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分布于赤道附近,泰国,缅甸,老guo 西南、华南、台湾等地。随着花卉产业的兴起,石斛兰也成为了一种观赏植物。可入药,名为石斛,对人体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等疗效。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石斛品种…
铁皮石斛:不仅药用价值高,保健养生功效也是石斛中的不错的,铁皮石斛不仅花很美,而且是药、食和观赏三大价值于一身。铁皮石斛花颜色呈黄绿色,花心四周有长圆状披针形花瓣,花期在3-6月。
铁皮石斛花美而极珍贵,花期短,采收难度大,解郁的效果出类拔萃,可煮茶泡水饮用。
聚石斛:茎假鳞茎状,密集或丛生,多少两侧压扁状,纺锤形或卵状长圆形,通常2—5节,长1—5厘米,粗5—15毫米,顶生1枚叶,基部收狭,干后淡黄褐色,具光泽;节间长1—2厘米 全株可以入药:润肺止咳,平喘,花色迷人…
马鞭石斛: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先端,下垂,有花5~8朵,有纤维状附属物,节上有灰**叶鞘残留和灰褐色的气生根。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好,主要治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等。
龙石斛:一直因为龙石斛不香~看来我错了。龙石斛其实还是香的。虽然不浓烈,但是也不难闻。花色图案不错…
长苏石斛:别称:纯唇石斛,兰科石斛属。茎直立或斜举,不分枝,具数个节,干后淡**带污黑,多少具纵条棱;叶薄革质;总状花序侧生于去年生无叶的茎上端,近直立,花质地稍厚,金**,开展,蒴果长圆柱形。花期6—7月,果期9—10月。常做盆栽观赏。产地分布:我国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等地!
蜂腰石斛:是原生种野生石斛兰,容易种植,花有淡香味。花色品种都是大部分都喜爱的品种!
肿节石斛 :茎斜立或下垂,肉质状肥厚,圆柱形,通常长22-40厘米,粗1-1.6厘米,不分枝,具多节,节肿大呈算盘珠子样,节间长2-2.5厘米,干后淡**带灰色。叶纸质,长圆形,长9-12厘米,宽1.7-2.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具抱茎的鞘;叶鞘薄革质,干后鞘口多少张开。
姬竹叶石斛:又叫杈枝石斛,是一品原生种。姬竹叶石斛花很香!
喜欢竹叶石斛,在家里,它仿佛一片袖珍小竹林,很有气质的样子。
花非常香,有一点点姜花的香味,又仿佛青草与野风融合,飘逸清雅。
报春石斛:原生种原产我国云南南部及东南部,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地,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也有分布。本种的花极香,是香花型春石斛的优良种质资源。茎下垂,肉质,圆柱形;叶二列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长8~10cm,宽2~3cm,先端有不等二裂;花序生于无叶的茎节间,有花1~3朵,花瓣淡紫色,唇瓣白色,密被茸毛。花期春季。
翅梗石斛 :茎丛生,肉质状粗厚,呈纺锤形或有时棒状,长5-11厘米,中部粗12-15毫米,不分枝,具3-5节,节间长约2厘米,干后金**。叶厚革质,3-4枚近顶生,长圆形,长8-9.5厘米,宽15-2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具抱茎的短鞘,在上面中肋凹下,在背面的脉上被稀疏的黑色粗毛…花香型石斛.
