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2:15:15
字号:

与纯帝继皇后乌拉那拉氏比起来,乾隆皇帝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也是一位凄惨的后宫妃子,她嫁给乾隆十几年都没有名份,且没有生育子女,连养子女都没有,她的家人三代都不得善终。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初,为贵妃,晋皇贵妃。薨,谥曰慧贤皇贵妃。葬胜水峪。

雍正十三年前,高家尚为内务府包衣,其家女子自然不应例外,高斌之女应是以秀女身份入选,并被指派给皇四子弘历为使女。高氏入侍的详细时间不明,其后也未生育子女。

慧贤皇贵妃是乾隆后妃中最惨的?

乾隆朝有这么一位后妃,本是高官女儿却给皇子做了十年无名份婢女,自己被雍正封为侧福晋,在后宫的名分却和侍妾一样。自己的父亲高斌被乾隆在工地上折磨致死,弟弟高恒被乾隆处死抛尸荒野,侄子高朴被乾隆杀了之后喂狗。

高氏何时给乾隆做侍妾不得而知,推测约是雍正五年之前,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谕曰:“宝亲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为王侧福金”。高斌谢恩折奏:“伏念奴才女儿至微至贱,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宝亲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为侧福金”。

也就是说,高氏给乾隆做了接近十年的使女(婢女)!而看看高斌当时的官职吧,。清史稿高斌传写到:“雍正元年,授内务府主事。再迁郎中,管苏州织造。六年,授广东布政使,调浙江、江苏、河南诸省。九年,迁河东副总河。十年,调两淮盐政,兼署江宁织造。”,高斌在雍正六年是从二品的布政使,十一年是正二品总督,对比下同时期的哲妃富察氏父亲是四品佐领,纯妃苏氏是籍籍无名的江南女子,高氏一个高官女子居然给皇子做婢女做了接近十年,这可不是抬举。并且,网文流传的高氏是由乾隆请封侧福晋无史料佐证。一言以蔽之,慧贤皇贵妃的侧福晋由雍正所封。娴妃那拉氏册封时间并不清楚,所以也不存在那拉氏被高氏超越的想象了。

册封贵妃时,高氏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而册封娴贵妃,纯贵妃,嘉贵妃这些由妃嫔逐步晋升上来的贵妃时。乾隆以“初封即系贵妃,与由妃嫔晋封贵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贵,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晋大臣命妇的叩头。由妃嫔逐级晋升贵妃的则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贵妃的典礼”为由取消了贵妃的所享公主福晋命妇齐集叩头的大典。

可惜在打折前别忘了提升价位,史书记载了慧贤皇贵妃去世后不久,乾隆就为后宫新人们提高了仪仗规格,这可是高氏没享受过的仪仗待遇。

高氏嫁乾隆二十余年,无子女,乾隆没有任何体恤行动真是令人汗颜。

乾隆在乾隆十年,高氏快要咽气的时候才册封她为皇贵妃,等于是临终前的安慰。

并且在高氏被册封为皇贵妃的时候,乾隆顺带册立了一批后宫。见于《清实录》: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著晋封皇贵妃。以彰淑德。娴妃、纯妃、愉嫔、魏贵人。奉侍宫闱。慎勤婉顺。娴妃、纯妃、俱著晋封贵妃。愉嫔、著晋封为妃。魏贵人、著晋封为嫔。以昭恩眷。钦此。特行传谕。该部将应行典礼。察例具奏。

在高氏病的快死的时候,被迁移至吉安所咽气,据清会典记载:凡皇贵妃丧礼,疾革自大内移至吉安所。疾革者,病重也,也就是嫔妃在自己快死的时候迁移出内廷。

慧贤皇贵妃正独自一人在咽气的时候,乾隆居然有心情为别的女人晋封位份,有为她的死悲伤吗?

至于乾隆待遇高氏娘家的记载更是让人齿寒。

乾隆后妃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简介,慧贤皇贵妃有与乾隆合葬吗

只要是关于乾隆朝的反琼瑶后宫小说,必然会提到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并且把她塑造成乾隆的最爱和真爱,而历史上真的如此吗,我们来看看史书里是怎么描写的吧。

最权威的官方史书记载

《清史稿?后妃传》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

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

乾隆初,封贵妃。

薨,谥曰慧贤皇贵妃。

葬胜水峪。

正史上关于她的记载很简略,无非是写了她是高斌的女儿,乾隆的嫔妃,死于乾隆十年,而对于小说里各种铺天盖地的的越制宠爱一笔不提,可见小说里的内容不过是小说粉的夸张描写。

现在我们可以来梳理一下她的其它资料,高氏何时给乾隆做侍妾不得而知,推测约是雍正五年之前,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谕曰:“宝亲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为王侧福金”。

高斌谢恩折奏:“伏念奴才女儿至微至贱,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宝亲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为侧福金”。

也就是说,高氏给乾隆做了接近十年的使女(婢女)!而看看高斌当时的官职吧,。

清史稿高斌传写到:“雍正元年,授内务府主事。

再迁郎中,管苏州织造。

六年,授广东布政使,调浙江、江苏、河南诸省。

九年,迁河东副总河。

十年,调两淮盐政,兼署江宁织造。”,高斌在雍正六年是从二品的布政使,十一年是正二品总督,对比下同时期的哲妃富察氏父亲是四品佐领,纯妃苏氏是籍籍无名的江南女子,高氏一个高官女子居然给皇子做婢女做了接近十年,这可不是抬举。

