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草药“萹蓄”一词的含义?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9:55:15
字号:

萹蓄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2~0.3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无臭,味微苦。中国各地均产。 异名 萹蓄 竹( 《诗经》 ),萹竹(《本经》),萹茿(《说文》),畜辩、萹蔓(《吴普本草》),扁蓄(《局方》),地萹蓄、编竹(《履巉岩本草》),扁畜(《救荒本草》),粉节草、道生草(《纲目》),扁竹(《本草崇原》),扁竹蓼、乌蓼( 《中国药植志》 ),大蓄片(《南京民间药草》),野铁扫把、路柳、疳积药(《贵州民间方药集》),斑鸠台( 《安徽药材》 ),蚂蚁草、猪圈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铁片草、竹节草( 《江苏植药志》 ),扁猪牙(《东北药植志》),残竹草(《滇南本草》整理本),妹子草、大铁马鞭、地蓼、牛鞭草(《中药志》),牛筋草(《陕西中药》。 植物形态 萹蓄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0-40cm,直径1.0-3m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短不一;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l-4cm,宽约5mm,全线,灰绿色或棕绿色。有时可见具宿存花被的小瘦果,黑褐色,卵状三棱形。气微.味微苦。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多角形,细胞壁微呈念珠状加厚,垂周壁平直或微弯曲;靠叶脉上的表皮细胞呈长圆形,平周壁可见条状纹理;上下表皮均有不等式气孔。 叶肉横切面:为两面栅栏式,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30ml,回流提取半小时,滤过。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萹蓄甙少量,制成对照品溶液。将上述两种溶液点在聚酰胺薄膜上,以丙酮-乙醇-甲酸-水(3:2:1:3)展开,展距6.3cm,取出晾干。喷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后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有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采集 芒种至小暑间,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生长于田野路旁、荒地及河边等处。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寒冷山区或温暖平坝都能生长。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较好。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畦宽1.5m。撒播或穴播均可。撒播每1hm2用种子22.5kg。穴播行株距各约23cm。每1hm2用种子10.5kg。田间管理苗高7~10cm时匀苗,补苗,中耕除草,追肥2次。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锈病,应注意排水,发病初期可喷97%敌锈钢300~400倍液防治。 炮制方法 去净杂质及根,洗净,润软,切段晒干。 性状鉴别 萹蓄 本品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2~0。3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无臭,味微苦。 (1)粉末灰绿色。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平周壁有角质线纹。气孔主为不等式,副卫细胞3个。叶肉断面观为两面栅栏式,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8~43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100ml,盐酸5ml,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化学成分 萹蓄 全革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quercetin),萹蓄甙(avivcularin),槲皮甙(quercitrin),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木犀草素(luteolin),鼠李素-3-半乳精甙(rhamnetin-3-galactoside),金丝桃甙(hyperin)等。还含香豆精类成分: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又含酸性成分;阿魏酸(ferulicacid)芥子酸(sinap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丁香酸(syri-ngicacid),草木犀酸(melilotic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licacid),龙胆酸(gentis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没食子酸(gal-licacid),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acid),绿原酸(chlorogenicacid),水杨酸(salicylic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d),右旋儿茶精(catechin),草酸(oxalicacid),硅酸(silicicacid)[4]以及蛋氨酸(methionine),脯氨酸(proline),丝氨酸(serine),苏氨酸(threon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胱氨酸(cystine),精氨酸(arginine),缬氨酸(valine),甘氨酸(glycine),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色氨酸(tryptophan)等。还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水溶性多糖。 药(毒)理学毒性:萹蓄作为牧草是有毒的,可使马、羊产生皮炎及胃肠紊乱,鸽对此植物的毒性作用最敏感。猫、兔口服浸剂(10-20%)或煎剂(1∶40)的最小致死量为20ml/kg,静脉注射水提取物(1∶50)则为2ml/kg。猫和兔口服浸剂(10-20%)或煎剂(1:40)的最小致死量为20mg/kg,静脉注射水提取物(1:50)则为2ml/kg。 药理作用 萹蓄 1.利尿作用中医认为萹蓄能利小便,治五淋白浊。实验证明,萹蓄有利尿作用,煎剂20g/kg给大鼠灌喂,可使尿量、钠和钾排出增加,其灰分亦有同样作用,有入认为其利尿成分为其中的钾盐,也有人认为是萹蓄甙。 2.抗菌作用浓度为25%的全草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和宋内氏痢疾杆菌皆有抑制作用。1:10浓度的煎剂对须疮癣菌、毛羊状小芽胞菌有抑制作用。40%水煎剂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3.降压作用萹蓄水及乙醇提取物静脉注射,对猫、兔和狗均有降压作用。 4.对子宫的作用和止血作用萹蓄水及乙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和使子宫张力增高的作用。可用作流产及分娩后子宫出血的止血剂。 5.其它作用增强呼吸运动的幅度及肺换气量,有轻度收敛作用,可作创伤用药。萹蓄甙对大鼠、犬有利尿作用。给犬静脉注射半数有效量(2.57-4.26mg/kg),可使胆盐的排出增加。 选方 ①治热淋涩痛:扁竹煎汤频次。( 《生生编》 ) ②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亦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局方》八正散) ③治热:BIAN竹取汁顿服一升,多年者再服之。(《药性论》) ④治蛔虫心痛,面青,口中沫出:BIAN蓄十斤。细锉,以水一石,煎去滓成煎如饴。空心服,虫自下皆尽,止。(《药性论》) ⑤治小儿蛲虫攻下部痒:萹蓄竹叶一握。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空腹饮之,虫即下,用其汁煮粥亦佳。(《食医心镜》) ⑥治肛门湿痒或痔疮初起:萹蓄二、三两。煎汤,趁热先熏后洗。(《浙江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 萹蓄 1.《本经》:主浸*,疥瘙疽痔,杀三虫。 2.《别录》:疗女子阴蚀。 3.陶弘景: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4.《药性论》:主丹石毒发冲目肿痛,又敷热肿效。 5.《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 6.《纲目》:治霍乱,黄疸,利小便。 7.《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疳积,消臌胀。 8.《江西中药》:治肛门作痒由于湿热者。细捣烂,加1-3天可获痊愈。 名家论述 张寿颐:萹蓄,《本经》、《别录》皆以却除湿热为治。浸*疥疮,疽痔,阴蚀,三虫,皆湿热为病也。后人以其泄化湿热,故并治溲涩淋浊。濒湖以治黄疸、霍乱,皆即清热利湿之功用。然亦惟湿阻热结为宜,而气虚之病,皆非其治。若湿热疮疡,浸*痛痒,红肿四溢,脓水淋漓等证,尤其专职。

