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带茶叶成为政府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茶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的商品之一。说小一点,通过茶叶外销,为国家争取了大量外汇,获得了许多国内的稀缺资源;说大一点,这样的商品以及文化的互通交流,促进了时代的发展,甚至足以改变历史。
已故的陈椽老先生曾在《中国茶叶外销史话》里说:“世界各国饮茶习惯,先后从中国传入,茶叶历来是我国重要外销物质之一,茶叶对外贸易已有两千多年了。
自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开始销往东南亚各国,至明朝十七世纪初期发展到东西欧各国;由英国转销拉丁美洲,至今遍销世界各国。中国茶叶输出曾长期在世界茶叶市场居于首位。”
时光荏苒,中国茶叶外销的风霜雨雪与波澜壮阔,并非一两万字的记叙文就可以完美表述。况且自古以来,出口外销就是需要严格把控的事,更有甚者,进口国对茶叶输入的要求也越来越繁絮。
打破贸易壁垒,攻克日趋渐高的“门槛台阶”,这些都是茶叶出口外销的必修课。那么,中国茶企是怎样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延续茶叶神话的呢?
以古鉴今●中国茶叶外销之路
茶叶在走出国门之前,第一步肯定是需要满足我们国家的出口标准。这样的标准,其实早在解放前便“初具雏形”。
中国的茶叶进出口标准可以说是经历了民间自发性行为到政府管理的过程。
1915年,浙江温州地区曾自发性成立过“永嘉茶叶检验处”,当时这个检验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查禁假茶出口。
193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出口茶叶检验标准后,又经历了三次修订。对茶叶品质、着色、水分、粉末、包装等子项的检验标准有了明确的规定。之后,又在1952年、1955年、1962年和1981年进行了四次修订。
俗话说,众口难调:每个国家与地区施行的进口标准并不相同。有的国家自身拥有一套完善的进口标准,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而另外大多数国家则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同时,许多进口茶叶的国家实行了“全面进口监管计划”(即CISS),他们委托世界上著名的检验机构代其审核,如日本的“OMIC”或“JIC”。以这些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作为结汇以及通关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际茶叶贸易使用的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欧盟农药残留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和其他主要茶叶生产国的标准等。
从以上这些“琳琅满目”的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国家对茶叶进口相当“严苛”,而有的国家却只要符合“国际标准”即可。但对于我们出口国来说,同一流水线生产的茶叶,我们只有做到满足所有国家的“标准”,方能面面俱到,让进口国“无话可说”。
漂洋过海●论茶叶的自我修养
前文说了这么多进口国对茶叶进口的不同审核标准,但从成品出口到完成进口,第一步却是走出国门时需要经历的质量检测。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各国政府以及贸易部门的重视。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欧盟等30多个国家(地区)都制定并建立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放射物、黄曲霉毒素、夹杂物等全部或部分项目的对应指标以及检测方法标准。
亿邦动力讯一带一路的倡议、亚投行的设立、跨境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新电商法的推行等等,中国所做的每一个国际性的战略举措,都牵动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神经。在当前国际贸易生态下,中国跨境贸易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些举措也都是为了化解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封堵,以重塑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所以,跨境电商应该意识到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我们的市场在全球。”网来云商创始人郑玉鸿在谈及当前中国跨境电商如何认识全球贸易生态体系的问题时,如是说道。
(以下为郑玉鸿自述,经亿邦动力编辑整理)
“一带一路”带来跨境新商机
截止到2018年,一带一路提出来已经有五周年了,关于一带一路,我有很多的体会。在参加国内外的一些活动时,我经常会问别人,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遇到国外的电商平台、政府、行业协会的人士时,也会问他们是否知道中国的一带一路。
一位巴基斯坦的政府高级官员,曾经跟我说,他们成立了一个办公室,专门研究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一些中国大型机构完成项目后,很多的中国工作人员不愿意离开,愿意留在巴基斯坦继续工作或者做生意。巴基斯坦很多行业的国家标准,都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比如说巴基斯坦以前常用木头的电线杆,经过中国人的引领后,才有了现如今用水泥和钢筋做水泥电线杆的标准和惯例。
一带一路也获得了很多主流媒体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像中亚和南亚等地,一带一路项目的落地尤为多。而且这4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的增长,也颠覆了我们对传统业态的感受。我国进出口贸易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我们对跨境贸易进出口升级做了一些政策指导之后,这个数据就在持续增高。