并且,网文流传的高氏是由乾隆请封侧福晋无史料佐证。

一言以蔽之,慧贤皇贵妃的侧福晋由雍正所封。

娴妃那拉氏册封时间并不清楚,所以也不存在那拉氏被高氏超越的想象了。

乾隆二年,册高氏为贵妃。

这里经常流传着一个神奇言论,乾隆册封高氏早于册封皇后,甚至早于追尊雍正。

但清史稿清实录里明明写着确认太后皇后身份是雍正死的当天,但是不知道诏封高氏是神马时候,至于正式册封后妃,都是在乾隆二年十二月。

《清史稿》

雍正十三年八月丁亥,以遗命尊奉妃母为皇太后,复奉懿旨以上元妃为皇后。

网络上有这么一种说法,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在《心写治平》中衣服和皇后一模一样,证明她享受了皇后待遇。

那么仅凭一幅画就能断定她享受皇后待遇吗?恐怕不能。

首先这不是任何史书承认过的“越制待遇”,清史稿关于慧贤皇贵妃只是简略地记录了一句:“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

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

乾隆初,为贵妃,晋皇贵妃。

薨,谥曰慧贤皇贵妃。

葬胜水峪。”其余任何私家史料也没承认过这一点。

我们查阅一下清朝人物的画像,会发现画像衣服颜色撞色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哨鹿图》里乾隆和傅恒衣服一模一样,道光后宫吉服像《雍宫式范》中所有后妃的衣服无论样式还是颜色都是一模一样,乾隆朝《塞宴四事》中所有嫔妃的衣服一模一样。

乾隆朝《亲蚕图》里慧贤皇贵妃衣服和娴妃一个颜色。

所以,画像里的服装颜色相同在清朝是很常见的事情,并不能嗲表她们实际的穿着。

要确定慧贤皇贵妃衣服和孝贤皇后一模一样,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比如史书记载和衣服实物来分析。

网文经常用高氏有命妇行礼来证明她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大略如下

册封贵妃时,高氏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而册封娴贵妃,纯贵妃,嘉贵妃这些由妃嫔逐步晋升上来的贵妃时。

乾隆以“初封即系贵妃,与由妃嫔晋封贵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贵,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晋大臣命妇的叩头。

由妃嫔逐级晋升贵妃的则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贵妃的典礼”为由取消了贵妃的所享公主福晋命妇齐集叩头的大典。

?

可惜在打折前别忘了提升价位,史书记载了慧贤皇贵妃去世后不久,乾隆就为后宫新人们提高了仪仗规格,这可是高氏没享受过的仪仗待遇。

《清高宗实录》:?乾隆十年二月?○甲寅。

.......?

○谕、嗣后皇贵妃贵妃仪仗内。

红缎曲柄伞。

著改用金**。

妃嫔仪仗内。

著添用红缎曲柄伞一柄。

?

也就是把原规定贵妃仪仗的红缎曲柄伞改用为更高级的金**,而地位更低一些的嫔妃,仪仗内用高氏生前的红缎曲柄伞。

再开看档案里慧贤皇贵妃的用度更是不忍直视,乾隆朝史书明确记载了乾隆年间妃、贵妃的瓷器用度档次一样都是黄地绿龙,贵妃和妃用的瓷器一个档次,真是宫廷史中的异数。

《国朝宫史》

妃; 黄地绿龙盘2件,各色瓷盘20件,漆合2件,漆茶盘2件.

贵妃:黄地绿龙盘4件,各色瓷盘30件,漆合2件,漆茶盘2件.

妃; 黄地绿龙碗4件,各色瓷碗30件。

贵妃:黄地绿龙碗4件,各色瓷碗40件。

妃; 黄地绿龙碟4件,各色瓷碟8件。

贵妃: 黄地绿龙碟4件,各色瓷碟10件。

妃; 黄地绿龙盅2件,各色瓷盅12件。

贵妃: 黄地绿龙盅2件,各色瓷盅15件。

桌 :

妃: 镀金铁云包角桌椅板凳一张。

贵妃:镀金铁云包角桌椅板凳一张。

妃: 羊角手把灯1个.

贵妃:羊角手把灯1个

高氏嫁乾隆二十余年,无子女,乾隆没有任何体恤行动真是令人汗颜。

汉朝明德皇后无子,汉明帝为她过继儿子,清朝董鄂妃丧子后,顺治为她找养女以释她的丧子之痛,嘉靖的沈皇贵妃无子,嘉靖让她抚养曹端妃之女,而乾隆丝毫不为无子女的高氏考虑,并且还让她忧虑皇后无子该如何(注:皇后嫡子永琏乾隆三年去世)

