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海棠,学名竹节秋海棠,是一种植株含水分比较多的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既可以观叶,又可以赏花,为大众较喜爱的室内盆栽观赏植物。
1.扦插繁殖
竹节海棠,常在春季萌芽前剪取上年生的枝条,或在秋季剪取当年生的半木质化至刚木质化的枝条,剪成2~3叶节的段,留顶端的一节叶,其余叶片剪除,上口平剪,下口在叶节下方斜剪成马蹄形,剪好后方阴凉通风处晾20~30分钟,然后用生根粉水溶液或柳条水浸液浸泡插条下端10~20分钟,然后扦插于苗床中,或选用育苗盘、营养袋、纸杯、草钵、花盆等进行扦插育苗,扦插基质可用疏松肥沃的田园土、腐叶土、草炭土、泥炭土等4份,河沙3份,腐熟的锯末、砻糠灰、五谷壳炭、椰糠、树皮屑、碎松针、食用菌下脚料等3份,加入5%过磷酸钙,混合拌均作扦插基质,效果好。
扦插入土深度为插条的1~2叶节,一边插一边压实,使扦插基质与插条充分接触;扦插后,注意保持环境的通风和有充足的散射光照,春季应注意拱膜保温和适当遮阳,秋季要注意遮阳或采用全日照喷雾法扦插管理。宜经常浇水,保持扦插基质面见干见湿,并经常喷叶面水雾。一般扦插2~3后,即可生根成活。
2.移栽上盆
竹节海棠,常在春季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移栽上盆,也可以在秋季9月末10月初进行,采用育苗盘、营养袋、草钵、纸杯、花盆等育苗容器扦插的苗木,随时都可以带土移栽上盆,一般在扦插2个月后,待扦插容器中长满新根时,带土移栽。选择大小适宜的中深盆钵,使用疏松肥沃的田园土、腐叶土、塘泥、草炭土、泥炭土等4份,河沙或煤灰2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或饼肥屑2份,腐熟的锯末、砻糠灰、五谷壳炭、树皮屑、椰糠、碎松针等2份,加10%~20%骨粉、贝壳粉、鱼粉、虾蟹壳粉、蛋壳粉等,和5%~10%过磷酸钙,混合拌均作培养土。
3.养护环境
竹节海棠,可以长期在明亮的室内养护,最好放在散射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天井或屋后,或有流水的假山傍边或喷泉傍边养护,也可以放在朝东、南的阳台或窗台上养护。竹节海棠,忌强烈阳光直射,宜长期保持充足的散射光照。冬季要移入室内或大棚内养护,保持温度10℃以上为佳。
4.浇水
竹节海棠,在保持盆土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条件下,在生长季节,宜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叶面水雾;忌盆土长时间过湿渍水或长时间过干失水,不能让盆内积水。冬季宜适当少浇水,保持盆土湿润稍偏干即可。
5.追肥
竹节海棠,在生长季节,应适当进行追肥,可以使用稀薄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水、厨房废料肥水、鱼腥水、饼肥水等进行浇施,每月浇施1~3次。在花蕾期,适当增施磷钾肥,可用腐熟过的鸡粪,加骨粉、过磷酸钙等加水浸泡后稀释浇施。在生长季节,可以使用0.1%尿素水溶液和0.2%~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一般在夏季炎热高温天气和冬季温度过低时,不进行追肥。
6.松土
竹节海棠,性喜疏松透气的培养土,在生长季节,宜每月进行一次盆面浅松土,一般松土深约1~5厘米左右,保持盆土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常在秋季10月间进行一年的最后一次松土,在松土前,盆面先撒施些经过充分腐熟的优质过筛干燥农家堆肥、禽畜粪、土杂肥、饼肥屑等,加30%骨粉、贝壳粉、蛋壳粉、鱼粉、虾蟹壳粉等,和20%过磷酸钙,作越冬基肥,然后再进行松土,松完土后,浇一次水。
7.修剪
竹节海棠,在生长季节,宜适时剪去过大过密的叶片和老黄叶、病叶等,对于徒长枝叶要及时剪除或短剪。花后及时剪去残花。春季萌芽前,进行一次整形修剪,短剪去过高的枝叶,剪除病虫叶等;也可将植株留盆土面高5~10厘米进行短剪,剪下的枝条可用于扦插繁殖。(部分配图来源网络朋友)
