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
天津市辖区
宁河区,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区核心区域,位居京津唐和曹妃甸工业区中心地带。
宁河区始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置,隶属顺天府东路厅,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宁河县,设立天津市宁河区。宁河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风带,四季分明。宁河自古就是“鱼米之乡”,银鱼、紫蟹、芦苇草被喻为宁河“三宗宝”。七里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古海岸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处具有古海岸性质的湿地资源之一,境内还拥有占地6000平方米的道教庙宇天尊阁,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京山铁路穿境而过,滨保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唐津高速公路、津宁高速公路、塘承高速、津蓟高速公路贯通全区,距天津港20分钟、天津滨海国际机场30分钟、北京首都国际机场60分钟,与天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唐山市区、曹妃甸工业区和北京整体纳入了1小时经济圈。
2021年,宁河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9.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12]
2020年11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名单”。[4]
基本信息
外文名
Ninghe District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地区
中国天津
下辖地区
2个街道、13个镇
展开
历史沿革
雍正九年(1731年),析宝坻置县,据《河北省县名考原》称;“蓟运河纵贯县境,时多水患,故县以宁河命名。”
民国三年(1914年),属直隶省津海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县治改为芦台镇。
1949年9月,划归天津专区。
1959年五月,宁河县与汉沽区合并,称天津市汉沽区。
1961年6月,复置宁河县,属唐山专区。
1962年8月,复属天津专区。
1973年8月,划归天津市管辖。
1998年,宁河县辖8个镇、14个乡:芦台镇、丰台镇、宁河镇、潘庄镇、岳龙镇、板桥镇、赵庄镇、苗庄镇、后棘坨乡、小李乡、赵本庄乡、廉庄乡、大辛庄乡、董庄乡、任风乡、大北涧沽乡、南涧沽乡、淮淀乡、表口乡、东棘坨乡、大贾庄乡、造甲城乡。
2000年,宁河县辖10个镇、12个乡。
2001年底,宁河县辖11个镇、3个乡:芦台镇、丰台镇、潘庄镇、宁河镇、岳龙镇、板桥镇、苗庄镇、七里海镇、造甲城镇、东棘坨镇、大北闸沽镇,廉庄乡、北淮淀乡、表口乡。
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宁河县,设立天津市宁河区,相关的行政区域界线、政府驻地均未做调整。[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宁河区总面积1296平方公里,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唐大城市群中间地带,面向广阔的华北、东北平原,县城芦台镇距天津市区80公里,距北京市210公里,距唐山市45公里,距秦皇岛市157公里,距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40公里。
地形地貌
536次播放03:33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天津宁河:靶向治理 保卫蓝天
宁河区地貌属海积、冲积平原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域地处九河下梢,地势低平开阔。
气候条件
宁河区虽濒临渤海,因其属内陆海湾,对气候影响较小。宁河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风带,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气温较高,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较为干燥寒冷。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4m/s。全年平均气温11.2℃,平均湿度66%,最低气温平均-5.8℃,出现在一月份,最高气温平均25.7℃出现在7月份.最大冻土深度0.57米。年平均降水量642mm,降水量70%集中在6、7、8三个月。全年无霜期240天。
自然资源
水域资源
宁河区域地处九河下消,地势低平开阔,水系发达,河渠密布。境内有5条一级河道,10条二级河道,总长576.2公里,蓄水量达1.7亿立方米。
地热资源
宁河区境内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中七里海总面积95平方公里,七里海区域内的造甲城、淮淀、表口、潘庄等乡镇为天津市10大地热异常区之一,中心区在潘庄一带,地热异常区总面积612平方公里。热水贮量为1.85×1010立方米,天然可采量1.66×109立方米,地热能贮存量为3.09.×1015千卡,天然可采量4.15×1013千卡,热贮层厚度为200米,1000米以上浅层水温为50℃,1000米以下达到58℃—96℃。地热具有埋藏浅、水质好、便于开发利用等特点。
地类数据
(一)耕地56333.01公顷(84.5万亩)。其中,水田22080.35公顷(33.12万亩),占39.2%;水浇地34247.4公顷(51.37万亩),占60.79%;旱地5.26公顷(0.01万亩),占0.0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棘坨镇、芦台农场、丰台镇、宁河镇、清河农场5个镇,占全区耕地的 56.83%。
(二)园地1746.98公顷(2.62万亩)。其中,果园1744.56公顷(2.62万亩),占99.86%;其他园地2.42公顷,占0.14%。园地主要分布在造甲城镇、七里海镇、北淮淀镇3个镇,占全区园地的62.41%。
(三)林地9859.45公顷(14.79万亩)。其中,乔木林地782.42公顷(1.17万亩),占7.93%;灌木林地4.64公顷(0.01万亩),占0.05%; 其他林地9072.39公顷(13.61万亩),占92.02%。林地主要分布在潘庄镇、七里海镇、丰台镇、表口镇、北淮淀镇5个镇,占全区林地的52.92%。
(四)草地962.68公顷(1.44万亩)。均为其他草地,无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清河农场、造甲城镇、东棘坨镇3个镇,占全区草地的64.1%。