高氏在乾隆登基后的位份也不算顶级,《清史稿后妃传》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

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高氏在乾隆2年被封为贵妃,贵妃上尚有皇贵妃位号。

皇贵妃是明朝中期产生的,唐代宗为他的宠妃唐氏所特别设立。

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皇后之下不设皇贵妃,可惜乾隆并没有将皇贵妃这一桂冠赏给高氏,历史上宠极一时的妃子如万贵妃、郑贵妃、田贵妃、董鄂妃都在风华正茂的年华被封为皇贵妃,而且和皇后长期并存,而乾隆在乾隆十年,高氏快要咽气的时候才册封她为皇贵妃,等于是临终前的安慰。

并且在高氏被册封为皇贵妃的时候,乾隆顺带册立了一批后宫。

见于《清实录》:贵妃诞生望族。

佐治后宫。

孝敬性成。

温恭素著。

著晋封皇贵妃。

以彰淑德。

娴妃、纯妃、愉嫔、魏贵人。

奉侍宫闱。

慎勤婉顺。

娴妃、纯妃、俱著晋封贵妃。

愉嫔、著晋封为妃。

魏贵人、著晋封为嫔。

以昭恩眷。

钦此。

特行传谕。

该部将应行典礼。

察例具奏。

在高氏病的快死的时候,被迁移至吉安所咽气,据清会典记载:凡皇贵妃丧礼,疾革自大内移至吉安所。

疾革者,病重也,也就是嫔妃在自己快死的时候迁移出内廷。

慧贤皇贵妃正独自一人在咽气的时候,乾隆居然有心情为别的女人晋封位份,有为她的死悲伤吗?其实这样做挺无情的,且不说董鄂妃死后,顺治追册为皇后,全身心投入哀思,就连康熙的孝懿皇后佟佳氏、雍正的敦肃皇贵妃年氏死的时候,她们的丈夫也是仅仅提升她们的位份,并没有急着为其他人册封,而乾隆却有那个心情为其他后妃提升位份。

哪怕不比较其他皇帝,只看乾隆这一朝,淑嘉皇贵妃、纯惠皇贵妃去世的时候,乾隆也并没有为其他女人晋封位份,

《清高宗实录》载:“谕、奉皇太后懿旨。

纯贵妃、久膺册礼。

克勷内治。

敬恭淑慎。

毓瑞椒涂。

今皇子、及公主、俱已吉礼庆成。

应晋册为皇贵妃。

以昭令范。

钦此所有应行典礼。

各该衙门照例举行。”

“嘉贵妃薨。

谕曰、钦奉皇太后懿旨。

嘉贵妃患病薨逝。

著追封皇贵妃。

钦此。

一切丧仪。

该衙门察例敬谨举行。”

并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纯惠皇贵妃是乾隆帝的皇贵妃中(慧贤、哲悯、淑嘉、庆恭、纯惠)唯一在生前举行过皇贵妃册封礼的,而乾隆对慧贤皇贵妃那么特殊,为什么不能为她举办一个册封礼仪呢。

至于乾隆待遇高氏娘家的记载更是让人齿寒。

父亲高斌: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剃头案里的周学健有贪污嫌疑,高斌瞻顾了他,可悲可叹高斌才当了一年的大学士就这么莫名其妙没了。

而且因为这件小事被乾隆骂无襄赞之益,哪怕是累出残疾,也只换来乾隆一副鄙夷嫌弃的口吻,“身成废疾。

久缺进退之仪”,仿佛他那残疾之身给自己丢了脸面。

乾隆十四年,年仅26岁的傅恒却被封为首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一等公爵,在这一国家权力机关里的身份竟然超过了年龄比他长40岁立下无数功勋的高斌,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可怜高斌年事已高,一直奔波到71岁的残疾之身也没回到久别的家,乾隆十八年( 1753),这年,黄河在铜山张家马路决口,令河督高斌与张师载堵塞,属员李炖、张宾侵帑误工、河工未成。

乾隆命将李炖、张宾正法,责高斌、张师载“ 负恩徇纵”,令将高、张二人一同绑赴刑场陪斩,事前并不言明是陪斩,高、张二人以为自己亦判处死刑。

尤其是高斌,是皇贵妃的父亲,系乾隆的岳丈、年过七旬。

行刑时,高斌、张师载吓得魂飞天外,全身瘫痪,“ 二人昏迷在地”。

皇帝还要他们的回奏语言“,醒后奏称:我二人悔已 无及。

此时除感恩图报,心中并无别念”。

被乾隆绑到刑场观刑吓得昏倒在地后,还是继续以残疾之身当河工干苦力。

这把老骨头整天在工地上风吹日晒散了架,不到两年就死在工地上,在《清史稿》的记载中,我没见到乾隆有任何表示。

乾隆自己年富力强,听闻死讯,只是给了1000两银子治丧,不但不给谥号、不入贤良祠,不派皇子、近臣去祭酒,连祭葬如例也没有。

一辈子为乾隆的江山鞠躬尽瘁功勋卓著拼尽最后一口气的高斌,去世时没有得到一生为之效命的主子的任何表示,结局未免有些讽刺。

三年后的乾隆23年,在河道总督白钟山奏请后,乾隆这才想起给自己折磨死的高斌赐谥号。

其弟高恒:乾隆三十年回京,改任内务府总管,查明他在盐政任内,贪污白银3万2千两,又查现任的盐政普福、原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均犯有贪污罪。

