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观赏荷花的季节,在厦门就有不少景区是可以去观赏荷花的,如果想要知道在厦门可以去哪里观赏荷花,那就随着小编一起看看,有的景区还会举办荷花展,刚好周末可以去看看。
厦门园博苑的荷花堪称是全市最大、品种最多的,30000盆荷花竞相开放,沿途景观2公里左右。
荷花展正在进行中:展期6月13日-7月13日
木化石园是园博苑内荷花品种最多的地方,骄阳醉舞、云腾霞蔚、西施浣纱、娇容三变可以一次看尽不同荷花品种。
江南园、长沙园内,色彩淡雅、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搭配上多品种的睡莲、荷花,充满国风古韵,皆是赏荷的好地方。
岭南园内,水系蜿蜒,荷花散布其中,假山瀑布与荷花动静结合。鸣翠轩则将荷花与现代插花艺术相结合,以荷为创作主题,分为“因荷而来”和“为荷心动”两个部分,在这里可以看到荷花在花艺师手中展现出的独特风韵。
交通指南
1.乘坐840在园博苑南门站下车
2.乘坐791、952、956、981、994、996在园博苑站下车
3.乘坐943路快运,在园博苑西门站下车
万石植物园万石植物园的荷花随处可见,这里的荷花颜色多变,外形各异,极具观赏价值。时不时还能欣赏到鱼戏莲叶间的景致。
交通指南
乘87、57路公交车,植物园站下车;
乘3路、18路、19路、21路、809路公交车,一中站下车步行300米。
南普陀寺南普陀的荷花池也是市民欣赏荷花美景的一大好去处。来到南普陀荷花池可以看到,各色荷花竞相怒放,花瓣随风摇摆,水中的鱼儿则在旁边游动,实是一幅引人入胜的自然美景。
交通指南
在市内坐45路、87路、17路、1路、18路、29路、47路等到达。
中山公园中山公园花展馆靠近沿池护栏处,放眼望去,一朵朵的荷花依偎在碧绿的荷叶中,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沿着水边闲庭信步,赏荷观景,仿佛置身于诗画当中。
中山公园的荷花虽只有一处,面积也不算大,但似乎每年都是它最先出名。炎炎夏日,绕着湖边散步赏荷,也是非常惬意的。
交通指南
19A路,19B路,21路,32路,3路,4路,8路,959路,99路公交线路。
五缘湾湿地公园五缘湾湿地公园的中心区域种植着一片荷花,许多水生植物与睡莲、荷花一起构成了一幅田园美景。湖面上搭建了迷宫木栈道,赏荷的同时还可体验一把水上迷宫的魅力。
交通指南
182路(SM城市广场-五缘湾湿地公园站)、102路(前埔公交场站-五缘湾公交场站)、6路(厦门火车站-五缘湾运营中心站)
海沧西坂菜地绿油油的荷叶片片相连,满是绿意,放眼望去宽广的水面上密密麻麻的荷叶都拼成一片绿洲!茫茫荷塘,一望无际的碧绿,荷叶间绽放的荷花点缀其中。走入其中,真有“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迎风而来的是淡淡的荷花香。除了荷花,还有莲蓬。
西坂菜地不止有荷花,各种乡间菜品、蔬果在这里也是随处可见!
一望无际的水稻空气中似乎就有了稻花香,再往里走可以看到各种无公害蔬菜丝瓜、冬瓜、南瓜、苦瓜、空心菜、地瓜叶、辣椒......