(五)湿地3537.4公顷(5.31万亩)。其中,内陆滩涂1237.96公顷(1.86万亩),占35%;沼泽地2299.44公顷(3.45万亩),占65%。湿地主要分布在造甲城镇、潘庄镇、北淮淀镇、七里海镇4个镇,占全区湿地的84.23%。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059.48公顷(25.59万亩)。其中,城市用地3256.03公顷(4.88万亩),占19.09%;建制镇用地5873.64公顷(8.81万亩),占34.43%;村庄用地7073.08公顷(10.61万亩), 占41.46%;采矿用地139.6公顷(0.21万亩),占0.8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17.13公顷(1.08万亩),占4.2%。
(七)交通运输用地4235.91公顷(6.36万亩)。其中,铁路用地57.42公顷(0.09万亩),占1.36%;公路用地2714.87公顷(4.07万亩),占64.09%;农村道路1463.62公顷(2.2万亩),占34.55%。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5102.19公顷(52.65万亩)。其中,河流水面3881.98公顷(5.82万亩),占11.06%;水库水面857.42公顷(1.29万亩),占2.44%;坑塘水面11287.24公顷(16.93万亩),占32.16%;沟渠17227.75公顷(25.84万亩),占49.08%;水工建筑用地1847.8公顷(2.77万亩),占5.26%。水域主要分布在清河农场、东棘坨镇、潘庄镇、造甲城镇、北淮淀镇5个镇,占全区水域的51.61%。[11]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8年,宁河县辖8个镇、14个乡:芦台镇、丰台镇、宁河镇、潘庄镇、岳龙镇、板桥镇、赵庄镇、苗庄镇、后棘坨乡、小李乡、赵本庄乡、廉庄乡、大辛庄乡、董庄乡、任风乡、大北涧沽乡、南涧沽乡、淮淀乡、表口乡、东棘坨乡、大贾庄乡、造甲城乡。
2000年,宁河县辖10个镇、12个乡。
2001年,宁河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桥北镇、董庄乡,并入芦台镇;撤销大辛庄乡,并入宁河镇;撤销小李庄乡、后棘坨乡,并入丰台镇;撤销大贾庄乡,并入潘庄镇;撤销任凤庄乡、南涧沽乡,合并设立七里海镇;撤销赵本庄乡、东棘坨乡,合并设立东棘坨镇;大北涧沽乡、造甲城乡改为镇;其余保持不变。
2001年底,宁河县辖11个镇、3个乡:芦台镇、丰台镇、潘庄镇、宁河镇、岳龙镇、板桥镇、苗庄镇、七里海镇、造甲城镇、东棘坨镇、大北闸沽镇,廉庄乡、北淮淀乡、表口乡。
2004年初,宁河县辖11个镇、3个乡:芦台镇、丰台镇、岳龙镇、板桥镇、苗庄镇、宁河镇、东棘坨镇、大北涧沽镇、潘庄镇、七里海镇、造甲城镇,廉庄乡、表口乡、北淮淀乡。
2014年,宁河区下辖11个镇(芦台镇、宁河镇、苗庄镇、丰台镇、岳龙镇、板桥镇、潘庄镇、造甲城镇、七里海镇、大北涧沽镇、东棘坨镇),3个乡(淮淀乡、表口乡、廉庄乡)。宁河区人民政府驻芦台镇光明路76号。
2020年,天津市宁河区撤销芦台镇,以蓟运河为界,蓟运河以南设立芦台街道,蓟运河以北设立桥北街道。4月市政府批复同意,7月8日正式实施。宁河区政府驻芦台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宁河区辖2街道13个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120117001000
芦台街道
120117002000
桥北街道
120117102000
宁河镇
120117103000
苗庄镇
120117104000
丰台镇
展开表格
功能区划
宁河区贸易开发区
宁河区经济开发区
天津未来科技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
天津未来科技城滨海高新区片区
天津未来科技城宁河片区现代产业区
天津未来科技城宁河片区潘庄工业区
天津未来科技城宁河片区北淮淀
人口民族
2021年,宁河区总人口为395314人,比2020年增长2.85%。宁河区是个多民族的县,境内有汉、回、壮、满、瑶、朝鲜、蒙古、藏、侗、佬、鄂伦春、毛南、畲、土家、苗等15个民族。
经济
概况
2007年,宁河区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比2006年增长18.0%,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5.88亿元、40.52亿元和26.60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0.0%、20.3%和19.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1︰48.8︰32,其中第一产业比2006年下降了1.4%,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0.9%和0.4%。
2007年,宁河区财政收入11.32亿元,比2006年增长23.4%,完成全年预算的102.9%,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实现65718亿元,比2006年增长20.4%,完成全年预算的102%。财政支出102061亿元,比2006年增长28.8%。
2018年,宁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5.1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58元。
2021年,宁河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9.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6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6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38:47.12:44.50。[12]
第一产业
宁河县农业节喷灌项目
宁河区是国家确定的优质小站稻、棉花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蔬菜有90类33个品种,果树资源有13类38个品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有30多科类600多个品种。其中银鱼、紫蟹、芦苇称为宁河“三宝”。
2007年,宁河区农业增加值15.88亿元,比2006年增长10.0%,农业总产值达到31.46亿元,比2006年增长10.0%。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实现11.54万吨,比2006年增长29.8%,油料总产269吨,比2006年减少315吨,棉花产量2.22万吨,比2006年下降5.4%。蔬菜总产量实现31.70万吨,比2006年下降19.1%。当年植树16万株,当年造林面积3644亩;水果产量16826吨,比2006年增长95%;果园面积9226亩,比2006年增长50%。牧业生产结构不断深化,肉、蛋、奶类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
第二产业
天津久安集团有限公司
