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原料
茶具从器形和使用的角度分为:茶壶、品饮杯、茶盘、茶道、茗炉、盖碗、盖杯、水洗、茶叶罐、公道杯、网架漏斗、茶宠雕塑、毛巾、香炉、杂件
下面简单了解一下吧
方法/步骤
1
茶壶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现代说到茶壶,泛指宜兴紫砂壶。准确的说是指泡茶的壶,从材质分为紫砂壶、瓷壶、玻璃壶、铁壶等。
2
品饮杯(茶盏、茶碗)
直接用于品茶喝茶的杯子,一般没有把也没有盖。闻香杯也属于品饮杯,是专门用于闻香的杯子。
3
茶盘
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
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
选材比较广泛,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还有木头的茶盘,有绿檀、黑檀、鸡翅木茶盘等;也有紫砂的、陶瓷的。
4
茶道
指茶道六君子,含茶夹、茶勺、茶拨、茶漏、茶针、茶瓶。
茶夹,取放和清洗品杯用的。茶勺,取茶叶用的。茶拨,用于将茶荷中的茶叶拨入茶壶中。茶漏,置放在壶口,防止茶叶洒在桌上。茶针,过去做的紫砂壶大部分是独空壶,没有球孔或网孔,所以需用茶针去通畅壶嘴。茶瓶,置放茶夹、茶勺、茶拨、茶漏、茶针的瓶子。
5
茗炉
烧水的器具,现代泡茶都用电能烧水,有随手泡、电瓷炉、红外炉。
6
盖碗
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7
盖杯
盖杯有盖子和把。有两件杯、三件杯、四件杯、保温杯。从材质上说有瓷、陶(紫砂)、玻璃、塑料、不锈钢等。
8
杂件
为表演茶艺常用、生活中少用的茶器。正常喝茶用的少、但必需要备上的茶器。比如:公道杯、茶巾、网架、漏斗、茶宠、茶托、茶洗、茶叶罐、香炉、茶荷、养壶笔、普洱刀、养壶袋、壶托等等。
1、备水。水的选择很重要,应该选择山泉水、井水亦或纯净水。
2、准备茶具。茶具一套:茶壶、双层茶船、品茗杯(若干)、赏茶碟、茶叶罐、茶道组合(1套)、茶巾1块、开水壶、随手泡。接着将茶盘中的茶器具按顺序摆放在泡茶桌上。
3、温壶。开启茶壶盖,用沸水回旋注入茶壶中,冲水量约三分之二水,并让沸水在壶中晃动,使整把茶壶均匀受热。然后用手提起茶壶,将茶壶中的水倒入品茗杯中,进行烫杯。最好用茶夹子进行洗品茗杯,并做到里外皆洗。其目的有二:一是清洁茶具;二是温具,以提高茶的冲泡水温。
4、置茶。取茶叶罐,用茶匙取茶叶,粗的放在茶壶水孔一边,细碎茶放在壶把一边,上面再铺一层粗的茶。目的:防止细碎茶叶冲泡后堵住水孔和壶嘴。投放量1克茶一般冲泡20毫升水,茶叶为壶的1/2为适宜铺满壶底为宜。
5、洗茶刮沫。用煮沸的水从壶边冲入。接着用壶盖在壶口边缘平刮几下,将白沫刮去,盖上壶盖,再用沸水在壶外面冲淋(俗称“春风拂面”),再将茶水倒入品茗杯(继续烫杯、提高温度),目的:使茶叶湿润,洗去茶叶上的浮尘,使乌龙茶的香味能更好的发挥。
6、冲泡。用刚煮沸的沸水采用悬壶高冲的方法,冲入壶中。
7、分茶。将壶平提起,在茶船边缘来去刮一下,去掉壶底水滴,这道程序俗称“游山玩水”,然后用茶巾吸去残存的水渍。分茶时必须来来去去巡回将茶汤倒入每个品茗杯中,目的是使每杯茶都浓淡均匀,俗称“关公巡城”。
8、点茶。最后将壶底几滴最浓最香的茶汁滴入每杯中,使各个茶杯的茶汤浓度达到一致称之“韩信点兵”。
9、奉茶。点茶完之后,各个品茗杯的茶汤达到七八成满后,则有礼貌地双手奉杯,敬给宾客品饮。
10、品茶。先端起杯子慢慢由远及近闻香数次,后观色,接着小口品尝,让茶汤寻舌而转,充分领略茶味后再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