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增长量为5.7%。中美贸易战只会带来坏消息,没有好消息?并不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一直对中美贸易摩擦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因为损人一千,自伤八百。
比如湖北前三个季度对美出口的机电类商品增长率为19.8%,也就是说机电类产品、原材料类等是美国的刚需用品,这在短时间内是很改变的事实。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即中国农业出口不多,出口较多的反而为高 科技 产品,美国才是农业出口大国。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实际上中国的出口量没有下降,反而在增加。对于欧盟贸易来讲,我们对其出口贸易的增长量为4%,对于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等地的增长分别为19.8%、18.8%、16%和15.4%,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所以,未来在一带一路影响下,跨境电商也会迎来巨大的商机。我们预计未来中国进出口额将超过8万亿美元。我们对一带一路的一些沿线国家、地区的进口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这既是跨境电商的一个切入点,也是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的商机。
重塑对外贸易格局 促生跨境新动能
目前,在跨境电商互联网方面使用人数、交易最多的为中国,但是跨境电商技术能力最扎实的是德国,跨境电商产业最近这一年获得资金和资本投资最多的是印度,所有的资本从2018年开始,都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转移到了印度,所以2019年的印度,必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
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再创新高,已达到9万亿。在这个数据上,我对十个产业线进行了深挖,比如说茶叶、钢铁、手机等。以茶为例,如果跨境电商能够对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行业垂直转型进行升级之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升级。
我曾经跟踪了茶产业,摩洛哥是采购茶叶的国家中的一匹黑马,俄罗斯的相对稳定,智利对中国来说则算是新兴市场。智利的进口的茶叶中,中国占30%,斯里兰卡占40%,而巴西占30%,剩下则是在其他一些国家。
为什么斯里兰卡这么小的国家可以向智利输出这么多茶叶呢?在研究之后发现,智利售价180元的茶叶,从斯里兰卡进口时的价格是180,从斯里兰卡出口智利的茶叶来自于中国武夷山,但武夷山的茶叶出去的价格是50,而武夷山茶的原材料75%来自于湖北的英山,英山县卖的茶只有5块钱一公斤。
所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目前在中国,更多的出口产品,是通过一些国家中转才到达目的国。我个人认为,未来跨境电商将拉直和缩短中间的贸易转出口,可以让中国的一些品牌企业和产品,以及服务于电商的品牌公司,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在2018年有很多新的政策,不管是22个城市的跨境综合试验区的批复,还是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电子商务法》,以及我们对于自由贸易区的深化改革等等,这些都将有助于重塑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而且,不管是自由贸易的便利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和亚投行等等,都是中国化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封堵,重塑中国对外贸易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所以跨境电商发展一定会有一些新动能产生:海外的新兴战略市场逐渐在成熟,传统的行业已经开始注重这些新兴产业从而进行转型升级;跨境电商新的模式已经开始迭代,至少如今很多企业都已经有了很多新方式和模式进行摸索,并且走向国际;跨境电商的产业链也越来越完善,并逐渐开始聚集。所以,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我们的市场在全球。
泛电商时代 行业垂直成跨境新趋势
目前,电商主要有2B、2C等模式,但是未来,一定会有一个泛电商时代的到来,所谓的泛电商,就是指一切从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
所以从目前的传统电商来讲,电商搜索类以及社交电商类平台等,都属于电商4.0时代,未来电商一定会到达5.0、6.0、7.0时代等等,但互联网时代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泛电商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更加贴合于产业发展,更加契合于消费者的变化和需求,同时能紧跟技术发展潮流的泛电商。
同时,跨境电商的新模式必定是顺应潮流才能适应时代,广义上的B2B成为了公认的国际贸易主流形式,但同时传统的B2B变革已经产生。比如,欧洲对商家的本土化落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举个例子,中国的女孩子喜欢在淘宝上海淘欧美的包包,而不是在亚马逊中文站上进行购买。这说明了互联网PK的是入口,所谓的入口就是用户的使用习惯,未来电商想走出去和海外平台进行合作,并与海外买家进行沟通时,应该注意要贴合他们的风俗和习惯。
全球的平台都在蓬勃发展,东南亚已经做好准备将成为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电子商务市场。北美的电商市场也很大,生态各异,而南美市场电商环境发展较为成熟,其本土的电商经历了多年的成长,也形成了固定的网购消费模式。所以,全球的2C平台巨头已经出现,但是2B的电商领头羊在哪里?2B平台难道不能进行深化和升级吗?
适应新的起点才能找到新的成功,一边是中国制造的原产原址的好商品,一边是少量多批需求的海外买家。对于这种情形,中国跨境电商只有找准定位和合适的跨境电商模式,未来才能有充沛的发展空间和动能。
跨境的产业链,服务决定了其成败,所以优势产业匹配蓝海市场,将是跨境电商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方式,行业垂直将成为城市跨境走出去的新名片以及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