乾隆帝亲自处理此案,当下发下谕旨不下数十道,最后判处三人的死刑。

傅恒为之求情,乾隆颇感不快,将他处死后还抛尸荒野。

侄子高朴:乾隆四十一年往叶尔羌办事。

高朴役 *** 三千采玉,婪索金宝,并盗鬻官玉。

乌什办事大臣永贵告发他,乾隆对此深感厌恶,大骂高朴是孽种,并且将高朴处死后尸体喂狗。

事见《寄谕乌什参赞大臣永贵著速查办补放伯克时高朴索取金银案》:著寄信永贵,将高朴正法后,其尸骸即掷喂狼犬,断不可入殓携回内地,倘有潜行携回者,则必从重治罪。

在处死高朴之前,乾隆特意下圣旨:““高朴贪婪无忌,罔顾法纪,较其父高恒尤甚,不能念为慧贤皇贵妃侄而稍矜宥也。””

乾隆因为处死嫔妃家属赚足了正直美名,反观乾隆对同时期贪污大臣的纵容偏爱,实在是莫大的讽刺,先不说和珅这样贪墨富可敌国,就是一些乾隆偏爱的督抚贪污获罪也屡屡得到宽宥。

清史稿对此评论:

法者所以持天下之平。

人君驭群臣,既知其不肖,乃以一日之爱憎喜怒,屈法以从之,此非细故也。

焯、阿思哈、景素坐贪皆勘实,犹尚复起;图尔炳阿匿灾至面谩,反诛告者;兆麟口给,鹗元迎上指,至不胜疆政而始去之。

高宗常谓:“朕非甚懦弱姑息之主,不能执法。”执法固难,自克其爱憎喜怒,尤不易言也。

意思是说君主驾驭群臣,虽然知道他们不济,却因为对此人的爱憎而不按律法惩处,卢焯、阿思哈、杨景素都因为贪污,却重新得到重用,图尔炳阿当面蒙蔽灾情,乾隆反而杀了告发他的人,兆麟善于言辞,闵鹗元迎合乾隆的旨意拯救贪污的李侍尧,到了不能胜任边疆政务时才让人去职。

乾隆常说,我非懦弱姑息养之人。

执法虽难,克服自身对大臣的宠爱不包庇却更不容易。

说到和珅,就不得不提到慧贤皇贵妃娘家的另一个人书麟。

书麟因为受到和珅的厌恶,乾隆为了讨宠臣和珅的欢心,睁一只闭一只地默许和珅把书麟从两江总督降成三等侍卫,知道嘉庆四年,乾隆驾崩,和珅被处死后,嘉庆皇帝才因为对和珅不满而把书麟召回京授吏部尚书,兼正红旗汉军都统。

潜邸生涯

慧贤皇贵妃(?-1745年2月25日),高氏,大学士高斌之女。生年不详,世居辽阳地,出身内务府包衣世家,依照惯例,内务府三旗女子均需参选秀女,入宫当差,作“承值侍应之人”,即使女。雍正十三年前,高家尚为内务府包衣,其家女子自然不应例外,高斌之女应是以秀女身份入选,并被指派给皇四子弘历为使女。高氏入侍的详细时间不明,其后也未生育子女。

雍正十二年三月,因为雍正帝的一纸谕令,高氏由使女上升为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谕曰:“宝亲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为王侧福金”(福金即福晋)。后高斌谢恩折奏曰:“伏念奴才女儿至微至贱,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宝亲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为侧福晋”。

贵妃生涯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十三年,雍正帝驾崩;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继皇帝位,年号乾隆;九月二十四日,乾隆皇帝诏封高氏为贵妃。

雍正驾崩后,高斌奏请入京觐见,十月八日,乾隆帝批示:“两淮盐政职任最为紧要,不必来京。若明年冬初无事可奏请来京。汝女已封贵妃并令汝出旗,但此系私恩不可恃也。若能勉励,公忠为国,朕自然嘉奖。若稍有不逮,始终不能如一,则其当罚,又岂可与常人一例乎”。可见此时,高氏已被封为贵妃,但因为正值孝期,所以册封后妃之礼直到乾隆二年才正式举行。《清实录》所载:”乾隆二年。丁巳。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册封庶妃高氏为贵妃。”

册封贵妃时,高氏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而册封娴贵妃,纯贵妃,嘉贵妃这些由妃嫔逐步晋升上来的贵妃时。乾隆以“初封即系贵妃,与由妃嫔晋封贵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贵,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晋大臣命妇的叩头。由妃嫔逐级晋升贵妃的则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贵妃的典礼”为由取消了贵妃的所享公主福晋命妇齐集叩头的大典。

事见鄂尔泰、张廷玉《国朝宫史》所记载:

乾隆十四年四月初六日,上谕:礼部所进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及晋封贵妃仪注内称,公主、王妃、命妇俱诣皇贵妃、贵妃宫行礼等语。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至乾隆十年今皇贵妃及纯贵妃晋封贵妃时,则未经行礼。朕意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王妃、命妇自应加敬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略减,此一定之差等。且今皇贵妃及嘉贵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王妃、命妇行礼略无分别,于礼制亦未允协。嘉贵妃前著照纯贵妃之例,不必行礼。将此载入会典。