冶金、食品、化工、机械加工制造是宁河区的四大主导行业,天津久安集团、冠达、荣亨、同达、天尊、等均为市级企业集团,成为县乡工业的支柱企业。
2007年,宁河区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平稳,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5.38亿元,增长16.11%。其中县直工业产值36.38亿元,比2006年增长37.28%,乡镇工业产值159亿元,比2006年增长12.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46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7%。
2007年,宁河区工业利税总额14亿元,比2006年增长25.97%,其中县直工业实现利税2.36亿元,比2006年增长38.82%。实现销售收入181.35亿元,比2006年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9亿元,比2006年增长31.53%。
第三产业
商业区效果图
宁河区商业比较发达,县城芦台历史上就是商埠重镇,以“商贾辐辏,庐井繁多”闻名,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县之一。
2007年,宁河区三产增加值26.60亿元,比2006年增长19.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0%。宁河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4亿元,比2006年增长20.0%。
2007年末,宁河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9.06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2.1%;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9.50亿元,比2006年增长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58.37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4.99亿元,增长9.3%。
文化
地方特产
七里海河蟹
七里海河蟹:七里海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因生长在七里海水域而得名。七里河蟹是宁河特产,曾与“银鱼”、“芦苇草”齐名,被群众称为七里海的“三种宝”。明、清时代是宫廷贡品,历史以来享有盛誉。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名牌农产品。
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成为宁河区水产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宁河区成为天津市优质水产品——南美白对虾养殖优势产区。2001年宁河区开始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以后养殖南美白对虾迅速发展,到2003年,宁河区养殖面积增加到19567亩,总产量1730吨。
津沽小站稻:津沽小站稻米均选用宁河区种植的优质水稻作原料并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精加工而成。
民俗
旧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插艾枝和绣五毒成为旧时津城的主要民俗活动。
交通
公路
津榆公路穿境而过,成为沟通该区与东北、华北联系的大动脉。
截至2007年,宁河区公路总里程1041公里,其中县级以上公路525公里,乡村公路529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干线公路192公里,乡村公路总长473.7公里。
铁路
津秦客运专线、京山铁路穿越宁河区,在芦台镇设有“芦台站“、“汉沽站“两个二级客货火车站。
航运
宁河区可借助唐津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秦滨高速公路,到达天津港和秦皇岛港。
社会
教育
2007年末,宁河区拥有各类国有学校92所。国有幼儿园5所;教职员工4636人,其中教师4085人;年末在校学生52846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小学在校学生24571人,比2006年下降3.3%,初中在校学生15568人,比2006年下降14.5%。2007年,宁河区九年义务教育率达到100%,高考录取率达78.57%,其中本科生录取率达到52.43%。
类别
学校列表
高等院校
中国民航大学
部分中学
天津市芦台第一中学
天津市芦台第二中学
天津市丰台中学
天津市潘庄中学
卫生
截至2007年底,宁河区拥有卫生机构51个,有病床569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327人,其中职业医师497人,助理医师109人;乡镇中心卫生院6个,乡镇卫生院13个,共有医护人员538人,有其他卫生防疫机构1个,专科门诊2个。
2019年,新建改造农村公厕285座、户厕2.7万个,建成106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启动86个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改造农村危房958户,6米宽“四好农村路”达到300公里以上,211个村完成电网提升改造。深入落实“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建成美丽村庄24个,宁河、廉庄、板桥三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市级验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中央一号文件督察组和国务院大督查考核组的高度肯定。
文化事业
2007年,宁河区有各类文化团体20个,影剧院1个;观众容量座位1142个;乡镇放映队7个,观众人次达51万人次;拥有乡镇文化站14个、图书馆1个,拥有藏书4.6万册,民间花会168道,其中春节期间出会60道。
体育
2007年内举办县以上运动会5次,参赛运动员达3425人次;举办各类体育培训班,参加人数达60人次;各项目等级运动员人数达27人;分项目各类儿童业余体校学员60人;各类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输送学员2人。
广播
2007年,宁河区广播覆盖率达到100%,电视覆盖率达100%,县电视台每日平均播出时间8小时以上。
旅游
宁河区境内有战国至汉代文化遗址多达30余处,天津市属文物保护单位天尊阁和七里海风景区都位于宁河区境内。县城芦台镇是唐代海防重镇,古称海口镇。
简介
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