请问中草药“萹蓄”一词的含义?

扁蓄--《中国药典》

拼音名 Biǎn Xu

英文名 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

别名 扁蓄 大扁蓄 鸟蓼 扁竹 竹节草 猪牙草 道生草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扁蓄 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根及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2~0。3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无臭,味微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灰绿色。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平周壁有角质线纹。气孔主为不等式,副卫细胞3 个。叶肉断面观为两面栅栏式,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8~43μm 。

(2) 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100ml,盐酸5ml ,加热回流3 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乾,喷以1%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萤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等症,可与瞿麦、滑石、木通、车前子、栀子、甘草等同用。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症,以本品煎汤外洗。治胆道蛔虫症,可用扁蓄和醋,加水煎服。

摘录《中国药典》

扁蓄--《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 Biǎn Xu

别名竹(《诗经》),扁竹(《本经》),扁茿(《说文》),畜辩、扁蔓(《吴普本草》),扁蓄(《局方》),地扁蓄、编竹(《履巉巖本草》),扁畜(《救荒本草》),粉节草、道生草(《纲目》),扁竹(《本草崇原》),扁竹蓼、乌蓼(《中国药植志》),大蓄片(《南京民间药草》),野铁扫把、路柳、疳积药(《贵州民间方药集》),斑鸠台(《安徽药材》),蚂蚁草、猪圈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铁片草、竹节草(《江苏植药志》),扁猪牙(《东北药植志》),残竹草(《滇南本草》整理本),妹子草、大铁马鞭、地蓼、牛鞭草(《中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扁蓄的全草。芒种至小暑间,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匍匐或斜上,基部分枝甚多,具明显的节及纵沟纹;幼枝上微有棱角。叶互生;叶柄短,约2~3毫米,亦有近于无柄者;叶片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6毫米,宽1.5~5毫米,先端钝或尖,基部楔形,全缘,绿色,两面无毛;托鞘膜质,抱茎,下部绿色,上部透明无色,具明显脉纹,其上之多数平行脉常伸出成丝状裂片。花6~10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短;苞片及小苞片均为白色透明膜质;花被绿色,5深裂,具白色边缘,结果后,边缘变为粉红色;雄蕊通常8枚,花丝短;子房长方形,花柱短,柱头3枚。瘦果包围于宿存花被内,仅顶端小部分外露,卵形,具3棱,长2~3毫米,黑褐色,具细纹及小点。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田野路旁、荒地及河边等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河北等地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全草,茎呈圆柱形稍扁,多弯曲,直径约1.5~3毫米,表面棕红色或灰绿色,光滑无毛,具纵直纹理,节膨大,残存红棕色或白色薄膜状透明的托鞘,节间长短不一;近基部的茎,质坚硬,位于顶端者较柔软,折断面黄白色,中心具广大的髓邮,有时成空洞状。叶片绿褐色或灰绿色,通常脱落。花生于叶腋,红色,但多数已萎落不存;花被黄绿色,顶端边缘粉红色,内藏瘦果1枚,三角状卵形。气微弱,味清凉。以色绿、叶多、质嫩、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