乾隆帝为其所作悼念诗 正式挽诗(一首)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填仓日)慧贤皇贵妃病逝,乾隆皇帝写下以贵妃为题的正式挽诗《慧贤皇贵妃挽诗迭旧作春怀诗韵》:

慧贤皇贵妃挽诗迭旧作春怀诗韵

序:昔谢{连不得志,于时而有秋怀之作,去年三春无雨忧怀悒螅因题春怀诗,今岁三白兆于冬万物,熙于春宜,其愉x舒适矣,而伤逝之感不能释于情,迭韵志怀兼以自讼。

牛女岁一会,讵云隔天汉。

崦嵫虽下舂,扶桑复明旦。

人生赴壑蛇,去势谁能绊。

永惟王衍言,言笑忆晏晏。

更虑汉武事,空贻后人案。

双双梁上燕,队队滩头雁。

时或失乳巢,亦或别沙岸。

况赋抱n,尝经陪曲宴。

忧农予悒螅强慰予之畔。

频进徐妃箴,未怨班姬扇。

廿年如一日,谁料沉疴[。

嘱我为君难,不作徒背面。

悼淑励不伤,亏盈月规半。

徘徊虚堂襟,小星三五烂。

有愧庄叟达,匪学陈王叹。

(翻译:序:昔日谢{连不得志,感于时节,作《秋怀》诗,去年三春无雨,忧怀抑郁,因作《春怀》诗,今岁冬季三降白雪,春雨滋长万物,一派愉悦舒适的景象,而伤逝之感不能释于怀,迭韵抒怀兼以自责。)

填仓日诗(八首)

由于慧贤皇贵妃仙逝之日为填仓日,此后数年,乾隆皇帝都在填仓日诗中追忆过去表达哀思:

乾隆十一年:

填仓日作

光春风物和氤氲,日逢晴鬯三农欣,

s菜甲酬节令,礼从其俗古所云,

忧民之忧乐民乐,翳予忧乐因民托,

底事间情一惘然,自为此念奚堪者。

乾隆十二年:

填仓日

嫩日轻寒复此辰,评量往事偶伤神,两年未试挑青菜,百岁谁非观电人,

月过上元旋就缺,花争谷雨待成尘,梦华因识无生趣,更不随流漫惜春。

乾隆十三年:

填仓日偶感

最是践春频遇节,每教忆旧一牵情,三年岁月堂堂过,两字空华了了评,

盘菜试挑生意趣,盆花还看幻芳容,能言好鸟枝头,拟问因何不得平。

乾隆十四年:

填仓日

已是伤神日,尤然韶景春,三年才过忌,周岁又思人。

悲喜何曾定,平生难具陈,无心饶苑卉,特地更怀新。

(纯皇自注:圆明园内韶景轩,慧贤皇贵妃所居也,妃以丙寅年填仓日仙逝,绕逾三年,而孝贤皇后天游,又将浃岁遇节,兴悲亦情之,不能已也。)

乾隆十五年:

填仓日

五辛盘已撤,十字饼初尝,节物排年纪,风光此日良,

占农真得吉,从俗亦何妨,积润塍鳞迭,成波沼镜张,

从新春婉娩,忆旧景彷徨,更切怀贤匹,无何逮小祥。

(纯皇自注:慧贤皇贵妃于此日仙逝已五阅岁矣,而孝贤皇后二周年将次又及,抚景追昔不禁神伤。)

乾隆十六年:

填仓日作

俗节重填仓,此日宜晴和,朝来风日佳,所喜占得禾,

青齐经数程,气象异昔过,转旋赖天佑,振救之吏宜,

遂使三年间,元气复万家,烟村惜年芳,灯事今夕罗,

便于占民风,姑驰金吾呵,戚戚忆昔人,鹊华况嵯峨,

寻思事固然,旧绪徒延俄,达者戒一往,毋为感慨多。

(纯皇自注:忆慧贤皇贵妃以乙丑是日薨逝,而孝贤皇后又以戊辰春月东巡至济南抱病仙逝,三年之间两失故侣,触绪伤怀何能己己。)

乾隆十七年:

填仓日题

焰麓猴胙┥花,六街人尚恋年华,昔传端识今堪例,闹后从看静可佳,

十字云腴谩说饼,一杯露馥且分茶,拈毫即景艰成句,惭愧词臣颂八义。

(此年冬,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随孝贤皇后一同入葬裕陵。)

乾隆二十二年:

填仓日二首之二(前章即景后章抒情,本诗为后章)

屈指为期十二过,(纯皇自注:慧贤皇贵妃以乙丑年是日薨逝)

可堪回忆是耶歌,

悲欢辗转都为幻,

岁月推迁积以多,

永巷传维式仪则,

中宫复素喜祥和,

不三年又辞予去,(纯皇自注:孝贤皇后以戊辰三月崩于德州舟次)

难向君平问若何。

(此年距慧贤皇贵妃仙逝已一纪)

其他提及慧贤皇贵妃诗(六首)

除了填仓日为贵妃写挽诗外,纯皇其他时日也有感戴慧贤皇贵妃并提及的的作品:

间题(乾隆十三年作)