门票信息:入园20元/人,送等价蔬果
交通指南
地址:海沧过坂社区西坂菜地
厦门地铁2号线至“天竺山森林公园站”,往“市委党校”方向行走200m
前_湾休闲农庄同安区汀溪镇的前_湾并不为人熟知,位于古坑村前_湾休闲农庄内,这里有约3亩的荷塘可供观赏。荷花粉嫩洁白,沿着赏荷木栈道便走进了夏日荷风图。据称花期可持续到每年的11月份,赏荷之余,还能在这里体验农家风情。
交通指南
乘坐611路、632路至“古坑”站下。
莲花公园建于1989年的莲花公园一直都是周边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在莲花公园内,有些睡莲是在1989年种下的,至今依然生机勃勃。“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赏荷又怎么能少了莲花公园呢?层层叠叠的碧绿中,映日荷花显得格外娇艳。
交通指南
3路,358路厦门市轻工食品工业区专线,6路
海湾公园海湾公园的水花园不容错过。荷叶田田,簇拥着各色花团。有的花瓣洁白如玉,染上些许粉色,有的通体粉红,青翠欲滴的莲蓬摇曳其间。
周围还有大片的睡莲竞相开放,不时可见白鹭落在池边栖息,与多种水生植物构成了丰富的景观,将整片水域装点得更加多彩。
交通指引
经过海湾公园站的线路有:
4路、11路、22路、31路、43路、84路、88路、107路、139路、520路、655路、841路、853路、856路、858路、946路、954路。
文笔塔公园文笔塔公园的春草池畔,杨柳依依,荷花含苞待放,石板桥蜿蜒如画,乱石滩青草铺地,水生植物缤纷吐艳。面朝春草池,可谓是:“春来草自青,夏至莲始红”。
游客不仅能赏荷花,还可以游览公园内的凤山十六景,感受同安历史古韵。
文笔塔公园:以文笔塔为标志是一个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历史文化公园,文物古迹众多是文笔塔公园的一大特色与慢行系统、古官道、村道形成环形文化走廊与孔庙、古城墙等构成文化旅游轴线。
文笔塔公园内设置有16个景观节点:
七宫八池、文笔生辉、春草池韵、银城怀古、稚园童趣、故里驿道、学海无涯、文笔寻梦、灯台怀远、书山有路、汀步意趣、柳岸春绦、凤山榕园、彩池遗织、农耕记忆、溪桥蛙声
交通指南
文笔塔公园附近的公交站:
文灶(金榜公园)、文灶、金榜公园、文灶、文灶、金榜公园西门、奔马新村、金榜公园、奔马新村、公交工贸、金榜公园西门、湖东路口、文园路口、湖滨中路、湖东路口、新村。
赏荷指南赏荷注意事项
①最近天气较热,建议大家早上或傍晚日落来赏荷花游玩,以免中暑。
②夏天是蚊虫出没高峰季,穿短衣短裤来,记得备好驱蚊水、防蚊贴;
③小伙伴们请文明赏花、游玩,不随意采摘、乱丢垃圾!
④荷花开放于清晨,上午10点左右就开始闭合。一般上午6点至8点最适合捕捉荷花的姿态。
⑤荷花单朵花期只有3到4天,第一天的花姿最佳。
是穷人养活了富人,还是富人养活了穷人,大家怎么看?。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按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靠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也就富了起来,对此说法,目前亦有争论。
应该说凡经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自己养活自己,谁养活谁的问题,就不应该存在。为什么说 社会 主义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人能力有大有小,对 社会 贡献有高有低,获的报酬,不可能一样,这就难免有穷人和富人之分,仅举一例:一个普通农民的收入,总不能和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样吧?穷和富也仅相对而言不会是巨大的贫富悬殊。
再一种情况,也是客观存在,为什么 社会 上至今还存在注虫,不劳而获的人。通过打老虎,抓苍蝇,又抓出了多少民愤极大,通过不正常手段而非劳动致富的人。上千万的家产,数亿的现金,这样的巨富,靠的是搜刮民脂民商,是不是靠善良人民养活的人?当然这里没分什么穷人和富人,统统都为善良的人民。对这种巨富的富人,只有依据法律去对待,
当然也要看到极少极个别的“穷”人,因懒惰,不愿劳动,依乞讨度日,吃了上顿没下顿,这种“穷”,靠的是大家养起来的人,虽是极个别,但也存在,旧时称为“二流子”的,就是一种人。这种人经过教育,大多都会“浪子回头金不换”,而变成自食其力的人。
没有富人的创业,也就没有穷人的就业,没有穷人来就业,富人也创不了业,脱离了广大民众,自然产品也无市场。所以富人穷人是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关系。莫说是富人,就是反动军阀、混蛋皇帝,离开了代表多数人的穷人,他也只能是光杆司令、是空架子。所以,历代明将名君及有钱人都重视拢络人心,尊重穷人注重民生。
穷人中的优秀份子,经过自己坚苦创业也可成为富人,也可成为官员。而富人中的后代,也有许多不挣气的纨绔子弟,酒天花地,败尽祖业,最终落为穷人!有句俗语说是“穷人没有穷到底,富人没有扎下根”。说的就是贫富是转化的,但看遇到什么时代和机会,更重要的是要自身的本领和毅志!无论何种制度,这个贫富互换的规则是不变的。俗话说,给子孙留下金和银,不如教子孙会做人。此言不虚。大家小家是一理。
自己拼搏创来的财富不容易,他要比常人多几十倍的努力和心血才能成功。一个大企业的存在,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服务于该企业的包装业、原材料业、运输业等等有关的事业又有多少人?从生产关糸上看,这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人类是群体生物,是共生的,自古如此。那些瞧不起穷人的富人、专家,把他扔到个无人荒岛上,他的生存能力还不如穷人!所以切不可为富不仁,多体贴穷人,多做善事,则福寿长绵,大家都好!
