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并不是转基因稻。海水稻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稻属品种,名为“长毛红米”,与转基因并不任何关系。1986年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
海水稻适合种植在哪里?
海水稻是南方品种,不适应东北的气温条件。有的海水稻在温室里长得很好,但移植到户外,气温不适宜,死得较快。
海水稻种植前景如何?
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水稻品种,海水稻的种植前景可说是十分广阔。海水稻在海水中富集能力很强,其硒含量与普通大米比较,比普通大米高7.2倍;同时,“海稻86”稻米与普通精白米相比,氨基酸含量高出4.71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随着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李沧区的签约落户,标志着青岛的“盐碱地”也可变身“良田”。袁隆平院士表示,将在3年之内,研发出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明年4月播种,明年秋天收获,让青岛市民代表明年秋天就可以品尝上海水稻。而袁隆平院士本人每年至少有3个月时间在青岛做海水稻研究。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设立于青岛市李沧区院士港16号楼,在胶州湾北部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项目启动资金1亿元。目前来看,我国内陆尚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因而,海水稻的种植有着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说前景广阔
盐碱地种稻有哪些好处
海水稻是耐盐碱杂交水稻,能够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
2016年10月14日,胶州湾北部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成立,该机构也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
水稻由来
折叠耐盐碱水稻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亩产一百公斤,袁隆平等团队的目标是把产量提高到三百公斤,它可以生长在滨海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等盐碱地。
一种误解说法是"海水稻是能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其实,海水含盐率百分之3点5,海水稻的耐盐率早期是百分之零点5,袁隆平参与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工程是计划用三年把它的耐盐率提高到不低于1%。
折叠名称来源
海水稻其实并非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那么怎么称海水稻? 它的起源地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是海水短期浸泡过的土地,所以,这种稻谷的生长地就是盐碱地,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因此区别于普通水稻,被称为海水稻。
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根据多年盐碱地改良经验,总结出“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随气走,气走盐存”的水盐动态规律,成功地实现了盐碱地种稻改良。
(1)盐碱地种稻既是土壤利用,又是土壤改良,即所谓寓改良于利用之中,因而越种越适宜于种稻。它与世界各国盐碱地要先改良后利用的做法是不同的。
(2)盐碱地种稻最要紧的是结合泡田来洗盐。因此,灌水要足,排水要好。稻田要保持一定水层,这就能冲淡盐分,淋洗盐分下渗深处。要经常灌溉,在必要时先排去含盐分较高的水层,换进淡水。
(3)盐碱地多是低洼地,排水较为困难。在盐碱地种植旱作物时,一定要特别讲究排水,把地下水降低到作物所需要的临界水位之下。而盐碱地种稻,则对地下水位的要求显然不像旱作物那样严格。
(4)盐碱地多是瘠薄地,土壤又碱又板又薄,改良盐碱地主要靠有机肥。
(5)盐碱地多地势平坦,比较荒凉,沟渠道路等可以统一规划。
海水稻的起源:
海水稻的起源地在我国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海水稻又可以简称为海稻,之所以这么称呼它,是因为它是一种形象化称呼,因为海水稻是生长在海边滩涂等地区的盐碱地的特殊水稻。所以海水稻并不是真的生长在海水里,而是不惧怕海水短期内的浸泡。
据了解,现在全球有9.5亿公顷的盐碱地,其中亚洲就占有3.2亿公顷,而我国更是拥有15亿亩的盐碱地,其中有2.8亿亩盐碱地可以利用。按照海水稻未来亩产200-300公斤计算的话,粮食增产将达到数百亿公斤,这就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