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观:正宗黑米的米粒颜色有深有浅,抓一把里面有少量淡紫色,而染色黑米颜色则均匀一致。
2、触感:正宗黑米是糙米,米上有米沟,能摸出来也可看到。
3、米心:正常黑米的米心是白色的,即黑米“脸”黑“心”白,但染过色的黑米却是“脸”黑“心”也黑。这是因为普通大米的米心是透明的,染料的颜色会渗到米心里去。
4、外表:用手指刮刮米皮,正宗的黑米表皮应有片状的米皮,而不好的黑米则是粉状的或没表皮(如果是大米染的)。
5、浸水:天然黑米有水溶性色素,浸入水中会有褪色掉色现象,泡米水是紫红色或偏近淡紫色。如果泡出的水像墨汁一样,经稀释后还是黑色甚至染到器和手上的,那估计就是假黑米。
黑米内容解释:
黑米是黑稻加工产品,于籼米或者粳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黑米稻粒外观长椭圆形,稻壳灰褐色,粒型有籼、粳两种,黑米是非糯性稻米。
黑米呈黑色或黑褐色,营养丰富,食、药用价值高,除煮粥外还可以作各种营养食品和酿酒,素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最具代表性的陕西洋县黑米、[1]自古就有“药米”、“贡米”、“寿米”的美誉。
黑米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而名贵的水稻品种。相传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便由博望侯张骞最先在陕西洋县发现。
每年秋后,黑稻一旦成熟登场,家户煮稀饭尝鲜。米汤色黑如墨,喝到口里有一股淡淡的药味,特别爽口合胃。时间一长,人们有了吃黑米的丰富经验。煮稀饭时投入天麻、银耳、百合、冰糖之类,胜似琼浆玉液,作为待客佳餐。头晕、目眩、贫血病人常食,症状明显减退。尤其适合腰酸膝软、四肢乏力的老人进行食疗,故黑米又叫“药米”之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黑米
发育不良:根系发育不良,无法正常的输送水分和养分。 氮肥过量:在水稻生育期追施过量的氮肥,导致植株长势较差,后期出现黑粒的现象。 感染病害:水稻感染鞘腐病后,包子上有病斑处稻粒会变成黑褐色。
水稻出现黑稻粒的原因
1、发育不良
水稻出现黑稻粒,主要原因是因为种植后根系发育不良,无法正常的输送水分和养分,造成这种现象,大多跟地块不透气、土质黏重、土壤中细菌过多有关。
2、氮肥过量
在水稻生长过长中,施加大量的氮肥,尤其是尿素,会导致秧苗长势较差,结穗期出现黑粒的现象,在水稻生育期,应该少施氮肥,多施加其它微量元素较多的肥料。
3、感染病害
鞘腐病多是真菌病害,病斑主要发生在水稻剑叶叶鞘上,开始呈褐色小斑,逐渐扩大为不定型、颜色深浅不同的褐色斑块,包子上有病斑处稻粒会变成黑褐色。
4、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施肥,返青肥宜选用速效性的氮肥,如硫铵、氯氨等,不宜选用缓释的尿素,在打苞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咪鲜胺、稻瘟灵、多抗霉素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