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鲜切花的栽培技术是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22:57:26
字号:

1.整地和做畦

露地鲜切花的栽培技术是什么?

整地通常包括翻耕、地面整理、犁耙平整及除去杂物等。整地可以改变土地的物理结构,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条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快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使土壤疏松,便于根系伸展。通过整地还可以清除土壤中的杂草、病菌、虫卵和其他杂物等。整地一般以秋季为宜,应在土壤干湿适度时(土壤含水量40%~50%)进行。整地时土壤过于瘠薄或土质不良时,可将其上层土壤移去换以新土或培养土,或施入大量有机肥料。

做畦的目的主要是有利于排灌。做畦高低依当地气候、地势、土壤性质及花卉种类不同而异。雨水较多、地势较低地区,栽植怕水渍的花卉以高畦为主;雨水较少、地势高燥地区,宜采用低畦,以利灌水和保水。畦的走向为南北方向,并以操作方便为原则。

对于采取漫灌方式浇水的种植者,在做畦时,应注意使畦面尽量平整,且沿畦长方向有一微小坡度。灌溉时,水从畦的稍高一端引入,流向另一端。一旦水到达另一端,即可停止向畦中灌水。这样,就不会使畦上局部过湿,造成该段作物根系受损。

2.移植

移植可以使植株保持合理的株行距和适宜的营养面积,可以促进侧根的发生,并能抑制苗期的徒长,增加分枝扩大着花部位。但主根性强的花卉不宜多移或不能移植。

3.灌水

灌水按其方式通常有漫灌、喷灌和滴灌3种。漫灌简便易行,生产上常采用;喷灌是将水通过喷头喷成细小的雨滴进行灌溉;滴灌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灌溉水成点滴状,缓慢而经常不断地浸润植株根系活动范围内的土壤。生产中可根据条件及具体需要选择相应的灌水方式。

灌水量、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常依季节、土质及花卉种类不同而异。就每一次灌水量而言,应以浇透适度为原则,避免“拦腰水”对根系产生伤害。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灌水次数应较多;冬季气温低,花卉需水量小,一般可以不浇;春、秋季可视天气状况浇水。在一天当中,夏季应在早、晚灌水,此时水温与土温相差较小,不致影响根系活动,而冬季灌水应在中午前后进行。

4.施肥

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常用的有厩肥、堆肥、饼肥、骨粉、粪干等。厩肥和堆肥多在整地的同时翻入土内;饼肥、骨粉和粪干可施入栽植沟或定植穴的底部。基肥的施用量应视土质、土壤肥力状况和植物种类而定。一般厩肥、堆肥宜多施,饼肥、骨粉、粪干宜少施,并保证所施基肥充分腐熟,避免烧坏根系。追肥目的是补充基肥的不足,以满足花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特性要求。常用的有完全腐熟的人粪尿、饼肥水和化肥。化肥的施用浓度一般不宜超过1%~3%。当土壤过湿或要求速见效果时,也可叶面施,但浓度要小,多用0.1%~0.3%。

5.中耕除草

在降雨或浇水后,土壤容易板结,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另外,由于杂草繁殖力强,与花卉共同生长并争夺水分、养分、阳光及空间,而且可导致花卉病虫害,故必须及时中耕除草,为花卉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耕的次数和深度因花卉种类及生长时期不同而异。一般草本花卉中耕次数较多,木本花卉中耕次数较少;根系分布较浅的应浅锄,根系分布较深的宜深锄;植株附近应浅锄,远离植株的行间应深锄;幼苗期宜浅锄,以后随植株生长逐渐加深。至植株成长定形后,地下根系扩大于株间,地上基本郁闭可以停止松土。松土深度一般为3~6厘米。

除草工作应在杂草发生的初期及早进行,在杂草结实之前必须清除干净。除草方法小面积以人工除草为主,大面积可用机械除草或化学除草。

6.修剪

修剪是指对花卉植株之局部或某一器官实施具体的修理措施,也是花卉生产的一项日常性工作。温暖地区植物生长茂盛,这项工作更为必要。

(1)修剪的作用。

①除劣促新。花卉生长过程中易发生徒长枝、老弱枝及感染病虫枝,这些枝条应及时修剪除掉,以促进新枝的生长。

②协调生长。生长发育过旺的植株即使是正常的枝条或叶片,为协调生长也要进行适当的修剪。

③控制开花。栽培单头切花菊必须经常摘芽、摘蕾,以保证正常生长;月季切花生产中,也须依季节经常修剪,以促进腋芽萌发,调节开花,保证均衡上市。

④更新复壮。对一些宿根花卉,其老株要通过重剪方能长出新株,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