年将不足畏,事每有余悲,得句凭消闷,参禅那断痴,

两疏谁为待,三岁忽云期,忧喜一番梦,长眠人未知。

(纯皇自注:忆慧贤皇贵妃薨逝至今春三期矣,在时亦以嫡子未获为忧,今得而复失是一番忧喜梦也,彼不知。兴言及此,殊难为情云。)

烟郊行宫迭去岁诗韵(乾隆十三年)

命驾田盘止顿便,绿窗碧树又葱然,游观藉以消无赖,来往相于似有缘,静悟春花复秋月,痛因今岁较前年(纯皇自注:去岁诗云所思难遣忆前年,盖谓乙丑春慧贤皇贵妃事后谒陵之便一驻盘山,亦止顿于此,今后丧又已逾时,抚今追昔,无不助感),徘徊未获安心处,空说安心以竟禅。

奉移孝贤皇后梓宫于静安庄凄然神伤^泪赋此(乾隆十三年)

凤移矫鹘奉移,欲留不住我心悲,幽宫s殿仍同叙(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旧安别殿,是日均令y于皇后之旁,如昔日也),旧感新愁并一时,廿载恩情惟梦会,千秋懿跃∪酥,重垣纵复如中禁,肠断荒郊朔籁吹。

十月二十七日永安孝贤皇后于万年吉地宫,以慧贤、哲悯二皇贵妃附,皆少时相从者。既感逝存、更参梦幻,命笔成什以志一时(乾隆十七年)

L龙何事尔,贯鱼故剑适相从,可知此别非常别,谩道无逢?有逢,芦殿惊心陈白日,涂举目惨寒冬,百年等是行云寄,廿载凭参流水踪。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乾隆四十五年)

已是别多时,能无一写悲,七旬忽我逮,百岁任他期,幻景徒惊速,故人不遗,(随皇后殡地宫者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辞世益增怅然)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

孝贤皇后陵酹酒(乾隆五十四年)

拜瞻礼既毕,胜水峪临前,(皇陵卜此胜水峪在诸陵之右)

追念吟窈窕,不孤谥孝贤,

春秋复三岁,参昴共千年(皇后陵内并有慧贤皇贵妃等为配)

可识元孙获,思之益怅然。

慧贤皇贵妃祭文

慧贤皇贵妃大祭文:

翊宣坤教,资婉娩以凝庥;协赞滓牵式柔嘉以起化。绻(此字为:耳卷)怀淑范,申锡翼(此字为:横山+粉+大)章。尔慧贤皇贵妃高氏,诞育名门。克膺德选,率天家之礼度;允称翟,佩女史之箴铭。尤耽文翰,夙承皇考之恩眷,封以侧妃。懋赞朕躬,而谦和深谐中壶。班阶既贵,温良常浃于六宫;褒誉方隆,惠好更周乎九御。宜享和平之福,岂期痰疾之侵,竟谢年华,弥怀轸恻,于戏。功分内治,空陈象服之辉煌;谥表遗徽,载布龙文之焕。灵其不昧,尚克歆承。

试译:慧贤皇贵妃大祭文

辅佐宣教女性仪则,天资委婉柔美得到上天的庇护。协助宫中内治,示范柔和美善来引导后宫风尚。为缅怀善美的榜样……(此句由于为查到一字,暂越过未译)……你慧贤皇贵妃高氏,出自名门,能够接受以德行为标准的选拔,成为遵守皇家的礼仪法度的表率。与地位相称,常说出令人心悦诚服的女史般的规诫之言。尤其有才华擅文采,早在潜邸就承皇父的恩眷,封为侧福晋。勤奋努力的协助我(皇帝),并且对皇后谦逊平和与她配合得当非常和谐。在后宫位份已经非常尊贵,却能够在后宫温和善良的融洽相处;所受的褒奖和声誉正尊崇盛大,却能够在后宫做得更加友好周全。本来正该享受这和平的福气,谁想到旧病复发,竟在大好年华病逝。我满怀思念地悲痛啊。你有功于内治,空摆着遗像礼服光彩夺目;加谥号表达遗留的美好,也只有美好文章文采灿烂。如果你在天之灵有知,请享用供品。

慧贤皇贵妃初次祭文:

内政克襄,式宫闱之雅化;壶仪允弼,流图史之芳声。礼备饰终,哀申v德。尔慧贤皇妃高氏,毓秀名家,承恩天室。赞盘F于慈庆,早蒙贤孝之褒;佐Q于中宫,聿著温恭之誉。晋封椒殿,协福履以均绥;服训_闱,播徽音而逾茂。讵沉疴之难愈,致令范之云徂。载奠芬,良深怆悼,于戏。隆秩有加,怅望翟衣之掩。嘉称特锡,长留彤管之辉。灵其有知,庶几歆格。