球花石斛 :茎直立或斜立,圆柱形,粗状,长12-46厘米,粗7-16毫米,基部收狭为细圆柱形,不分枝,具数节,黄褐色并且具光泽,有数条纵棱。叶3-4枚互生于茎的上端,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不下延为抱茎的鞘,但收狭为长约6毫米的柄,可以观赏,食用…也是名贵中药材
黄橙石斛的功效与作用:石斛性味甘,淡,微咸,寒。入肺、胃、肾经。能养胃阴、生津液、清虚热、止烦呕,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烦渴,干呕、饮食乏味、胃脘疼痛、舌干而红,或光剥无苔等症。治热病后期,阴液亏损,虚热微烦、口干口渴、食欲不振、自汗等症,又能涩元气,强腰膝、坚筋骨,用于治疗腰膝酸软无力、阴囊潮湿、精少、小便余沥等症。石斛有一定解热镇痛作用
大包鞘石斛:这种石斛都是下山的,花真是非常漂亮,这种石斛在花市一年比一年少,真是可惜,野生频危越来越少,要好好保育它们…
野生翅鄂石斛:花香,花期长。
产海南(五指山等地)、广西西北部和北部(凌云、隆林、融水、东兰)、云南东南部和西部。生于海拔约1000米的林中树干上。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也有。
彝药全草治疗四肢骨折,瘀血肿痛
白药福儿活:茎用于热高伤阴,口干燥渴,产后虚热《滇药录》。
医药:茎:滋阴益胃,生津,除烦。用于口干烦渴,病后虚弱,热病伤津,食欲不振,肺痨。
金钗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 金钗石斛的功效:滋阴补虚。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肿瘤、补五脏虚劳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民间有"救命仙草"之称。俗称药黄金,性寒,味甘,淡,微咸。生于石壁上,茎丛生。保健功能:滋阴润肺,益胃补肾,建脑明目,降火良药,并具生津止渴,补五脏虚劳,清肺止咳,防感冒,抗疲劳的功效 ,
金帽石斛:观赏价值极高,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既可作 切花,也可 盆栽观赏,家有数盆热闹非凡。此外,花朵剪下2-3天也不凋萎,生命力旺盛令人赞叹。这就是石斛活性成分…
麝香石斛:香气如同麝香的味道,很浓郁。有时候忍不住晒朋友圈,勾起了不少的香粉的喜爱
束花石斛:植物形态 茎圆柱形,近肉质,高20~145cm,粗1~1.7cm。叶纸质,披针形,长13~19cm,宽3~4.5cm,顶端尖。总关花序几天总梗,侧生于有叶或无叶茎节上;有花序2~20束,每束有花2~6朵;花金**,肉质,有香气。唇瓣近扇形,唇盘上有2个紫色斑块,2条褶片从基部伸至中部,边缘具流苏,两面均有绒毛。花期5~9月。
杯鞘石斛 :茎悬垂,肉质,圆柱形,长 20-26 (-50) 厘米,宽5-10毫米,具许多稍肿大的节,上部多少回折状弯曲,节间长2-2.5厘米,干后淡**。叶纸质,长圆形,长8-11厘米,宽15-18毫米,先端稍钝并且一侧钩转,基部具抱茎
短棒石斛:茎肉质状,近扁的纺锤形,不分枝,具多数钝的纵条棱和少数节间。叶2-4枚近茎端着生,革质,狭长圆形。总状花序通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中部发出,近直立,长12-15厘米,疏生2至数朵花;花金**,开展;花瓣卵状椭圆形,长1.5厘米,宽9毫米,先端稍钝,具4条脉;唇瓣的颜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肾形。花期3-5月。
昆布的介绍中药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云南名贵中药材品种,希望能帮到你。
云南名贵中药材品种1、三七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其茎、叶、花均可入药。三七具有?生打熟补?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治跌打劳伤有效;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三七分?春三七?和?冬三七?两种,这是以采分季节来区分的,在结籽之前采必的为春三七,结籽以后采必的为冬三七。以春三七品质为佳,选择个大、体重、色好、光滑、坚实而不空泡者为最好。冬三七绉纹较多,质量次之。云南三七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巳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2、天麻
天麻以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是一种名贵药材,近年来用于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云南是我国天麻主要产地之一,云南又集中产在昭通地区,尤以方该地区的彝良、镇雄两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所产天麻个大,肥厚、色黄白、呈半透明状,质坚实,是云南天麻的代表。
3、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铁皮石斛含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物质及多种等微量元素,被公认为最为高端养生极品。野生?铁皮?石斛是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在云南德宏、西上版纳、保山等地有人工繁殖。
