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全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是2015-12-11在河南省郑州市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新郑市八千乡二郎店330号。
新郑市全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410184MA3X5QFJ1N,企业法人孟全欣,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新郑市全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为合作社成员提供种植农作物、蔬菜、瓜果、苗木、花卉所需资料的购买及相关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销售本合作社成员种植的农作物、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土特产品购销。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新郑市全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300亩茄子丰收滞销大学生老板免费送人想当“茄子哥”
大棚里300亩长势喜人的茄子,眼下却成了3位大学生老板的心病,“今年茄子大丰收,真是烂到地里卖不出去就太可惜了。前思后想,我们决定学习‘萝卜哥’,把茄子免费送人!”
大学生老板下海创业 “没想会栽在茄子地里”
想当“茄子哥”的,名叫霍明,12年前从河南省轻工业学院本科毕业。
霍明2012年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下海创业,尝试搞农业种植合作社。几个人在新郑观音寺镇和八千乡包了300多亩地,一口气建起3个种植基地,共300多个塑料大棚,一股脑全部种上了茄子。
“因为去年茄子旺销,我们就没有种别的”,霍明说,他的3个基地当年8月建成,种植选用了3个茄子品种,分别是765紫茄、布利塔紫长茄、青茄。这些全部是无生长限期品种,预计亩产在3万多斤。从11月开始第一季采摘,一直没有间断过。
始料不及的是,当年茄子大丰收,市场上茄子开始滞销。
“现在大棚里挂果的茄子有40万斤,如果不及时销出去,大面积的茄子恐怕要烂在地里。年初畅销的时候,我最多雇人100多个。现在只雇了20多个工人采摘。有时候附近的村民来到我们基地门口,我们还会免费送点茄子”,霍明叹口气说,“没想到初次下海种茄子,会栽到茄子地里。”
无公害茄子长势喜人 周边村民免费吃
在新郑市八千乡梅河村和龙湖镇王行庄、柳庄村的种植基地,成片的塑料大棚一眼望不到边。每个狭长的大棚占地1亩左右,清一色种着茄子。
柳庄村的种植基地大门前,附近村民骑着三轮车排起长队,不时从基地里运来成包的茄子,免费分给农民。
领菜的林大娘告诉记者,“这几天天天来这儿领茄子,霍老板心肠不错,得好好表扬表扬。”
基地大棚里,茄子秧托起1人多高,大大小小紫色的长茄闪躲在绿叶里,长势喜人。
紧挨着大棚的工作间里,工人们正忙着给堆成小山的茄子打包。一位女工说,在这里每摘一斤茄子可以收入6分钱,每装一包可以收入一元。
霍明说,3个基地建大棚花了几百万,地里撒的都是鸡粪,没上化肥,成本也比较高。当时基地对外批发茄子是5毛钱一斤,“算上人工费,连本钱都糊不住,就这还不好销。”
据了解,郑州市面上的茄子,当时零售价在每市斤1.3元左右。
“我想当‘茄子哥’免费送茄子”
种植基地的3个合伙人里,“老大”霍明33岁,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33岁的杨立明毕业于河南农大。年龄最小的李长昆年方24岁,12年才从农大毕业。
杨立明说,他们几个大学毕业生虽然种菜不含糊,但对市场的研究确实还缺乏经验,“300亩地清一色种成茄子,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确实弱了点。我们已经商量好了,想腾出来部分大棚套种苦瓜和黄瓜。”
“就算改种别的蔬菜,也不能让这40万斤茄子烂在地里”,霍明说,在这个“战略调整”的关键时刻,他想起了前几年免费送萝卜的“萝卜哥”韩红刚,“我们想当‘茄子哥 ’。”
霍明说,他们准备拿出20万斤茄子奉献社会,免费送给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医院、厂矿等社会福利机构和大型企事业单位,鉴于“萝卜哥”当时免费送萝卜时秩序较为混乱,他们的免费派送活动只限单位和集体,暂不对个人。
“最好对方能进大棚采摘,自己打包装车,也能帮我节省点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