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宁河区西南部,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区域,总面积35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87.12平方公里,是天津“南北生态”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2009年,被天津市确定为九大特色旅游景区之一。[3]
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
天津义聚永酒文化博物馆
天津义聚永酒文化博物馆位于宁河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500平方米。厂区还设有义聚永酒藏、义聚永广场、18亿年前中上远古界化石上刻有经典的义聚永记赋、十大风趣坛子画、传统露酒烧锅等景点。博物馆主要包括两层楼的主展厅、玫瑰酒吧、产品展示厅和本草画廊、走廊老广告等。
天津义聚永酒文化博物馆
天尊阁
天尊阁位于宁河区丰台镇南村,是天津历史上道教三大阁之一。天尊阁建造在高大砖石台基之上,为三层楼阁式,通高17.4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下层称天尊阁,中层为王母殿,上层名紫微殿,阁顶为青瓦九脊歇山式。阁内分布8根均长12米、直径0·6米的通柱为支撑,通柱外侧又辅以檐柱、山柱和廊柱,并通过斗拱、榫卯与三层纵横梁枋和两层楼板连接,另有密布的粗大柏木为桩基。
天尊阁
七里海生态园
七里海生态园位于宁河区七里海东海核心去南侧,津芦南线公路以南,七里海镇大陀村地段内。占地面积约175亩,建成恢复物种多样性的试验园,在景点内可以垂钓,陆路观光,水路游览,近距离观赏水道两侧的各种浮水性植物和岛上的各种野生植物,还可从远处观赏荷花淀。
七里海生态园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相关合集
相关视频
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
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处东经100°06′~100°41′,北纬24°39′~25°10′之间。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与云县以澜沧江为界,西至黑惠江与风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相连。县域东西横距59千米,南北纵距55千米,总面积1731.63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南涧镇,距省会昆明356千米,至州府下关103千米。
行政区划
全县设4镇4乡、80个村(居)委会、1181个自然村、1593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南涧镇,14个村(居)委会、179个自然村、249个村(居)小组;宝华镇,10个村委会、149个自然村、258个村民小组;公郎镇,14个村委会、180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小湾东镇,7个村委会、132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拥翠乡,7个村委会、84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乐秋乡,7个村委会、116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碧溪乡,8个村委会、119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无量乡,13个村委会、222个自然村、290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全县总人口21.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5万人,非农业人口1.47万人。全县国土面积1731.63平方千米。
自然概貌
南涧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系纵谷区,云岭余脉——无量山、哀牢山结合部。位于澜沧江中下游和元江上游支流的分水地带。地势由中南部向东北、西南逐步降低。最高点为北部的太极顶山,海拔3061米,最低点为澜沧江畔的小湾子一带,海拔994米。地形为高中山地区,除县城为10平方千米的盆地外,大部分为河谷、山峦和坡地构成的山区或半山区。境内有澜沧江和元江两大水系,9条干流,59条支流。澜沧江、把边江、礼社江由西而行,将县境分割成北部的南涧河谷地、东南部的石洞寺深谷、西南部的公郎河谷及中部与西部大片山岭地区四部分。地貌构成主要有侵蚀构造地貌;侵蚀堆积地貌;剥蚀地貌;断块山地貌;岩溶地貌等。
气候特点
南涧北靠东亚大陆、南近热带海洋,处于我国西部热带海陆季风区域,气候随海陆季风的进退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而形成干湿季节分明,四季气候不明显,雨热同季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在此基础上,因受地形和高大山脉走向影响,使光、热、水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产生再分配,因而还呈现山“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区域气候。年平均气温18.9℃,年极端最高气温34.9℃,年日照时数2196.4小时,年降雨量1015.9mm。
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1731.63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占99.3%,平坝占0.7%;耕地占7.72%(旱地占82.7%、水田占17.3%),林牧业用地占84.17%,水域占1.4%,难以利用的土地占6.71%。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山地占绝大多数,耕地资源有限,土壤类型较多,宜种植物较广,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面大,山高缺水,水土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土壤资源有棕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冲积土、水稻土、盐土8个土类,分为16个亚类、34个土属、66个土种、10个变种。年末耕地面积12290公顷。
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值
