将以上600色素值液体,搅拌下用柠檬酸调节PH值至5.0左右,静置后用离心机除去杂物,得到透明的红色素产品。

(三)、葡萄皮色素的制备

紫色葡萄的皮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红色素,酿酒后的葡萄皮渣,可用于提取葡萄色素产品。

1.试剂:

(1)乙醇:见“凝血酶的提取”。这里用作溶剂,选用工业乙醇。

(2)柠檬酸:见“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提取”。这里用于调节PH值,选用化学纯试剂。

(3)酒石酸:学名2、3-二羟基丁二酸。酒石酸以酸性钾盐的形式存在于葡萄内,它难溶于水和乙醇,所以在用葡萄汁酿酒过程中便成沉淀析出,这种沉淀称酒石,酒石酸的名称便由此而来。它的熔点170℃。这里用于调节PH值,选用化学纯试剂。

2.工艺流程:葡萄皮渣→(抽提)→滤液→(浓缩)→浓缩液→(干燥)→食用色素

3.操作步骤:

(1)抽提:将葡萄皮渣清洗干净,放入陶瓷缸中,加入1.5倍体积的70%乙醇,以及适量柠檬酸(或酒石酸),搅拌均匀,使PH值至3.0左右,搅拌提取4~5小时,然后过滤,收集滤液。

(2)浓缩、干燥:将以上滤液减压浓缩成胶状物,然后喷雾干燥即得到食用色素。

4.工艺说明:葡萄皮色素在PH值为3.0时呈红色,在PH值为4时,则呈紫色。其稳定性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因此,此种色素可作为高级酸性食品的色素,可应用于果冻、果酱、果汁饮料等着色,其特点是着色力强,效果好。用量一般为0.1%~0.3%左右。

(四)、柑桔皮色素的制备

选用柑桔皮可提取柑桔皮色素,原料来源方便,价廉。

1.试剂:乙醇见“凝血酶的提取”。这里用作溶剂,选用工业乙醇。

2.工艺流程:柑桔皮→(预处理)→柑桔皮浆状物→(提取)→滤液→(浓缩)→浓缩色素

3.操作步骤:

(1)预处理:柑桔皮色素在柑桔果皮细胞中结合牢固,因此,必须先将果皮冰冻后粉碎,破坏其细胞壁,制成糊状物,倒入陶瓷缸中。

(2)提取:在陶瓷缸中加入同体积的乙醇,搅拌均匀后,浸泡48小时,过滤除去滤渣,收集滤液。

(3)浓缩:将以上滤液在减压条件下浓缩,即得到天然浓缩色素。

桔皮浓缩色素可作各种食品如果酱、果汁着色剂。也可作化妆品或营养添加剂的着色剂。

四、食用色素的分类

1.食用天然色素

天然着色剂食用天然着色剂主要是指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多为植物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动物色素及无机色素。绝大部分来自植物组织,特别是水果和蔬菜。安全性高,有的还兼具营养作用(如β-胡萝卜素)。

天然色素特点: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色调较自然;成本较高;保质期短。着色易受金属离子、水质、pH值、氧化、光照、温度的影响,一般较难分散,染着性、着色剂间的相溶性较差。

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色素(如叶绿素等)、动物色素(如紫胶红等)、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等)。此外,它还可包括某些无机色素。按结构尚可分为叶啉类(如叶绿素)、异戊二烯类(如β-胡萝卜素)、多酚类(如花色素苷)、酮类(如姜黄素)、醌类(如紫胶红)和甜菜红、焦糖色等。

2.食用人工色素

合成着色剂合成着色剂的原料主要是化工产品。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有机色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类色素和非偶氮类色素。按溶解性又可分为油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此外还有一类色淀,它是由水溶性色素沉积在许可使用的不溶性基质上制成的特殊着色剂,可含有不同的纯色素(10~40%)和水分,并且不溶于大多数溶剂。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列入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二氧化钛(白色素)等等。与天然色素相比,合成色素颜色更加鲜艳,不易褪色,且价格较低。

人工色素的特点:色泽鲜艳、色调多、性能稳定、着色力强、坚牢度大、调色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应用广泛等。现在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促使食用色素生产商更加严格规范化,但用量和使用范围还是受到严格限制。

央视的《国家宝藏》栏目一夜刷屏,栏目通过讲述中国九大博物馆镇馆国宝的前世今生,来向世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文化传承,意义重大。首期首推的国宝就是故宫馆藏宋代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让我们一起聚焦这幅巅峰之作。

《国家宝藏》栏目

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历史集大成者

《千里江山图》作为工笔画的代表作,其细腻精妙的笔触和严谨的构图使宋代中国的大好山河跃然纸上,被称为“ 宋代版航拍中国 ”,正是这样精致逼真的唯美艺术让中国古代的历史风貌在千年后还能被世人所知所赏。可以说,中国工笔绘画艺术中所蕴含的巨大历史文化价值,是其他艺术品所望尘莫及的。

《千里江山图》局部

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创作了一幅长达十一米的画,其中结构布局、启承轴转皆是大家风范,这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而距今九百多年,这幅画依然散发着属于那个时代的魅力。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要完成这样一幅长约12米的青绿山水画相当的不容易,据节目现场嘉宾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介绍,要完成这样一幅画需要画五遍才能完成。第一遍是绘墨稿,第二遍是赭石红上色,第三遍石绿上色,第四遍石绿上色,第五遍石青上色。

第一遍 水墨铺底

第二遍 赭石上色

第三遍 石绿色

第四遍 更多的石绿色

第五遍 青色

通过五个层次关系来完成这幅画作,相当于画了五遍11米长的画卷,才有今日我们能看到的千古不褪色的绝世之作。而还有关于《千里江山图》的一大看点,则是其所用颜料之珍贵,所有原材料诸如孔雀石、蓝铜矿、赭石等等,皆是矿石、宝石之中的上品,才会被用来做颜料,所以可以保存的时间几乎是无限制的,这也是被称为传世作品的原因之一。

除了创作过程复杂,这幅画所用颜料也极其珍贵,基本都是从宝石、矿石、中药材中提取的。红色的原料是赭石,绿色的原料是孔雀石,青色的原料是蓝铜矿,白色的原料是砗磲,这些原料用的都是上品。

《千里江山图》可以千年不褪色的秘诀就是:其所用原料皆为宝石矿物研磨而成,色彩艳丽。

而对于如何把矿物质变成颜料,非遗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先生为我们答疑解惑。

首先要从大块的矿物质中敲打一些小块捣碎,然后过筛两遍,放到水中每天研磨8小时,连续20天,再分四层进行漂清。繁琐的程序,耗时又耗力,但是就是这样的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步,才能最终研磨出《千里江山图》的颜料。这是民族的瑰宝,是华夏的文明,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匠心之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8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