4、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其功能为补血和血,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归头用以炖鸡、炖肉等,为温性强壮药,有补虚养血之效。当归主产于云南高寒山区,现多为工人栽培,其品质以身干,根头大,结实,有油气,味芳香,肉白者为最佳。
5、岩白菜
岩白菜为虎耳草科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的干燥根茎,别称呆白菜、矮白菜、岩壁菜、石白菜、红岩七、雪头开花等。具滋补强壮,止血止咳等功效,原系民族民间用药。经药理、药化研究及临床试验,发现其主要成分岩白菜素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疗效较好。岩白菜属植物全世界共有10种,我国共产7种。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西北,滇中,滇东北各地。
6、胡黄连
胡黄连为玄参科胡黄连属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别称胡连、?甲黄连?(藏名)、西藏胡黄连、国产胡黄连,为清热燥湿药。主要分布云南西北部德钦、中甸、维西及贡山等地。
7、大叶厚朴
大叶厚朴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大叶木兰的干燥干枝、根及枝皮。因其主产地在云南的腾冲、高黎贡山及毗邻的缅甸边境,故又称腾冲厚朴、贡山厚朴、滇缅厚朴。厚朴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中药。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部中缅边界一带的腾冲、泸水、福贡、贡山、德钦等县。
8、雪莲
雪莲藏语称?岗拉梅朵?或?夏规所巴?,为菊科凤毛菊属植物,高10-30厘米,全体密被交织的白色长棉毛,呈一棉花状,能清热解毒,止热痛,调经止血。云南中甸境内有棉头雪莲、水母雪莲、三指雪莲。
9、白雪茶
白雪茶又名地雪茶,产于云南高山,清香回甘,微苦,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能降血脂、减肥、醒脑、清热解暑、生津、润肺、止咳,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咽夹炎等有显著疗效。
10、贝母
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形似聚贝子?而得名。在香格里拉产量大,用于肺疾病,如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燥咳喘、咯血等。
11、灯盏细辛
灯盏细辛为菊科飞蓬属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别称灯盏菊、土细辛、地顶草、细辛草、东菊等。灯盏细辛性温,味辛、微苦,能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文山、红河、玉溪、昆明、楚雄、曲靖、昭通、大理及丽江、迪庆等地。
12、丽江山慈菇
丽江山慈菇为百合科丽江山慈菇属植物丽江山慈菇的干燥鳞茎,别称光慈菇、土贝母、草贝母、假贝母、闹狗药、益辟坚等。性温,味苦,有毒,能拔毒消肿,软坚散结。研究发现其中含有秋水仙碱,可作为提取秋水仙碱的原料药材。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丽江、迪庆、大理等地州。
13、滇黄芩
滇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滇黄芩的干燥根,亦称黄芩、昆明黄芩和西南黄芩。滇黄芩是常用中药,已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分布于云南除南部和西南部外的大部分地区。
14、披麻草
披麻草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大理藜芦、蒙自藜芦、狭叶藜芦、毛叶藜芦的干燥根及根茎,别称小藜芦、藜芦、小棕包、人头发等。为云南特产中成药的原料和中药饮片配方中的藜芦入药,在云南多地均有分布。
15、阳春砂
阳春砂为姜科豆蔻属植物阳春砂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砂仁?药材植物来源之一。阳春砂原产广东,目前云南的西双版纳已是全国阳春砂仁的主产区,其次德宏、文山、临沧、红河、保山、怒江等地也有栽培。
云南白药为什么会有如此广泛而独特的治疗效果?又是谁创制出的白药?在云南省档案馆的地方文史资料中,有这样的介绍:云南白药为云南人曲焕章创制的、专门用于伤科治疗的中成药散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处方现今仍然是中国政府经济知识产权领域的秘密。
对于曲焕章其人,资料中也有简单的记载:曲焕章,字星阶,原名曲占恩,1880年,出生于云南省江川县赵官村。1902年,曲焕章研制成功云南白药的前身?百宝丹?。
1880年出生的曲焕章,1902年就研制出了百宝丹,那时他才年仅22岁,如此年轻的一个山村郎中是怎样研制出日后闻名天下的云南白药的呢?