2007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15190万元,同比增长15.0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43.5:11.0:45.5调整为41.72:12.43:45.85。实现财政总收入14011万元,同比增长20.5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16万元,同比增长21.0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1908万元,同比增长29.18%;各项贷款余额184696万元,同比增长56.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06万元,同比增长16.81%。农村经济总收入78675万元,同比增长13.23%;农民人均纯收入1855元,同比增长10.0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19万元,同比增长31.37%。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19万元,同比增长31.4%。交通建设方面:县乡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境内公路总里程达2469公里,所有行政村通公路,村组公路通路率达87%。马安、巍南、岔小公路建设工程全面完工,公民、沙乐、无量等一批县乡弹石路建设全面完工;建成了两个农村五级客运站和3个码头停靠点;新修村组公路830公里;投资2614万元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12万件,累计建成小水窖6.22万个,新增和改善了5.96万亩灌溉面积,解决了7.95万人和6.6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水利化程度达46.4%。投资3277万元的南涧河县城段治理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母子垦水库扩建和发达水库除险加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分别完成投资5537万元和693万元;投资2136万元完成了大龙潭水库除险加固扩建工程、大龙潭水库县城供水工程和水处理厂建设;投资14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2平方公里;农村血防水利工程和宝华镇、公郎镇土地复垦整理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正抓紧实施。城镇化建设方面: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县城新区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资1000万元完成县城第六期街道建设和县委、政府、人武部机关搬迁;投资668万元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老城区改造和金龙路“三线入地”及绿化亮化工程;公开拍卖了民族商贸城项目建设用地,启动了投资1.2亿元的县城民族商贸城建设。投资215万元的公郎集镇建设正抓紧实施,小湾东镇、宝华镇和无量乡等乡集镇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全县城镇化率达21.28%,县城绿化面积3.7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18.68%。生态建设方面:投资5523万元完成退耕还林5.8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1.8万亩、人工造林38.8万亩,投资1142万元实施天然林管护124.8万亩,投资1147万元建成沼气池10084口,节柴改灶6334户;完成了云南省多部门参与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中荷合作云南省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和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电力建设方面:投资4590万元完成两期农村电网改造,投资599万元完成完善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投资1034万元完成县城电网改造。信息化建设方面:完成了网管中心和一、二期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成立了云南广电网络南涧支公司。发展程控电话用户28000户、移动电话用户50800户、互联网用户2050户、有线电视入网用户12000户、数字电视用户4500户。认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数字乡村”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50.61:9.45:39.94调整为41.72:12.43:45.85。农业产业发展方面:2007年,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83960万元,比2002年增长49.26%,年均递增8.34%。完成粮食总产量8282万公斤,比2002年增长5.09%,年均递增1%。烤烟产业支柱地位得到巩固,被评为烟叶生产先进县,实现烟农收入12703万元(含红大补贴),比2002年增加6038万元。以肉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累计完成冻精改良牛78087头,畜牧业总产值达32905万元,比2002年增加15562万元;养牛业产值13750万元,比2002年增加5434万元。茶叶产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被评为全省茶叶生产先进县,全县新发展茶园面积3.21万亩,茶园面积发展到9.01万亩,采摘面积6.7万亩,实现茶叶产值16000万元,比2002年增加13554万元。大力发展泡核桃产业,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累计达41.2万亩,其中,2.73万亩进入盛果期。实现产量274万公斤,产值6850万元,比2002年增加4350万元。加快冬早蔬菜、马铃薯、优质油菜、芸豆等特色优质高效农产品开发,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工业产业发展方面:2007年,预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30515万元,比2002年增长251.84%,年均递增28.61%;完成工业增加值7780万元,比2002年增长146.15%,年均递增19.74%,工业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投资600万元,建成安定工业规划区;投资200万元,建成白岩河工业规划区,工业规划区建设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通过内联外引,南涧茶叶公司实现与广东“同文行茶业”合作,生产规模从600吨增加到4000吨;罗伯克茶厂、华庆公司等绿茶加工企业和南涧凤凰沱茶厂、云南南涧海鑫堂茶厂等普洱茶加工企业通过引进新工艺和技术改造,生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面启动了县内矿产资源勘探工作,完成了500千瓦以上小水电的调查评估。投资700万元,建成沙乐银定河和无量马街河电站。第三产业发展方面:认真落实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成立了小湾旅行社,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公经济不断壮大。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3003户,从业人员4437人,注册资金5056万元;私营企业82户,从业人员2429人,注册资金19455万元。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2%提高到49.2%。
