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兰重生被康熙收了(雍正死后为何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20:50:58
字号: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塑造了一位嚣张跋扈,恃宠而骄,心胸狭隘贵妃年世兰形象,其实在真实历史上雍正皇陵中与他合葬的女人还真就是这位年世兰,是不是很出人意料?这样一个女人居然会陪葬在帝陵里。

年世兰重生被康熙收了(雍正死后为何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

其实历史上的年世兰是雍正一生最挚爱的女人,与电视剧中完全不同,当然,她也不叫年世兰。历史上她并没有留下名字,只称之为年氏或者年妃。在生前由于雍正的喜爱,她被雍正册封为贵妃,临终前雍正为了给她冲喜,更是晋封她为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敦肃皇贵妃。

雍正与年妃的婚姻本是一场政治婚姻,但雍正却找到了此生挚爱

年氏是雍正时期的名将年羹尧胞妹,年氏家族从明朝时期就世代为官宦世家,年氏的曾祖父年有升本身就是世袭的锦州卫游击,在松锦之战中,年有升战败被清军俘虏,从而成为了八旗之中镶白旗的包衣奴才。

由于此关系,年氏家族在清朝出身于镶白旗包衣,后来年氏的祖父年仲隆在顺治年间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因此关系使得年氏家族脱离了镶白旗包衣身份,成为了镶白旗汉军旗贵族。

年氏家族到了年氏父亲年遐龄这里更加进了一步,年遐龄凭借父荫步入官场,此后官职也越做越大,年遐龄一直官至湖广巡抚(即清朝中期之后的湖北巡抚)兼署工部左侍郎。

年氏的哥哥年羹尧则要比父亲和祖父更加厉害,年羹尧21岁中进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30岁的年羹尧就获得了康熙的青睐,被破格提拔为四川巡抚,年羹尧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巡抚。也是在这一年,康熙册封了还是皇子的雍正为雍亲王,并让雍正管理镶白旗事务,因此年氏家族佐领全部归于雍亲王府属下,成为雍亲王府的属人。

年羹尧年轻时期能力强,性格还比较谦逊,工作上认真勤恳,康熙越发赏识器重年羹尧,这时候康熙已经有了拉拢年羹尧的打算,于是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亲自为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和雍正赐婚,年氏被康熙钦点为雍正的侧福晋。

雍正当时33岁,此前他在14岁时已经被康熙赐婚娶了重臣费扬古之女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因此年氏嫁给雍正是做侧福晋。不过以年氏家族在汉军旗的地位加上年羹尧如此受康熙青睐,因此年氏在雍亲王府中地位很高。

雍正此前已经有一位侧福晋李氏,也就是皇三子弘时生母后来的齐妃,李氏当时也颇受雍正宠爱,除了李氏之外其他女人包括乾隆生母钮钴禄氏在内都是雍正的侍妾,侧福晋的地位是要远高于侍妾,也由于年羹尧父子官职都比较高,因此年氏嫁入雍亲王府身份地位也很高,比乾隆生母钮钴禄氏还高不少。

年氏一嫁入雍亲王府立刻就把之前颇受雍正宠爱的侧福晋李氏风头抢了过去,雍正对嫡妻乌拉那拉氏更多的是敬重,虽然两人感情和睦,但更多的是相敬如宾。后来雍正曾经一度十分宠爱李氏,但自从年氏嫁过来之后,李氏就彻底凉了,雍正仿佛从年氏这里找到了真爱。

从年氏嫁过来这一年到雍正元年(1723年)这12年左右的时间中,雍正其他的侍妾都没有生下孩子,年氏一人包揽了雍正12年中所生育的所有子女,她共为雍正生育了三子一女,可见她有多么受雍正宠爱。

可以说自从雍正娶了年氏进门,正妻乌拉那拉氏被晾在一边,之前受宠的侧福晋李氏也被冷落起来,当时虽然已经生育了乾隆的钮钴禄氏更不能与年氏相提并论,基本就是雍正娶了年氏就是夜夜与她同寝,雍正遇到年氏就等于找到了此生挚爱一般。

这主要在于历史上的年氏与电视剧中的年世兰完全不同,电视剧中年世兰嚣张跋扈,心胸狭隘,而历史上的年氏恰恰相反,历史上的年氏是娇柔可人,温柔体贴的人。这一点在雍正后来当皇帝后多次下谕旨夸奖过,从雍正这就足可证明历史上的年氏温柔贤惠。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