试译:慧贤皇贵妃初次祭文

能够辅佐内政,是后宫文秀高雅的楷模;能够辅弼内治,在图史中流传美好的名声。完备礼仪是为了给逝去的你增加尊荣,寄托哀思陈述你的美德。你慧贤皇贵妃高氏,是名家出身的优秀人物,并且承受了皇室的恩泽。佐理太后盥洗之事,很早就蒙受太后褒奖你贤德孝顺。帮助皇后制作女红(或帮助皇后穿衣打扮),常听到皇后夸赞她温和恭敬。要求晋级封赏后宫,让大家与你共享福禄使得后宫更加安静平和;担任教导后宫之责,传扬令闻美德而使得大家更加美好。谁能料到这个拖延良久的重病是如此难以治愈,使得你这个具有楷模般美德的良好的典范像行云般离我而去。陈列祭品满怀深情悲伤地祭奠你啊!抬高品级来厚待你,也只能伤感失意的望着华丽礼服掩盖下的你了。特别赐给你美好的名号,想要长久保存记住你文墨的光辉。如果你在天之灵有知,请享用供品。

慧贤皇贵妃加增谥号祭文:

栽蘩ひ牵重徽柔之作则;功参内治,晋位号以垂声。礼制长昭,音尘若接。尔慧贤皇贵妃高氏:韫秀怀文、含章履顺,娴习天家之典,弼成王化之原。方期令德以凝庥,岂意盛年而告逝。悲深慈幄,永怀克孝之贤妃;悼切中宫,谓失同心之益友。允协哀荣之典,特申谥祭之仪,于戏。黻乍移,迭受隆施于纶,椒樽载长,贻懿号于图书。灵其有知,庶几歆格。

试译:慧贤皇贵妃加增谥号祭文:

由于你品德佐赞天下女性仪表,是遵守规矩法度的榜样,并且有功于协助后宫内治,因此晋升你的位号使得您美好的名声得以流传。礼遇和制度得以长期彰显,美好的名誉得以传承。你慧贤皇贵妃高氏:蕴藏秀美、怀藏文采,深含美质、顺循礼仪。熟悉皇家的各项典礼,辅佐成就王业风化的基础和本原。正期待你的美德能够永恒的获得上天的庇护,谁料到正值年华大好却早早离世。太后为此深深的伤悲,永远怀念你这个孝顺的德才兼备的皇妃;皇后也深切悲伤地怀念你,说自己失去了同心协力的对自己有帮助的好朋友。现在依据给予逝者荣誉的典制,为你举行册谥祭奠的仪式。你的棺椁虽然刚刚奉移,可我已经多次发布诏令对你施恩。提高祭器和仪仗规格,使你在图史中流传美好的名号。如果你在天之灵有知,请享用供品。

史籍记载 《清史稿》

慧贤皇贵妃列传: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初,为贵妃,晋皇贵妃。薨,谥曰慧贤皇贵妃。葬胜水峪。

孝贤皇后列传:初,皇贵妃高佳氏薨,上谥以慧贤,后在侧,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上遂用为谥。

册文内容

一、贵妃册文曰:

朕惟政先内治。赞雅化于坤元。秩晋崇班。沛渥恩于巽命。彝章式考。典礼攸加。尔庶妃高氏、笃生名族。克备令仪。持敬慎以|躬。秉柔嘉而成性。椒掖之芳声早著。度协珩璜。璇闱之淑德丕昭。荣膺纶。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祗勤日懋。迓景福以凝祥。恭顺弥彰。荷洪庥而衍庆。钦哉。

二、晋皇贵妃时上谕:

谕、朕奉皇太后懿旨。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著晋封皇贵妃。以彰淑德。娴妃、纯妃、愉嫔、魏贵人。奉侍宫闱。慎勤婉顺。娴妃、纯妃、俱著晋封贵妃。愉嫔、著晋封为妃。魏贵人、著晋封为嫔。以昭恩眷。钦此。特行传谕。该部将应行典礼。察例具奏。

三、皇贵妃高氏薨,加封慧贤皇贵妃。

册文曰:赞雅化于璇宫,久资淑德,缅遗芳于桂殿,申锡鸿称。既备礼以饰终,弥怀贤而致悼。尔皇贵妃高氏,世阀钟祥,坤闺翊政,服习允谐于图史,徽柔早着于宫廷。职佐盘F,诚孝之思倍挚,荣分翟,肃t之教尤彰。已晋崇阶,方颁瑞物。芝检徒增其位号,椒涂遂失其仪型。兹以册宝,谥曰慧贤皇贵妃。于戏!象设空悬,彤管之清芬可挹,龙文迭沛,紫庭之矩E长存。式是嘉声,服兹庥命。

家族成员

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四,刚即位二十一天的乾隆帝就封高氏为贵妃,同时下令将高氏母家从包衣佐领下拨归满洲镶黄旗。嘉庆二十三年正月,嘉庆皇帝命将玉牒内慧贤皇贵妃母家之姓改为高佳氏。

其父高斌

高斌(?~1755),字右文,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皇帝慧贤皇妃之父。雍正六年(1728年)授广东省布政使,九年迁副河南山东河道总督。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曾三任江南河道总督,授大学士。治河期间,继承靳辅的治河方策,进一步完善“分黄助清”的防洪措施,对黄河南岸砀山毛城铺、萧县王家山及睢宁峰山等处各减水闸下的引河,因年久淤浅,均进行疏浚;遇黄河异涨,规定徐州水志至七尺时,方准开放减水闸,将分出之水,分由引河经徐州、萧县、宿迁、灵璧诸州县及杨疃等五湖之停蓄澄清后,畅入洪泽湖,借以蓄清刷黄。同时对清口至瓜洲三百余里的运河,实行分泄措施。并规定山盱、尾闾天然南北二坝非到洪泽湖水异常不可轻开,使高、宝诸湖所受之水,循轨入口,不至泛滥下河,从而使高邮、宝应、兴化、盐城诸县民田,连年丰收。

