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锄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是2007-10-24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兴文路43号。
淮安市淮安区锄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320803071028692X,企业法人周万永,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淮安市淮安区锄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组织本社成员进行水稻种植;为本社成员提供水稻种植有关的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为本社成员提供水稻机械化播种、收割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淮安市淮安区锄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淮稻5号
原代号“淮9508”,是淮阴市农科所杂交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多年试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2000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表现
1995年该所选种圃小区折合亩产696.2公斤,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8.3%。1996年省淮南中粳联鉴,平均亩产632.6公斤,居11个参试品种(系)第三位。1997-1998年连续两年参加省淮南中粳区试,平均亩产621.8公斤,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2.6%,居第二位。1999年进入省淮南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8公斤,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9.7%,居第一位。大田示范试种一般亩产600-650公斤,产量潜力在75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
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凑,叶片挺立,抗倒性较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在省区试中达83.6%,居参试品种(系)之首。亩成穗22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10-13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8克左右。米质优良,据农业部稻米质检中心检测,12项指标中有10项达部颁一级、二级优质米标准。总评分比武育粳3号高4分。米饭洁白有光泽,口感好,省种子站组织的早、中、晚粳稻米食味评比中,居12个品种第四位。较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轻。全生育期150天左右,适于淮南稻麦两熟地区种植。
栽培要点
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播前用菌虫清等浸种防治恶苗病。
移栽行距一般23×13厘米,每穴3-4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每亩600-650公斤产量需施纯氮16-18公斤(磷、钾配合),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以6.5:3.5或7:3为宜,穗肥以保花肥为主,在余叶2.0-1.5时,亩施尿素8-10公斤。前期浅水促蘖,亩苗数达20万时,分次适度搁田,亩最高茎蘖数调控在26万-28万,成穗率80%-85%,后期干湿交替,成熟前7天断水。[1]?
淮稻10号 (苏审稻200708)
品种来源
原名“淮9836”,属迟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984180/武运粳8号杂交,于2002年育成。
特征特性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6.9%(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87.6%);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2.2%,垩白粒率30.0%,垩白度3.0%,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3.1公斤,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3.0%,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8公斤,较对照增产12.1%。每亩有效穗24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1粒左右,结实率91%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98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右,较对照迟熟2天。
栽培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0-3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2万穴左右,基本苗保证在7万左右。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返青肥栽插后5天施入,穗肥以保花肥为主,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寸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当亩总茎蘖数达23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2万左右。成熟前5-7天断水,以利养根保叶,增粒增重。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