——《雍正谕旨》

再看史书中所记载年氏自幼身体虚弱,结合雍正对她的评价来看,可以说年氏的历史形象呼之欲出,这很明显就是类似于《红楼梦》中娇滴滴的林黛玉形象,而且年氏比林黛玉还要勤俭朴素,所以这样娇柔可爱的女子怎能不激起男人的呵护欲望,尤其是还满怀雄心壮志的雍正这样的男人。年氏可以说让雍正有了一手乾坤握江山,一手伉俪抚娇嗔的感觉,因此年氏极得雍正喜爱。

雍正继位后,年氏的身份地位更是十分尊崇,年氏被雍正册封为贵妃。但由于清宫规矩,凡晋升到贵妃这个级别的人必须是上三旗出身,而年氏出身于下五旗的镶白旗,因此本不应晋封为贵妃,雍正特意为了晋封她为贵妃将整个年氏家族抬籍到了镶黄旗。

因此年氏就成了雍正后宫中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第二把手,她也因此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女子被册封为贵妃的人。

其实年妃在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之际就因为操劳康熙丧事过度而导致早产,此后年妃身体每况愈下,身体的虚弱已经不能让她再与雍正进行房事,但即便如此,雍正晚上还经常翻她的牌子。

可以看出雍正召年氏侍寝,已经超脱了性,而是真的拿她当妻子一般,想和她每晚拉拉家常才能入睡。当男女关系不再单纯地以性为主,那才说明了两人之间是真挚的爱情。虽然年氏和雍正是政治婚姻,但她却能成为雍正一生的挚爱。

年氏是年羹尧的保命符,她以皇贵妃身份陪葬帝陵开创了清朝陪葬的先例

在《甄嬛传》里雍正并不是真爱年世兰,而是为了拉拢她的哥哥手握兵权的年羹尧才不得已装作喜爱年世兰,也就是说雍正对年世兰的喜爱都是由于年羹尧而装出来的。其实历史上年氏才是年羹尧的保命符,皆因雍正对年氏的喜爱,才一直没有对年羹尧动手。

雍正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下半年年羹尧进京面见时对其不满,那时候雍正就已经对年羹尧起了杀心,但他迟迟没有对年羹尧动手,就因为年氏当时身体虚弱病的不轻,所以怕刺激到年氏身体没有对年羹尧动手。

年羹尧在雍正继位之后接替雍正的同母政敌弟弟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兼川陕总督,负责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在军事上成就很高,战功卓著,因此雍正最初因为年氏的关系也十分器重和信任年羹尧。

由于赫赫战功以及雍正的信任和器重,这也让年羹尧日益居功自傲,气势嚣张,他在西北前线开始卖官鬻爵,张狂到连雍正的妹夫蒙古郡王策棱看到他都要行跪拜大礼,可见年羹尧已经张狂到何等地步。

因此在雍正二年年底时雍正只是写信警告年羹尧,但他不以为然依然故我,于是雍正肯定是忍不了了。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年初开始,年氏由于生育皇九子福沛时早产,因此对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从那之后年氏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好,到了这一年更加厉害。

而此时雍正对于年羹尧也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了,这一年雍正首次公开谴责年羹尧,到了四月份,雍正就罢免了年羹尧川陕总督兼抚远大将军的职位,他把年羹尧调到南方出任杭州将军。由于年妃的关系,雍正只是将年羹尧一再贬官,而年羹尧也由此开启了贬官之路。

但雍正极为爱护年妃,他担心他要处理年羹尧的事情影响年妃身体健康,并且严令宫中的人讨论年羹尧的事情,违者杖毙。这就是因为雍正怕收拾年羹尧的消息被年氏知道,会让她受刺激,怕她香消玉殒,所以雍正对年羹尧是一忍再忍,这时候年妃反而成了年羹尧的护身符了。

不过年氏身体还没能好转,在雍正三年十一月初开始病入膏肓,雍正为了给年氏冲喜让她高兴起来,特意将她从贵妃晋升为皇贵妃,要知道清朝皇宫中曾有规矩,皇后在世时皇帝基本不会册立相当于副皇后的皇贵妃,但雍正为了年氏冲喜,不顾皇后乌拉那拉氏在世,直接将其册封为皇贵妃,这也说明了雍正对年妃的喜爱。

