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花卉的昆虫种类很多,按其取食方式和为害寄主的部位,通常将其分为刺吸、食叶、蛀干及地下害虫四类。这四类害虫根据昆虫学分类的方法细分,大多属于6个目。
(1)鳞翅目。通称蛾、蝶类。主要特征是成虫有两对翅,膜质;体和翅表面密布鳞片及毛;幼虫多足型,咀嚼式口器。本目包括的害虫有刺蛾、卷叶蛾、夜蛾、天蛾、尺蛾、螟蛾、毒蛾、凤蝶、粉蝶等。
(2)鞘翅目。通称甲虫。主要特征是前翅角质,后翅膜质;口器为咀嚼式;幼足为寡足型。常见害虫有天牛、象甲、金龟子、吉丁虫、叩头虫、瓢虫等。
(3)半翅目。主要特征是具刺吸式口器;有两对翅,前翅基半部角质或革质,端部为膜质。常见的害虫有椿象等。
(4)同翅目。主要特征是有两对翅,膜质或革质;刺吸式口器。常见的害虫有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蝉等。
(5)膜翅目。通称蜂、蚁。主要特征是具有两对膜质的翅,前翅一般较后翅大;口器多为咀嚼式;幼虫多为无足型。常见的害虫有蜂类和蚁类等。
(6)直翅目。主要特征是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口器为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多呈马鞍形;多数有两对翅,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常见的害虫有蝼蛄、蝗虫、蟋蟀等。
木本花卉虽然由于植株大小差异较大,对养分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能贮藏养分;开花、结果及抗逆性等均与体内贮存的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因此,施肥时不仅要考虑当时的养分供应,而且还要考虑贮藏的养分。所以通常以施长效基肥为主,生长期间视长势强弱再适当追施速效肥。由于木本花卉根系发达,分布深而广,吸收水、肥能力强。因而一般花木每年或每隔一年施一次基肥,生长季节再追施3~5次追肥即可。施基肥宜于深秋至早春花木休眠期间进行。
冬季寒冷地区多于晚秋施基肥。因为此时气温尚不太低,挖沟时根系受到损伤还来得急在严寒来临之前愈合并萌发少量新根;冬季温暖的地区,施基肥的时间宜迟些。若施肥过早,则花木就会继续生长,因而降低抗寒能力。正是因为如此,施肥宜于入冬之后或于冬末进行。
施基肥的部位,以挖沟施在根系密集分布的地方为好,一般以树冠的垂直投影为界。施肥沟的深度因花木大小和种类而异,一般成株花木宜挖40~45厘米以上的深度,以利促使根系向深处发展,才能达到“本固枝荣”的目的。施肥沟多挖成环形或放射形。树冠较小的花木,宜采用环形沟施肥。施肥后浇透水,水渗下后盖上土并压平;若树冠较大,可采用放射形直沟施肥,沟的外沿要比近树干处挖的深些。直沟的位置应每年变换一次。
追肥通常都是在早春花木刚刚生长和旺盛生长期进行。对于一年抽生几次新枝的花木,可在新梢发生前施追肥。观花观果类花木,除在茎叶生长期施用以氮肥为主的肥料外,在花芽分化、花蕾形成期还应增施磷肥,以利花多色艳。对于开花期长的月季、茉莉等花木,施追肥的次数应适当增加,施肥浓度也应大些。追肥的种类,目前多用腐熟饼肥水或复合化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