这给老百姓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这些流传于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的故事,相对于白药渊源本身来说,似乎显得更为神奇。
传说有一天,曲焕章上山采药,看见两条蛇正在缠斗。过了一会儿,其中一条败退下来。这条气息奄奄的蛇游到一块草地上蠕动了起来。此时,奇迹发生了,不一会儿,蛇身上的伤口变得完好如初。曲焕章等蛇游走后,拿起那草仔细辨认,他认定这草一定有奇效。于是,综合民间传说和自己平时疗伤止血的经验,曲焕章终于创制出了百宝丹。
但1930年前后,曲焕章本人曾在报纸上宣扬,说他的百宝丹是受?异人?相传。1956年的云南日报上登载了曲焕章妻子缪兰英的讲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肯定这个?异人?就是云南个旧县的姚连钧。
据缪兰英讲述,曲焕章年少时,父母双亡,有一天,16岁的曲焕章突患重病,倒在了个旧县街头,幸而被姚连钧所救。
姚连钧是一位精通外科药理的游医。随后曲焕章就拜姚连钧为师,并跟随他在云南北部、四川、贵州一带游历。师徒俩一边采集草药,一边四处行医。在姚连钧的教授下,几年下来,曲焕章得到了师傅的全部真传。
在前人和民族民间药方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实践,1902年,一种取名为?百宝丹?的伤药被曲焕章研制出来了,这种白色的药末具有很强的消炎止血、活血化淤功能。
昆布为少常用 中药 ,《名医别录》列为中品,什么是昆布?昆布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昆布的资料,欢迎阅读。
昆布的介绍
昆布,中药名。为海带科 植物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夏、秋二季采捞,晒干。海带,生于较冷的海洋中,多附生于大干潮线以下1~3米深处的岩礁上。分布山东,辽宁一带沿海地区。目前已有人工养殖。昆布,生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上。分布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具有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叶状体。
性味
味咸,性寒。
归经
归肝,胃、肾经。
功效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主治
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相关配伍
1、瘿气结核 ,肿硬。以昆布一两,洗去咸,晒干为散。每以一钱绵裹,好醋中浸过,含之咽津,味尽再易之。(《圣惠方》)
2、治膀胱结气,急宜下气。用高丽昆布一斤,白米泔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斛,煮熟劈细。入葱白一握,寸断之。更煮极烂,乃下盐酢豉糁姜橘椒末调和食之。仍宜食粱米、粳米饭。极能下气。无所忌。海藻亦可依此法作之。(《广济方》)
用法用量
6~12g。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采捞,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漂净,稍晾,切宽丝,晒干。
生理特性
1、海带: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体成熟时成带状,长可达6米以上。根状固着器粗纤维状,由数轮叉状分歧的假根组成,假根末端有吸着盘。其上为圆柱状的短柄,长5~15厘米。柄的上部为叶状体,叶状体幼时呈长卵状,后渐伸长成带状,扁平,长2~6米,宽20~50厘米,坚厚,革质状,中部稍厚,两边较薄,有波状皱褶。生殖期在叶状体两面产生孢子囊。
2、昆布:多年生大型褐藻。根状固着器由树枝状的又状假根组成,数轮重叠成圆锥状,直径5~15厘米。柄部圆柱状或略扁圆形,中实,长8~100厘米,直径10~15毫米,粘液腔道呈不规则的环状,散生在皮层中。叶状体扁平,革质,微皱缩,暗褐色,厚2~3毫米,1~2回羽状深裂,两侧裂片长舌状,基部楔形,叶缘一般有粗锯齿。孢子囊群在叶状体表面形成,9~11月产生游孢子。
生长环境
1、海带:生于较冷的海洋中,多附生于大干潮线以下1~3米深处的岩礁上。分布山东,辽宁一带沿海地区。目前已有人工养殖。
2、昆布:生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上。分布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鉴别
药材性状
1、海带: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宽10~40cm,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状。气腥,味咸。
2、昆布:卷曲皱缩成不规则团状。全体呈黑色,较薄。用水浸软则膨胀呈扁平的叶状,长宽约为16~26cm,厚约1.6mm;两侧呈羽状深裂,裂片呈长舌状,边缘有小齿或全缘。质柔滑。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昆布生登、莱者,搓如绳索之状。出闽、浙者,大叶似菜。盖海中诸菜性味相近,主疗一致。虽稍有不同,亦无大异也。