个人浅见。谢谢!
是生产 社会 财富的人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不生产 社会 财富的人。
人类能够生存下去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 财富能够分配到所有人手中,使其拥有足够存活下去的必要资源。
现在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许多批判各质疑。据我的观察,这些批判与质疑无不一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之上。
比如粮食、水这样最基础的生存资源。不管你穷也好富也好,你不可能做到不吃不喝还不起。
有人曾经吹嘘996是修来的福报,也有不少人吹嘘资本家给穷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不使他们饿死。
但是,具体的 社会 生产是谁在做?谁又拿走了这个 社会 上大量的剩余价值?这些被拿走的剩余价值,又被用在了什么地方?
我知道题主的问题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保证基本生存的前提上,又是谁通过什么手段促进了 社会 财富的流通和 社会 的整体繁荣。
一切促进财富流通和 社会 繁荣的方式都是一种技术手段,我们既可以采用A手段也可以采用B手段。通俗的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再分配的问题。如果走火入魔,思考这样的问题很容易陷入虚无主义。
从母系 社会 开始,人类一直都在思考 社会 资源分配的问题,到现在也有资社的争论,这一点也不奇怪。
这是方式和手段之争,不是谁养活了谁之争,归根到底,人类都是在思考和尝试如何把生产者手中的资源更广泛更有效的分配到每个人手中去。
所以,这个 社会 不存在穷人、富人之间谁养活了谁的问题,存在的只是如何合理合法的从生产者手中把财富转移到每个人手中的问题。
那么,谁是这个 社会 的生产者,谁就养活了这个 社会 。
一般 历史 习惯认定是农民养活了地主,工人养活了资本家!马克思与恩格斯写的“资本论“认定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积累了资金,工人伦落为无产阶级。上世纪未,今世纪初一个法国人研究了资本论和大量经济学理论,提出世界里最大的剥削者是资本本身,也有一定道理,我们看一切发明创造都需要融资,发明发展创业的价值都还回资本所得!资本是最后的得益者。资本的掌握者确实消费水平是来自一切科学发明和生产发展的劳动者而获得!当然劳动者当中也形成了 科技 的发明者和管理者,高技术工人,都属劳动者的中产阶级,在发达国家却代表大多数富裕象征!穷人也许是低层次服务业,和简单劳动的坚持者,他们未必是价值的创造者!
不要纠结于穷富,更不要纠结于命运好不好,其实这些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词汇。任何人的财富,都是通过努力才得到的,即使是违法的财富,也是通过冒险得到的,与命运无关。任何想躺着赚钱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穷与富是相互依存的,谁也离不开谁。并非穷人是穷的命运,富人是富的命运。这要与你的决策能力,努力指数,以及行动执行力等密切挂钩。要想富,往往靠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太现实,需要靠团队共同努力。大家说,是公司养活了团队,还是团队养活了公司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看你是想做团队的一员,还是公司的老总了。古代所谓的“苟富贵,勿相忘”只是说说而已。一个靠拼命打仗创下的基业,承担了极大的风险,怎么肯与没有参与创业过程的朋友平分呢?所以,穷与富是可以改变的,只不过改变让一少部分人真的变富了,而另一些人还在幻想“蝙蝠”。所以,穷人与富人是相互供养的,而他们的财富则是相对的。任何人都有变富能力,关键是看性格、能力与变富意愿的强烈程度而已。祝愿大家早日变富,富上加福!
什么是穷人?什么是富人?汉语解释的很清楚!所谓穷人是指一个人在洞穴中用力劳作,在过去是指挖煤的工人,他们除了用力获取劳动力报酬外一无所有。
富人是指一个在家中安座,拥有田亩,不用劳动坐收租金的人。
两相比较一目了然,就是劳动者用劳动力创造财富,将财富供给富人,劳动者只获取劳动报酬,大部分劳动成果被拥有田地,资本,生产资料的人剥削。而富人只要拥有田地,资金,生产资料及其它资源便可以在这种保护私有资产规则下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财富!
故是劳动者穷人养活了富人,道理就这么简单!