不过八天后年氏还是在圆明园香消玉殒了,年氏去世半个多月后,即十二月中旬,雍正即以九十二条大罪将年羹尧赐死,同时还斩了违反法度的年羹尧次子年富。

按照年羹尧的罪行,他的家人本应该都受到连累,但是雍正感念年氏,所以没有继续追究年羹尧其他子嗣和父亲年遐龄以及大哥年希尧,后来年希尧更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位列一品大员之列,这皆因雍正对年氏的喜爱,在年遐龄去世时,雍正还以子胥之礼亲自祭奠年遐龄,这说明了在雍正心目中他都拿年妃当嫡妻一般看待,他不忍看年氏家族就此没落,所以依旧重用厚待她的父兄。

年氏死后雍正悲痛不已,为了她罢朝五日,这对于勤政的雍正来说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年氏的葬礼也极其隆重,年氏的葬礼级别规模几乎等同于皇后,并不奢侈的雍正为了年氏葬礼花费了数万两白银。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年氏去世的那几天雍正十分悲痛,而雍正的三哥诚亲王胤祉借故没有出席年妃葬礼,被雍正毫不留情面的痛骂了一顿,雍正的八弟廉亲王胤禩因为操办丧葬事务不力被雍正在乾清宫外罚跪了一夜。

虽然胤祉和胤禩都参与了康熙晚年诸子争位,雍正本来就瞅他们俩不顺眼,但皇帝因妃嫔丧事痛骂哥哥罚跪弟弟这可是历史上都很罕见的事情。

雍正为了死后能与年氏同穴,他还费了一番周折。本来按照清朝的规矩,只有正宫皇后可以陪葬帝陵,即便是皇贵妃级别也不能陪葬帝陵,更何况年氏之兄年羹尧触犯国法,乃是罪人,年氏也算是罪人家属,更不能陪葬帝陵,不过雍正特意为了她打破了这些规矩。

雍正其实早就已经打算好与年氏同穴,他在继位后就立刻追谥他最喜爱和信任的弟弟胤祥生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并把比康熙早死好多年的敏妃挖出来迁进了康熙帝陵之中,雍正借着为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迁陵的事,也给日后年氏陪葬自己帝陵开了口子。

有了胤祥生母做铺垫,雍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让年氏陪葬帝陵了,因此雍正计划在他的泰陵修建好之后,就先命人把年氏的梓宫停放入了泰陵之中,但雍正没等到泰陵建好就驾崩了,临终前他一再叮嘱继承人乾隆,将来要将年妃和自己都葬入泰陵之内。后来当清泰陵建好后,乾隆果然遵照雍正生前旨意,将孝敬宪皇后和年氏的金棺葬进泰陵之中常伴雍正,也因此年氏最终在死后陪葬在了雍正身边。

年氏这么受宠爱还为雍正生了三个儿子,为何三个儿子却都不是按弘字排辈?

年氏由于身体虚弱的原因,她虽然在康熙五十年嫁给雍正,却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才首次生育,这其中很可能有因为年氏身体虚弱中途流产或者不易受孕的因素。

康熙五十四年年氏首次为雍正生育了皇四女;康熙五十九(1720年)生下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生下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生下皇九子福沛。

年氏生育的三位皇子皆以福字辈命名这也很让后世人费解,按照爱新觉罗宗谱来说,乾隆这一辈人都应该以弘字辈命名,但唯独年氏所生皇子都是以福字辈命名,这其中有何说法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主要就是因为年氏所生子女几乎都夭折了,所以雍正特意给年氏生的孩子改名为福字辈。

最先是皇四女未满两岁夭折,皇七子福宜未满一岁夭折,皇九子福沛由于怀孕时正好赶上康熙驾崩,年氏帮助雍正日夜操劳康熙丧事,以至于劳累过度导致七个月即早产,福沛出生就夭折了,即便如此雍正还是为了安抚年氏将出生就夭折的孩子收入爱新觉罗宗谱,并赐名福沛。

年氏生的孩子中活得最久的是皇八子福惠,其实福惠最开始也是按照爱新觉罗宗谱弘字辈排名命名的,他最初的名字叫做弘晟,后来由于年氏所生的其他孩子都夭折了,以及后来年妃也去世了,再加上由于年氏身体虚弱,可能母体不好,因此福惠自幼也是体弱多病,雍正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好养活,沾到福气,特意给他改名叫作福惠。