2、《别录》: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痿疮。
3、《药性论》:利水道,去面肿,去恶疮鼠瘘。
昆布的功效作用
昆布为少常用中药,《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商品来源主要有昆布(鹅掌菜)、裙带菜及海带三种,均作昆布药用。
1、昆布
别名:鹅掌菜。
来源:为海产褐藻类翅藻科多年生植物昆布的干燥的叶状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福建。
性状鉴别:叶状体卷缩成不规则的团块,全体呈黑棕色或深棕色。表面被有白色盐霜,革质而硬脆。用水浸软后,完整者长30~50厘米。固着器呈分叉的树枝状。柄部圆柱形,近叶片部渐扁平。叶片轮廊呈卵圆形,羽状深裂。革质柔滑。表面有细纵皱纹,中央部分稍厚,两侧裂片长舌状,有锯齿或全缘。气腥,味咸。
主要成分:含碘、昆布素(多糖类)、藻胶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褐藻氨酸。
药理作用:①软坚散结,消痰 清热 ,用于治疗瘿瘤。可能与其所含碘化物有关,因碘为甲状腺素主要成分,碘摄入不足能导致甲状腺素不足,引起甲状腺肿大(瘿瘤),而内服昆布能补充碘的摄入量,纠正甲状腺素不足,从而使肿大的腺体逐渐缩小,甚至消散,所以说它能软坚散结。
②降压。据最近研究,海带提取物所含之褐藻氨酸为一降压有效成分, 动物 实验证实有轻微降压作用,但维持时间较短。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瘿瘤(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对早期增生性肿大有一定效果,但需长期(3月~半年)坚持服药,常配海藻,方如海藻玉壶丸加减。
又治慢性颈淋巴腺炎,常配夏枯草、牡蛎等,方如昆布消疬汤。
又可用于防治高 血压 、煎汤常服。
用量:6~9g。
处方举例:昆布消疬汤:昆布9g、海藻9g、夏枯草15g、牡蛎30g(先煎)、柴胡6g、白芍9g、陈皮6g,水煎服。
2、裙带菜
来源:为褐翅藻科植物带菜干燥的叶状体。
产地:主产于辽宁、山东、浙江。
性状鉴别:形状与上种相似,用水浸软后,可出大量粘液。完整者长20~100厘米,叶片轮廓长卵圆形,羽状深裂。质薄柔滑,半透明极易剥离成两层,叶中央有一条肥厚的筋脉,裂片长舌形,全缘。气腥,味咸。
3、海带
来源:为海带科一年或二年生大形褐藻类海带科植物海带干燥的叶状体。
产地: 自然 生长的海带分布限于辽宁和山东两个半岛。人工养殖的已推广到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性状鉴别:叶状体多纵叠捆成把,全体绿褐色或黑褐色,少有棕**。表面被有白色盐霜。革质而硬脆或质薄而脆。用水浸软展开后,完整者长达1米~6米,宽7~20厘米以上,固着器呈叉状分歧。柄部粗短,下部圆柱形。叶状体长带状,革质或质薄柔滑,半透明状,中部较厚。由中部向两侧渐薄。全缘或有波状皱褶。气腥,味咸。
以上三种均以色黑褐,质厚,无砂石者为佳。
炮制:切咀,生用。
效用:同海藻。
注:①大部分地区习用的昆布为上述三种,常混同药用,但以昆布为正品。
②广东习用的?昆布?,别名海白菜,为绿藻类石莼科植物石莼及孔石莼的干燥叶状体。呈不规则的片状,黄绿色、质薄如纸,较易破碎。用水浸软后呈膜状薄片,似干白菜叶。气腥,味微咸。河南、福建、湖北少数地区也以之作昆布代用品。据《海药本草》记述本品:?主风秘不通,五隔气,并脐下结气,煮汁饮之,湖人用治疳疾?。与昆布疗效不同。
③湖南习用之昆布为萱科藻类植物鹅肠菜干燥的叶状体。呈不规则团块,棕褐色或褐色。质薄脆,用水浸软展开呈长带形,长10~40厘米,宽1~2.5厘米,丛生于一盘状固着器上。气腥,味咸。
昆布和海带的区别
海带与昆布在植物学上有严格区别:首先,海带是更普遍的名称.海带在 生物 学上第次分为海带目,海带科和海带属。其中海带目有四科:绳藻科,海带科,翅藻科和巨藻科.我们日常说的海带,是指海带科下的海带属.昆布是褐藻门-海带目-翅藻科的一属。
因此,昆布与海带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昆布藻体黄褐色,中国古代是没有海带的,日语中把海带统称为昆布.中国的一些植物学书籍和地区也说海带的别名也叫昆布.所以,说海带与昆布是一回事没有大错,因为二者均属于海带目.说不是一回事也对,因为二者在种属一级不同.从下面的框图可知,它俩有共同的?爷爷?海带目,?爸爸?则一个是海带科,一个是翅藻科.因为植物分类学上名称有些混乱,而且外形很接近,再加上海带是由日本引进,而日语中昆布就是海带,而且 英语 中kelp也既指海带又指昆布,所以就造成了海带与昆布经常被混淆。
海带:
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 ,宽10?40cm,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状。气腥,味咸。
昆布:
卷曲皱缩成不规则团状。全体呈黑色,较薄。用水浸软则膨胀呈扁平的叶状,长宽约为16?26cm,厚约1.6mm;两侧呈羽状深裂,裂片呈长舌状,边缘有小齿或全缘。质柔滑。
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