是穷人养活了富人还是富人养活了穷人,大家怎么看?
人生在世无论富贵贫穷,高低贵贱,都谈不上谁养活谁。虽说互相依赖,但是缺了谁,都能活。
谁养活谁的问题,只能在家庭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成立。父母养子女小,子女养父母老。
强调富人养活穷人,或者是穷人养活富人这个问题,容易激化贫富之间的矛盾。仇富嫌贫的 社会 矛盾,之所以从古到今一直存在,就是因为始终纠结着谁养活谁的问题。
如果排除这个问题,剩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贫富悬殊, 社会 分配不公平。
可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不然能说共产主义任重道远吗?我没有能力从 社会 学上来解读这个问题,只好说句大实话: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更要找找自身的原因,同在一片蓝天下,人家为什么发财了?我为什么贫穷?
还要看看自己脚下走的人生之路,选择的方向正确与否。
可是现实有很多无奈,有 社会 的局限,有自身的局限。比如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还有异军突起的演艺圈和各行各业的差别。
请问你明星、演员养活穷人了吗?
答案:肯定没有,还有偷税漏税的呢。他们有的捐款,是做慈善救急,也不过是巨额财富中的九牛一毛。
穷人包括我,别骂骂咧咧,没用。看着眼红,可以不捧他们场,不买他们的帐。
这能行得通吗?有多少人为了消遣,图一乐,在疯狂追星!票房怎么爆满的?还不都是观众挤的嘛!
贫富差别中的富人,你也别侥幸,穷人你也别抱怨。
是 社会 给了富人的机会,而穷人没抓住这个机会,不是生不逢时,而是生不逢处,职业选择决定财富。
富人你也别开口闭口说养活穷人,你赚的钱都揣进了自己的腰包,给穷人了吗?
如果你是商人为 社会 投资,只不过是为穷人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明星除外)。富人倒要感谢穷人,没有穷人为你捧场,你的财富就是一张废纸。没有劳动者创造商品,你去哪里消费?没有穷人怎么能显出你们的富贵?
而穷人也别张口闭口说养活了富人,连自己养家糊口都费劲呢,还能养活起富人吗?
穷人为了生存才去给富人打工,而富人为了赚钱才雇佣穷人。说白了,穷富就是互补的对立面。无富不显穷,无穷不现富。
归根结底,穷富之间的矛盾都是资本在作祟。穷人也好,富人也好,一个是为了无聊的生存,一个是为了有品味的生活。都忙忙碌碌在这个 社会 上,都在索取和奉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穷人仅养活了富人,富人也养活了穷人,两者实际上是合作关系,你如果说是剥削关系的话,其实也可以
这种问题很容易刺痛一些人的内心,认为就是穷人养活了富人,穷人辛辛苦苦的工作,而剩余价值全部被富人剥夺,穷人得不到本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工资,只能逐渐地贱卖自己的劳动力,浪费自己的时间与换取卑微的工资,但我想说的是,哪一个富人自古以来就是那么富的?当然,我不否认一些家族可以长期霸占一个地区的首富地位,但是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尤其是在中国
在一个公有制的 社会 当中,贫与富都是劳动获得的,或者至少贫与富之间的转换不是通过一种代际继承而获得的,我们在国内听说过富二代,这是改革开放40年所造成的后果,但是我们暂时还没有富三代,富四代的现象,这比西方私有制国家一个家族荣绕百年来讲,还算是公平的
另外没有错,穷人作为 社会 的基础劳动者生产了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生活必备品,奢侈品,消耗品很容易被人们理解成穷人是供养富人的,富人只有通过剥削穷人才会实现自己的财富增值,才有利润可图,但是求认如果离开富人,难道就能够挣到钱吗?富人是不参加基础的 社会 劳动,但是如果富人不给穷人工资,不雇佣穷人,而完全用机械替代呢,在穷人的眼里,这似乎又成为为富不仁的代名词,我倒想要反问,难道只有富人不仁?穷人难道就义吗?