8.翻盆换土
竹节海棠,宜每隔1~2年进行一次翻盆换土,在春季萌芽前进行为好,换去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旧土,在盆底放些泡制过的动物骨块、蹄角片、虾蟹壳等和10~20粒煮熟发酵过的黄豆或花生米作底肥,填入新培养土,重新上盆定植。对于植株逐渐长大后,出现植株较大而盆较小,植株与盆不对衬时,应换用较大一些的盆进行栽植。
9.病虫害防治
竹节海棠,主要有叶斑病、猝倒病、根腐病、茎腐病、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白绢病、煤污病等病害;及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要注意加强栽培养护管理。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防治。
1.一串红(爆竹红、撒尔维亚)
1.形态特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花卉只进行一二年生培养。植株高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多在30~80厘米之间。
一串红的茎秆四棱形,绿色,秋后变成紫褐色。叶三角状卵形,长5~8厘米,先端渐尖,叶缘有齿。花密聚成串着生,每枝着花4~6朵或更多;花萼钟状,和花冠同为红色;雄蕊4枚,雌蕊的花柱比花丝长。种子为小坚果,形似鼠粪,寿命1~2年。花期7~10月。
2.变种和品种用于花卉栽培的主要有矮一串红,特别适合盆栽观赏。还有开白花、紫花和蓝花的变种,叫做一串白、一串紫和一串蓝等。
3.习性原产于南美巴西。喜温暖湿潮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生长适温为20~25℃,15℃以下生长停止,10℃以下叶片枯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肥沃的土壤中开花繁茂。
4.繁殖和栽培为5月份陈设的盆花应在头年8月中下旬播种,8~10天后出苗,10月上旬分苗移栽一次,11月中下旬上盆在室内栽养,来年4月下旬移到室外。
为国庆节陈设的花苗应在3月初于室内盆播,5月份可分苗移栽在室外苗床上,株行距保持30~35厘米;8月份起苗上盆。
5.养护为了增加花枝数量,当花苗长出4片叶子时进行摘心,促使其抽生一级侧枝;待一级侧枝长出4片叶子后再次摘心,促使其抽生二级侧枝,使花枝数量达到6~8根才能陈设观赏。抽生花穗前应追肥2~3次,可增加花枝上的开花数量。
室内养护阶段应加强通风,并应充分见光,掌握间干间湿的浇水原则,以防植株徒长;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料。为了使盆栽丰满,上盆时每盆可栽3~4棵花苗。
6.采种一串红的种子成熟晚。在我国北方如果秋季气温突然下降而落叶,种子就来不及成熟。因此,应把一部分盆株放在房屋南侧背风向阳的地方养护。
种子成熟变黑后会自动脱落,当花冠退色变干时就应把花枝轻轻剪下来,这时的种子尚未变黑,但不影响发芽。摊在阳光下晒干后,发白的种子就会变黑,然后再进行储藏。
2.鸡冠花(鸡公花、红鸡冠)
1.形态特征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品种不同株高30~90厘米不等。茎扁平,上有纵沟,红色或绿色,分枝少。叶互生,卵状披针形,长5~20厘米,先端渐尖,全缘无齿;有绿、黄绿、深红等几种叶色。顶生肉穗状花序扁平状,上面生着无数小花,花被膜质,5片,深红色,也有黄、白色品种。种子扁圆,黑色有光泽,寿命4年。花期8~10月。
2.变种和品种
(1)普通鸡冠花其中高秧种的株高约80~120厘米,矮秧种株高仅20~30厘米,特别适合盆栽。
(2)子母鸡冠花全株呈广卵形,分枝多,在主枝和分枝顶端都能抽生倒圆锥形花序,花序橘红色。
(3)圆绒鸡冠花所有分枝均直立生长。肉穗花序卵圆形,表面呈羽绒状,有光泽,紫色或玫瑰红色。
(4)凤尾鸡冠花又名芦花鸡冠花,分枝多并开张生长。各分枝顶端均着生疏松的烛焰状花序,有暗紫、瑰红、乳黄、橙黄、乳白等几种花色。
