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互市、茶马交易,是古代中原与吐蕃的一种贸易方式,吐蕃(西Z藏)高寒喝马奶常常冻住,必须茶叶调和,可高原种不出茶叶,就用马匹和汉人交换茶叶
明朝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由于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统治者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并严禁私贩。以茶易马﹐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加强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和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后来随着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民间往往突破明朝政府的禁令进行贸易。永乐时﹐明政府一度稍弛禁令﹐听凭商人与少数民族市马。但为时不久﹐又严加申禁﹐并恢复已废的洮州茶马司﹐设立甘肃茶马司于甘州(今甘肃张掖)。成化时﹐民间茶马贸易日趋频繁﹐巡茶御史屡出﹐茶多私运出境﹐而马至日少。于是弘治时被迫开放商营贸易﹐召商中茶。弘治三年(1490)出榜招商﹐给引于产茶地方收买茶斤﹐运赴指定茶马司﹐六分商卖﹐四分入官。此法一行﹐私茶出境一发不可遏止﹐好马尽入民间商人之手﹐而茶马司所得却只是中下等马匹﹔明朝官员将吏为了牟取私利﹐有的故意压低马价﹐以次茶充好茶﹐有的用私马替代番马﹐换取上等茶叶﹐致官营茶马贸易更加衰落。正德时宠信西藏番僧﹐特许西藏﹑青海喇嘛及其随从和商人例外携带私茶﹐明朝茶马贸易制度崩坏日甚。此后明廷虽时下禁私茶之令﹐又曾欲复金牌信符之制﹐但民间茶马贸易愈益兴盛﹐雅安﹑打箭炉(今四川康定)等地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互市贸易的繁华场所。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内地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大益”牌;云南普洱市龙生茶业集团公司“龙生”牌;云南宁洱县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普秀”牌;云南澜沧县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岩冷”牌;云南双江县勐库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勐库”牌;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中茶'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