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盆栽怎么浇水和护理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09:19:28
字号:

大的盆栽怎么浇水和护理

大的盆栽怎么浇水和护理

大的盆栽怎么浇水和护理浇水,在家里种植盆栽可是一门大学问,一旦浇水与其他方面的护理没有做好就会事关植物的生死,养殖大盆栽更是如此,下文给大家介绍大的盆栽要怎么浇水和护理。

大的盆栽怎么浇水和护理1

1、基本的浇水技巧

室内养护盆栽植物浇水时一般是有两种浇水方案,一种是等盆土干透后浇透水,即“干透浇透”;另外一种浇水方案则是花盆土面上的土壤干了就需要及时浇透水一次,即“干了浇透”。如果是养在阳台上的盆栽,特别喜欢水分,包括各种蔬菜和喜水的观叶植物,在植物的生长季节,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可以保持盆土经常微润。

2、喜欢干旱的植物浇水:

对于一些特别耐旱的植物,包括常见的多肉植物(如玉树、芦荟、金枝玉叶、仙人掌和大戟科的各种植物)、虎皮兰、金钱树、发财树等植物,室内养护期间,就要保持盆土常年微干的状态,不能让土壤经常湿润,每次浇水之前都要检查盆土的干湿状况。

可以直接将手指或干燥的木棒插入土壤下,盆土下3~5厘米都干了,就可以浇透水一次了。也可以掂量盆土的重量或检查盆土是否发白,及时判定盆土的干湿。

3、喜欢水分的植物浇水:

在室内养一些比较喜欢水分的额植物,包括常见的网纹草、翠云草、姬凤梨、鸟巢蕨、观赏椒草、观赏凤梨、观赏竹芋和其他的观赏性蕨类植物,这类植物除了需要保持盆土干了浇透,即土面下2~3厘米干了,就需要及时浇透水一次。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类植物对空气湿度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需要经常在周围喷雾状水,保持湿度的同时,还能清洁叶片上的灰尘,有利植物的生长。

平常我们养护室内植物时,比如常见的发财树、金钱树、绿萝、常青藤等绿植,想要让它们发挥更好的净化空气效果,都是需要定期清洁叶片的,不能让叶子上老是有灰尘,让叶片保持洁净,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就越好,有利发挥更好的净化空气效果。

4、用水注意:

给室内盆栽浇水,不能经常用自来水,避免盆土上有太多的盐分和矿物质堆积,自来水可以用一个容器装着,放了3天后再使用,让自来水里的化合物挥发。平常也可以收集一些雨水,用来给植物浇水就更好了。

室内养的盆栽不要直接用未经发酵的养鱼肥水、淘米水来养花,否则它们容易烧伤植物的根茎,还容易滋生病虫害。

大的盆栽怎么浇水和护理2

确定你的植物能照到光

植物没有光就你没有东西吃一样是会死。在养一种植物之前先看看它是喜光还是喜阴,再看看房间的采光,考虑是不是需要再买个生长灯(一种模拟太阳光的灯),一般从窗户射进来的自然光是最好不过的了。另外记得在植物花盆下面放个托盘,不然浇完水之后或者晚上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之后水会洒得哪哪都是。

按需浇水。

植物也是生命,是生命就离不开水,但是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水量是不一样的。浇水的时候要浇透,刚好能看到水从花盆下面渗出来为好,千万别用那种下面没孔的花盆种花。

买植物的时候理智一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花,综合考虑室内的采光、温度和湿度,自己能照料的时间等等。一般仙人掌和多肉植物比其他的薄叶子植物耐旱,而且大盆的植物也比小盆的盆栽耐旱一些。买植物的时候别光看好看不,还要考虑好养不。

注意防虫。

植物有时候会招虫子,这不是好事儿。虫子会吃植物导致植物萎蔫甚至死亡。不同的植物招虫程度不一,而且招来的虫子类型也有差别。

比如薄叶片植物更容易招粉虱和红叶螨;而其他的容易招鳞翅目或者介壳虫之类的。应该学会辨认这些虫子并知道相应的治理方法(通常可以用喷浸式的杀虫剂来搞定,但不保证总能奏效,所以还是得多学一点,更保险)。

