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茶之乡有哪些地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5:33:11
字号:

1 浙江省磐安县

中国绿茶之乡有哪些地方?

2 浙江省临安市

3 浙江省嵊州市

4 浙江省缙云县

5 四川省名山县

6 四川省蒲江县

7 四川省旺苍县

8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

9 湖北省利川市毛坝乡

10 湖北省鹤峰县

11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12 福建省寿宁县

13 陕西省西乡县

14 广西苍梧县

15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16 广西乐业县

17 贵州省石阡县

18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

19 河南省光山县凉亭乡

20 江苏省仪征市

21 安徽省休宁县

22 广东省大埔县

23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

24 重庆市南川区

25 江西省遂川县?

26 陕西省商南县

27广西凌云县

28山东省莒南县

中国名茶之乡,经中国茶叶学会、茶叶专家会审组、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会进行形式审查、全面评估、联审联评,并且经中国名茶之乡评选委员会"茶园指标、名优茶指标、茶业效益指标、产业化水平指标、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指标及QS认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2008年首届起评至2013年已历3届,共75个县(县市镇)获得该荣誉称号。

凌云白毫的发展史

三江茶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茶叶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广西北部山区,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间,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

三江县1989年开始引种绿茶,2002年正式把茶叶列为农民增收的“四个一”工程之一。同时,三江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和引导农民种茶。2001年至2006年底,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发展茶叶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奖励扶助,三江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八江、同乐、独峒、良口4个万亩茶叶大乡和布央、八协、七团、思欧、高露等23个千亩茶叶生态村,茶叶成为了三江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0.2万亩,与广西茶叶第一大县凌云县相比仅差3000亩。

为以质取胜,三江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同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保证茶叶“绿色”、优质。目前,全县共有茶加工厂2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0多家。全县无公害茶叶技术推广7.545万亩,有机茶技术推广2100亩,生态茶叶技术推广1万亩;此外还引进了乌牛早、福鼎大毫、龙井系列等名优新品种2万亩。

经过数载发展,以“布央仙人山茶”为代表的一批三江自主茶叶品牌,已走出广西,面向全国。2004年在广西第四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三江天池绿剑”和“三江碧舫绿茶”获得特等奖;在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三江碧舫绿茶”“三江天池绿剑”“剑兰”等三个产品又荣获特等奖;2007年4月,在广西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名优茶擂台赛中,三江的

“家福兰馨”脱颖而出,夺得“擂主”称号。

2006年,三江全年产干茶2560吨,产值12288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中,茶叶就给农民贡献了300多元。2007年上半年,全县新增茶叶面积1.3万亩,生产干茶1200吨,产值6000多万元。自2002年以来,全县就有7万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种茶脱贫致富。茶叶已成为侗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三江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凌云白毫茶生产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在种植管理上全部采用施放有机肥和茶叶专用生物肥,茶声及茶农只准使用国家指定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故品质上乘,加之制作工艺讲究,素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浓、耐泡五大特色见长,堪称茶中“极品”。

沙里乡浪伏茶场子创建于1988年,1991年开始试种凌云白毫茶,1998年后开始大面积种植,2001年已发展到180.7公顷,茶园由大大小小12块园地组成,园地与园地之间隔离的林木非常繁茂,周边是大量的原始植被,溪流纵横交错,自然环境得天独厚。2002年浪伏茶场被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茶叶生产基地。

2002年8月,广州凌春茶业有限公司在凌云县青龙山麓茶区建立了凌云县第一个茶业科技园区,园区内有优质高效茶园和茶叶加工厂。这是凌云县茶叶和平历史上第一个引进项目,科技园区的茶叶种植和加工由“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副会长、著名茶叶专家王广智教授任技术总监,以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茶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力发展凌云白毫茶为主旨,园区内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发生产“凌春”牌系列绿茶、黄茶、红茶和乌龙茶等优质产品,通过实施加工技术辐射工程,在打造凌云白毫茶新品牌的同时带动和促进凌云白毫茶生产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同时,由茶叶专家王广智担任技术顾问的凌云县老科协科普示范厂在莲灯茶场建成,他们主要致力于精制凌云白毫茶和指导当地茶农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

2002年10月,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5000公顷,经验收,凌云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

2003年2月,在国家商标部局注册的“八桂凌云”牌凌云白毫茶系列产品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中心检测,由中外食品企业创建安全放心品牌活动组委会认定,获得“中国食品安全放心品牌”称号。

