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分级哪个质量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3:35:07
字号:

大米主要分为籼米,粳米,糯米三种,大米按其加工精度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四个等级,优质大米的米粒饱满,有光泽,长期食用具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功效,下面为您介绍几种高品质大米,保证口感好的同时,营养价值也高,供您参考。

大米分级哪个质量好

1、民以食为天,大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我们不止用它对抗饥饿,满足三餐需求,还能从中获取营养,而提起大米,家喻户晓的就是五常大米了。这个代表东北一大特色的大米品牌,它的原产地是黑龙江省的五常市,因为产自黑龙江,所以很多人认为五常大米就是东北大米,其实不然,东北有很多品牌的大米,而五常大米只是其中一种,五常大米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善穰禾大米,五常市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有拉林河,阿什河两大水系,支流众多,河网密布,水量充盈,水质的PH值在6.7-7.3之间,属于弱碱性水,完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标准,而且五常市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为善穰禾大米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造就了享誉中国的“水稻王国”。

2、依兰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我国东北三省最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有着二十万亩水稻核心区,在清朝时期,依兰出产的大米更是被命名为“高丽贡米”,作为岁岁朝贡之米,可见其出产的大米在当时的赫赫有名,现如今,依兰出产的贡池大米吃起来口感芳香,醇厚绵长,它在米界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动的,一颗水稻幼苗,在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破土而出,有潺潺的山泉滋润,吸收了充分的矿物质,还有黑土提供的馈赠,摄取了足够的营养,种种有利条件,造就了贡池大米与众不同的品质与味道,其品质优良、颗颗饱满、粒粒醇香,这不止是自然的馈赠,还是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合作出来的共同成就。

3、石板土大米又称响水大米,很多人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主要还是由于它的稀缺性。石板土大米生长于火山岩浆流淌而形成的熔岩上,虽然火山熔岩有很多,但是经过亿万年黑土沉积风化,能够种植并且能助于水稻生长的也就只有几万亩。另外,火山喷发使河床受熔岩阻塞所形成的镜泊湖,可为稻米在生产过程中提供足够的钙、锌、铁、碘等微量元素,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得石板土大米的营养成分要比普通大米高出几倍之多。而目前的石板土年产量只有几万吨,仅供很少一部分家庭所享用。

4、望奎全境水系纵横,而龙蛙大米全部由未受污染的天然河水和湿地保护区水源灌溉,好土好水,成就了龙蛙大米独特的生态品质。龙蛙大米在加工时,保留稻米的胚芽,米糠和米线,以最大程度保证大米的营养价值,大米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光泽度好。蒸煮时饭有清香味,米饭饭粒晶莹,口感绵软油润有弹性,不黏结、微甜,饭味清香适口、香味持久,有光泽,口感好,米饭冷后不不硬、不回生?

选对好大米还有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大米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丰富的B族维生素,但是市面上会有一些不法商贩在米中掺假,从中牟利,而选购时又难以甄别,所以在购买大米时最好上各大电商平台选购,正品有保障,吃的才放心。

水稻收割储存方法 怎样储存收割的水稻

问题一:农民种水稻怎样种植高产 1.改选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

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相比在生育特性上有许多优势。一是季节宽松,播种期和移栽期受前作影响较小,有利于早播早栽,延长大田生长期,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二是大田营养生长期较长,期间气候适宜,稻株个体生长优势明显。三是气候、生育期条件均能满足小苗移栽增加低节位分蘖和降低移栽密度发挥分蘖优势获得足穗大穗。因此,高产栽培主要走壮个体攻大穗路子,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中熟偏迟或迟熟的大穗型晚粳品种或杂交稻组合,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2.改播栽季节为适期早播短龄早栽