除了虫子,植物还会受病害的影响,虽然这对室内观赏植物来讲不那么常见,但一旦发生,就应该及时寻求救治方法,网上有很多相关的信息。

花盆也得讲究一点。

一个好的花盆会和周围的家具摆设相得益彰,更能为植物本身增添美感。花盆下面最好垫个托盘,这相当有用,最好是那种稍微深一点的盘子。当你浇完水,多余未被吸收的水分会驻留在托盘中,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为植物营造一个湿润的微环境。

这在冬天对植物尤其有利。注意不要让托盘的水面接触到花盆底,这样会导致植物烂根死亡。为了保护家具或者地板之类的表面,在托盘下面最好再放个托架。

什么时候该浇水了?

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看花盆是不是比上次浇完水的时候轻了很多。如果是,就该浇了。不过这个也不一定,浇水量因植物而异,就像前面说的,耐旱的植物能多耐两天旱,而喜湿的植物则要常年保持土壤湿润才行。

而且植物在开花的`时候需水量会大一些。还有一些植物即使你把它泡在水里活的照样好好的,总之把握浇水的度绝对是养好植物过程中的一个重中之重。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

一些比较适宜在室内养殖的植物:地 板植物(适合放在地板上样的):三色铁(龙血树)、榕树(大叶榕树小叶榕树皆可)、虎尾兰、白鹤芋(平百合)、伞莎草等。除非你家常年采光极好且湿度较大,否则还是不要考虑养天堂鸟或者竹子这类难伺候的植物了。养花之前好好做功课,别总信那些卖花的人说的话,他们只负责把花卖出去挣钱,谁管你养不养的活啊。

大的盆栽怎么浇水和护理3

盆栽浇水看情况

1、浇水看盆的大、小、深、浅:大盆少浇,小盆多浇,深盆少浇,浅盆多浇;

2、浇水看盆的质地:土盆多浇,陶盆少浇,瓷盆再少浇; 看土壤:粘土少浇,沙土多浇;

3、浇水看树种:阔叶树多浇,针叶树少浇,长势好的多浇,长势弱的少浇,树大盆小的多浇,树小盆大的少浇; 看放置地点:向阳当晒的多浇,背阴少阳光的少浇;地势高风大的多浇,地势低风小的少浇,吹干风时多浇,空气湿度大时少浇。

4、浇水看时间,水质很关键。

盆景是否该浇水可用手指轻叩盆体,声响要浇,声音低沉不浇。且水温要与当地气温一致,过高会烫伤根,过低会冻伤根。

在一般情况下,春秋季温差小,湿度大,不分时间干了才浇,夏季高温蒸发快,早晚浇,冬季植物休眠中午浇。

忌用含盐碱和油腻的水。盆景多的用池塘、水池水,盆景少的可用换下的养鱼水或存放过的自来水。水从盆底流出为度,浇完后再喷洒叶面洗去灰尘以利光合作用。一般采用洒水壶浇,忌用自来水管直接浇盆景,以免造成盆土流失而危及植物生命。

植物盆栽浇水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1、浇水以软水为好,天然的雨水是植物的最爱。其次是河水和池塘水。

2、自来水要晾一天才能用,因为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化学成分,比如氯气,植物也是挑食的哦

