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是一个买方市场,其结构调整是有规律的、有限的调整,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调整,是稳中有调。由于其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价格变化传递市场信息的有效性,使结构调整有的放矢。其结构调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意农区生态平衡问题,根据市场年度变化,通过休耕制、轮作制来以空间换时间;一方面规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规避生态风险。
二、产业化问题
在美国,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催生的结果。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诸环节有机结合,流程顺畅;不同产品有不同产业化经营形式。比如蔬菜农场一般都是一体化经营,而大型农场 (如肉鸡、肉牛生产)则以专业化经营为主。而一体化经营,在美国比重较少,约占整个农业生产量的10左右,而更多的是专业化经营,靠专业化分工来培育市场竞争力,避免平均使力,降低生产要素利用率。在美国,流通、销售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其销售在农业的产值构成中占42%,而加工占33%,农业生产占25%。没有成功有效的市场营销,再好的加工企业,也可能面临产品积压而倒闭。
三、规模经营问题
美国农业都是以家庭规模经营农场为主,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流转自由,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充分保障。特别是在美国大陆,在大宗农产品生产上,如玉米、谷物等,其经营规模都是以上千英亩为单位进行的。但在夏威夷,这些蔬菜农场,其经营规模并不是很大,其农场经营仍然是有效益的、成功的。
四、优质与品牌问题
在美国,市场是检验优质、认可品牌的唯一尺度。有效需求是生产者、经营者要满足的唯一对象,优质与品牌是市场长期认可、消费者有效需求持续的过程积累。笔者在美国还没有见过什么评选的优质产品与著名品牌,也还未见过哪个生产者、经营者在自己产品包装上注明优质、名牌之类的称谓。优质、品牌只存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只体现在市场占有率的份额中。笔者所见,夏威夷的一些蔬菜农场大都没有什么特别知名的品牌和产品,但它也能行销市场,优质是相对的,品牌不是唯一的。
五、科技问题
在美国,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无疑是先进的,但又不尽然。在夏威夷蔬菜农场,笔者接触了一些农场主,他们并不掌握多少农业新科技,但他们能成功,能获利,关键在两点,一是技术服务能到位。农场主不懂的,相应农业技术公司能及时提供支持。二是技术应用的适用性。
六、农产品安全问题
在美国,人们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似乎没有国内想象的那么重。一方面是政府有严格的法律保障,企业有自律的质量意识,一般农产品安全有保障。在美国,不会有假冒伪劣的产品,禁止使用的农药就不会有市场,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并不突出;另一方面是生产成本与效益约束。笔者曾问过一些农场主,为什么不经营有机农场,他回答,经营有机农场减少产量,效益没有保障。可见,产量是效益的基础。在夏威夷的农场,由于气候资源优越,生产周期短,可相应降低生产成本,而经营有机农场仍有风险。我国在发展有机食品之类的生产中,一定要先找市场,再算成本,再决定是否生产,怎样生产。虽然我国农产品安全在当前市场上是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势在必行。但必须明白,类似有机食品的生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多少要以产量换质量,否则我们推出的有机食品之类的产品安全性不能达到国际标准,就会失信于市场。
美国设施农业(即大棚蔬菜)的分布地区是哪里?
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建立地区专业化的农业格局。美国中部和中西部的广大平原地区,主要生产谷物(玉米、小麦)和发展畜牧业;东部和五大湖区,主要发展集约经营的乳用养畜业、水果和蔬菜园艺生产;北纬35°以南地区,主要种植棉花;西部山区的大草原则为天然牧场,主要饲养肉用牛;加州是亚热带果木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水果。这种地区格局的形成是许多农场面对农业生产“过剩”危机激烈竞争的结果。此外,为获取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立住脚跟,大土地拥有者对农业生产的项目选择,纷纷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抉择,这便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形成地区专业化的进程。
2.完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农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采取了全盘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在一家以生产水果为主的农场总部附近,果园与办公室房屋的中间有一条又长又宽的飞机跑道,纵横田间还有高速公路交错贯通;飞机库内停着两架飞机(一大一小,可作生产运输和客用旅游两用);庞大的农机库内各式大、中、小型激光波导平地机、播种机、摘果机、管道铺设机等一应俱全;办公室内的办公手段全为电脑化;生物化验室器皿齐全,微波箱及检测机具也都为电脑控制;还有一座现代化的酿酒加工厂。该农场正在与美国联邦农业部合作开发一个科研项目,新垦很大一片果园,平整土地的拖拉机上载有激光接收器,田块中间设有依靠激光波导的发射台,只需一个人操作,就可使拖拉机完成耕翻、整地、灭草、灭虫、栽苗等所有劳作。农场的所有水管铺设,都按不同果树的需要规格,采用铺管机作业;果园内每200英亩打一口地下机井(深6000英尺,每秒提水量达2000加仑,造价成本为4万美元),提水喷灌、滴灌和喷洒肥料、农药都由电脑控制,并通过地下埋设的水管输送;果品采摘、包装、运输也基本上是采取机械化手段作业。
3.注重科技化的产业升级。美国农业领域的科技运用不仅十分广泛,而且非常发达。如在农产品种子改良、复壮、提纯等方面,农场主都十分注重科技含量的升级。为了掌握科学技术,一些农场的所有管理技术人员都经常到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接受培训,有的还请美国联邦农业部的技术人员来作指导。同时,农场很注重引进科技人才,即使是行政管理人员也必须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才干。
4.健全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美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已贯穿于整个产前、产中、产后,而且相关的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和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方面都有专业服务公司。如一些中小农场土地耕翻前农场主只要电话联系一下,就可请肥料公司预先测定土壤肥力,然后按作物生长需要配制专用肥料负责播施;不同作物的种苗提供或移栽可由专业公司来完成;有些投入成本大的专用机械设备或特殊作业,可请专业农机服务公司来完成;收获的产品如无自备冷藏运输机械,则可请中间商来运输、保鲜处理和负责销售。目前,由于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农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几乎都处于高度社会化服务的网络之中,即使受灾,也会得到保险或政府补贴的双重支持。由此可见,美国不仅民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网络极为发达,而且已经步入产业化之路。
如果说是设施农业 那么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就很低 这个时候 市场指向就是主要因素
所以没有什么集中分布的地区(至少个人没听说) 当然只是仅限蔬菜的 那么可以猜测 城市郊区就是主要区域
我记得美国几乎所有的蔬菜都是大棚(美国蔬菜买很贵的)蔬菜种植的管理肯定没法像粮食作物一样机械化 也就是劳动密集 那么在极其高效的美国 蔬菜进口和菜价贵也不是不可理解 很多都是无土栽培 在水里泡出来的 管理方便 产出高 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