福惠可以说是子凭母贵,由于雍正对其母年氏的喜爱,他对福惠也非常喜爱,年氏去世后,雍正亲自将福惠带在身边抚育,雍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勤俭自律的帝王,但雍正的勤俭唯独到了福惠这就没了,他给了福惠很多赏赐,而福惠的开销都要比皇位继承人哥哥乾隆高得多,好吃好玩好喝的雍正都是第一时间赐给福惠。

由于福惠自幼身体羸弱,因此雍正为了他曾经派人去民间花千金寻找调养补身的名贵药材,雍正为了给福惠调养身体,经常向朝鲜半岛索求高丽参,为此还减免了朝鲜半岛应该上缴大清的贡税。

福惠所获得的雍正赏赐也是王公贵族中仅次于雍正最喜爱的两个弟弟十三弟胤祥和十七弟胤礼,雍正赐予福惠的赏赐比赐予乾隆的还多得多。不过福惠虽然名为福惠,却一点也没福气,雍正六年(1728年),体弱多病的福惠还是夭折了,雍正为此又是十分悲痛,罢朝三日,命以亲王礼将其安葬。

写在最后

因此来说历史上的雍正爱妃年氏与影视剧中形象完全不同,她深得雍正喜爱,而她之所以能陪葬雍正帝陵,就是因为雍正对她的喜爱,所以为她打破常规,特意让她死后能陪葬帝陵。

而年氏所生的儿子之所以没按照弘字辈排名,则主要是因为都夭折了,雍正为了讨好兆头,给这些夭折的儿子都赐以了带福字的名字,可惜福字也没罩住福惠,这孩子还是最后夭折了。

雍正对年氏的爱与任何政治利益毫无关系,他也并没有因其兄年羹尧而讨厌或喜爱年氏,可见雍正对年氏这才是真爱。而年妃也因为雍正的喜爱,才得以能陪葬帝陵。

由于雍正的清泰陵至今还保存比较完善,所以雍正与他一生挚爱的年氏还安静如初地躺在泰陵地宫之中,只是如果雍正和年氏知道现代的电视剧如此丑化他们俩之间的感情,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气的从地宫中跳出来。

参考资料:

《清史稿》、《清实录》、《八旗通志》、《永宪录》

文/小岛知风

高邮当地的风俗习惯有设么

曲曲唐蕃古道,滔滔河湟流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牵引着这里悠久的历史。以国山之祖,冰川之父闻名于世的昆仑山东北的日月山下,便是湟源县。

湟源,在三代(夏、商、西周)、春秋时,称“西戎氏地”。秦初,分全国为三十六个郡,当时,陇西郡实际控制着包括今湟源在内的青海东部地区。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临羌县,湟源属临羌县地,归金城郡。曹魏期间,因军事需要,县治移驻湟水北岸。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汉书》谓“湟水出金城临羌塞外,东入河”。湟源即:“湟水源头”之意,从后来在湟源境内发掘的青铜时代遗存的卡约文化和湟水下游发现的“仰韶文化”,足以说明湟水流域同祖国的中原一样,具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湟水源地处要隘,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湟水河作为青海人民的母亲河,养育了湟水两岸300多万人民,这300多万勤劳而智慧的河湟两岸人民所创造的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60%以上。

它是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丝绸南路要冲,闻名于世的唐蕃古道,取道日月山而抵拉萨。它像一条金色的彩带,飘落在银装素裹的青藏高原,留下了汉藏人民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足迹和情深意长的美好传说,源源流长,经久不衰。

公元4年,王莽在高原明珠青海湖以东设西海郡(辖湟源地区),公元23年王莽政权崩溃,西海郡随之废弃,羌人复占湟源。三国(220--265年)时设立西平郡,依西平亭,增筑南、北、西三城,以为郡治,湟源复属临羌县地。西晋时(265--420年)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控制了今湟源及其以东的湟水流域地区。隋开皇五年(581年),在石堡山(今日月乡哈城村)修筑石堡城,设戍屯兵,吐蕃人称铁刃城,《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石堡城(今指哈城)西三十里有山,山石皆赤。北接大山,南依雪山,号曰赤岭”(赤岭即今日月山)。日月山之所以驰名中外,一是它具有神奇瑰丽的迷人色彩,同时也因文成公主汉藏和亲成为汉藏人民友谊的象征,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