单季晚稻播种移栽期的确定,重点要考虑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前期有充足的营养生长期,后期要使抽穗结实阶段处于最佳温光条件(籼稻适宜温度为26~28℃,粳稻为24~26℃)。如浙北移栽稻的播种期由以往的5月25日左右提前到5月10~25日;浙中、浙南地区两优培九宜于5月15~30日播种,温岭及以南地区积温较高,播种期可推迟到6月5日前后。

小苗移栽具有明显的早发优势。常规湿润育秧移栽秧龄由以往的28~35天缩短为20~25天,抛秧和旱育秧秧龄为15~20天。

3.改种植密度为少本稀植

单季晚稻营养生长期较长,高产栽培主要走小群体壮个体、足穗大穗途径。稀植是控制早栽后群体过大的重要配套措施。因此,单季晚稻高产栽培一要改适当密植为少本稀植。杂交水稻以单本移植为主,行株距由以往的7~8寸×4~5寸改为8寸×5~7寸;常规粳稻每丛本数由2~3本改为2本左右,行株距由以往的7~8寸×4寸,改为7~8寸×5寸;二要降低基础群体,即减少起点苗数。常规粳稻由每亩丛数1.8~2.2万、基本苗5~6万,下降到每亩丛数1.5~1.7万、基本苗3~4万;杂交水稻每亩插秧丛数由1.6~1.9万丛下降到1.0~1.5万丛,每亩基本苗由2.0~3.0万降到1.0~1.5万。

4.改施肥方法为增施有机肥重视穗肥

一是注重增施有机肥。高产田要求每亩施有机肥至少10担以上,以改善土地壤结构,稳定肥效,并对提高稻米品质十分有利。

二是根据目标产量、品种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合理的用肥量。杂交水稻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施肥量可比常规品种减少。亩产550公斤以上产量指标施肥量常规粳稻每亩总氮肥折纯氮16~19kg,杂交稻13~18kg。

三是肥料运筹减少基肥和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提高穗粒肥的比例,有利于减缓群体发展速度,降低高峰苗数,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也有利于提高茎蘖质量,增加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明显改善穗部性状,二次枝梗数增多,穗型增大。有机肥于翻耕前施入。钾肥总量的50%~80%,磷肥总量的100%在翻后耙前施入做底肥,钾肥总量的20%~50%作穗肥。常规粳稻氮化肥用总量的30%作底肥,30%在移栽后5~7天追施作分蘖肥,20%在叶龄余数3.5时施用作促花肥,20%在倒2叶露尖时施用作保花肥。杂交籼稻氮化肥用总量的50%~60%作基肥,20%在移栽后7~10天追施作分蘖肥,20%~30%在幼穗分化初期追施作促花肥,齐穗期视水稻生长情况根外追肥。

5.改水分管理为浅湿灌溉

改长期灌水为短期灌水,改深灌为浅灌,改全生育期以田面建立水层为主为田面湿润为主。

营养生长期以保持田间湿润为主,使土壤处于好气状态,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生长。因此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浅湿灌溉为主的方法。即浅水插秧返青,营养生长期实行间隙性灌溉,除了防病治虫时灌5厘米左右的水层外,一般灌水时水深应在1~2厘米,一次进水后待其自然落干3~5天再灌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在拔节(计划苗数)期,进行多次轻搁田。进入生殖生长期,浅灌......>>

问题二:怎么才能种植好水稻? 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 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并且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映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尤其是优质稻米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一、优质水稻应具备的条件

优质水稻品种,除了具有一般水稻品种的优良特性(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范围广)外。还必须具有好看、好吃、营养好、卫生好等四个特征。

1、好看。即碾米质量、外观品质和市场好。加工精度高、整精米率高、米粒较大、整齐均匀、富有光泽、充实饱满、垩白小、胚乳半透明(糯米乳白)、没有杂质和黄米粒,外观整洁漂亮。