重点工程建设
主动融入,优质服务,积极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007年,投资3724万元的碧溪中华四级公路淹没改线工程和投资2860万元的小湾电站孔雀山岭岗移民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投资2261万元的孔雀轮渡码头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全面完成了投资1251万元的漫湾电站移民二次搬迁工程和投资576万元的二次搬迁配套项目。小湾电站施工区3个动迁村移民安置全面实现搬迁入住,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稳步推进。投资128万元完成了瓦木自山移民安置点公路建设。完成全淹村移民身份界定和外迁移民的落实工作。全面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编制上报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规划。完成了小湾东镇岔江新区建设搬迁任务,强化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服务。同时,积极做好小湾电站、祥临公路等重点工程的协调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大施工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全力维护工区社会稳定,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扶贫开发
2007年,抓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先后实施了18个行政村,共整合投入各级各类资金5419万元,全面完成农户、自然村、行政村“866”建设项目。抓好小康示范村建设,投资1900万元实施公郎回营和拥翠新华小康示范村建设,完成政府性投资建设任务,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抓好劳务输出,成立县劳务输出协会、昆明分会和4个省外分会,被评为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全县累计输出劳务人员34729人,2007年,实现劳务收入1.74亿元。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投资702万元,受益农户5093户。五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1307万元,加强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小额信贷和社会帮扶等工作,减少贫困人口36953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就业和再就业
抓住沿海地区用工短缺的机遇,以提高就业能力,实现稳定、优质就业为目的,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推荐、就业后服务等工作。年内共向县外输出劳务人员5219人,累计输出劳务人员2.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100名大龄失业人员和特殊困难失业人员临时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农业
农村经济总收入69483万元,增长10.42%;农民人均总收入3397元,增长10.29%;农民人均纯收入1685元,增长6.18%;全县农村粮食总产量7867万千克,增长7%;农民人均产粮385千克,增长7%;农民所得粮4658万千克,减0.32%;农民所得粮人均228千克,减0.44%。全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68787万元,增长10.3%;全县种植业收入32821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47.2%,增长10.82%;全县第一产业收入5518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9.4%,增长10.43%。
加强科技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全县推广玉米容器育苗移栽7486.67公顷,占计划的103.6%;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浅插1453.33公顷,占计划的102.34%。推广小麦良种2673.33公顷,科技覆盖率79.72%;推广杂交玉米种植8220公顷,科技覆盖率95.88%;推广水稻良种面积1546.67公顷,科技覆盖率93.55%。创办小麦样板300公顷,啤大麦示范样板300公顷,早蚕豆样板33.33公顷,冬春马铃薯样板66.67公顷,盆坝冬早蔬菜样板6.67公顷,双低油菜样板33.33公顷,玉米样板720公顷,水稻样板200公顷。全县推广水稻中层施肥1486.67公顷,水稻规范化条载1653.33公顷,水稻化学除草1553.33公顷;推广地膜玉米1733.33公顷。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粮食增产增效。电脑农业管理9133.33公顷,其中:啤大麦2000公顷,小麦1333.33公顷,水稻466.67公顷,玉米5333.33公顷;全县完成旱作立体种植1540公顷。
以市场为导向,稳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当年,种植啤大麦4566.67公顷,种植冬春马铃薯820公顷, 种植冬早玉米33.33公顷,发展冬春蔬菜660公顷,发展旱地油菜1280公顷,种植早蚕豆486.67公顷,种植早豌豆446.67公顷,种植小春豆类作物1280公顷,辣椒193.33公顷、花生13.33公顷、甘蔗13.33公顷、薯类286.67公顷,夏秋蔬菜406.67公顷。
