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木质部汁液不往外冒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4:43:38
字号:

1、温度条件 播种后到出苗的一周时间里,天气比较凉。大中棚以密封保温为主,注意不要进进出出带凉风。

水稻木质部汁液不往外冒

2、水分管理 尽量延长第一次、第二次的浇水时间,也就是苗出来后,先不浇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时候再浇第一次水。浇后再到床土很干的时候再浇水。

3、通风炼苗 秧苗一个半叶时开始通风炼苗,蹲苗防徒长。一般随着苗越来越大和天气越来越暖和逐渐延长通风时间和加大通风口。

4、苗期防病 在秧苗1个半叶到2个半叶时是预防苗得病的重要时候,要重点预防青枯、立枯病的发生。

5、苗期施肥 水稻2个半叶后就容易缺肥了,秧苗缺肥叶片会普遍发黄不那么绿了,这时要注意施肥一次,10克尿素/每平方米。插秧前5天左右要追送嫁肥,每平方米施5—10克尿素或50~100g硫酸铵。

水稻品种垦稻12合理施肥和壮秧倒伏。前氮后移都在六月底左右施肥。

施肥合理

施肥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也是水稻倒伏主要因素之一。正常施肥水平为每亩施用氮、磷、钾为:尿素为12~13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8公斤,农民实际施用尿素为13~16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4~6公斤。

一是很多农民没有遵循水稻需肥特点及需肥规格操作,普遍是氮肥施用偏多,钾肥偏少易使植株生长过旺、封行过早、拔节长、穗期叶面积过大,造成倒伏。

二是氮前期使用偏多,6月15之前把85%以上尿素施入,后期施入偏少,只占尿素15%,造成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拉长,变细,而且磷、钾肥偏少且质量差,造成水稻木质化程度低、纤维含量少,秆较软,不抗倒伏。经过走访调查,垦稻12,采用优化施肥前氮后移施肥方法,追肥用氮肥量为每亩8.5公斤,没有出现大面积倒伏;种植品种是垦稻12,没有采取优化施肥前氮后移施肥方法,追肥用氮肥量为每亩13公斤,而且施用过早,造成大面积倒伏。

壮秧

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下种时间过晚。下种时间过晚,所以苗小苗弱,为了能让秧苗快速生长,一味提高棚内温度,不通风炼苗或通风炼苗过晚,造成秧苗徒长,根系不发达,易得病;

二是苗床选址不佳。苗床地势低、排水不好,散建大棚没有选择固定苗床,以本田做苗床,育完苗再插秧,苗床内水份过大,易出现水苗、病苗;

三是播种量过多。因为担心秧苗盘根不好无法机插秧,就过度加大播种量来提高盘根率,这样往往盘根不好,而且苗细、苗弱,根系不发达、不能带蘖插秧;四苗床管理不科学。农民在苗床实际管理时,常常通风过晚、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得立枯病等病害,在防治立枯病时没有正确使用药物,降低了药物的效果,多数药物有调酸成份,它是利用土壤消毒的方法来达到防治的目地,施用方法不正确则会产生烧苗、黄尖现象,育不出壮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2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