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又称细条病、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1×10mm,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病原为: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Fang,Ren,Chu,Faan,Wu)Swings称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表现症状是什么样的?
水稻细菌性条纹叶枯病发生在水稻叶片上,表明它在叶片上形成条纹斑,很容易与白叶枯病或水稻白叶枯病混淆。但细菌性条纹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叶子上可以看到棕**的脓液,我们面对太阳观察叶子可以看到透明的条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通过种子和田间残留的秸秆传播。高湿天气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气温在28-30℃之间时,台风或暴雨后容易大面积发生,一般在6-9月份流行。正是从水稻孕穗期到抽穗期,细菌通过伤口风雨传播,氮肥过量或氮肥过晚的田地更容易出现。
播种前,种子可浸泡12小时,用强氯消毒。在施肥时,应注意平衡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特别是很多种植者为了节省前期耕作时间,往往会选择在后期大量施用尿素,这样不仅会造成果实晚熟和青枯病,还会造成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对于已经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地,建议收割后将秸秆从稻田中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对于有病的田地,必须及时施用农药。施用农药时,应先喷洒未感染的田地,然后再集中喷洒患病的田地。施药的优点是施药时可避免将病菌带到未感染区域,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避免水窜灌传播病菌。
选择抗病水稻种子,用强氯精或叶青浸泡种子进行消毒。在产地进行检疫,孕穗期进行田间检查,确保种子是否带菌。搞好灌溉系统,防止漫灌和串灌。避免氮肥偏施和后期施用,合理配施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经常进行浅水灌溉。大雨后,应立即排水,以防止疾病。应施用石灰、草木灰和磷钾肥。如果发现出现条痕,应立即喷洒,进行防治。农药可以是农用链霉素、十道灵、截菌、杀菌等。轮作是防治条纹叶枯病的一个方面,“籼稻改粳稻,水改旱”在发病区推广。加强预防,切断病源外流,培训普及防治知识,重点宣传化学药剂浸种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掌握种子处理和防治的技术要点,提高防治水平。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皆可发生,但以孕穗一抽穗始期发生危害最大,植株功能叶染病焦枯,严重影响结实。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条斑。发病初始,先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在叶脉间扩展成黄褐色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潮湿时线斑上可渗出**菌脓,细小如针头般大,串生在线斑上,线斑因被菌脓覆盖而呈**。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病斑表面分泌出露珠状蜜**菌脓,菌脓干后紧紧黏附在线斑上不易脱落。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呈黄褐至红褐色枯焦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与白叶枯病同为细菌性病害,发病严重时症状比较接近,主要区别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斑条状笔直,边缘平直绝不显波纹状;对光观察线斑半透明;叶上菌脓较白叶枯的细而多,黏着紧而不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