3、不能用刷碗水和洗衣服用的水浇花哦,不然花的长势很难看。可以用淘米水浇花。

4、注意水温,不要骤冷骤热,不然啊花也会生病的呀。最好是常温下的水,我的温度和你的温度一样,这样才好。

5、水量:春多,适合中午浇水。夏天足量,适合晚浇。秋天要少浇。冬天更少。

6、有的植物要早上浇水,比如苹果树,豆科植物,秋海棠,黑莓 ,樱桃树,黄瓜 ,大丽花,天竺葵,葡萄树,瓜,桃树,梨树,牡丹,李树,悬钩子,玫瑰,草莓,西红柿。

7、有的植物喜湿,就要放在湿润的地方,多浇水,比如落新妇属,植红花半边网茅属植物, 蕨类植物,泡沫花,马尾,玉簪属植物,凤仙花,路易斯安那,西伯利亚和日本鸢尾,驴蹄草,薄荷,黄精,沼泽芙蓉, 白菖伞,莎草。

8、一般肉质厚的植物应少浇水,一次浇足比如仙人掌系列的。叶片薄的植物多浇水,但是叶片小有蜡的植物应该少浇水。

9、生长旺盛的植物该多浇水,而休眠的植物少浇水,有的植物在冬天要休眠,所以应该少浇水。

10、浇水的方法有盆面浇水法,坐盆法,毛巾吸湿法和滴灌法等。短期不能照看的植物应采用毛巾吸湿法或者将小花盆放入装有湿沙的大箱子里。可以延长不用浇水的时间。

11、盆花存在的问题大都因为浇水不当,无论哪种盆栽在任何季节浇水都必须掌握两条原则即:“优质、适时、适量”和“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即每次浇到水从盆下盘子渗出为止。

关于植物盆栽浇水的注意事项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在给植物浇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上所述,把植物养的健健康康。