唐(618--907)划全国为十道,废西平郡,置鄯州都督府,湟源为鄯城县地。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改为吐蕃属地,湟源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遂立碑于赤岭(日月山),以分唐与吐蕃界,从此,商贸交易频繁,成为中原通往牧区和西藏的要塞,有“日月山界限中外”之说,著名的“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因此得名。湟源不仅是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要冲,同时也是经济文化的枢纽,名噪一时的“环海商都”就是今日的湟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沙州(今甘肃敦煌)汉人张义潮起义,恢复河西走廊,甘肃和青海东部又回到唐朝的管辖之下。五代十国(907--960年)期间吐蕃贵族失去对青海东部的控制,南宋、西夏期间湟源曾一度为金人和西夏所控制。

元(1227--1253年)宋理宗宝庆三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克西宁州,湟源属元西宁州地。明(1368--1644年)洪武五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湟源为西宁卫地。明末,湟源属李自成农民军大顺政权西宁防御使管辖。雍正元年(1723年)蒙古亲王罗布藏丹津起事,曾以湟源为据点,进行反清活动,后经清抚边大将军年羹尧所奏,特准“以日月山为集,不准擅移”。

雍正五年(1727年)筑丹噶尔(湟源县城)城,乾隆九年(1744年)经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丹噶尔路通西藏,逼近青海,为汉、土、回、藏、蒙及蒙准噶尔往来交易之所为由,向清政府上奏,后特准“一切交易,俱在丹城,毫无他泄”,因此,湟源被誉为“小北京”。道光年间,因湟源海藏通商,中外咽喉,特设立丹噶尔厅,属西宁府。

期间民族贸易极为繁荣昌盛,大量畜产品、药材和矿产品云集丹城,内地各省商客辐辏,年终贸易总额白银达250万两,比当时西宁的贸易总额高六、七倍。特别是国际市场紧缺的羊毛、皮张,更是供不应求。为此,国内外商人合资经营的天津洋行,开始伸入西宁地区,以湟源为据点,大量收购羊毛,先后来湟源驻庄的外商有英商新泰光、仁记,美商泰和、怡和、居里、瑞记,俄商美最斯、瓦利等八大银行。

由于湟源皮毛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转手之间,获利很大,丰厚的利润,对省内外大商巨贾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于是清光绪时,钦差大臣命令全省皮毛集中于湟源。当时,有名商号已有四十多家,每年集散的羊毛总额就达400万公斤以上,各类皮张30多万张,湟源县城大中小商及手工业者达1000余户。湟源成为当时蒙藏牧民出入之门户,又成为全省皮毛的唯一集散地,故省内外商人前来湟源进货,市场繁荣、商务发展。每逢元宵佳节,商店用彩布蓬街,爆竹通宵,沿街吊灯排灯齐放光彩,火树银花,各路社火,顺街演唱,笙簧悦耳,人人喜形于色,可谓极一时之盛。

民国(1912--1949年)二年,西宁府改为西宁兵备道,丹噶尔厅改为湟源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从甘肃省分出,成立青海省政府,辖西宁、大通、湟源、循化、化隆七县及青海蒙藏地区。

一九四九年九月九日湟源解放。

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一九七八年九月,湟源为省直属县。一九七八年十月九日,海东行署成立,辖湟源县。

二00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湟源正式划归省会西宁市管辖。

丹噶尔因湟水发源地而遐迩闻名,日月山因文成公主掷日月宝镜而得此殊荣,因而,她在国内外颇有点名气,可说是蜚声中外了。

追踪历史,丹噶尔有过辉煌的过去,她的昔日繁华仍是难以抹去的历史。如今,当我们徜徉在县城街头时,尚存的古城小街、县衙门、清真寺、排楼、民俗宅院等等,雕梁画栋,建筑精美,风彩依旧,其豪华气派仍不减当年。

随着农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湟源市场逐渐繁荣,虽几经兴衰,仍曲折向前,时至今日,湟源仍然是沟通农区与牧区以及汉藏贸易的重要枢纽。无论她曲折辉煌的过去,还是充满希望的未来,都将给我们以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莽莽昆仑山,涛涛湟水河,无论怎样审视都能找到历史的启迪,现实的激情和创业的凯歌。

