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里的人都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这稻田宽广得像一个巨大的毯子,每次看到都很像睡上去呀。
每次到了稻谷要收获的季节,我便会在稻田的小道上撒开了跑,活像一个快乐的疯子。跑累了,便会俯下身来抚摸这一串串的稻穗,不免有时候还会用手掂量掂量,“好沉啊”。这便是我当时最大的感受。
这时候的布谷鸟是最猖獗的,它们在稻田上空盘旋着,时而温柔,时而凶猛,最为让人难忘的便是那“布谷---布谷”的叫声,这声音空谷绝响,久久的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鸟儿和水稻,这一动一静,在这山水间,在这小村庄里,构成了这个季节里最美的画卷。
有时候,总是会幻想着,如果就以金灿灿的水稻为床,以云为被子,那该有多么的舒服啊。不用困在一个房间里,睡在一张可以量尺寸的床板上。这是我当时最为美好的幻想了。
美丽的事物总不会在人间停留太长的时间,该走的都会走,该消失的也会消失,没有什么事物是一层不变的。
转眼就到了人们收获粮食的季节:夏季。夏季是一个令人抓狂的季节,夏日炎炎,那太阳就好像要世间的一切都晒焦了才肯罢休。
收获水稻的季节是繁忙的,女人们穿着长袖、长裤,戴着草帽,男人们则是光着膀子,穿着大短裤,戴着草帽,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收割水稻活动便开始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一片一片的水稻瞬间就倒下,瞬间就成了倒下的战士,安静的睡在宽阔的大地之上。
烈日炎炎下,人们也不顾及自己额头上的汗,豆大的汗珠散落在稻田上但从他们的脸上总是可以看到幸福的表情,也许这是一种收获的喜悦之感超过了辛苦之感。
收割完之后,会有一个人专门地去扎稻梗,熟练地人一下子就把一堆堆地稻梗扎成了一个个的小人,它们矗立在稻田上,像是守卫稻田的士兵一般。
等到晒得有些干的时候,就会把一个一个的集合在一起,然后就堆成一个个像房间似的小茅屋。
就这样,繁忙的收割季节就这子过去了,虽说是辛苦的,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是个在正常不过的事了。每个季节都会有每个季节要干的农活,春天播种,夏天收获,这在南方是个不变的定律。
想起来也好笑,每每干完这些农活之后,我都会黑一大圈,就像是非洲的黑人一般,晒黑的皮肤是不容易变白的,特别是对我这种皮肤来说。
所以,我都会花一段时间来调一调自己的皮肤,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出门,这样的方法是有效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变回了原来的肤色。
照着镜子中自己,忽然的发现时间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不管是什么的事物,就算它再顽强,它也会被时间给吞噬,就像是一个病毒一般,慢慢地侵蚀,最后剩下的只是个躯体。
但,不管怎样,时间周而复始的旋转着,不曾停息。梦中的那天稻田虽说会消失,但同时它也会再出现。
水稻接穗时期倒了怎么办?
会影响。水稻倒伏是指直立生长的作物因风雹、暴雨等自然因素或外力影响发生成片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
对策:
1正确选用品种
一般水稻品种抗倒性存在差异,株高偏高茎秆较细、穗型偏大、剑叶偏长、叶型披散、分蘖力较弱的品种类型抗倒伏能力较弱,经常发生倒伏的田块应注意选用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
尽可能选择半矮秆、茎粗、株形紧凑、根系发达、叶片直立、耐肥的品种。选用抗倒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基础。水稻基部1、2节伸长节间粗度、干物质重与植株抗倒伏能力呈正相关,基部节间长与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基部伸长节间长和干物质量少的品种易发生倒伏。
2培育壮秧
通过模式化栽培技术培育壮秧,做到秧苗敦实稳健,有弹性,叶色绿而不浓,叶片不披不垂,
茎基部扁圆,须根多,根毛多,充实度高,从而保证植株健壮,增强茎秆的抗折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抗倒能力。
3合理密植
水稻群体过大容易引起倒伏,因此在生产上,适当稀植有利于提高抗倒能力。合理稀植,在确保高产所必须的穗数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面积插秧穴数,科学安排每穴基本苗数,以减少水稻群体内穴间、株间生长竞争,避免前期生长过于繁茂。
4平衡施肥
施肥措施对构成茎秆材料的量与质有很大影响,低氮施肥使茎秆材质强度增加,从而加强水稻的抗倒性。减少无机氮肥的施用量,防止水稻植株生长过旺;适当增施硅肥和钾肥,增加水稻茎秆的机械强度;营养生长期间以氮肥为主,磷钾配合,进入生殖期生长时以钾肥为主,
氮磷配合,充分利用肥效反应的原理做到合。
水稻倒伏后要及时补救,其主要措施有:
①及时开沟排水轻搁田。这对减缓纹枯病蔓延,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继续灌浆,防止穗发芽和茎秆腐烂,都有积极作用。
②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10公斤叶面喷施。
③用5%井岗霉素100克,兑水10公斤喷施防治纹枯病。井岗霉素和磷酸二氢钾可以药肥混施。
④倒伏后不宜扶稻扎把。切记水稻倒伏后不要扶稻扎把,因为倒伏的稻株一般都是顺势向后倒伏的,稻穗、穗茎节和倒一叶、倒二叶基本都暴露在表面,倒伏后3~5天,由于稻株的自动调节作用,会使叶片和穗轴自动翘起,特别是倒伏不太严重的田块,稻株自动调节能力更强。而倒伏后扶稻扎把,反而会人为地破坏稻穗、穗茎、叶片的自然分布,使机械损伤加重,造成倒伏损失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