2、好吃。即米饭好吃(适口性好),具有蒸煮时有清香,饭粒完整,洁白有光泽,软而有弹性不粘结,冷后不硬不回生,有令人吃了还想吃等特点。

3、营养好。稻米的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稻米的蛋白质是营养最好的谷物蛋白之一,易被人所消化吸收,所以稻米蛋白质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也就越高。

4、卫生好。优质米的农药残留量和其他有毒物质含量,全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卫生标准》的各项指标。

二、目前制约我市优质水稻生产的因素

1、气候条件差:水稻是喜温和感光作物,生长期要求高温、阳光充足,而我市常出现两头低温,中间光照不足,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即3月的倒春寒,水稻播种后易引起烂种、死苗;7月雨水天气多,光照不足;8月中、下旬出现的低温影响水稻抽穗扬花。

2、品种老化、退化:我市前几年引进过比较优质的水稻品种,如“045138”、“滇系4号”、“滇系5号”、“合系39号”、“95-512”,现已明显退化和老化,抗病性和产量大不如从前。加之传统栽培的“红嘴子”、“羊毛谷”等本地优质品种,由于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现几乎已经绝迹。目前引进的“滇粳优5号”、“曲三”、“楚粳24号”等高产优质品种,种源有限,种植面积小。

3、栽培措施落后:有的地方和部分农民,有了优质水稻品种而没有采取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加之偏施N肥和防病意识淡薄,耕作管理粗放,结果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特性,造成单产低、效益差。

三、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必须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

在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的同时,通过株选、穗选等方式,对原有的“045138”、“95-512”、“滇系4、5号”、“合系39号”进行提纯复壮,解决品种混杂、退化问题,扩大生产规模。对目前通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滇粳优5号”、“曲三”、“楚粳24号”应扩大种植,形成规模化,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推广薄膜育秧和塑料盘育秧技术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产的基础工作。它是以培育壮秧为目的,达到成秧率高、苗齐、苗壮,保证有足够的秧苗适时栽插。栽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生长良好。“秧好一半谷”、“秧壮产量高”,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因地制宜,继续巩固薄膜育秧这一技术成果,并大力推广塑盘旱育秧技术,能有效地避开倒春寒和八月低温的危害,从而提高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

1、薄膜育秧 。在湿润育秧的基础上,利用薄膜覆盖保湿增温,可适当提早播期,防止烂秧,提高成......>>

问题三:如何种水稻能高产呢 施肥量及施肥时期确定后,必须有合理的施肥方法,应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三要素的配合施用。施于深层(中层)或集中施于根际,以充分利用肥料资源,避免肥料损失,提高肥效,降低成本。

具体施用方法,因品种,茬口及地区间气候,土壤的差异,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攻方向不同而不同,兹将三省常用的施肥法简介于后。

1.前促施肥法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一般底肥用量占总用量的70%(氮肥用量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的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是云南省目前普遍采用的高产施肥法,因该省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现低温少照,影响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重施底肥又以农家肥为主,肥效稳长,结合早施蘖肥,使水稻平稳生长,提高有效分蘖率,并使水稻又能在幼穗分化前将施下的肥料大部分吸收利用,有利碳氮代谢转换,不致延长营养生长期,避免抽穗扬花期遇低温冷害和贪青晚熟。在四川,贵州主要用于生育期短的品种或施肥水平不高及前期温度较低、肥效发挥较慢的地区和稻田,以及双季早稻田。

2.前促,中控,后补法 即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蘖肥确保一定穗数,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晒田抑制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抑制无效分蘖,避免过早封行,争取壮秆大穗,如复水后有脱肥现象,可酌施穗肥和粒肥,有利稳库增源。这是四川、贵州一季中稻,特别是早中熟杂交稻目前采用的主要高产施肥法。云南省的麦后稻田,因供氮规律呈平稳上升状态,供氮高峰一般出现在孕穗抽穗阶段,且不如豆田明显,故也多采用此法。