高邮民间风俗质朴、淳厚。风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邮的经济习俗和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水乡色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旧时的人生仪礼有过于繁缛的倾向,今逐步简化。人们普遍重视家庭血缘关系。民间岁时节令有10余个,其中主要的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新兴节庆亦有10个。 1、生产习俗。千百年来,各业生产重经验传承。尤其是农民多凭经验、依农历节气从事农副业生产。20世纪40年代以前,农民耕地有业产、典田、佃田三种。其中,业产为自有产业,分祖传和自置两种。典田是由于手头拮据,把业产出典,取得典价,让出一定年份耕种权的田,有取赎和免赎两类。前者典价为卖价的半数左右,言明典期,到期需备原价取赎,不赎则延;后者典价较低,为卖价的二三成,到期免赎还田。佃田即租田,多租自地主、寺院、学堂等,农民耕种,秋后交租。在土地私有的生产关系下,土地买卖多由中人说合成交,现兑部分价款,取得田产所有权和耕种权,欠价次年麦场交清。高邮大部分地区处于里下河洼地。50年代以前耕地多为一年一熟的“老沤田”,部分为一年两熟“高田”。耕作制度全部为双、三熟制。过去农民为防发水多种“三十子”(栽后30天收割)“四十子”、“吓一跳”等早熟低产籼稻,现在已被杂交稻等高产品种代替。由于人均占有土地量较少,农民种植尚精耕细作,以提高产出率。七八十年代开发荡滩,大挖精养鱼池,水里养鱼,垛上栽种、放养畜禽。水乡生产的飞跃发展对农业生产习俗有很大影响。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除自流灌溉者外,使用水车、风车提水,动力方式有人力、风力(风车)、畜力(牛)。“芒种刀下死,老少一齐亡”,在火速割麦耕翻后,各农户立即请来强劳力车水灌田。车水者多为亲朋近邻换工,有的给工钱。车水者头扎青巾,腰束带子,腿缠黑布,脚蹬木屐(内嵌铜钱数枚,踩车时互相撞击发出响声),手扶横木,脚踏车拐,俨然如英雄好汉一般。车水者分两班,每班五、六、七、九人不等,以“跑筹子”(连在车轴上并受其带动的两只丝线梭子,一只放线,一只绕线,丝线约六七十米长,绕完一只即为一班时间,约今半小时左右)方式计时换班。车水者中一人敲锣,一人击鼓,边敲打边唱起锣鼓调。歌词内容多样,有的即兴编唱,有的为情歌,有的则为民间传说故事。下午疲惫之时,为鼓舞斗志,歌手们唱起“封神榜”、“朱仙镇”,大摆“八卦阵”、“龙门阵”,大唱神化了的古代战争和英雄人物。此时户主则在车口燃起香烛,以显示神力,造成庄严肃穆、紧张战斗的气氛。车水是强体力劳动,户主日以六餐三回酒(早饭、腰顿子、中饭、小接顿子、晚茶、晚饭,其中中饭、晚茶、晚饭要配以酒菜)招待车水者。车水过程中,各车口还展开竞赛,看谁车得快,唱得响。张轩乡有句歇后语:“桑树头(地名)的锣鼓各打各”即是描写此种场景。过去,每年栽秧第一天,农户都要先拜土地神,然后才下田栽秧,称为“开秧门”。栽秧由男子挑把、女子栽插。栽秧时节,秧田中秧歌阵阵,栽秧手们唱起各种曲调和内容的秧歌,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唱和等。秧歌曲调有十余种。栽完秧,立即开展田间管理。旧时农户有的要举行“青苗会”。20世纪50年代以前没有农药时,除虫靠手工。遇有蝗灾,无法扑灭,则请香火,举行蝗蝻会、蝗王会,祭祀蝗蝻菩萨,祈求蝗虫远走高飞,消灾降福。收割前,农民先祭拜土地,然后开镰,俗称“开刀门”。贮粮食一般用窝踅垒成粮囤子。农家在除夕时,都要在粮囤上贴上一个大“福”字,有的贴“万福康宁”。村民们还用装有石灰的竹篓在屋内和门前打上许多石灰印。