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汤中药有哪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20:25:39
字号:

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炖汤中药有哪些

在选择用药中.还须注意下列原则:

1.补气先重脾胃

气虚之证,有脾胃气虚与心肺气虚等类型。补气的药物有健脾胃的,有养心肺的,应随宜选择。中医学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补药刚目的效用产生,首先要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施布于全身。因此,补气先重脾胃,有它的重要意义。甚至补血、养阴、助阳各类药物应用之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2.补血必须补气

中医学认为:气与血两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从而提出:“气能生血”的论点。因此,补血必须补气。加之补血药物的效用产生,也要靠脾胃的功能健旺。、故当归补血汤用当归补血,配上黄芪补气以生血,就是这个道理。

3,养阴宜用清补

阴虚证的表现,多见热象,如舌红、口于、口渴等。养朗的药物,大多属于凉性,既可滋养阴津,又有清热的作用。所以说,养阴宜用清补。如果误用温热性的补药,不但会助长热象,而且会进一步加重阴虚。

4。助阳宜用温补

阳虚证的表现,多见寒象,如舌淡、苔白、怕冷等。助阳的药物,大多属于温性,既可以振奋阳气,又有去除寒象的作用。所以说:助阳宜用温补。如果误用寒凉性的补药,会使阳气更虚,寒象愈加显著。

以上是一般常规,如果见气血两虚之证,可以气血双补,见阴阳两虚之证,可阴阳并补。这样选用补药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选用滋补药时,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以及四时气候与人体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而合理选择补药。其原因在于人与自然息息相应,四时不同,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也不同,因而,药物养生宜根据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说过的:“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乃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此即应四时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因时进补的举例。那么,又怎样因时进补呢?

(1)春天进补。

《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意思是春夏之时,自然之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顺时而养就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故在运用药物进补时,应顺乎自然界变化,适当服以辛散升提之品。尤其在早春时节,春寒料峭,阳气动而未发,进补更应偏温。我国古代养生家也都认为春季应服用一些中药,以调整机体功能,预防疾病,如《寿世秘典》记载:“三月采桃花浸酒饮之,能除百病益颜色。”《千金方》指出:“春分后宜服神明散 ”,其方用苍术、桔梗各60克,炮附子30克、炮乌头120克、细辛30克,共研细未,有感时气者,用水调3克服之。若春季患温热病后,津伤液亏者,则需凉补以滋阴生津。此外,南方阴雨连绵,低温与天暖交替出现,湿气困脾,宜进健脾运湿之品,如苡米、云茯、党参。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很多人煲汤时都喜欢放一些药材进去,通过药材与食材的搭配,提升汤品的营养价值不同的药材有着不同的功效,在选材时对症下药,才能够达到调养身体的目。下面跟大家分享下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1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枸杞

枸杞,又称枸杞子,性平、味甘,是茄科小灌木枸杞的成熟果实,既可作为干果食用,又是一味功效卓著的传统中药材,有延衰抗老、滋补养颜的功效。

枸杞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铁等必需营养素,可用于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

当归

当归性温、味甘,无毒,可以用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还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

同时,当归还有抗心律失常、影响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耗氧量、降血脂及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血管、血压和器官血流量有很大的'影响。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淋浊、惊悸、健忘等。

此外,茯苓对抗菌,抗肿癌都有很好的作用,其对人体的消化系统也有直接的影响。

香附香附性微温、味苦,可以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症腹痛、乳房胀痛。

三七

三七性微温,味甘、微苦,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偏酸,有利尿、治脚气、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的功效。

杜仲

杜仲性平、味甘,可用于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萎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高血压。

另外,杜仲对慢性关节疾病、骨结核、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等疾病而属肝肾亏虚证侯的患者,都有缓解病症的作用。

西洋参

西洋参中的皂苷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功能,具有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

西洋参还可以促进蛋白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2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人 参

主治功能: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用于体虚、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煲汤用量:3---10g

食用宜忌:狂躁者、严重失眠患者、肾功能衰竭伴有尿少或者准备进行换肾手术者、肝出现明显黄疸(即小便深黄、皮肤黄、巩膜黄)者,患有感冒等实证、化脓性炎症、流鼻血者不宜服用人参。

陈 皮

主治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

煲汤用量:5---10g

食用宜忌:有发热、口干、便秘、尿黄等症状者,不宜饮用陈皮茶。

红 枣

主治功能:补脾和胃、益气补血、促使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消除疲劳、也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

煲汤用量:10---20g

食用宜忌:红枣含有丰富的糖分,腹部胀满、牙痛、肥胖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湿热内盛的急性肝炎患者忌食;月经期间出现水肿的女性忌食。

百 合

主治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燥热咳嗽、阴虚久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

煲汤用量:10---30g

食用宜忌:百合含秋水仙碱对肠胃有刺激作用,用量过多会产生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反应。凡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忌用。

山 药

主治功效:健脾养胃、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煲汤用量:干品10---20g,鲜品100---200g

食用宜忌:便秘者不宜单用、肠胃积带人群不宜食用,刚冲洗的山药不要马上烹饪,需要用清水浸泡5分钟。

莲 子

主治功效:降低血压、清心醒脾、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涩精止带、多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滑精。

煲汤用量:10--20g

食用宜忌:便秘、消化不良、腹胀者不宜食用。

黄 芪

主治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消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调经内分泌失调。

煲汤用量:10---30g

食用宜忌:面部感染者慎用、上腹胀满。热证者不宜食用黄芪。妊娠期妇女慎用、孕妇过量食用黄芪会出现过期妊娠、产程时间延长等状。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6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