2003年4月,“茶乡情浓”万人同品凌云茶活动在凌云县举行。在这期间好客的凌云人邀请了区内我茶叶专家黄继仁、吴甲选、王广智、王登良、陈爱新、梁永良、黄正恩、李璧球、林朝赐、农艳芳、古能平、叶靖平、邱启伟、刘汉群,同时也邀请了《人民日报》、《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广西日报》、《中国食品报》、新华社、广西作协、广西电台、广西电视台、《南国早报》、《南宁晚报》、《右江日报》、百色电视台等二十余家媒体记者、作家以及茶叶商家到凌云共品凌云白毫茶。

参加凌云白毫茶万人品茶活动的专家们对凌云县各茶叶加工厂选择送的46个优质春茶茶样进行审评。审评结果如下:10个茶样达到特级标准个茶样达到一级茶标准个茶样达到二级茶标准。

2003年4月9日晚,凌云县蝶城广场人头攒动,烛光点点,歌声飞扬。“茶乡情浓”万人品茶晚会在这里举行,茶乡的人民在这里举杯邀月,以茶会友,尽情地言茶事、话茶情、结茶缘。这是个美好的夜晚,凌云县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县城居民与嘉宾一起,一边观看茶艺、《敬茶歌》、《凌云茶歌》、《春到茶乡》、《茶山情》表演,一边品茶,一边畅谈凌云白毫茶的种植、加工、销售和发展。所有的话题、所有的欢声笑语都离不开凌云白毫茶。广西茶叶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农艺师陈爱新40年前就与凌云白毫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凌云白毫茶称为国宝,每天凌云白毫茶不离口。他说,与万人共同品尝凌云白毫茶,是他一生中最荣幸、最难忘的一件事。

2003年4月19日,ECOCERT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专家许亚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专家杜相革博士一行14人,到凌云县检查验收有机茶叶生产。专家小组认为凌云沙里乡浪伏茶场凌云白毫茶的种植、管理和加工都遵守了有机农业和生产规程,完全符合欧盟和美国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标准。

为了展示凌云白毫茶乡的风采,2003年9月29日,凌云县在泗水河畔建造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茶壶——天下第一壶,大茶壶坐落在4米高的底座上,壶高8.18米,壶体直径13.8米,壶内安装喷水管,水从倾斜的茶壶壶嘴注入两个直径3.18,高1.9米的大茶杯中。底座上“天下第一壶”五个大字刚劲有力,下面书写着凌云籍作家撰写的《凌云白毫茶赋》:

泱泱中华茶,国饮起凌云。凌云白毫茶,世代久闻名。国际获金奖,品质超群。

天下第一壶,足立泗水滨。装尽澄碧圣,播洒世代文明。涓涓茶道流传万代,宏宏茶业谱写千秋。浩瀚茶史,囊括于壶内;品茶文化,浓缩于眼前。坐三千家茶馆,品五千回茶宴,茶是凌云香,茶是凌云淳。

登绿色金字塔,观万顷茶园景。逶迤青龙群峰,蜿蜒浪伏土岭,自然赋予得天独厚,人民勤劳细培精可耕,植出白毫我中外,制出毛称极品。神农赞,茶圣美,凌云白毫真不愧,中华茶叶魂。

堂堂中华,凌云中人,情深义笃,卓尔不群。以茶会友之谊,以茶传情之忱,以茶健身之益,以茶兴县之举,嗟夫!天地明鉴,日月可证。

2003年9月29日晚9点,泗水河边燃起了篝火,壮族老太唱起了迎宾茶歌,蓝靛瑶妹给客人系上了吉祥腰佩,壮家小伙、瑶家阿妹唱着山歌,划着竹排涉水而来……凌云“广西第一茶先街”开街篝火晚会在这里举行。广西区有关部门领导,全国百家旅行社主要负责人,全国62家媒体100名记者及万余居民参加了开街活动。

2003年10月14—15日,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工作级对凌云白毫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了考核验收。考察级考察了示范区凌云县国有高产茶园示范场、凌云县国有茶场,随机抽查了两个示范点,一个非示范点,抽查结果示范点平均单产为鲜叶4047千克(折干茶900千克)/公顷,非示范点单产为鲜叶3030千克(折干茶673.8千克)/公顷,示范点比非示范点单产增多鲜叶1017千克(折干茶226.2千克)/公顷,增产33.6%。考察组询问了茶农按标准种植、采摘凌云白毫茶的情况,常任入了解当地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改善的情况,考察了加工企业生产、加工凌云白毫茶的情况。经验收组认真讨论,一致同意以下考核验收结论意见:

1、 示范区组织领导工作得力,管理措施切实有效,责任落实保障体系完善。

2、 示范区建立了种子、种苗培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加工、销售等较完善的标准体系,配套技术成熟。

3、 示范区凌云白毫茶种植面积占全县白毫茶种植面积的90%,起到了示范推广的作用,并带动了相应产业——八角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 按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逐项考核评分,总评分为95分。

验收结果表明,凌云白毫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要求,建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验收合格县”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5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