有的还打成“丰收”等吉祥字样和图案,以象征农业丰收。此俗称“打稻囤子”,又叫“打元宝墩子”。如果次年年景不好,人们常说:“三十晚上打稻囤子——拣空子蹈。”农家多饲养猪、牛、羊、兔和鸡、鸭、鹅。尤以猪、鸡为多。户户皆养。猪为圈养,以积肥垩田。禽多散养放牧。有的人家在家禽身上抹上某种颜色以为记号。临泽一带和菱塘回民习养山羊。为养好畜禽,旧时农民常在家举行“酬神会”,如牛栏会、猪栏会。 . 2、民居习俗。居住城镇民居沿街巷而砌,农村民居皆南向。民居中为堂屋,侧为卧室,还附有厢屋(厨房、杂屋)。堂屋放桌椅,吃饭、会客、全家人活动多在堂屋。居住在卧室,烧饭在厨房。旧时民家重视堂屋北侧布置,在此设神台(一般由三张老爷柜组成),神台东侧供灶君,西供祖宗牌位,正中供家神。家神有的为中堂,上书“天、地、君(国)、亲、师”或朱子家训,或为神像。亦有人家陈设如旧。传统民房多为穿逗式木构架建筑。屋顶为硬山两面坡式样。屋顶中有脊。脊端微翘。传统民居讲究青砖灰(小)瓦白(石灰)墙。富户大门多饰以砖雕。民间造房要请风水先生择地,开工须择吉日。一般多在农闲时的双日。奠基时放鞭炮,请瓦木匠吃开工酒。民间最重视中梁的安放。上中梁要选吉日良辰。前一日竖柱称为暖梁。亲友送米糕、馒、鞭、烛、喜幛等,女婿要送猪头、公鸡、鲤鱼(俗你“三牲”、“六只眼”)。户主晚上请亲友、瓦木匠吃暖梁酒。上梁时,在堂屋内放几张堂桌,上放香、三牲、糕、馒、喜幛。桌下放斗、秤(量财宝)、镜(照妖)、青布手巾(避邪),中梁上贴“福”、“吉星高照”等吉语,一般梁的尺寸与屋高不离六(谐音同“禄”)、八(谐音近“发”)。此外木匠打桌子尺寸不离九(谐音同“酒”),打床尺寸不离半(谐音同“伴”)。中梁横在地上,前面放着一盆万年青,一盆吉祥草。半夜子时,一家人沐手烧香,磕头敬神。为驱邪图吉,木工唱道:“天无忌,地无忌,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接着用银酒壶装酒浇中梁,边浇边唱着吉祥歌。浇完酒,骑在二梁上的两个木工用绳徐徐向上牵中梁。中梁的榫头早已做好,木匠稍敲两下,中梁就安放完毕。木锤敲过就挂在梁的两端,不再取下。再在梁上挂喜幛,两端插上金花(以彩纸制成)。在牵梁、装梁、插金花的过程中,木工一直唱着各种吉祥歌。接下来木匠将裹着银器首饰的红绿绸包子由梁上系下,一直伸到主人衣兜里,叫做“接宝”。这时挂在梁上一直垂至地面的长鞭响起,在鞭炮声中,梁上两个木工将整篮的糕、馒、寿桃向下撒,围观者“噢”的一声,哄而抢之,抢到者以为荣幸,建房工地上一片喜气洋洋。在房屋竣工、进宅拷锅时,户主再次设宴招待亲友和瓦木工。渔民以船为家。造船时,上船头板(俗称“上船头”、“上龙口”)时最为热闹。亲友送“三牲”和鞭炮、红烛、糕馒之类以祝贺。木匠在上船头板时,板下垫着铸有“顺治”、“太平”年号的铜钱,说着各种吉祥语。新船下水,船头系两根“喜红”(红布带子),船上搭起彩门,放鞭祝贺。大船每过一两年要伏滩,抹油整修,再次下水亦挂“喜红”、放鞭,以示庆贺。 2、商贸习俗。商贸场所分为三类,一是沿街设店,二为商贩走乡串户,三为定期的集市、庙会。商店中的商品价格一般明码标出,个体商贩有明码标价,也有面议、讨价还价。旧时商贸行业者有“行话”,俗称“哨语”、“暗语”、“术语”等。说行话是为了讨论某些事如商品价格等而不让在场的顾客知道。商贸各业均有招幌。(1)实物招幌。街头小吃、橱窗陈列、卖菜、卖花圈的等均属此类。(2)模型招幌。商店橱窗中常陈列放大的夸张的实物模型,以期引起顾客注意。(3)象征性招幌。如旧时澡堂子、妓女院挂红灯笼,酒店悬葫芦。(4)动作招幌。街头杂技、耍猴、捏面人、卖刀火药和大力丸的等以动作吸引观众顾客。(5)音响招幌。高邮一些走乡串户的小商贩等常用。修伞、箍桶、补锅以吆喝声招徕生意,郎中摇串玲,算命瞎子敲混天球(一种小铜片),卖麦芽糖和货郎担子摇拨浪鼓,收旧货的吹笛子,磨刀、剪子的晃铁板串子,卖元宵、水饺的敲木铎,卖梨膏糖的敲渔鼓或打竹铎。