3.前稳、中促,后保法 在适量施用基肥、蘖肥达到前稳的基础上,增加穗肥主要是“促花肥”,再看苗补施“保花肥”,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粒重。在云南海拔1600~1800米,年均温15.7℃,水稻生育期间月平均20℃多一点的地区,特别是前作蚕豆的稻田采用此法,不仅单产高达600于克,且叶稻瘟发病率降低。在四川、贵州此法适用于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或温暖地区及沙泥田中的中熟中稻,以及密度大和肥料不足的稻田。

4.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法 即是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适用于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并且要肥源充足。据多年多点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长相好,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上述几种施肥方法,各有其适宜条件。但从水稻生育特点和对肥料的需求考虑,以分期分段施用更有利全面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穗、粒矛盾,使“源”、“库”、“流”都充分发展。

此外,在考虑施肥方法时还要注意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深层施肥、蘸秧根、塞秧窝,球肥深施、叶面施肥等都是能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经济施肥法。

问题四:我想种几十亩水稻,请问怎样做法才能高产。 要想作物高产就用丰信农业作物高产方案

问题五:如何种水稻 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是一项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其灌溉技术要领是:

浅水栽秧,湿润定苗。栽秧水要浅,栽时不浮苗,栽后适当落水保持田面湿润,利于快速定苗。定苗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寸水返清,薄水分蘖。定苗后稻田应保持0.5~1寸浅水层返清促蘖。水层过深会抑制分蘖和推迟分蘖时间,并造成高位分蘖;水层过浅会导致过多分蘖,消耗植株养份,形成大量无效分蘖。

够苗晒田,控苗搭架。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要适度排水晒田,以控制后期无效分蘖。晒田时,放水落干3~5天,再上新水,保水2~3天,再放水落干,如此往复2~3天个回合。

足水孕穗,干湿壮籽。水稻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稻田应保持1~2寸水层,确保穗大粒多。抽穗期 间稻田水层应是0.5~1寸,同时在孕穗期喷施壮穗灵能强化农作物生理机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灌浆结实期后应进行干湿交替间歇灌溉进入黄熟阶段后,稻田应排水落干,这样不仅有利籽粒充实饱满,而且有利于田间收获。

问题六:怎么种水稻产量高 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从选种到种植管理每一环节都要精心护理。

建议你去找专业的书籍看一看。

1、稻谷安全贮藏的重要条件是使其含水量由收获时的24%-26% ,经过干燥处理降到12%-14%,因此,稻谷入库前应先进行自然干燥,稻谷安全水分的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而定。一般籼稻在 13%以下,粳稻在14%以下。保管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粮堆温度,使其不超过15℃,否则易发烧捂粮,如发现温度过高,应及时倒堆散热或烘干。

2、水稻中含有稗子,杂草,糠灰等杂质,这些物质有机质含水量高,吸湿性强,载菌多,呼吸强度大,极不稳定;而糠灰等杂质又使粮堆孔隙度减少,湿热积集堆内不易散去,导致大米发热霉变!可从异味,出汗,发软,色泽鲜明,起毛,起眼,起筋等现象观察到发热霉变的发生。因此,稻谷入库前应充分晾晒或烘干,并严格过筛或风选,以清除杂质,将杂质含量降到 0.5%以下,以提高储藏的稳定性。

3、谷壳和内部糙米的成分与结构不同,两者的膨胀系数有差异,新稻谷壳薄,受热快,若曝晒极易因受热不均而发生曝腰现象,导致加工后的大米裂纹粒多!碎米多,影响商品价格和食用品质。 应以通风晾晒为主,施行晒堆结合法,即每次选在上午或下午晒谷,然后将其立堆存放,再进行晒谷,使其水分至 14%以下。

4、稻谷干燥分为天然干燥和人工干燥,天然干燥是将稻谷摊于晒场上,在阳光下翻晒2-4天,使其含水量降到 14%以下,然后入仓贮藏。但有些地区收获时如遇雨季,就必须采用人工干燥。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3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