我不否认一些穷人是因为富人的剥削而变得贫穷的,但我更要承认,相当一部分的穷人是自己活该,都不用富人去算计你,穷人与穷人之间的算计,就让你难以招架,你还有什么资格去反对富人?就好比一个公司的领导一样,他签的字,他卡的戳,可以为公司带来几十万几百万的项目,你能吗?如果富人不卡不签字,你连工资都没有而富人还有财产性收入,谁更得意?穷与富人的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的并不是相互敌对的,当穷与富之间相互敌对的时候,就是这个 社会 爆发危机的时候
我说真正要做的是如何调节财富的二次分配?一次分配简单来说就是工资在工资性收入方面,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但是财富的二次分配阶段,穷人基本上为零,但是富人越有钱,分配的越多,这就需要 社会 的税收调节和福利支撑,但是穷人从来不看这一点。除了指爹骂娘,啥也不会
这实际上说起来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问题,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话题。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认可 穷人“ 养活”了富人。因为,穷人的劳动是看得见的,流血、流汗去干活。干了多少活?生产了多少成果?都是有数的,因为穷人靠这个挣工资或者收入呢。
富人 ,仅仅依靠对于生产资料或者生活资料的占有,就可以不用劳动,从 社会 生产在分配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劳动成果。这样的结果让人非常羡慕。
当然,所谓的“ 养活 ”也是表面现象,如果没有人使用富人占据的生产资料或者生活资料,富人一样有手有脚可以通过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高级打工者,他们虽然是为企业主打工,但是收入很高,俗称“ 金领 ”。
我国拥有千万资产的“ 高净值家庭 ”,应该都是富人吧?据胡润财富报告2019显示,千万富翁中65%的人是企业主,20%的是金领,炒房者占10%,职业股民占5%。如果的我们看的是亿万富翁,企业主占85%,剩余的是炒房者和股民。所以,给别人打工真的是永远成不了巨富。
说这么多,其实所谓“富人”是资产分配不均衡的产物。 以零为起点 ,有的人会有更有风险意识,通过努力工作多挣一些钱,希望留给子子孙孙或者后代。有的人会懒一些,甚至会借钱。有的人会倒霉,有的人会幸运。慢慢的财富就会不均衡。最终,渐渐的会出现财富逐渐向少数人手中聚集的情况,这是一种 社会 发展的必然。
什么情况下,才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人和人没有交易的原始时代。交易越多,越频繁,这样的速度必然会加快。
其实,最理想的状态,其实是 一个人这一辈子恰好将自己挣得的财富花光 。这样,每隔一段时间, 社会 财富就会进行再分配。征收遗产税就是相应的应对措施,至少对财富的过分集中有相对的抑制作用。
话又说回来,凭一个人努力,1000年都造不出一台 汽车 。随着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仅凭一个人是难以维持现在的高水平生活,必须要充分实现 社会 协作,比如说到企业工作,或者自己创业等等。这种情况下,企业所有权、生产资料,甚至流动资金,如果实施私有化,反而更有助于效率的提升。
比如说, 一家工厂可能设备是租的、厂房是租的、资金是借的、生产原材料是赊的、职工入厂要先提供劳动 ,其实这家工厂能赚钱,主要是其组织力。能够将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特别像房地产开放,呵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这家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所有者,为大家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也就是说富人 “养活” 了穷人。
社会 是一个大整体,当这个整体够大的时候,实际上也无所谓谁养活谁,毕竟失业了,我们可以去找新的工作。有钱了也可以自己当老板。即使没有钱,自己有创意,也可以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有风险投资的。
所以,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 社会 上主体的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了。根本是无所谓 谁“养活”谁 的,实际上大家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大家互相依靠、互相协作,才能有现在幸福的生活和未来更美好的希望。
社会 是由多元化组成。
资本投入盈利和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都是财富积累的一种手段。
完成了资本积累并继续投入的,被称为资本家。靠支付劳动者劳动成本后的盈利来扩大财富积累。也叫剩余价值。
没有资本投入,靠出卖劳动力取得劳动报酬的被称为劳动者或工人。
他们是互为依靠和利用关系。无所谓谁养活谁。
在生活成本相同情况下,资本有很大灵活性和盈利性。(当然也有亏损比如投资失败)会越滚动越多。最后掌握大多数财富并垄断很多行业。而劳动者因为技能原因,不可能适应多个行业。有时甚至会失业。最终大多数人沦落为只有一技之长又不能满足资本家需要的低层穷人。从而导致两级分化。引发 社会 矛盾。
当然还有一部分有一定资本投入,(但抗风险能力较弱)自投自营者,招募使用人员不多,能满足行业需要并从中获利的,被称为中产阶级。
所以,谁养活谁就是伪命题。
都是为 社会 创造财富的贡献者。
能为劳动者提供岗位,并按 社会 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支付劳动报酬的投资者都是好人。
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自己投资回报率挂钩,甚至投资失败后拖欠工资去弥补自己损失的,才是真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