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定位方法:
1、系谱分析法
在早期的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基因所属染色体的测定一般都通过系谱分析进行。由于女子有两个X染色体,男子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Y染色体上不存在和X染色体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男性患者的X连锁致病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以后又必定传给女儿。
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交叉遗传。如果在一个家系中外祖父是某种疾病的患者,母亲的表型是正常的,外孙中有半数是患者,就可以判断有关的隐性致病基因是在 X染色体上。色盲基因便是1911年通过系谱分析最早发现的人的性连锁基因。位置在X染色体上的性连锁基因称为X连锁基因。
常染色体遗传也有它自己的系谱特点。根据系谱分析一般只能够判断基因属于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可是不能判断究竟属于哪一个常染色体。
2、非整倍体测交法
非整倍体测交法可以用来测定基因属于哪一个常染色体。
用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纯合体(a/a)和野生型二倍体(+/+)杂交,再用子一代杂合体(a/+)和隐性亲本回交,在它们的子代中表型是野生型的和表型是突变型的各占50%。
杂交 a/a × +/+
↓
回交 a/+× a/a
↓
回交子代 a/a a/+
突变型 野生型
比例 1 ∶ 1
如果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纯合体和某一染色体的野生型三体?(+/+/+)品系(见染色体畸变)杂交,子一代中的三体个体再和隐性亲本回交,在它们的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之比是5∶1而不是1∶1。
如果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纯合体和某一染色体的野生型单体品系 (+)杂交,在子一代中就出现50%的突变型个体,而不是100%的野生型。
杂交 a/a × +
↓
子一代 a/+ ∶ a
野生型 突变型
比例 1 ∶ 1
根据上述三种不同的杂交结果,可见只要具备相当于每一染色体的一系列三体和单体品系,便能从杂交子代的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数中判断任何一个突变基因所属的染色体。
扩展资料:
技术应用:
省农科院粮作所陆稻野生稻课题组在野生稻直立穗基因定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构建了BC5F2定位群体并定位了一个来自展颖野生稻的直立穗新基因EP4,这一突破将有利于提高水稻直立穗育种的选择效率。
省农科院粮作所陆稻野生稻课题组致力于野生稻有利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将野生稻中的有利基因导入到亚洲栽培稻中,不仅可以改良亚洲栽培稻的农艺性状,更是拓宽其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
课题研究团队以展颖野生稻为供体亲本、云南粳稻品种滇粳优1号为受体亲本,在BC4F6世代选育了具有直立穗表型的回交渗入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BC5F2定位群体并定位了一个来自展颖野生稻的直立穗新基因EP4。
EP4是首次在野生稻中定位的控制直立穗的新基因。与EP4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253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而提高水稻直立穗育种的选择效率。
百度百科-基因定位
形容“水稻”的诗句有哪些?
稻孙的解释
刈稻后,其根得雨再生馀穗,谓之“稻孙”。 宋 叶寘 《坦斋笔衡·稻孙》 :“ 元章 曰:‘秋已晚矣,刈获告功,而田中复青何也?’亟呼老农问之。农曰:‘稻孙也。稻已刈,得雨复抽馀穗,故稚色如此。’” 清 赵翼 《观获》 诗:“遭风今岁多禾弟,过雨他时有稻孙。”自注:“稻已获,其根得雨复长曰稻孙。”
词语分解
稻的解释 稻 à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 稻谷 ”,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稻子。稻草。稻米(亦称“大米”)。稻糠。 部首 :禾; 孙的解释 孙 (孙) ū 儿子 的儿子: 孙子 。 孙女 。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侄孙(侄儿的 子女 )。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卬 )孙(孙子的子女)。玄孙( 曾孙 的子女)。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 后代 )。王孙(贵族的子孙后
1,《稻田》唐代 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译文: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滔田肥。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3,《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唐代 许浑
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
村径绕山松叶暗, 野门临水稻花香。
译文:秋天来了,大雁低飞在池塘之上,系好马,在夕阳之下散步。乡村的小路环绕着大山,松树林一片昏暗,野门边的水稻传来阵阵花香。
4,《山村》宋代 戴复古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译文:六月的大雨刚洗礼过山村,一阵凉意,田地里的流水里都带着水稻的花香。
5,《北山杂诗十首 其六》宋代 苏过
西南望平原,汝水稻千顷。?
译文:西南方的平原一望无际,你们种植了有千亩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