鉴于黄河自宿迁以下至清河,河流湍急,与堤外中运河唇齿相依,他提出加培中运河南堤,作为黄河遥堤,进一步巩固北岸堤防,以保运河安全。

乾隆十八年九月,秋汛已过,黄河在徐州张家路决口,当时新任江南河道总督策楞奏称:淮徐道义官管河同知李l和武官守备张宾,因共同侵吞工帑,以致误工决口。皇帝震怒,立令把李l、张宾二人斩首示众,将高斌及江苏巡抚协办河务张师载,以渎职徇纵罪,绑赴刑场陪斩后,解缚释放,以儆效尤。这是清廷对河工失职官员一次最严厉的惩处,在工文武官员,无不凛然。

二十年三月,高斌卒于工地。二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指出:“原任大学士、内大臣高斌,任河道总督时颇著劳绩……功在民生,自不可没……治河虽不如靳辅,较齐苏勒、稽曾筠则有过之无不及。可与靳辅等同入祀贤良祠。”赐谥文定。(引文见《清史稿》)

兄弟高恒

贵妃之兄弟高恒,字立斋。乾隆初以荫生授户部主事,二十二年授两淮盐政,盐政与河督、织造、税务等职务,其职务在清代皆最为肥差。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恒因“盐引案”贪赃论斩。高恒长子高朴,其仕途虽似未因其父被诛而受太大影响,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但却与其父有同样下场。高朴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被派往叶尔羌办事,仅仅两年之后,便有阿奇木伯克投诉他,乌什办事大臣永贵又揭发他在叶尔羌存银一万六千余两,金五百余,结果又是籍其家,坐诛。

侄儿高杞

然高家竟然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乾隆五十二年(1787),皇帝又复起用高斌另一孙、高恒之第四子高杞:“原任大学士高斌宣力年久,伊之子孙皆经获罪,现在并无服官者。著将伊孙候补通判高杞调取来京,以内务府郎中补用,以示朕眷注旧臣之意”。高杞参与过平定川湖陕白莲教之役,后曾内授内务府大臣,外署陕甘总督。为宦30多年,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做得起起落落,为人则“声名平常”,虽未如祖辈遭灭顶之灾,也算不上得意。道光二年(1822)以年老休致,道光六年(1826)卒。能得善终,亦属不易。

族兄高晋

贵妃之族兄高晋,该家族第二位重要人物,其为高斌之侄,自幼即奉雍正帝之命,随胞叔高斌在任所学习,后以知县用,选山东泗水县,乾隆初曾署两淮盐政、兼管江宁织造。乾隆二十六年(1761)迁江南河道总督。73岁时卒于河南黄河工次。

一个家族仅在乾隆一朝即出两名河督,且高晋的声名并不亚于其叔。高宗怀旧诗中一首咏高斌,还有一首咏高晋:“从来擢督抚,德才量并重。以此下僚中,百不一二中。自知县起者,臻斯必超众。晋也实其人,故悉下情洞。更兼习河务,要任久倚重。乃以治河决,来豫屡稽功……”评价不在高斌之下。

高晋有子十二人,其中三人早亡,余下6人中即有3人在清史有传。

其一是长子高书麟。乾隆三十八年(1773)被任命为领队大臣征金川,功最,图形紫光阁。乾隆四十九年出任安徽巡抚。其时黄、运两河漫溢,高宗因两江总督李世杰不谙河工,而命书麟辅佐,事后擢两江总督。史称书麟“素行清谨,出巡属邑,轻骑减从,民不扰累。和|当道,又能独善其身。其弟广兴“以首发和|奸擢官,既得官,多所弹击,书麟不善所为,尝于帝前言之”,广兴获罪,书麟又请严治,如此小心翼翼唯恐牵连及己,不知与高家两人被诛的经历是否有些关系。

其二是七子高广厚,进士出身,官至安湖南巡抚,事迹平平。

其三是幼子高广兴,即不为高书麟所喜者,则张扬得多,“广兴伉爽无城府,疾恶严,喜诋人阴私。既得志,骄奢日甚,纵情声色,不能约束奴仆,终及于祸”。广兴因得罪太监,为人所馋,又赃私有实据,被嘉庆帝置于法,籍其家,子蕴秀也被谪戍吉林,下场倒与其从堂叔高恒和从堂兄高朴相类。

清人谓高家为“叔侄父子大学士:满洲高佳氏高斌(文渊阁大学士)、从子高晋(文华殿大学士)、高晋子书麟(协办大学士)”;或称“高文定斌、高文端晋、书文勤麟……皆补满相”。

内务府诸多家族中,有如此大的起伏而仍能绵延不断并堪称世家者,以高佳世家为最突出。从中一则可知清代官场之严酷,一则可见作为清朝的统治基础,皇室每对世家大族有意扶持,使之在升降起落中能够历久不衰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0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