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佛茶(绿茶)化佛茶是云南省名茶。化佛茶产于云南牟定县的庆丰茶场,与闻名的化佛山毗邻,山下有全县最大的庆丰水库,形成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香气鲜化佛茶浓持久,热闻香气扑鼻,冷嗅仍幽香持久,滋味鲜浓醇和,叶底明亮。
2、雾里青(绿茶)雾里青在宋代叫嫩蕊,为蒸青散茶,1990年代恢复试制成功称仙寓香芽。据当地茶农传说,这种芽茶清代称雾里青。产于皖南佛教圣地九华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及其周边地域。
3、松萝(绿茶)松萝茶属绿茶类,为历史名茶,创于明初,产于黄山市休宁县休歙边界黄山余脉的松萝山。松萝茶的采制技术,早在四五百年前已达到精湛娴熟的程度,它具有色绿、香高、味浓等特点。
4、不知春(乌龙茶)不知春茶,学名武夷雀舌,属于小叶种。不知春茶是武夷岩茶香气最佳的品种之一,它集各大茗枞之香气,又有水仙的厚重。现武夷山只有小批量生产。
5、群芳最(红茶)群芳最,祁门红茶的别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有“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祁门红茶香气特殊,似兰花香、似果香,又似蜜香。国际市场称之为“祁门香”,滋味醇厚、回味持久,外形细紧,汤色红艳。
6、潭飘雪(花茶)碧潭飘雪,是一种花茶,产自四川峨眉山。冲泡时,白色的茉莉花浮于水面似碧湖上雪花飘落,而得名。青年画家邓岱昆曾为其著藏头诗:碧岭拾毛尖,潭底汲清泉,飘飘何所似,雪梅散人间。
松萝茶的作者简介
4月16日,在黄山人民热切期待的目光中, 一份无与伦比的珍贵茶样在人们的簇拥下缓缓走进了休宁县状元阁陈 列室,这份茶样很轻、很轻,但因为她拥有的不凡历程, 而在此刻显得如此沉甸甸——— 伴随瑞典哥德堡号沉船在海底沉睡两个多世纪的“松萝茶” 终于回到了故乡! 公元1745年,在中西贸易史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上, 来自欧洲瑞典的大型商船“哥德堡I号”,满载着茶叶、丝绸、 奖品等中国商品,在几乎到达家乡岸边的最后一刻,触礁沉没。 东方的繁华、满船的珍宝、传奇的航行,一切都随着庞大的“ 哥德堡号”深埋海底,留给世人无限的谜团。 1987年,深埋两个多世纪的“哥德堡号” 沉船被重新技术打捞出水,人们惊异地发现, 分装在船舱里的370吨茶叶,有部分一直没有被氧化, 其中一部分还能饮用,竟然还有淡淡的茶香。 面对媒体的采访和人们的好奇,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 这是安徽休宁的松萝茶,属绿茶类”。 随后, 一份由前副总理田纪云访问瑞典时转赠的茶样和一份由瑞典驻上海大 使馆赠送的茶样,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有幸保存。十多年来, 两份珍贵的“哥德堡号”沉船茶样一直深藏中国茶叶博物馆库房内, 从未公开露面。 经过多方努力,在阔别家乡263年之后,这份“松萝茶” 带着历史的记忆和沧桑,带着新生的喜悦和感怀, 重新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松萝茶产于松萝山,今属休宁县万安镇福寺村。 明代是中国散茶崛起的时代,松萝茶可谓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名声显赫,不同凡响。到清代光绪年间, 以松萝茶为代表的徽茶出口量已占全国茶叶出口的90%, 在我国出口茶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茶叶博物馆书记、副馆长周岳云说,在“哥德堡号”沉船上, 有370吨茶叶,共2000多只茶箱,浸没海底239年。 由于锡罐封装严密,未受水浸变质,二百余年后被打捞出水, 竟然甘醇依然,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历史再一次证明徽茶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当时皖南茶叶包装工艺的发达 ,哥德堡号沉船上的“松萝茶” 就是徽州茶叶在当时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的有力佐证! 陈列室里的“哥德堡号”沉船茶样,虽然已经褪去了当初的绿色, 但在故乡人民的瞩目中,她静默地发出了异样的光彩。
满意请采纳
郑建新,业过茶,插过队,执过教后在祁门县政府休宁县委任职,现供职于休宁县政协。祁门红茶协会顾问、休宁县茶叶协会名誉会长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撇省茶学会会员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徽州古茶事》《祁门红茶》《江南问茶》《解读徽州祠堂》以及台著《黄山旅游史话》《黄山毛峰》《徽州荼》《中国茶百问百答》《名山问茶》等在各种报纸杂志发表作品近百万宇,其中部分作品获全国征文奖。
施丰声,1963年生,安徽休宁人。1986年毕业于皖南农学院茶叶系。现任休宁县茶业局局长。长年从事茶叶生产的综合管理和茶文化推广活动曾获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市级科技成果奖2项。、参与制定《有机茶》《松萝茶》、《新安源有机茶》暨《徽州贡菊》《明日叶茶》等多项地方及企业标准,组织《休宁茶叶志》《休宁-,中国有机茶之乡》等书的编撰。现为安徽省茶叶学会理事休宁县茶业行业协会会长。
许裕奎,1956年生,安徽休宁人。毕业于安徽在业大学高级农艺师。现休宁县茶业局任职。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30余年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黄山市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公开发表在ISSN刊物茶叶专业论文近20篇,参与编撰《休宁——中国有机茶之多》《休宁县志》《海阳遗韵》等书。现任《休宁县茶叶志》副主编,安徽省茶叶学会茶叶协会、农经学会会员,黄山市茶叶学会茶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