(2)修剪时期。

花卉修剪可分为休眠期修剪和生长期修剪。休眠期修剪多用于落叶灌木和宿根花卉,如落叶灌木月季多在落叶后萌发前将地上部分剪去,仅留其基部;而宿根花卉则在开花之后进行修剪,剪去地上部分,仅留宿根。在生长期为促进新枝生长、多开花,则宜在生长季节或开花后轻度修剪。有的仅将花枝剪去,使下部萌发新枝开花。

(3)修剪方法。

在切花花卉修剪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修枝。剪去枯枝和病虫害枝以及开花后之残枝等无用枝条。

②摘心。摘除枝梢顶芽,以促进分枝,增加花朵数目。摘心可用于控制花期。

③除芽。除去过多的腋芽,限制枝数的增加。此法常用于香石竹、菊花等。

④去蕾。为使顶蕾开花美大,而将侧蕾摘除。

7.防寒越冬

防寒越冬是对露地栽培的二年生花卉及不耐寒多年生花卉(球根及宿根)等实行的一项保护性措施,以免除冬季过度低温和霜冻之害。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1)覆盖法。

在霜冻到来之前,在地面上覆盖稻草、落叶、马粪、蒲帘以及塑料薄膜等,待翌年春季晚霜过后再将覆盖物清理掉。此法常用于一些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和一些可在露地越冬的球根花卉。

(2)培土法。

冬季地上部分全部休眠的宿根花卉及较低矮的花灌木,培土防寒为常用方法,待春季到来后,发芽前,再将土扒开。

(3)灌水法。

冬灌能减少或防止冻害;春灌有保温、增温的效果。因水的热容量大,灌水后可以提高土壤的导热量,将深层土壤的热量传递到土壤表面。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设立风障、熏烟、浅耕、密植防寒,利用冷床及减少氮肥,增施钾、磷肥等措施,它们均为较有效的防寒措施。

海棠花素有“国艳”之誉。是中国的特有植物。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海棠花的种植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海棠花的种植方式

 海棠花***学名:Malus spectabilis ***Ait.***Borkh***: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果期8-9月。

 素有“国艳”之誉。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多生长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种栽培。

 海棠花的植物形态

 海棠花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叶柄长1.5-2厘米,具短柔毛;托叶膜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具长柔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梗长2-3厘米,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果梗细长,先端肥厚,长3-4厘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海棠花的栽培技术

 生长习性

 华北春季海棠花采用覆草、覆膜等覆盖方法以保墒。海棠花覆草前先撒施尿素,每株海棠花树0.5至1kg,再均匀地盖草并压实。覆盖细碎的草效果好,覆草厚度15至20cm,两行海棠花树间留50cm宽的作业道。萌芽长梢、开花坐果、果实膨大、采果后等环节可根际追施沼液、沼渣。海棠花可以采用树下交替沟灌、树盘灌溉、畦灌等改良地面灌溉技术。海棠花结果后应尽快追施速效性肥料,保证有充足的营养供花芽分化和树体营养的贮藏。结果后的海棠花要及时抹芽,摘心或扭梢,对丛成枝、过密枝、细弱枝、下垂枝、徒长枝、病虫害枝应选择部分或全部剪除。

 栽培方式

 海棠花常用播种、分株和嫁接繁殖。播种可秋播或沙藏后春播。实生苗生长缓慢,要5~6年后才能开花,且常产生变异,故仅作为砧木培育和杂交育种之用。园艺品种多用嫁接法繁殖,以山荆子或海棠实生苗作砧木,枝接、芽接都可以,枝接可用切接、劈接法,芽接多用“丁”字形接法。

 嫁接、压条、扦插、分株、播种繁殖。春季萌芽前或秋季7-9月间嫁接。春季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分株繁殖。春季压条和根插。春季播种前种子须经30-100天低温层积催芽处理。苗木栽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疏松肥沃,每年秋季可在根际培以塘泥或肥土。春季进行一次修剪,剪除枯弱枝条,保持树形疏散,通风透光。一般多行地栽,但也可制作桩景实行盆栽。栽植时期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叶后为宜。苗木出圃时,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是栽植成活的关键之一。

 一般栽植的大苗要带土球,小苗要根据情况留宿土。苗木栽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经常保持土壤疏松肥沃。每年秋、冬季可在根际处换培一批塘泥或肥土。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进行一次修剪,把枯弱枝、病虫枝剪除,以保持树冠疏散,通风透光。为促进植株开花旺盛,要把徒长枝实行短截,以减少发芽的养分消耗,使所留的腋芽均可获较多营养物质,形成较多的开花结果枝。结果枝、中间枝则不必修剪。在生长期间,如能及时进行摘心,早期限制营养生长,则效果更为显著。凡盆栽的桩景更应如此控制。

