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是水稻螟虫发生数量最多的时期,水稻在不同的生育期招引三化螟蛾的能力也不同。所以,在不同类型的田块,卵块的分布不平衡,本田多于秧田。研究表明,水稻秧苗期对螟虫的侵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吸引螟蛾产卵比较多的秧田是施氮肥多,生长茂密,叶片宽厚的秧田。这是因为水稻品种和长势与吸引螟蛾产卵有关。一般水秧多于旱秧,杂交水稻受害比常规稻要严重。
水稻在不同的生育期对螟虫的存活率、发生速度和繁殖力有不同的影响。
秧苗内生长的幼虫,存活率比本田低,发育速度比较慢,化蛹很少。移栽返青期幼虫死亡率高。本田各生育期对幼虫营养状况不同,幼虫发育速度差异较大。
水稻栽培制度与水稻螟虫种群数量的消长和危害有密切关系。
凡是使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与螟虫盛孵期相遇、种植结构复杂、布局混乱,为螟虫提供过渡“桥梁”田的耕作类型,螟虫种群量大,水稻受害严重,三化螟由于食性单一尤为突出。
改变水稻播栽期,使它与螟虫配合的关系随着改变,对螟害程度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