社会事业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五年来,累计投入科教文卫事业资金35854万元。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投资2795万元排除中小学危房28630平方米、新建和改建中小学校舍38533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完成民族中学整体搬迁;投资983万元新建了南涧一中教学楼、宿舍楼和职中科技楼、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投资423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加快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以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为重点的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投资1113万元完成县医院“农民健康工程”新住院部、传染科和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建设;投资305万元完成7个乡镇卫生院和13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3.18%;参合资金952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补助753万元。以彝族打歌和跳菜为重点的民族文化建设取得较好成绩,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南涧跳菜艺术之乡”,“南涧跳菜”获得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成功举办了县庆40周年系列活动。完成了“跳菜”商标注册,启动了“跳菜”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投资541万元完成县文化馆和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达到省二级站以上建设标准。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县志二轮修编工作进展顺利。扎实抓好“优质服务、合同管理、少生奖励”三项重点工作,投资120万元的县计生服务站综合楼正抓紧实施,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均控制在州下达指标范围内。投资594万元完成45个村委会办公用房建设。科技推广和应用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39.6%提高到40.6%。高度重视民生,开发就业岗位437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1.4%。社会保险面不断扩大,全县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总人数达16861人次。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2.1万农村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投资320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廉租房。投资150万元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残疾人事业不断加强。成立了县环境保护局,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全国经济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任务。档案、地震、气象、侨务、保密、防灾减灾、新闻宣传、机构编制、机关事务管理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老龄事业等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财税、审计、工商、统计、物价、粮食、金融、保险、邮政等工作较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食品、药品卫生和质量技术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小城镇建设
结合祥临公路建设,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通过置换建设用地和公开招投标等办法,全面启动了概算投资3277万元的南涧河县城段治理工程。完成了振兴南路与富民街交叉口至祥临路的扩宽规划修订,县城绿化规划、县城1:500数字化地形图通过验收。启动实施了总投资420万元的振兴南路延长线一期工程和总投资210万元的30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工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县城经营、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完成了投资72万元的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宝华镇、公郎镇、小湾东镇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县城绿化面积发展到3.7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18.68%。全县城镇总建成面积3.25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3.7万人,城镇化率达19.22%,同比增长了2%。
林权制度改革
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科学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填发林权证4.14万本,上证林地159.6万亩,进一步明晰了林业产权,调动了广大林农爱林、护林、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按照“终止集体企业身份、终止职工身份”的原则,全面启动供销企业改革工作。撤销了会计核算中心,扎实抓好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和加强了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完成了公务员登记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组了南涧县农村信用联社,农村信用联社服务“三农”功能明显增强。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农民负担大幅减轻。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南涧县位列第73位。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南涧县在列。
2017年2月21日,南涧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