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适宜的区域来看,水稻和小麦不相伯仲;从水资源来看,小麦的适宜区域比小麦多;从现实看,水稻是当时无愧的主粮;未来哪一个会成为老大,需要看政策、看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消费习惯。
1.小麦和水稻的适应范围。在中国,从北纬18-53.29°都有人种植小麦,南起热带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的寒带地区都有栽培,但主要的栽培区域为20-41°的冬麦区,根据海拔高度和纬度进行划分,中国以冬麦区为主,也有一部分春麦区,其中包括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和西北春麦区。
中国水稻种植区域范围也很广,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省黑河,低至海平面以下的东南沿海,高达海拔2600米以上的云贵高原。但是,主要的区域为秦岭和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以粳稻为主,南方以籼稻为主。

2.水资源限制了水稻面积,而耐旱的小麦却可以种植。虽然有一部分地区可以种植旱稻,但是也有很多条件制约,而且产量低、品质差,很难推广,水稻需要充足且清洁的水源,北方大多数地区就只有种植玉米和小麦两季或者单季玉米、小麦。随着北方部分地区的河水水位下降,部分水田逼迫水改旱,水稻面积下滑趋势已经很难恢复,加上部分区域水资源受到工业污染,也不能种植水稻,水稻面积很难跟得上小麦面积。如果不注意加强水资源保护,总有一天,水稻面积会急剧下降,因为人们对于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的恐慌心理会逐渐加重。

3.受机械化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本来可以种植小麦,却从一年两季改成一年一季,造成小麦面积下降。大部分人放弃了种植小麦,而生产玉米,因为经济效益好,季节性劳动强度低,比如山区。但是在关中平原等地区却只是种植一季小麦,主要原因是玉米容易遭受干旱而减产,一年种植两茬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增长。

4.优质水稻面积不断扩大。在东北地区出现优质名牌大米,比如响水大米、五常大米等,在这些地区的大米价格高,种植水稻更有潜力,挤占了小麦种植面积。

5.饮食习惯与就业区域影响两者的实际种植面积。南方人习惯吃大米,而北方人习惯吃面食,所以,从长期看来,小麦面积与水稻面积取决于南方城市人口的增减与北方经济和城市规模的发展程度。很明显一个现象,那就是北方人去南方打工,就不得不吃大量的大米,因为工厂不会专门提供面食。如果北方经济发展起来了,北方人在北方就业,肯定就会以面条、馒头为主要食物,随之而来的就是两种作物的价格发生变化,影响种植面积的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