 盆栽管理

 取材于野生苍老的树桩,在春季未萌芽前采掘。有些主根深长的种类,在起掘后要及时剪除过长主根。树桩要带好宿土,护根保溼,如作长途运输,更要特别注意根部保溼,防止根须失水而影响成活。经过1-2年的养胚,待树桩初步成型后,可在清明前上盆。栽培桩景应选用浅盆。初栽时根部要多壅一些泥土,以后再逐步提根,配以拳石,便成具有山林野趣的海棠桩景了。 新上盆的桩景,要遮荫一个时期后,才可转入正常管理。为使桩景花繁果多,水肥管理应该加强。花前要追施1-2次磷氮混合肥;花后每隔半个月追施1次稀薄的磷钾肥,以促使果实丰满,减少落果。[1]

 栽培方法

 盆栽7月上旬把盆栽的海棠花树移到避雨的阴凉处进行降温,减少光照,控制浇水。浇水务要徐徐减少,减至使植株叶片发黄自行脱落为止,以促使其休眠。尔后继续少量浇水,以维持生命和不萌发新芽为度。这样经过35-45天的休眠期,再将植株置于全光照下,浇透水、加施液肥,使之苏醒萌发新芽***叶芽花芽并生。再经过5-7天,就能见到鲜艳夺目的海棠花。 另外,还可利用其芽苞对温度敏感的习性,在隆冬采用加温催花的方法,将盆栽海棠桩景移入温室向阳处,浇透水,加施液肥,以后每天在植株枝干上适当喷水,保持室温在20-25℃,经过30-40天后,也能开花,可供元旦或春节摆设观赏用。水养大枝切花,也可在温室内促成。可在整个冬季分批水养,随开随用。

 海棠花的日常管理

 浇水和施肥

 浇水以盆土保持溼润为宜。干旱与盛夏天气还需对叶面和地面进行喷水,提高空气溼度有利于生长。忌盆内积水与淋雨,否则易烂根。冬季,盆土以稍偏干为好,每隔7天用清水喷洒叶片与环境,这样既增加溼度又能使叶片清洁。生长期间约10天施1次稀饼肥水;在孕蕾期追施速效的磷肥。施肥时注意,肥液勿溅到叶片上;开花期及冬、夏两季不宜施肥。

 光照与温度

 竹节海棠的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8~20℃,具有通风良好且有散射光的环境。高温季节需采取遮荫、通风、喷水等措施;冬天室温保持10℃以上为好,可置于阳光充足处。家庭莳养时,在生长季节每周要放到室外散射光下1~2次,冬季应放在向阳避风处。

 绑扎与翻盆

 由于竹节海棠植株较高大,需要用细竹等物设支架扶枝,以防倒伏。同时,每年春天需换盆、换土、修枝,将弱枝、重叠枝、残根剪掉。对已开花2~3年,过高的植株要实施短截,仅留茎部6~10厘米,让其重新萌发新枝。

 海棠花的传说故事

 海棠花说是在玉帝的御花园里有个花神叫玉女。因为嫦娥温柔又漂亮,玉女与嫦娥就成了好朋友,并经常到广寒宫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见广寒宫里新种了十盆奇花。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仙花,小花数朵簇生成伞形,甚是奇巧可爱。花蕾是红色的,花朵儿却是娇羞的淡红色。花枝上还结著果实,长长的椭圆形、黄黄的颜色。花儿和果儿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实在逗人喜爱。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园中什么花儿都有,唯独没有这种花。因此请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种在御花园里。但是嫦娥却摇摇头说,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来佛特意为庆贺王母娘娘的寿辰,派人从天竺国送到广寒宫来的。因为这花耐寒,所以才种在广寒宫中。玉女连连请求,只说广寒宫中花儿这么多,少一盆也没什么关系,王母娘娘也发现不了的。嫦娥经不住玉女这么“姐姐长”“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应了。

 玉女好不容易说服了嫦娥,得到了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高兴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边走边说:“谢谢!谢谢!”不想刚刚走到广寒宫门口,迎头就碰上了王母娘娘。她一见玉女手捧著天竺国送来的仙花,一边嘴里直道谢,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将她的花儿拿去送人,因而怒气冲天地训斥嫦娥胆大妄为。而且,她边说边夺过玉兔的石杵,将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儿一起打下了凡间。

 这盆花正巧落在一个靠种花为生计的老汉的花园中,老汉有个女儿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儿一样美丽。老汉见一盆花从天而降,种花人自然是爱花惜花,便连忙伸手去接,怕有闪失,又忙叫女儿过来帮一把,口中连叫:“海棠、海棠!”海棠姑娘听见了,急急地跑过来,看见爹爹手里捧著一盆花儿,连叫“海棠”。便高兴地问:“爹爹,这美丽的花儿也叫海棠吗?”老汉接住了这盆花,只见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叫不上名儿来的花,听见女儿这么一说,觉得这花儿的确和女儿一样美,就干脆将错就错叫它“海棠花”了。

 只是海棠花儿虽被爱花的老汉接住了,并且从此培植在人间,但它的香魂却随风飘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传说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却没有了香味的缘由。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50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