种植方法 1、土壤选择和整地 选择酸碱度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与瓜类作物连作,前茬最好为水稻田。整地采用深沟高畦,畦宽1.8米-2.0米(连沟),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双行植,株距30厘米。 2、适时播种、育苗与定植 早春1-3月播种,夏秋植6-8月。春播采用浸种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盖直播,夏秋季浸种直播或干种直播均可。 浸种催芽在黄瓜播种中普遍应用,用50-55℃温开水烫种消毒10分钟,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然后用约30℃温水浸4 -6小时,搓洗干净,涝起沥干,在28-30℃的恒温箱或温暖处保湿催芽,20小时开始发芽。早春小拱棚保温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2片真叶)时定植,于晴天傍晚进行,要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时按顺序,做到带土定植,以防伤根。 3、肥水管理与培土 施足基肥是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黄瓜对基肥反应良好,整地时深耕增施腐熟有机肥,亩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黄瓜根的吸收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每隔6-8天追肥1次,亩施尿素5公斤-6公斤。 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亩施花生麸15公斤-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 夏秋季由于气温高,生长发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叶期和采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视磷钾肥,以避免陡长、早衰。 春黄瓜苗期要控制水分。开花结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时要做好防涝工作。 4、搭架引蔓与整枝 一般卷须出现时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须出现后开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匀,于晴天傍晚进行。黄瓜是否整枝依品种而定,主蔓结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侧蔓结果或侧蔓结果的,要摘顶整枝,一般8节以下侧蔓全部剪除,9节以上侧枝留3节后摘顶,主蔓约30节摘顶。 5、大棚黄瓜落蔓要领 黄瓜落蔓能使叶片均匀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可以使生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不过,落蔓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温室大棚黄瓜优质高产。其要领是: 1.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植株底部无叶茎蔓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时候及时落蔓,落蔓宜选择晴暖午后进行,这样不易损伤茎蔓。切记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浇水后落蔓,以免损伤茎蔓,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落蔓前7天最好不要浇水,这样有利于降低茎蔓组织的含水量,增强柔韧性,还可以减少病源。 3.先去除病、老叶,带至棚外烧毁,避免落蔓后靠近地面的果实、叶片因潮湿的环境发病。 4.将缠绕在茎蔓上的吊绳松下,顺势把茎蔓落于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茎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盘绕茎蔓时,要顺茎蔓的弯向把茎蔓打弯,不要硬打弯或反方向打弯,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断茎蔓。开始落蔓的时候,茎蔓较细,间隔时间短,绕圈小,茎蔓长粗后,落蔓时间间隔稍长,绕圈大,可一次性落茎蔓长的1/3~1/4。 5.保持有叶茎蔓距垄面13厘米左右,每株保持功能叶在20片以上。 6、采收 春季黄瓜从定植至初收约55天,夏秋季35天。开花10天左右可采收。即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采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编辑本段冬季黄瓜种植技术管理 1、秋冬季。9月中旬~12月中旬,是育苗期及定植后的管理,要控制温度防止徒长,适当划锄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越冬。 2、深冬季节。12月下旬至2月中旬,此期是结瓜拿产值的关键时期,该品种能耐8000lux弱光和10℃左右低温,若长期弱光和低温就会影响产量,光照时数要尽量达到6小时~8小时,要早揭草苫,只要揭开草苫棚室内温度略有下降很快回升,保持棚室内最低温度在10℃~12℃。要适当晚通风早合通风口,当温度达到28℃~30℃时通风,下午当温度降到24℃时合通风口,温度降到20℃时放草苫。为了提高光照强度拉起草苫后,要及时清扫棚膜上的灰尘。浇水直接影响地温,若土壤缺水要先看天气预报,选寒流过后晴天上午浇水。同时提高棚室的温度达33℃~35℃时再通风,第二天也要把温度提到32℃以上。 3、早春季节。此时地温已回升应加强肥水管理,以利于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肥水管理。秋冬季节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不追肥。浇水是在浇足缓苗水的情况下,等根瓜坐后再浇水,一般7天~10天浇一水。深冬季节根据长势追施饼肥或豆面,在棚内放缸发酵后随水冲施,10天~15天浇一次水。浇水时看苗情,看土壤缺水情况,还要先看天气预报,应在寒流过后晴天上午进行浇小水。早春季节为2月下旬~4月中旬,是拿产量的关键时期,要及时追肥,每666.7平方米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15公斤~20公斤,或腐熟人粪尿800公斤随水冲施,5天~7天浇一水。晚春季节从4月下旬~6月底,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注意降温,促进提高回头瓜的产量。 病虫害防治。在冬季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稍差,那么在黄瓜上喷什么农药好呢?特别是在越冬栽培中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及时喷洒合理的农药对产量不会造成影响。及时喷药,无病时7天~10天喷一次药预防为主,发现有病时5天~7天喷一次药。 编辑本段低温季节管理方法 一、温度管理 在温度管理上要协调好地上和地下、长秧和结瓜的关系,晴天上午掌握在27℃~29℃,午后控制在20℃~22℃,清晨揭苫时10℃~12℃。避免棚温过低使根系受损,又要避免温度过高瓜秧旺长,使根系获得的营养不足,植株抗冻能力降低。遇连阴降温天气应进行临时加温,可用玉米轴或木柴在棚外点燃放烟后放于废旧铁桶内,在棚内分放若干处,此法简便易行效果不错。 二、水分管理 寒冷季节要严格控制浇水,不旱不浇。