全草含扁蓄甙、槲皮甙、d-儿茶精、没食子酸、咖啡酸、草酸、硅酸、绿原酸、p-香豆酸、粘质、葡萄糖、果糖及蔗糖。

硅酸的分布:叶1.6%,茎0.6%,根0.4%(如用作硅酸盐药物,可在其整个生长期采集,如用作黄酮药物,则宜于刚开花时采集)。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实验证明,扁蓄有利尿作用,煎剂20克/公斤给予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后,尿量、钠、钾排出均增加,特别是钾的排出较多,其灰分亦有同样效果,因此认为其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其中所含黄酮甙所致。

2降压作用

扁蓄的水及醇提取物静脉注射,对猫、兔、狗有降压作用。

3对子宫及止血作用

扁蓄水及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使子宫张力增高,可用作流产及分娩后子宫出血的止血剂。

4抗菌作用

1:10的扁蓄浸出液,试管内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5其他作用

能增强呼吸运动的幅度及肺换气量,有轻度收敛作用,可作创伤用药。扁蓄甙对大鼠,犬有利胆作用。给犬静脉注射半数有效量(2.57~4.26毫克/公斤),可使胆盐的排出增加

毒性扁蓄作为牧草是有毒的,可使马、羊产生皮炎及胃肠紊乱,鸽对此植物的毒性作用最敏感。猫、兔口服浸剂(10~20%)或煎剂(1:40)的最小致死量为20毫升/公斤,静脉注射水提取物(1:50)则为2毫升/公斤。

炮制去净杂质及根,洗净,润软,切段晒干。

性味

苦,寒。

1《本经》:"味苦,平。"

2《别录》:"无毒。"

3《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4《本草正》:"味苦涩。"

归经

入膀胱经。

1《本草汇言》:"入足太阳膀胱经。"

2《要药分剂》:"入胃、膀胱二经。"

3《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

利尿,清热,杀虫。治热淋,癃闭,黄疸,阴蚀,白带,蛔虫,疳积,痔肿,湿疮。

1《本经》:"主浸*,疥瘙疽痔,杀三虫。"

2《别录》:"疗女子阴蚀。"

3陶弘景:"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4《药性论》:"主丹石毒发冲目肿痛,又敷热肿效。"

5《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

6《纲目》:"治霍乱,黄疸,利小便。"

7《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疳积,消臌胀。"

8《江西中药》:"治 *** 作痒由于湿热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得配本草》:"多服泄精气。"

附方

1治热淋涩痛:扁竹煎汤频饮。(《生生编》)

2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芯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局方》八正散)

3治热黄:扁竹取汁顿服一升,多年者再服之。(《药性论》)

4治蛔虫心痛,面青,口中沫出:扁蓄十斤。细锉,以水一石,煎去滓成煎如饴。空心服,虫自下,皆尽止。(《药性论》)

5治小儿蛲虫攻下部痒:扁竹叶一握。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空腹饮之,虫即下,用其汁煮粥亦佳。(《食医心镜》)

6治 *** 湿痒或痔疮初起:扁蓄二、三两。煎汤,趁热先熏后洗。(《浙江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张寿颐:"扁蓄,《本经》、《别录》皆以却除湿热为治。浸*疥疮,疽痔,阴蚀,三虫,皆湿热为病也。后人以其泄化湿热,故并治溲涩淋浊。濒湖以治黄疸、霍乱,皆即清热利湿之功用。然亦惟湿阻热结为宜,而气虚之病,皆非其治。若湿热疮疡,浸*痛痒,红肿四溢,脓水淋漓等证,尤其专职。"

临床应用

1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干扁蓄制成糖浆剂,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次50毫升,日眼2~3次。治疗108例,治愈104例,进步4例。平均退热时间为1天,腹痛消失为4天,腹泻停止、大便恢复正常为5天,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或用新鲜扁蓄全株4~6两(干的2~4两),制成煎剂一次顿服,早、晚饭后各服1次。治疗25例,全部治愈。

2治疗腮腺炎

取鲜扁蓄1两洗净后切细捣烂,加入适量生石灰水,再调入蛋清,涂敷患处。据20余例观察,一般敷药4小时后即可使体温下降,最长12小时。多数患者1~3天可获痊愈。

摘录《*辞典》

页首扁蓄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尔雅》郭璞注: 扁蓄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傍,可食,又杀虫。

2.《本草图经》:篇蓄,今在处有之。春中布地生道傍,苗似瞿麦,叶细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6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