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品安全有多严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8:55:30
字号:

非常严,机制不同于大陆

香港食品安全有多严

香港如食品安全法规严格在港犯规成本高

       香港作为“美食天堂”,逾90%的食物靠进口,其中绝大部分鲜活食品从内地进口,虽然偶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但食物的整体合格率多年来维持在高水准上。供港生鲜物资以极高的抽检合格率,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香港执行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机构是编制达1.2万余人的食物环境卫生署,其辖下的食物安全中心承担监管职责,中心人员大都是专业人士,包括医生、化验师、营养专家等。平时,食环署一线职员会像警察一样,在各区巡查。该中心抽取各种食物样本,一年完成检测6万多个。

食安中心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从农场到餐桌”策略,一是源头管制,食用动物必须产自当地权威机构审查认可的农场或加工厂,有卫生证明书。二是在运送抵港的边境关口,对新鲜农产品进行快速和全面的检验。

      2023年食安中心共监察到约1800宗食品安全事故。事故一旦发生,中心立即与卫生当局、进口商及分销商联络,同时政府发出警告信,指令商户停售、销毁或收回有关食品,追查问题来源。如有足够证据,提出检控。

       香港食物检测执行的标准较高。现实中,香港检出有问题的食物也是五花八门,例如从银鳕鱼中查出汞,竹笙的二氧化硫超标,蔬菜中残存除害剂“毒死蜱”,大闸蟹含二恶英,鲮鱼罐头里有孔雀石绿……还有频现的假冒有机蔬菜等。

 香港规管食物的法律非常严格,主要有《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食物安全条例》,还有很多相关细则规例,共同编织成一张法律的密网。一旦违反,就不是行政处罚那么简单,而是按犯法来提告,“对簿公堂”成为寻常事。

香港注重法治,居民一旦留有案底,就难以在社会立足。犯法成本高,其震慑力相当强大。

 香港市民对食物要求较高,业主操作认真,大家都对涉及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斤斤计较”。

  记者走访湾仔街市,已开档10余年的珍宝肉食公司东主黄伯说,他家卖的肉食进货渠道正规,每天凌晨进货5只猪、1头牛,几乎日日销售一空。黄伯告诉记者,他家很少有“隔夜肉”,就算卖头一天剩下的,也会大减价并告知顾客,“大家盯得紧,卖鲜肉可得谨慎”。

曾有市民在长沙湾一超市购买一罐火腿猪肉,开启后发现有10粒银色颗粒,怀疑是水银。举报到食安中心化验后,证实确为水银,经销商马上回收有关批次1000箱共4.8万罐。

“知道每一棵菜的来源,我们才敢将它摆上货架。”已在百佳超市集团工作20载的品质及食安总监张思定从超市菜篮中拿起一包小白菜,向记者解释说,“别小看这个条形码,它能显示种植这些菜的农场名称及位置、播种及收割日期,甚至所用农药的种类、衰退期等”。

这套完整的“农场检定”系统由百佳于2001年首次创立,是全港第一且唯一由超市推出的“溯源制”食品安全系统。向每一棵菜“寻根”,张思定一做就是23年。

新鲜肉类也可“追本溯源”。张思定说,每天百佳会在政府公开拍卖中挑选品质上佳的活猪,经政府屠房屠宰、清洁并盖章后,迅速运至百佳上水食品分发中心进行细致切割和药品测试。

过期食品如何处理?张思定说,“过了保质期限的,绝对不留”。

的确,无论大店小铺,香港商家对临近保质期的食物,普遍以大幅度打折出手。连菜贩都不吝惜,到点了低价卖瓜,早点回家。

为了保障公众参与,香港政府还实行完备的信息公开制度。食安中心的网页有大量的食物警告,每月还出台食品安全报告。政府不定期发布各类食物检测结果,详细列明检测问题样本的名称、制造商、产地。新闻公报、教育小册子和业界指引等,也是告知市民的途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7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