必须浇水时也应根据天气预报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要有2~3个晴天,水量宁小勿大,以免伤根死秧。结合浇水冲施营养生根剂,如每亩用京农生根壮秧剂1500毫升+基因活化剂500克+萘乙酸500毫升,具有明显的发根壮秧,抗寒增产效果。 三、养分管理 冬季地温低,土壤养分转化慢,根系吸收能力差,追肥宜选用高含量螯合生态配方肥、生物水冲肥或腐植酸类冲施肥,这样地暄发根好,秧壮膨果快,效果明显。具体使用量应根据所选肥料的养分含量、植株长势强弱和带瓜量的多少合理确定,避免一次使用过多造成肥烧根。叶面补肥最好选用纯品磷酸二氢钾300倍液+益妙3000倍液+植物精华素1500倍液,7~10天喷施1次。 四、病害防治 低温高湿的棚内环境,容易导致灰霉病、菌核病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蔓延,要重视定期用药预防,做到治病不见病。效果较好的喷雾药剂组合有: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25%叶枯唑600倍液,或70%嘧霉胺1500倍液+80%乙蒜素1500倍液,或50%腐霉利800倍液+50%三氯异氰尿酸800倍液。遇阴雨天气或浇水后棚内湿度大时,最好采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其药效明显优于喷雾防治法。 五、灌根 低温季节瓜秧长势不良、瓜打顶,原因主要出在根系上,具体表现为根群萎缩,新根不发,根系吸收能力严重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尽力搞好保温增温工作,再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配方生根液灌根,具体配方是(15公斤水对药量):京农生根壮秧剂50毫升+基因活化剂25克+细胞分裂素20克+动力先锋40克+根福星20毫升,每株灌药液50~100毫升,在距根部2寸远处扎2寸深孔,将药液注入以利于根系吸收。 编辑本段病虫害防治 危害青瓜的常见病虫与苦瓜同,还有灰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 1、灰霉病 (1)生态防治: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 (2)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3)药剂防冶: 发病初期喷施25%敌力脱乳油3000-4000倍液、30%爱苗乳油3000-4000倍液、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阿米西达乳油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交替使用,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2、细菌性角斑病 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病原菌经伤口和水孔入侵发生为害。高温多雨、地势低洼积水,多年连作,肥水管理不当,都会加重发生。暴风雨后迅速发展,造成严重损失。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浸2小时, 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90分钟,清水洗净后再按常规操作浸种催芽; (2)药剂防治:可采用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加收米液剂400-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农抗120、2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 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及防治 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黄瓜抗病能力下降,细菌性角斑病容易发生和流行,应及时开展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班病发生范围广,黄瓜的叶片、果实、果蔓均可发病,发生严重时叶片干枯,果实腐烂,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病情严重的可达40%以上,对黄瓜安全生产威胁极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前期症状极为相似,应认真区别,对症下药。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由细菌侵染所致,霜霉病由真菌侵染所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区别。(1)病斑大小。两病皆因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病斑,形状上较难区别,但病斑大小较易区别,细菌性角斑病病斑较小,而霜霉病病斑较大,扩散蔓延快,易连结成大病斑。(2)病斑颜色。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淡黄褐色或灰白色;霜霉病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3)病斑穿孔。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后期易破裂、穿孔;霜霉病病斑后期常干枯但不穿孔。(4)背面特征。空气潮湿时,细菌性角斑病病叶背面溢出白色菌脓;霜霉病病叶背面长出绒毛状紫灰色至紫黑色霉层。(5)发病部位。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茎、果实上均可发病,茎、叶柄发病常产生水渍状**病斑,并常有白色黏液;果实发病初为水渍状,逐渐形成褐色凹陷病斑,龟裂,分泌出白色黏液,病斑可向内发病,变色。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农业防治上均可利用大棚能调控温湿度的条件,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生态环境,抑制病害发生。具体做法:上午日出后迅速使棚内温度提高到25~30℃,最高不超过33℃,湿度在75%左右,控制温湿度,满足黄瓜光合作用的要求,增强抗病性,抑制发病。下午适当通风,使棚内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2~15℃。在拂晓温度降至最低,湿度达到饱和时放风,降低棚内湿度。 药剂防治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以选用5%琥胶肥酸铜粉剂喷粉,也可以选用宁南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氢氧化铜、琥铜·乙膦铝、乙铝·乙酸铜等喷雾防治。病害进入流行始盛期以后应适当提高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注意交替用药。防治霜霉病,在发病初期选用百菌清烟剂或百菌清与硫磺、腐霉利、霜脲氰、甲霜灵的复配烟剂,分放在棚内4~5处,用香或卷烟等暗火点燃,发烟时闭棚,密闭熏蒸一夜,次日早晨通风。隔7天熏一次,熏蒸次数视病情发展而定。另外,如果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混合发生,可以选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农抗120,400倍液)加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防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470794.html