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入驻抖音本人不知情,这是怎么一回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00:48:03
字号:

2021年1月10日,一个名为?袁隆平中华拓荒人?的抖音号迅速引发粉丝追捧,数小时粉丝量就突破了千万,最终达到了1600万的粉丝量。但是这真的是袁隆平爷爷吗?不种水稻改玩抖音了?在我看来,袁隆平爷爷根本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并没有粉这个账号。在两天过后,果不其然,袁隆平爷爷表示自己入驻抖音这件事情自己不知情。真相来了,抖音回应称,2020年8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与抖音取得联系,就袁隆平院士入驻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科普?三农?知识等方面合作进行多次沟通,2020年10月,青岛海水稻中心工作人员向抖音提供了袁隆平院士授权函和袁隆平院士本人身份证信息等认证必需资料,完成实名认证。?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件事情。

袁隆平入驻抖音本人不知情,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入驻抖音并不是袁隆平院士的决定

在粉丝增长速度如此之快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对这个账号产生了兴趣,并且前往袁隆平院士所在地,确认这个事情,袁隆平院士表示自己根本对这个事情是不知情的,但是依然表示了对大家热情的感谢。

二、入驻抖音的第一条视频引发关注

抖音表示2021年1月12日,?袁隆平中华拓荒人?将在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平台发布首条视频,于1月15日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开启首场直播,并签约加入字节跳动公益?三农合伙人?项目。

三、经袁隆平院士核实,抖音平台已经关闭相关账号

袁隆平院士的这个抖音账号引起了轩然大波,抖音平台已决定,在尊重袁隆平院士和及其团队的前提下处理这个账号,随后封停了该账号。

海水稻种植成功是在什么时候

 海水稻种植成功是在什么时候, 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 ,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海水稻种植成功是在什么时候。

 海水稻种植成功是在什么时候1

  一、海水稻是什么?

 海水稻又称耐盐碱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还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

  二、海水稻种植成功是在什么时候?

 在2017年9月成功的。海水稻立项的初期阶段在1980年,经过袁隆平精细筛查,找到了有利于我国地理气候种植的抗盐水稻,第一代海水稻的收割工作在试种海水稻的山东即墨金口基地完成。

  三、海水稻种植方法是什么?

  1、筛选良种

 选取抗涝、抗盐碱、分蘖力强,偏大穗的海水稻品种,稻种再经过去杂去劣,子粒饱满,粒形整齐的种子 。

  2、播种

 播种前,先把种子置于自来水中浸泡2~3天,当80%的种子芽长3毫米,根长5毫米后,即可将萌发的种子播种到预先整理好的土地中,播种小苗时尽量避免在阳光猛烈的时间,可在阴雨天播种,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萌芽的种子被灼烧而衰弱或死亡。秧龄为30~35天,单株分蘖2~3个,叶龄6.0~6.5叶。机插秧秧苗要茎基粗扁,叶片青挺,根多色白,秧龄一般为15~20天,株高15~18cm,叶龄3.5~4叶。

  3、插秧

 海水稻原产于湛江,湛江属于低纬度、高感光性的'地区,因此,海水稻为温性品种,应在适当的环境中种植,否则抽穗迟。种植水稻时,应在适当的温度及季节下种植,一般选取在阴雨天下移栽。海水稻的植株生长较为茂盛,在盐碱地上尽量做到浅插,插直,插匀,合理密植。栽插密度为25cm×25cm,每穴1~2根秧苗。当发现缺苗的地方应立即补上,避免浪费土地。另外,鉴于沿海滩涂围垦区含盐量高,水稻生长相对较慢,必须坚持密植。栽插密度为20cm×13.3cm,每穴3~4根秧苗。

  4、合理灌溉

 海水稻也是喜水性的粮食植物。在滩涂地可以不进行灌溉,海水会定期代替。但是在盐碱地或者普通的土地中,合理对海水稻进行灌溉时候必须的。要本着“多排少补”的原则进行排灌,这就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统,既能充分满足泡田洗碱需要,也能做到灌、排自如,为水稻高产提供必要的条件 。

  5、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菌核并霜霉并病毒并蚜虫等,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严禁施用髙毒高残留农药。

 海水稻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在我国北方重点盐碱地区,包括新疆喀什中重度盐碱地区、内蒙及东北盐碱冻土区、沿黄盐碱地区都适合种植。

 海水稻种植成功是在什么时候2

 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单产可达300 kg/667 m2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

 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 ,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 。

 1986年,广东海洋大学研究员陈日胜在湛江海边发现了第一株野生海水稻,申请了原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专利,定名为“海稻86”,这被袁隆平院士评价为继杂交稻之后水稻行业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性突破。

 2016年,袁隆平院士团队与陈日胜合作,次年10月测产,海水稻开始广为人知。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 。

 2020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全国的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2万亩扩大到10万亩;9月下旬起,10万亩海水稻陆续完成测产;其中,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和山东东营、潍坊、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 。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2021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15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