(6)文字招幌。这是最主要的招幌形式,直接标明“XX商店”“XX旅店”。旧时商店,除XX字号的主牌而外,另有一种站牌,竖在柜台尾端,每牌以四字为限。如酒店站牌多书“太白遗风”,烟店多书“云蒸霞蔚”、药店多书“道地药材”,瓷器店多书“景德名瓷”,杂货店多书“山珍海味”等等。还有一种挂在店铺门口左右两边的牌子,大多以售出商品为题。如:南货店是“彩香纸箔,南北杂货”,布店是“绫罗绸缎,各色布匹”,炒货店是“五香瓜子,良乡糖栗”等等。 3、生活习俗。居民以吃大米为主,辅以面食和豆制品。面食品种有面条、烧饼、油条、馒头、包子等。豆制品有豆腐、豆腐干、豆浆、粉丝、百页、素鸡、腐竹、腐皮等。不嗜辛辣,咸甜适中,口味较淡。餐制为一日三餐,一干二稀,即早晚食粥,中午吃饭,现在晚餐逐步改为吃饭。高邮烹饪属维扬菜系。基本特点是浓而不腻,烂而不糊,原汤原汁,原汁原味。高邮菜中以河鲜类菜最为鲜美可口。高邮菜的主要烹调方法有烧、烤、炖、焖、煮、煎、炒、溜、炸、烩、炝、熏等。高邮烹饪中较著名者有秦邮十大名菜、十大名点和高邮全鸭宴。十大名菜是:壁合珠联(高邮双黄蛋)、珠湖雪浪(雪花豆腐)、地久天长(砂锅合烧家、野鸭)、金宝大发(香酥麻鸭)、霞蔚风仙(钗烧野鸭煽)、雏凤迎春(香卤桃花鹞)、金裹银装(金丝鱼片)、玉珠藏丹(夹心鱼圆)、文游玉带(芙蓉瓜鱼)、三阳开泰(高邮羊肉汤)。十大名点是:蟹黄大包、虾肉菜包、干菜糖包、五丁大包、千层油糕、莲茸烧卖、翡翠烧卖、水晶烧卖、糖油花卷、银丝花卷。高邮菜中很少有北方人爱吃的生冷凉拌菜。大葱、蒜头一般不生吃。 4、高邮著名土特食品。有董糖、双黄鸭蛋、松花蛋、香醋、三垛方酥、界首茶干、临泽水晶月饼、临泽羊肉、菱塘盐水鹅等。高邮双黄鸭蛋久负盛名,只有优良蛋鸭品种高邮麻鸭能够生出。双黄鸭蛋大如鹅蛋,煮熟切开两只蛋黄紧紧连在一起,蛋白似碧玉,蛋黄如玛瑙,其色鲜艳,其味鲜美,是蛋中珍品,令人啧啧称奇。此蛋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高邮咸鸭蛋和松花蛋也很出名。董糖是高邮又一特产,由明代永乐进士董磷精心制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采用宫廷秘方,以芝麻屑、白糖、精面粉、大麦芽为主要原料。现在的董糖生产增加了桂花董糖、玫瑰董糖、桃仁董糖等新品种。每块董糖有48层软片组成,厚薄均匀,口味纯正,营养丰富。1985年全省同类产品评比中,秦邮董糖名列第一。 5、高邮街头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四时不同,风味各异,令人称羡。主要品种有豆腐脑、阳春面、馄饨、水饺、汤圆、蟹黄包子、麻花、油条、插酥烧饼、馓子、麻团、油端子、荸荠串、油炸豆腐干、锅贴子、炕山芋、春卷、凉粉等等。 6、在装饰习俗,因性别、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别。女性及年轻人较注重装饰,尤以姑娘最注重仪态,力求优雅。有少数女子描眉,抹口红、胭脂。旧时女子缠足,民国时废止。以前有少数人镶金牙,现已少见。过去小孩戴手脚镯、锁片、索锁、项圈。女孩“三朝日”以菜籽粒揉耳垂穿眼,满月戴环,左右各一。较娇宠的:男孩戴单耳环(左耳),穿鼻拘(防止养不大)。妇女戴手镯,鬏中插一根簪子。首饰多为银、玉质,富家有金质手饰。农村妇女还喜欢头上戴鲜花,扎红带,系花头巾,有的在腰问扎绣花围裙。20世纪80年代,女子又佩首饰,种类有戒指、项链、耳环、胸针、发夹等。女子的帽子和手套除御寒作用外,还是衣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48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