3.习性原产于印度和南亚热带地区。喜干燥和炎热的气候,不耐寒;要求充足的阳光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
4.繁殖和栽培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覆土要薄。白天应保持20℃以上的气温,夜间不得低于10℃。花苗长出3片叶子时移栽一次,6月初栽入花坛或上盆。
5.养护生长期间应供应充足的水分,否则容易凋萎而落叶;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地栽时可施草木灰及厩肥做基肥,不必追肥。盆栽时可追施马掌水或油粕水。
6.采种鸡冠花为异花授粉植物,品种间一旦杂交其后代就会不伦不类,因此应将留种母株单独摆放。花序中下部位的种子充实饱满,发芽率高。
3.瓜叶菊(生荷留兰、千日莲)
1.形态特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因植株不能安全度夏,因此只能作二年生草花培养。全株柔嫩,茎秆呈“之”字形生长,株高20~50厘米。叶片硕大,三角状心脏形,叶柄长而粗壮;茎生叶的叶柄两则有耳状翼,基部抱茎。全株密被短刚毛。
瓜叶菊的每一个花头实际上是一个头状花序,许多花头簇生于总花梗的顶端。花头外围由10~12片舌状花瓣围成一圈,有白、浅红、红、瑰红、墨红、雪青、堇紫、蓝等许多色彩。花盘中央为筒状小花,多为蓝紫色。种子含在瘦果里面不能脱离出来,瘦果细小,先端有白色冠毛,寿命2~3年。花期因播种期不同而不同,从播种到开花大约需要6~10个月的时间。
2.变种和品种瓜叶菊天然杂交率极高,因此花色变化多端。按照植株的性状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个类型:
(1)小花类型株高30~40厘米,每株可长叶30片左右。每梗着花6~7朵。花头直径6~8厘米;从播种到开花约需10个月。
(2)大花类型植株矮,叶片少,每株长叶8~10片。每梗着花2~3朵,花头较大;从播种到开花约需6个月。
3.习性原产于地中海堪那利群岛。喜冬季温暖,夏季无酷暑的气候条件,经不起干风的侵袭和烈日暴晒,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否则易受蚜虫、红蜘蛛和白粉虱危害。要求肥沃的腐殖培养土,通气透水性能必须良好,否则容易烂根。
4.繁殖和栽培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早花种播后6个月开花,中花种播后7~8个月开花,晚花种播后10个月开花。另外还要根据观花时间来确定播种期;瓜叶菊只能在冬季和早春开花,为了春节观花,早花种需在8月初播种,晚花种则需4月上旬播种,依此类推。但是春播苗度夏困难,以8~9月间播种为好,因此,供春节观花应播早花种;供4月份观花的应播中花种,供“五一”节观花的应播晚花种。瓜叶菊的种子极其细小,每克种子约4000粒,故应严格按照微粒种子的播种方法操作,发芽适温为20℃。
从播种到开花需移栽3次,长出3片真叶时第一次分苗移栽,把幼苗按6厘米的株距栽入大盆,同时加强光照,只追施一次稀薄液肥,盆土不要太湿,以防徒长。30天后进行第二次移栽,栽入小盆,每盆1株,1周后追施一次肥液,这时天气转凉,生长迅速。待根系布满全盆后脱盆向大盆中翻换,定植在20厘米左右口径的花盆中。这次定植时应当用加肥培养土上盆,最好能添加骨粉或过磷酸钙做基肥。
5.养护栽苗时,首先应把主茎秆下面3~4节上的腋芽抹掉,才能保持完美的株形。花蕾显现前如发现须根从盆底排水孔钻出,应再换一次盆。以后每周追施一次油粕水,直到现蕾为止。注意控制室温,夜间不得低于10℃,白天不要超过20℃,并应充足见光。
6.采种为了使播种后代的花色和花形更加丰富多彩,留种母株开花后应把不同花色品种的盆株交错摆放在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昆虫为它们传粉。当花头呈白色绒球状时应立即采收,以防种子脱落。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需2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