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叶量要适宜。 装叶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揉捻效果。装叶量过多,揉捻机旋转慢,叶团翻转不灵活,容易出现揉捻不均匀和茶条索松弛现象,装叶量多,揉捻时间长,揉捻叶闷黄,影响品质,装叶量过少,揉捻叶停滞于揉盘中,旋转不灵,起不到揉捻作用。 2.揉捻结束后,应速解块,及时上烘,烘焙不及时,应薄摊散热,不得堆积,尤其夏暑茶更不得堆放过久。 3.揉捻程度 揉捻程度要做到卷曲成条,均匀一致,尽量少带扁条断碎条和片朴,揉捻后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滑润粘手感,叶色泽乌绿色,红点明显,嗅有青香稍带青味,没有闷黄味,揉捻叶失水率为0.5-1%.碎茶类之揉捻 下列方法可得大量之碎茶类。 第一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半压力 第四次揉20分钟,略重压力 第五次揉20分钟,压力愈重愈佳,在半中间放松3分钟 第六次揉20分钟,同上 美观茶之揉捻 普通品质之茶叶,用略重萎雕,以下列方法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25分钟,无压力 第三次揉30分钟,15分钟,轻压,15分钟重压。 第四次揉45分钟,全压(加压10分,放松5分) 最后一次揉捻后须用人工解块,勿使用解块机。若茶叶重萎调,则揉 捻须较重,第一、二次各为30分钟,轻压力于第二次开始,第四次之45分钟可分为二次25分钟。 新叶茶之揉捻 剪枝或台刈后与幼龄茶树所发之新叶,制成之茶,滋味淡簿。此类茶叶,如制造得法,则形状美观。可用重萎调凝集其茶汁,故揉捻须较重。 第一次揉3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15分钟,无压力,15分钟略加压力。 第三次揉15分钟,半压力,15分钟较重压力。 第四次揉20分钟,重压力,在半中间,放松5分钟。 第五次揉同上 在低地区揉捻茶叶 务须注意空气之温度,全部揉捻时间包括解块在内,不能超过3小时。在低地区,中等之茶叶及适中之萎雕,以下表最为适用。 第一次揉捻40分钟,无压力 第二次揉捻4O分钟,中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第三次揉捻40分钟,重压力,加压7分钟,放松3分钟。 天气愈热,解决次数愈多愈佳,但萎雕不宜轻,免使最后一次之揉捻,有过酦酵之虞。过萎雕叶之揉捻:过萎雕叶如能小心处理,亦可制得良好美观之茶。揉捻愈慢愈佳,且须视茶叶之状态,酌加少许水分,使其稍为柔软。
我们平时见到的茶,有条索形的、半球形的、球形的,制成这些造型最重要的工艺,便是揉捻了。
揉捻茶叶主要有三个作用。
一、揉捻成形,为茶叶外形打基础
揉捻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给茶叶“做造型”。本来松散自然的形态,经过特殊的手法揉搓,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
最常见的条索形茶比如:滇红,球形茶比如:铁观音等,这些形状都得益于揉捻这个工艺。当然,有的茶也运用了其他方法辅助造型。
二、使茶叶细胞破损,茶汁溢出
经过揉捻,茶叶的细胞适度破损,细胞中的汁液会溢出茶叶表面。只有这样,在泡茶的时候茶叶中的物质才能浸出,简单说就是能泡出味。
三、为茶叶发酵做准备
这个作用主要是制作红茶的时候体现的。
经过揉捻之后的茶叶,细胞破损,茶汁溢出,于是茶中的有效物质和参与发酵的酶充分接触,为接下去的发酵工序做好了准备。
那么,揉捻茶叶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传统方法当然是手工揉捻了。最常用的方法是茶叶放到竹筛上揉搓,手法就像打太极。
现代茶叶的制作,主要使用机械揉捻,揉捻机的种类也有不少,原理大同小异。
茶叶揉捻这个工序,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揉捻时候的温度、压力、时间等,都需要有经验的制茶人精准把握。
揉得不足的茶,条索松散,茶叶细胞破损不够,比较难泡出味;揉得过度的茶,茶条过紧很难泡开,而且往往茶叶碎末多,容易出现苦涩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