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属贵州中部高原,地势西高东低,以沙帽山为主峰的苗岭山脉由西向东扩展,全乡平均海拔1120米,最高为境属西部的沙帽山,海拔1573米,最低是东部陡关出境处的小河口。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境内有河流6条,属沅江水系。
三岔河乡的介绍
岔河乡内大部分村组都是明清建村,明清代皆属嶍峨县,境内村清代为筑川头和罗纳两乡地。民国建立后东部属太和乡,西部属中和乡,西南河外属文蔚乡。其中,境内谢家村、乌木树、三家人、新寨、梁家村、莫朵衣、茂腊、觅池莫、路口村在民国初期属玉溪区地,1948—1949年划归峨山管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云美、青河、新棚三乡隶属峨山县第二区,设文山、安居、沿河三乡隶属第三区,设河外乡隶属第四区。1970年划出红旗公社的棚租坝大队,甸中公社的云美、青河两个大队、富良棚公社的安居大队、塔甸公社的河外大队组建岔河公社。始成为独立的乡级行政区域。1972年划文山大队隶属岔河公社。1980年首设谢札,沿河两个生产大队。1983年岔河公社改为岔河乡,1984年改岔河乡为岔河区,设7个小乡,1987年撤岔河区建立岔河乡,后设7个小乡为村公所。1999年,撤原7个村公所建立7个村委会,即辖棚租坝、河外、文山、安居、云美、青河、谢札7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56个农业小组。
地处城西南之三十公里处,秦岭腹地,自然面积约23万亩,其中山林面积21万亩,耕地11853亩。全乡辖10个村委会,58个小组,3465户,13240人,劳动力52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