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稻白叶枯病原的形态特征及病害循环特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10:56:53
字号:

答案:水稻白叶枯的病原为稻黄单胞杆菌稻致病变种,假单胞菌科黄单胞杆菌属。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单鞭毛极生,不形成芽孢和荚膜,但在菌体表面有一层胶质分泌物。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落呈蜜**或淡**。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温度5~40℃,最适温度26~30℃。致死温度在无胶膜保护下为53℃,10min;在有胶膜保护下为57℃,10min。

简述水稻白叶枯病原的形态特征及病害循环特点。

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着病稻种越冬或随着病稻草、稻桩、马唐等多种杂草和茭白及紫云英越冬,作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带菌稻种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源。播种有病稻种和用有病稻草覆盖催芽均能使秧苗发病。病菌在根际聚集、活化增殖后,从叶片的水孔和伤口、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以及芽鞘或叶鞘基部的变态气孔侵入。移栽后,可成为大田的发病中心。病菌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遗留在田间、沟旁病稻草上的病菌,遇到雨水,容易冲到秧田和木田侵染秧苗引起发病。病菌在病株的维管束中大量繁殖后,从叶面或水孔大量溢出菌脓,遇水、湿便溶散开来,借风雨、露滴或流水传播,进行再侵染。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再侵染就会不断发生,致使病害不断传播蔓延和流行。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9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