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稻分蘖及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21:37:48
字号:

水稻分蘖实质上是水稻茎秆的分枝,分蘖多发生在基部节间极短的分蘖节上,主茎上的分枝称一级分蘖,一级分蘖上的分枝称二级分蘖,依此类推。水稻分蘖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正常情况从第一完全叶的叶腋伸出分蘖。但是,特殊情况下也有分蘖不规律现象,如健壮秧苗有时分蘖从不完全叶长出,细弱秧苗出现蘖位高、分蘖晚或不分蘖等情况。

什么是水稻分蘖及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有哪些

壮秧是在主茎第四片叶(完全叶)抽出的同时在主茎第一片叶的叶腋中伸出第一蘖,在第五片叶开始生出的同时,在第二叶的叶腋中伸出第二蘖,依此类推。二级分蘖和三级分蘖等各级分蘖均遵循上述叶蘖同伸关系,即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3片叶子。

水稻发生分蘖必须具备内因和外因两个条件。内因包括品种的分蘖特性、秧苗壮否、干重多少、充实度高低、秧苗大小等。外因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等。

水稻分蘖的最适气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水温低于16℃或气温超过40℃、水温超过42℃,分蘖停止。

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对分蘖有利,浅水可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无水或水深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

阴雨寡照时,分蘖发生延迟,光强低于自然光强5%时,分蘖停止。

在营养元素中,氮、磷、钾对分蘖的影响最明显。水稻分蘖期稻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分别是:氮2.5%、五氧化二磷0.25%、氧化钾0.5%。叶片含氮量为3.5%时,分蘖旺盛。钾含量在1.5%时分蘖顺利。

插秧深度和叶面积指数对分蘖也有很大影响。当秧田叶面积指数达到3.5、本田叶面积指数达4.0时分蘖停止;浅插2厘米左右对分蘖有利,插秧超过3厘米,分蘖节位上移,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变差,弱苗深插还会造成僵苗。

因此,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就是有效地利用上述各种条件,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提高有效分蘖率,为最终提高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

水稻从移植到幼穗分化这段时间,一般称为水稻的分蘖期,大部分地区水稻在6月份开始进入分蘖期。水稻分蘖期又可分为回青期、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

1、回青期:移植的秧苗,由于在拔秧、运秧和插秧过程中受到损伤,叫作植伤。因此,在插秧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复原转青而长出新根,这段时间就称为回青期。

2、有效分蘖期:当分蘖的茎数与分蘖长成的穗数相等时,称有效分蘖期。在一般情况下,分蘖开始后的10天左右,长出的分蘖多数能成穗。

3、无效分蘖期:一般在插秧后20~25天以后所发生的分蘖,多数在中途停止生长而不能出穗,实际是浪费养分,所以叫作无效分蘖。

水稻分蘖期管理要点

一、早施蘖肥

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在11叶品种6叶期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

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如果偏迟施用分蘖肥,会导致大量无效分蘖增加、过早封行。在分蘖盛期氮肥过多,导致水稻基部节间过长,降低了抗倒伏能力。

二、浅水灌溉

水稻返青成活后进行浅水灌溉,灌水深度3~5厘米。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

分蘖期浅湿灌溉,可使氧化层加大,氮化细菌,有机磷细菌及纤维分解菌增多,促进了有机肥料分解与养分释放,改善了水稻营养条件,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促进水稻早分蘖,多分蘖,提高有效分蘖率。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7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